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周尧教授指导下从事粉(?)科Aleyrodidae研究的过程中,发现4中中新记录种。1.日本瓣裂粉虱Aleurolobus japonicus Takahashi 分布,陕西(Shaanxi)火地塘.原记于日本.2.高桥良一氏窟粉虱Aleurotuberculatus takahashi David & Subramaniam 分布,江西(Jiangxi)南昌.原记于印度.3.龙眼亚洲粉虱Asialeyrodes euphoriae Takahashi 分布:海南岛(Hainan).原记于印度.  相似文献   

2.
对海南岛粉虱科昆虫进行调查研究,鉴定出粉虱科昆虫2亚科25属57种,包括中国4新纪录种和海南41新纪录种.记述了中国新纪录种:大戟刺粉虱Aleurocanthus euphorbiae Jesudasan&David、长刺粉虱Aleurocanthus longispinus Quaintance& Baker、三孔棒粉虱Aleuroclava tripori(Dubey& Sundararaj)和番荔枝褶粉虱Aleurotrachelus anonae Corbett的形态特征、寄主和分布.区系成份分析表明,海南已知粉虱物种主要为跨东洋和古北区分布种,其次为东洋区分布,少部分为跨多区分布种及世界广布种.确定了鉴定种中的重要粉虱害虫,包括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双钩巢粉虱Paraleyrodes pseudonaranjae Martin、烟粉虱Benisia tabaci(Gennadius)和番荔枝褶粉虱等在海南发生为害情况.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长突飞虱亚科昆虫进行了系统整理,该亚科在中国迄今共记录了3个属:长头飞虱属Terauchiana Matsumura,1915(3种)、鞘茎飞虱属Preterkelisia Yang,1989(1种)和长突飞虱属Stenocranus Fieber,1866(20种).文中编制了分属分种检索表,记录了各属的主要特征、种类、分布及部分种类的寄主植物.记述采自我国贵州的长突飞虱属1新种,畸剌长突飞虱S.anomalus sp.nov.,绘制了新种的鉴别特征图.研究标本和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中国灰蝶科一新属一新种:鳞翅目:灰蝶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尧  王敏 《昆虫分类学报》1995,17(2):131-134
中国灰蝶科一新属一新种(鳞翅目:灰蝶科)周尧,王敏(西北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陕西省杨陵区712100)本文记述我国灰蝶科1新属1新种,即秦灰蝶属QinoraPalagen.n.及其模式种秦灰蝶Qinorapalaainlinmnasnn。新属与燕灰蝶属...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陕西省的木虱科12个新种,隶于3个属。周尧教授、袁锋等同志提供了大量标本,除在采集者中注明外,在此深表感谢。 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和西北农业大学的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描记了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飞虱科(半翅目)2新种:弯突淡背飞虱,新种Sogatellana curva sp.nov和刺茎奇臀飞虱,新种Miranus spinaphallus sp.nov.新种弯突淡背飞虱Sogatellana curva sp.nov与属内其它种的区别在于该种的阳基侧突略为弯曲,端部细且外端角不突出,而其它种阳基侧突的内端角和外端角都突出,另外该种膈背缘的形状不同于属内其它种;新种刺茎奇臀飞虱Miranusspinaphallus sp.nov.以阳茎左侧背面有一排刺状突起以及右腹侧面有一排小刺可与奇臀飞虱属其它种类相区别.报道了我国大陆的两个新纪录种,迪索西飞虱Syndelphax disonymos(Kirkaldy)(分布:广东湛江)和蜿蜒茎刺飞虱Sinolacme sinuosa Yang(分布:广西阳朔).新种的模式标本和其它研究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对分布于我国南方的飞虱科两个属:细突飞虱属Neoterthrona Yang et Yang及等胸飞虱属Paraconon Yang et Yang进行了分类概要,修订了2属的属征,并记述3个新种:直茎细突飞虱Neoterthrona recta sp.nov.,具瘤细突飞虱Neoterthrona tubercularis sp.nov.和中华等胸飞虱Paraconon sinensis sp.nov..文中分别给出了2属所有种的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马虱属Ratemia原为多板亚科Polyplacinae的一个属(Ferris,1951),最近Kim和Ludwig(1978)将之提升为一个科,马虱科Ratemiidae。本属原仅有一个种,小鳞马虱R.squamulata(Neumann)。至1958年Fiedler和Stampa才描述了第二个种,即R.bas-soni。两种均寄生于非洲的斑马Equus burchelli,但小鳞马虱并曾发现于乌干达的家驴上。本文描述的新种是本属的第三个种。  相似文献   

9.
Linnaeus (1758, 1764,1767) 将产于南美的蜡蝉laternaria和产于中国的蜡蝉candelaria 分别描记于 Cicada、Laternaria 和 Fulgora 三个不同的属下,由此产生了命名学上的一个问题.一些学者将 candelaria 及东洋区的相关种类归为 Fulgora 下(如 Distant, 1906, 1916; Baker, 1925);而另一些学者则将laternaria 及新热带区的相关种类归于 Fulgora 下(如 Metcalf, 1947).这一问题直到1954年经国际动物学命名委员会(ICZN,1954)裁决才得以解决.ICZN (1954)的决议包括:将 laternaria 作为Fulgora 的模式种及将新热带区的相关种类归于 Fulgora;Fulgora 为蜡蝉科的模式属;将 Laternaria 作为无效名,并以 Pyrops 取代,其模式种为 candelaria.然而,国际动物学命名委员会的这一决议并未得到一些学者的注意.例如,Lallemand (1963)在其"亚洲及澳大利亚的蜡蝉科的订正研究"中仍将东洋区种类归于蜡蝉属 Fulgora.在我国,Fulgora 则一直被广泛使用出现在研究论文(如周尧及王思政(见周尧、王思政及黄桔,1985))、教科书(如周尧,1980;古德祥及陈振跃,1980;袁锋及张雅林,1996)及一些区系专著中 (如周尧等,1985;周尧等,1987;李子忠,1987;彭建文及周石涓,1992).最近,日本学者 Sato & Nagai (1994)又描记了东南亚蜡蝉属 Fulgora 的四个新种和新亚种,并将锥头蜡蝉 Saiva cultellata (Walker)移入蜡蝉属 Fulgora.为了澄清命名学上的这一混淆,以保持名称的稳定性,本文给出了东方蜡蝉属 Pyrops 的全部种类名录,同时建立新组合50个,恢复原有组合12个,并将 Pyrops rhli Schmidt 修订为 Pyrops ruehli Schmidt.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哺乳动物区系有鲜明的特色:有青藏高原分布的特有种属,有第三纪孑遗动物——大熊猫科和白鱀豚科,世界一半以上的鼠兔科动物为中国特有种,中国还是世界有蹄类最丰富的国家。新世纪以来,世界哺乳动物分类体系发生了变化,中国也发现一批哺乳动物新种和新记录种。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名录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我们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哺乳动物卷》的编研中,对中国哺乳动物的目级阶元采用在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已经取得一致意见的方案;在科及以下阶元以《中国哺乳动物种与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和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第3版)的分类系统为基础,有蹄类的分类采用Ungulate Taxonomy分类系统;收集整理了中国(包括台湾地区)所有哺乳动物资料,增加了截至2015年3月31日学术期刊发表的中国哺乳动物新种和新记录种,通过会议评审和通讯评审,调整了一些物种的名称和分类地位,确定了《中国哺乳动物名录(2015)》。该名录收录了中国现有哺乳动物12目55科245属673种,其中,新种18种(包括11种最近发现的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的、尚有争议的新种)、新记录种18种、60个亚种提升为种。根据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剔除了52种哺乳动物。此外,中国分类学家对新版名录中的20种啮类(Glires)的分类地位持不同意见,这些种类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中国哺乳动物名录(2015)》收录的中国哺乳动物种数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哺乳动物种数超过IUCN(2014)报道的世界哺乳动物排序第一的印度尼西亚(670种)。中国有150种特有哺乳动物,特有种比例为22.3%。兔形目特有种比例达43%,鼠兔科特有种比例更高达52%。劳亚食虫目的特有种比例为35%。中国灵长目、啮齿目和翼手目特有种比例约占各目总种数的1/5,翼手目特有种包括近十年发表、模式产地为中国的12个蝙蝠新种。《中国哺乳动物名录(2015)》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最新的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11.
王子清 《昆虫学报》1982,(3):315-320
本文记述我国粉蚧科(Pseudococcidae)白粉蚧属2新种和阳腺刺粉蚧属一新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的四个新种,属于同翅目、飞虱科(Delpbacidae)、片距飞虱亚科(Delphacinae)、片距族(Delphacini),分隶于四个属。模式标本均存放于安徽农学院。 一、额叉飞虱属Dicrantropis Fieber 1866 扭叉额叉飞虱Dicranotropis tortilis新种(图1)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记述了中国虱蜻科虱蜡属1新种,即杨氏虱蜡Liposcelis yangi,并对2新记录 种,即暗褐虱齿 L.Brunnea Motschulsdy白虱齿 L.Pallens Badonnel,进行了再描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南地区拟粉蝇属二新种(双翅目:丽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的拟粉蝇属Pollenio psis Townsend,1917二新种,分别采自西藏南部和云南东北部。其中一种以周氏命名,特此纪念周尧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新种模式标本均存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飞虱科五新种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钟麟 《昆虫学报》1980,(2):195-201
在我国南部地区采得的同翅目、飞虱科(Delphacidae)标本中,经鉴定和研究,发现五个新种,分隶于四个属,现将此五新种描述于后。 模式标本均存放于安徽农学院。 一、剜缘飞虱属Indozuriel Fennah  相似文献   

16.
为害花椒树的木虱一新属二新种(同翅目:木虱总科:木虱科)李法圣(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北京100094)关键词同翅目;木虱科;新属;新种;若虫;花椒树本文记述了为害花椒树的木虱1新属2新种,亦对其若虫进行了描述(附五龄若虫特征图)。若虫和成虫均能刺...  相似文献   

17.
偏角飞虱属分类研究(同翅目,蜡蝉总科,飞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偏角飞虱属Neobelocera Ding et Yang的种类进行了系统整理,共4种,即偏角飞虱Neobelocera asymmetrica Ding et Yang(云南)、浙江偏角飞虱N.zhejiangensis(Zhu)(浙江、安徽)、汉阴偏角飞虱N.hanyinensis Qn etYuan(陕西)、兰坪偏角飞虱N.lanpingensis Chen(云南).对属征进行了拟定,编制了种检索表,简述了已知种的分布、寄主.描记了采自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1新种,即侧刺偏角飞虱N.laterospina sp.nov.,提供了该新种及兰坪偏角飞虱N.lanpingensis Chen的特征图.研究标本及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梁爱萍 《昆虫学报》1990,33(1):89-91
华沫蝉属(Sinophora Melichar)是同翅目(Homoptera)尖胸沫蝉科(Aphropho-ridae)中的一个小属,目前全世界已知13种(Aaufriev,1972;Matsumura,1942;Me-lichar,1902;Metcalf和Horton,1934;周尧等,1986),分布于中国(东北,北部、西部及青藏部分地区)、日本(九州、本州及北海道)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滨海地区,我国记载的12种。该属后足胫节刺数3—6根,生殖板短小、指形,生殖刺突宽大,尾向伸展几与臀刺等长,阳茎大型复杂、横置,不难与别的尖胸沫蝉属区分。 本文记述华沫蝉属一新种,标本采自我国西藏通麦。新种正模标本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陕西杨陵)。  相似文献   

19.
大叉飞虱属Ecdelphax Yang种类主要分布在我国,目前已知有5种,其中包括1新种.本文编有分种检索表,并对新种钩突大叉飞虱E.anconaea sp.nov.进行了记述.新种阳茎鞭节端部分岔,显示与大叉飞虱Ecervina (Muir)近缘,但前者根据臀刺突呈钩状可与后者和属内的其它种类区别.提供了成虫和雄虫外生殖器特征的照片.新种模式标本采自西藏墨脱上亚东村;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1929年Ewing建立了拟血虱科,下设两个亚科,即拟血虱亚科和Haemophthiriinae亚科,各仅有一个属。Ferris(1951)废除了拟血虱科,将拟血虱属置于甲胁亚科之下。1978年Kim and Ludwig对吸虱的科阶元分类做了全面的修订,在甲胁科Hoplopleuridae下列两个亚科,即甲胁亚科和拟血虱亚科。后者包括三个属,即拟血虱属、钩板属及裂虱属。作者(1980)将采自贵州省猪尾鼠的吸虱订为双叶盲鼠虱新属新种,同时将Kim andLudwig修订的拟血虱亚科提升为科阶元:拟血虱科。其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