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研究用非放射性标记物—地高辛碱性磷酸酶标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cDNA制备探针,检测恙螨、鼠肺中HFRSVRNA的RTPCR扩增产物中目的片段。结果表明:HFRSV抗原阳性鼠体螨50只组、10只组,游离螨50只组、10只组,HFRSV抗原阳性鼠肺1000mg、500mg,抗原阴性鼠肺1000mg检测结果为阳性,呈现明显紫褐色斑点,而RTPCR检测时未能扩增出HFRSV抗原阴性鼠肺1000mg和游离螨10只组中的目的条带。实验结果说明,斑点杂交检测方法比RTPCR敏感。  相似文献   

2.
参考汉坦病毒(HV)的基因文库软件设计M片段G-1区型特异性引物,以HV 76/118、H-114、A-9及R-{22}株RNA为阳性模板,建立HV的分型方法──逆转录一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heminested PCR),对湖北省不同地区分离的30株HV进行分 型。结果显示:(1)建立的RT-heminested PCR分型方法对HV两型的代表株76/118(HTN)、A-9(HTN)、H-114(HTN)及R-{22}(SEO)RNA进行了特异性扩增,其大小与理论值一致;此 法只能检测HV RNA,不能检测其它病毒RNA。(2)分离于湖北省不同地区的30株HV的分型结果 为汉滩型21株、汉城型9株,其中长江以南汉滩型12株、汉城型2株;长江以北汉滩型9株、 汉城型7株。这表明建立的RT-heminested PCR用于HV的检测特异性好;分析湖北省不同 地区分离的30株HV,显示湖北省HFRS流行为混合疫区;且在湖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地理聚集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ISRtPCR)技术检测了15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定位及分布,并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HCVRNA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和癌细胞胞浆,胞核几乎阴性。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所用蛋白酶K浓度,消化切片的时间,组织固定所用固定剂的选择及PCR扩增的循环次数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根据已知的乙脑病毒(JEV)SA14株基因序列设计一套引物,利用长模板RT-PCR技术,一次扩增出了JEV的全长cDNA,并采用大片段克隆技术将其克隆于载体的RNA聚合酶启动子下游。阳性克隆转录的RNA转染HBK细胞后细胞产生病变,经乳鼠脑内接种及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证明为JEV,这一结果表明JEV感染性克隆的构建获得了成功。其次,合成一条含有RNA聚合酶启动子序列的5′引物,利用长模板RT-  相似文献   

5.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口蹄疫病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彩珠  卢永干 《病毒学报》1998,14(3):272-278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检测动物(猪、牛、羊)组织(肌肉、淋巴结、脊髓、扁桃体和蹄冠皮)和牛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中的口蹄疫(FMD)病毒核酸(RNA)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引物对是人工合成的两条20mer寡核苷酸片段,它们的序列相应于FMD病毒结构蛋白VP1基因后2/3区段,在4个血清型之间基本一致(保守)。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试验结果表明,RT-PCR具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从端粒酶活性呈性阳的水生细胞株人肺SCP-A-1中分离了总RNA,以此为模板,结合RT-PCR技术和长模板PCR技术,用hTERT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到一长约2.2kb的cDNA片段。将该片纯化后克隆到通用测序本T-easy vector上得到重组质粒。用测引物SP6和T7对该片段进行部分双向测序。经序列分析和同源比较推测该片段包含了hTERT基因的第3内含子。该结果提示了RT-PCR技术和长模板P  相似文献   

7.
RT—nested PCR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病毒核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AGPC)一步法提取病毒RNA,并依据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核蛋白(NP)编码基因保守区核苷酸序列合成两对巢式引物,建立了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检测HFRSVRNA方法,应用此法对HFRSV感染的VeroE6细胞培养液及HFRS患者血清中的病毒R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细胞培养液及35例HFRS患者血清均为阳性,正常的VeroE6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免疫原基因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含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鸡胚尿囊液中快速提取病毒RNA,得到约23kb全长IBV RNA。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得到1.72kb编码全长IBV免疫原糖蛋白S1的基因片段。进一步将此基因片段插入到质粒pUC19中,进行全长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IBV北京株和Beaudette株的核酸同源性为97.8%,与M41株的核酸同源性达98.5%。  相似文献   

9.
人IL-18 cDNA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T-PCR技术从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总RNA中扩增出编码白细胞介素18的全长cDNA,并将此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中,通过对转化子的筛选得到了带有IL-18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经酶切分析及核苷酸测序表明,克隆到的基因与文献报道的完全一致。把重组质粒pcDNA3/IL-18分别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和鼠肉瘤细胞S180,在mRNA水平检测到IL-18的表达,但IL-18 的表达未诱导肿瘤细胞产生IFN-γ。  相似文献   

10.
参照国外报道的几种双子叶植物的甘油-3-磷酸转酰酶的相对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简并引物,提取抗冷性强的水稻品种“丽梗2号”的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315bp的一般cDNA片段。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克隆到pGEM-T载体系统中,经PCR法鉴定,所得的重组质粒中含有315bp的片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基因组框架图的完成,解读大量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模式生物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是近年来崛起的一种模式生物。它的显著优势在于:个体小,便于大批量饲养;产卵量大,胚胎透明,易于观察和操作;体外发育,发育迅速,2—3天即可完成主要器官的建成;可以方便的进行大规模的诱变和突变型筛选等研究。它已成为脊椎动物胚胎发育遗传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理想的模式生物。整胚原位杂交技术是  相似文献   

12.
原位杂交和原位PCR技术在鱼类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染色体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是基因物理定位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根据核酸分子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将标记的外源核酸探针与染色体上变性处理后的单链DNA互补配对,再经检测而将靶顺序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原位PCR技术是将原位杂交与PCR技术有机的结合,在原位扩增目的DNA片段,并在原位检测其扩增产物,因而兼有PCR及原位杂交技术二者的优越性:既可以同时获得组织及细胞的形态结构信息与分子信息,进行定性、定位分析,又具有比原位杂交更好的敏感性与专一性。 染色体原位…  相似文献   

13.
将地高辛配基(Dig)标记的探针应用于流行性出血热(EHF)尸检组织的石蜡切片中,进行原位分子杂交四例。方法要点:(1)采用Dig标记的探针及碱性磷酸酶系统、提高其敏感性;(2)为达到被检核酸的暴露彻底、准确,选择合适的消化酶;(3)选择适当的杂交温度和时间,防止了非特异性背景,并避免了组织脱片。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快速、敏感。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用Hoechst 33258及着丝粒特异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显示的小鼠粗线期染色体主缢痕区,与以小鼠富集着丝粒(SFA)DNA为探针在粗线期染色体上的原位杂交主缢痕区作了比较。发现SFA DNA探针不仅杂交于全部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上的着丝粒区,并且杂交于着丝粒周围的异染色质区;而且,也杂交于X,Y染色体的着丝粒区。由此结论:此富集SFA DNA中含有全套常染色体及X,Y染色体的SFA DNA。  相似文献   

15.
原癌基因c-myc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组织中的一个高度保守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决定着多种动物细胞的凋亡。我们首次以人c-myc的基因组DNA为探针,用生物素标记的原位杂交和酶联级联放大检测系统在玉米中检出了c-myc基因的同源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染色体物理定位。在第5染色体长臂近末端、第4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及第1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处检测到杂交信号,信号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96.21±4.46、24.11±0.47和10.02±1.04,本结果为寻找和研究植物细胞凋亡基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6.
麦类作物原位杂交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更好地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麦类作物外源染色体的检测和基因定位,对麦类作物原位杂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利用缺口转译法对克隆的DNA 片段进行生物素标记,即节省时间,又可以获得较高的标记效率;对麦类作物的基因组DNA,宜采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标记法进行生物素标记,适当延长标记时间可以提高标记效率。(2)共变性法比较适宜麦类作物的原位杂交,分别变性法如掌握不当易使染色体产生膨胀现象,变性温度过高也会使黑麦(Secale cereal)染色体的轮廓模糊不清。(3)应根据麦类作物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决定封阻DNA 的使用浓度,并利用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基因组DNA 为探针,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簇毛麦双二倍体的染色体中识别了簇毛麦的染色体。(4)麦类作物的原位杂交受洗脱强度的影响很大,利用甲酰胺进行洗脱可以获得背景清晰的原位杂交带型。随着原位杂交技术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该技术还将用于单拷贝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相似文献   

17.
原位杂交技术在稻属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原位杂交技术在稻属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3个方面:(1)特定 DNA序列的定位;(2)构建染色体的物理图谱及其与遗传图谱之间的关系;(3)稻属基因组间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FISH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具有灵敏、精确和快速的优势,但不能提供微生物的形态学、数量性状、空间分布等信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结合了分子生物学的精确性和显微镜的可视性信息,可以在自然生境中监测和鉴定不同的微生物个体,尤其是对难培养和未被培养的微生物进行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被广泛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诊断和评价,现已成为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技术。对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和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着丝粒和端粒DNA探针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了昆明山海棠和丙烯酰胺诱导的 NIH3T3细胞微核的染色体组成。结果表明,昆明山海棠和丙烯酰胺诱导的由整条染色体组成的微核分别可达70.7%和65.9%,提示昆明山海棠和丙烯酰胺均有较强的非整倍体毒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供试8个转基因水稻株系的染色体上检出了转入的外源基因barnase-ps1片段.其中两株系各检出了两个不同的信号位点,而其他株系均只检出一个信号位点.所有染色体着丝粒区都没有杂交信号.结合Southern杂交及表达分析发现,大多数株系中,整合在染色体端部区的barnase基因表现为高水平表达,而靠近着丝粒区的则表现为低水平表达,表明表达水平与转基因整合位置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表达水平与拷贝数无明显相关.本文还利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ISH)技术,进行了barnaseps1片段与报道基因pHctinG的共杂交,多数情况下,barnase-ps1片段与报道基因整合在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