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麦类作物原位杂交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更好地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麦类作物外源染色体的检测和基因定位,对麦类作物原位杂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利用缺口转译法对克隆的DNA 片段进行生物素标记,即节省时间,又可以获得较高的标记效率;对麦类作物的基因组DNA,宜采用随机寡核苷酸引物标记法进行生物素标记,适当延长标记时间可以提高标记效率。(2)共变性法比较适宜麦类作物的原位杂交,分别变性法如掌握不当易使染色体产生膨胀现象,变性温度过高也会使黑麦(Secale cereal)染色体的轮廓模糊不清。(3)应根据麦类作物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决定封阻DNA 的使用浓度,并利用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基因组DNA 为探针,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簇毛麦双二倍体的染色体中识别了簇毛麦的染色体。(4)麦类作物的原位杂交受洗脱强度的影响很大,利用甲酰胺进行洗脱可以获得背景清晰的原位杂交带型。随着原位杂交技术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该技术还将用于单拷贝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相似文献   
2.
普通大麦和球茎大麦抗病种间杂种的产生及其同工酶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棱大麦(Hordeum vulgare L.)“苏啤1 号”为母本与四倍体球茎大麦(H. bulbosumL.)“GBC141”杂交, 并通过幼胚培养获得11 株三倍体F1 植株. 三倍体F1 植株与二倍体母本二棱大麦“苏啤1 号”回交, 获得7 株二倍体回交后代BC1. 7 个回交后代株系通过大麦黄花叶病病圃鉴定, 其中BC1-2株系抗大麦黄花叶病.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父本、母本和BC1-2株系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二倍体二棱大麦与四倍体球茎大麦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差异显著,并且在BC1-2株系幼根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中,发现一条来自父本球茎大麦“GBC141”的过氧化物酶谱带,该酶带的相对迁移率(Rf)为0.47, 重复性好并且易于检测.由于回交后代BC1-2抗大麦黄花叶病, 又带有来自球茎大麦特异的幼根过氧化物酶谱带作为易于检测的同工酶标记,因此该回交后代株系可以作为大麦抗病育种工作重要的抗源.  相似文献   
3.
钟少斌  姚景侠 《遗传学报》1992,19(6):523-527
对从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中获得的矮秆抗病选系84056-1-36-1进行体细胞C-分带鉴定,结果表明,它的21对染色体中,有1对短臂带型与1R相似的黑麦染色体代换了小麦的1D。观察“中国春”双端二体1A、1B与该选系杂种F_1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配对,发现分别有82.56%和65.71%的细胞出现异型三价体,所有细胞至少有两个形态不同的单价体;而在“中国春”端二体IDL与84056-1-36-1的杂种中,端体不配对的花粉母细胞占100%,经C-分带后,另外1条单价体显示明显的端带。从上述这些结果推断84056-1-36-1为1R(1D)代换系。  相似文献   
4.
用C—带技术识别小麦21对染色体及染色体结构变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钟少斌  徐杰 《遗传学报》1989,16(6):415-419
用C-带技术分析了普通小麦中国春、84001-1-33和扬麦3号的根尖染色体,结果如下:(1)除1A外,普通小麦的所有染色体均可显示出稳定的区分性带型;(2)以中国春小麦为标准建立了C-带核型;(3)对照中国春的C-带核型,发现84001-1-33的5B,7B染色体发生了相互易位,形成了重组染色体——5BS/7BS和7BL/5BL;(4)扬麦3号的1B,4B染色体与中国春明显不同,从带型上看有可能扬麦3号的1B和4B的长臂之间发生了相互交换,交换的区段包括1B,4B长臂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簇毛麦及其与普通小麦杂种双二倍体的C一分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少斌  姚景侠 《遗传》1992,14(3):7-9
本研究对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普通小麦“农大146" (Tritieum aestivum)及其产生的双 二倍体进行了C一分带分析,结果表明:(1) 7对簇毛麦染色体均可显示清晰的带型、根据带型可以把各 簇毛麦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相互区别开来; (2)普通小麦一簇毛麦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变幅在”-56 之间,其中2n - 5‘的个体占,7.680%  相似文献   
6.
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异源染色质及定位核糖体DN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7.
8.
端体是指具有端着丝粒的染色体,它是非整倍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普通小麦完整染色体的错分裂而产生的。最早于四十年代,在普通小麦中发现了3B和4D染色体的各两个端体。随后,许多学者又发现了普通小麦的其它端着丝粒染色体。Sears在以“中国春”为材料培育出的缺体、单体、三体和四体的完整系列的基础上,近年来制备出了42个染色体臂的完整端体系列,并通过对“中国春”单体自交后代的不断选择、鉴定,得到了除7DL以外  相似文献   
9.
李松涛  钟少斌 《遗传学报》1995,22(2):103-108
RAPD是一种新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本实验利用这种技术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a的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在100个随机引物中找到了3个引物在这对抗白粉病的近等基因系中所扩增出的带型出现差异。并根据理论计算所找到的差异与抗生基因Pm4a连锁的概率是0.7,即3个差异中应有2个标记与抗性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