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西汉中、贵州、福建、江西4个产地的吴茱萸和汉中产小花吴茱萸的果实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共鉴定出154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酯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陕西汉中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相对含量为75.05%,下同)、顺式-罗勒烯(8.10%)、β-香叶烯(6.14%)等;贵州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3种,其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67.04%)、β-香叶烯(9.66%)、顺式-罗勒烯(7.98%)等;福建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73.14%)、顺式-罗勒烯(8.41%)、β-香叶烯(3.82%)等;江西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主要种类有β-香叶烯(33.49%)、反式-罗勒烯(30.27%)、β-水芹烯(18.86%)、顺式-罗勒烯(5.23%)等;陕西汉中产小花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化学成分83种,未知成分3个,其主要成分为反式-罗勒烯(40.21%)、顺式-罗勒烯(8.99%)、β-香叶烯(6.74%)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吴茱萸及小花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但各自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又都含有其特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
火麻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传统中药火麻仁中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共检出90个色谱峰,鉴定其中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 25%.鉴定的成分包括44种烃类化合物、7种芳香族化合物和11种脂肪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烃类化合物中以萜类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32.01%,相对含量较高的单萜及其衍生物包括β-芳樟醇(1.66%)、β-顺式-罗勒烯(1.30%)、樟脑(0.93%)、冰片和薄荷醇(0.44%);相对含量较高的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包括大牦牛儿烯 D(8.20%)、α-芹子烯(5.23%)、β-丁香烯(3.65%)、氧化石竹烯(2.22%)、δ-愈创木烯(1.55%)和α-丁香烯(1.19%).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河南栽培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和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 L.)成龄叶香气成分的差异。方法:于2015年7月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随机采取长势健壮、无病虫害的河南栽培罗勒和丁香罗勒的成龄叶(自下而上第5、6片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检测;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河南栽培罗勒中检出24种香气物质,丁香罗勒中有26种。其中,1,3-二甲氧基苯、石竹烯、乙苯等是2种罗勒共有的主要香气成分。香叶醛、β-蒎烯、薄荷二烯是河南罗勒的主要特有香味成分;蒿脑、桉树脑及异龙脑是丁香罗勒的特有成分。结论:河南栽培罗勒和丁香罗勒种的叶片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嘉宝果(Myrciaria cauliflora)的挥发性成分,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不同发育期的花、果、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萜烯类是花、果、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随开花进程呈增加趋势,随果实和叶片成熟进程而下降,单萜类是其中的优势成分,主要有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β-罗勒烯等;花苞期、初花期和嫩叶以β-蒎烯含量最高,盛花期和老叶以α-蒎烯最高,末花期和果实中均以D-柠檬烯含量最高,嫩叶中α-蒎烯和β-蒎烯的总含量高达62.07%。酯类在花期中以初花期含量最高(16.92%),在果实中以完熟期含量最高(14.81%),老叶中酯类含量(4.35%)显著高于嫩叶(0.26%)。因此,α-蒎烯和β-蒎烯是花、果、叶共有主香成分,柳酸甲酯和苯乙醇是花苞期和初花期特征主香成分,毕澄茄烯是完熟果特征风味物质,β-石竹烯是嫩叶特征主香成分,桉叶油醇和β-胡椒烯是老叶特征主香成分。  相似文献   

5.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光果莸和粘叶莸挥发油的烯烃部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十二个单萜烃为:α-(艹守)烯、α-蒎烯、莰烯、桧烯、β-蒎烯、香叶烯、α-松油烯、对繖花烃、柠檬烯、β-罗勒烯-y、β-水芹烯和萜品油烯;九个倍半萜烃为:α-荜橙茄烯、α-(王古)王巴烯、α-雪松烯、β-石竹烯、v-杜松烯、l-香木兰烯、α-葎草烯、β-红没药烯和δ-杜松烯。并测得了各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醉香含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turei Dandy)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检出61个峰,鉴定丫其中4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1.41%.其中石竹烯(18.74%)、β-榄香烯(14.56%)、榄香醇(13.14%)、.γ-榄香烯(9.18%)、α-桉叶醇(7.22%)、α-石竹烯(5.20%)和.γ-桉叶醇(4.90%)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四川米易逸生植物毛叶丁香罗勒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定性法,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和标准品叠加法研究了米易县的逸生植物——毛叶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 L.var.suvae Willd)的精油化学成分。从分离出的53个色谱峰鉴定出2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是丁香酚(84.500%)、顺-罗勒烯(4.567%)、顺-石竹烯(1.516%),α-依兰油烯(2.457%)。已鉴定成分相对含量占全油的96.641%.此精油的丁香酚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栽培的同种植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山胡椒果实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57个化学成分,其中匹配度大于等于80%的化合物有45种,占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的78.94%。其中柠檬醛、石竹烯和(Z)-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是含量最高的三种物质,相对含量为分别为23.09%、22.04%、17.23%,占整个挥发性物质的62.36%。  相似文献   

9.
小叶臭黄皮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纳智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93-19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叶臭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84个峰,鉴定了其中的66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5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芹子烯(15.76%)、石竹烯(15.05%)、β-芹子烯(9.54%)、α-蒎烯(6.43%)和α-石竹烯(5.39%)等.  相似文献   

10.
宋佳昱  谢琳  张玄兵 《广西植物》2016,36(3):373-378
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EM)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绿罗勒、莴苣罗勒和大叶罗勒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绿罗勒(Ocimum basilicum‘Green’)中鉴定出40种化学成分;从莴苣罗勒(O.basilicum‘Lettuce’)中鉴定出26个化学成分;从大叶罗勒(O.basilicum var.majus)中鉴定出36个化学成分。绿罗勒、莴苣罗勒和大叶罗勒精油中共有的香味物质为芳樟醇、[1S-(1à,4à,7à)]-1,2,3,4,5,6,7,8-八氢-1,4-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甘菊环烃]和榄香烯。从绿罗勒、莴苣罗勒和大叶罗勒精油检测到的主要成分中发现,绿罗勒和大叶罗勒同为芳樟醇,化学型同为芳樟醇型;莴苣罗勒为桉树脑,化学型为桉树脑型。此外,还对绿罗勒、莴苣罗勒和大叶罗勒精油化学型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对罗勒精油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往往对昆虫产卵场所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明确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众多寄主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挥发物能够引诱桔小实蝇雌成虫产卵,本研究对桔小实蝇3种寄主(番石榴、橙子和芒果)果实的挥发物进行了鉴定,并测试了相关挥发物对桔小实蝇产卵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寄主果实均能引诱桔小实蝇产卵并且β-石竹烯是3种寄主果实中共有的挥发物;Y型嗅觉仪和四臂嗅觉仪测试均表明低浓度β-石竹烯(9 μg/mL)对桔小实蝇雌成虫具有引诱作用,但高浓度β-石竹烯对桔小实蝇没有引诱作用;增加寄主番石榴果实中β-石竹烯的含量也会显著降低果实对雌虫产卵的诱集效果.本研究证实了特定浓度的β-石竹烯在桔小实蝇产卵行为中的作用,为开发该虫防治中的推拉策略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二化螟盘绒茧蜂及稻虱缨小蜂对挥发物的嗅觉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二化螟盘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 Munakata与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对单一水稻挥发物组分的选择行为,了解水稻挥发物在其寄主搜寻过程中的作用,为水稻害虫寄生蜂引诱剂的研发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二化螟盘绒茧蜂与稻虱缨小蜂对11种水稻挥发物组分(反-2-己烯醛、α-蒎烯、乙酸叶醇酯、芳樟醇、β-石竹烯、反-3-己烯醛、水杨酸甲酯、罗勒烯、苯甲醛、2-壬酮、柠檬烯)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β-石竹烯(10、50μg/kg)、罗勒烯(0.1、1、10μg/kg)、2-壬酮(10μg/kg)及反-2-己烯醛(50μg/kg)对二化螟盘绒茧蜂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稻虱缨小蜂对反-2-己烯醛(50μg/kg)、反-3-己烯醛(1、10、50μg/kg)、芳樟醇(0.1、1、10μg/kg)、β-石竹烯(0.1、50μg/kg)、罗勒烯(1μg/kg)、α-蒎烯(1μg/kg)和水杨酸甲酯(0.1、1、10、50μg/kg)有显著的嗅觉反应。【结论】寄生蜂对水稻挥发性气味的识别与挥发物的种类和浓度有很大关系,研发水稻害虫寄生蜂的引诱剂时需考虑挥发物的种类与浓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GC-MS技术分析油橄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油橄榄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从油橄榄叶挥发油中分离出62各色谱峰,鉴定出56个化合物,占挥发性组分总量的95.6%。其中主要成分为α-芹子烯(13.13%)、β-芹子烯(10.15%)、β-石竹烯(14.29%)、橙花叔醇(6.72%)、α-石竹烯(6.60%)、3-己烯-1-醇(5.03%)、苯乙醛(5.61%)等。  相似文献   

14.
水翁花蕾和水翁叶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翁的花营和鲜叶经水蒸汽蒸馏得到一种淡黄色的精油,前者出油率为0.18%。后者为0.08%。我们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对两种精油进行化学分成分析,分别鉴定出35个和27个已知化学成分。两者相同的化学成分有:β-罗勒烯(Z)、β-罗勒烯(E)、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小茴香烯、香叶醇、顺式-丁香烯、橙花叔醇等23个化学成分,分别占花营精油全油的90%和叶精油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析杂交兰不同品种、不同花期和花器官不同部位的花香成分。结果表明,杂交兰花香的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不同品种间花香释放量差异明显,‘K24’以桉油精(23.91%)和正己醇(13.74%)为主,‘K21-1’以反式–橙花叔醇(30.39%)和环己烷(22.99%)为主;‘红美人’以α-法呢烯(43.50%)和芳樟醇(34.52%)为主;‘K18’以石竹烯(43.57%)和α-香柑油烯(19.59%)为主,‘黄金龙’以β-月桂烯(25.23%)和α-香柑油烯(15.45%)为主;‘十八格格’以β-石竹烯(42.99%)和α-法呢烯(19.65%)为主;‘汉城公主’以β-石竹烯(52.40%)和α-法呢烯(9.99%)为主。‘K18’释放量和化合物数量在盛开期最高。在花器官不同部位中,花瓣和萼片主要释放β-石竹烯,唇瓣主要释放β-罗勒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对不同生理状态青皮垂柳Salix ohsidare挥发物的选择偏好性,深入探究星天牛对虫害青皮垂柳与健康青皮垂柳行为选择差异的原因。【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虫害和健康两种生理状态下的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对收集的挥发物样品进行鉴定与分析,采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分别分析星天牛对挥发物样品中鉴定的主要化合物的标准化合物的电生理以及行为反应,通过大笼行为实验和林间诱捕试验分析单一挥发性化合物及其双组分和三组分配方对星天牛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健康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共鉴定出3种主要化合物,包括α-蒎烯、3-蒈烯和樟脑,而虫害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鉴定出5种主要化合物包括α-蒎烯、β-蒎烯、3-蒈烯、β-罗勒烯和樟脑。另外虫害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的樟脑含量显著高于健康青皮垂柳枝条中的,3-蒈烯在两种挥发物中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健康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的α-蒎烯含量显著高于虫害青皮垂柳枝条中的。EAG实验表明,星天牛成虫对α-蒎烯、3-蒈烯和β-罗勒烯3种化合物的EAG反应相对值较高,并且随这3个化合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星天牛成虫对β-蒎烯和樟脑的EAG反应相对值差异不大,且这2个化合物浓度变化对EAG反应相对值无明显影响。Y型嗅觉仪实验表明,在1 mg/mL浓度下,α-蒎烯、3-蒈烯和β-罗勒烯吸引星天牛雄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石蜡油),β-罗勒烯吸引的星天牛雌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10 mg/mL浓度下,3-蒈烯吸引的星天牛雄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笼行为实验表明,三组分虫害配方D(α-蒎烯∶3-蒈烯∶β-罗勒烯=42∶30∶103)、α-蒎烯和β-罗勒烯吸引的星天牛成虫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双组分健康配方H(α-蒎烯∶3-蒈烯=105∶38)和3-蒈烯吸引的成虫数量。林间诱捕试验表明,α-蒎烯和虫害配方D对星天牛成虫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的成虫数显著高于β-罗勒烯和健康配方H诱捕的成虫数,而3-蒈烯和空白对照组没有诱捕到星天牛成虫。【结论】虫害和健康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共有的α-蒎烯和虫害青皮垂柳枝条挥发物中特有的β-罗勒烯是对星天牛成虫具有引诱作用的两种重要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而3-蒈烯抑制了α-蒎烯对星天牛成虫的引诱作用。我们推测,虫害青皮垂柳挥发物中特有的β 罗勒烯是造成虫害青皮垂柳比健康青皮垂柳更容易受到星天牛危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桔小实蝇对五种芒果气味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伟  刘辉  叶辉 《昆虫知识》2010,47(2):318-321
为了探究寄主气味挥发物对桔小实蝇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应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成虫对5种芒果气味挥发性物质(乙酸乙酯,α-蒎稀,异松油烯,3-蒈烯和石竹烯)及5种物质混合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桔小实蝇雌、雄虫对5种物质及5种物质混合物的行为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还揭示,桔小实蝇成虫对乙酸乙酯有明显的趋性反应,对异松油烯有明显的忌避反应,而对α-蒎烯、3-蒈烯、石竹烯和5种物质的混合物均没有明显的行为定向反应。说明桔小实蝇成虫对芒果不同气味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存在差别,这可为研发桔小实蝇成虫防治新方法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8.
新型烟草化学成分及医药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酯酶同工酶分析方法鉴定出新型烟草罗勒烟中转入了亲本药用植物罗勒的遗传物质.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显示,罗勒烟具有低糖、中高烟碱的特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初步分析表明,罗勒烟中含有柠檬烯、香薷酮β-丁香烯和罗勒烯等罗勒挥发油的成分,并产生了水α-松油醇、金合欢烯和γ-古云烯等新的医药成分和香料成分.罗勒烟在卷烟、食品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GC-MS分析甜菊叶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菊(Stevia rebaudianum Bertohi)叶经固相微萃取(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其挥发性成分.从甜菊叶中共检出101种化学物质,其中从SPME萃取物中检出67种,SDE萃取物中检出80种,二者共有组分46种.主要成分为反式-α-香柠檬烯、β-蒎烯、石竹烯氧化物、匙叶桉油烯醇、橙花叔醇等,其主要成分与菊科(Compositac)其他植物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艾纳香油中的抗炎物质,并研究其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本文采用动物炎症模型筛选艾纳香油中具有抗炎活性的部分化合物,再检测目标化合物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中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发现艾纳香油中(-)-芳樟醇、反式-石竹烯抗炎活性最佳,且不同剂量的(-)-芳樟醇、反式-石竹烯均能抑制LTB4、PGE2、NO和iNOS炎症介质的产生,下调TNF-α、IL-1β、COX-2、5-LOX、FLAP、NF-κB-p65的表达。结果表明(-)-芳樟醇、反式-石竹烯是艾纳香油中的重要抗炎物质,它们可通过抑制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以及NF-κB-p65的表达来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