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由19~2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它们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非编码区相互配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miRNA参与了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及免疫系统应答在内的一系列发育调控和生物学过程.最近几年研究发现,miRNA在多种哺乳动物皮肤中均表达,并参与了哺乳动物皮肤及毛发发育的调控过程.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miRNA在各种动物皮肤及毛发发育中的表达谱以及miRNA在皮肤形态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microRNA(miRNA)能调控基因表达是近年来在动植物体内发现的一种新的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在动物体内,通过基因敲除方法所进行的研究表明了miRNA参与了胚胎早期发育、神经发育、肌肉发育和淋巴细胞发育等动物发育的各个方面.这些研究提示,miRNA是动物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而且与很多人类的疾病相关.本文介绍了近期miRNA在细胞分化及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MicroRNA与动物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miRNA)是一类约22nt大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它们通过剪切靶基因的转录产物或者抑制转录产物的翻译从而起到转录后调控靶基因表达的作用。在动物体内,通过基因敲除等方法所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了miRNA参与了胚胎早期发育、脑及神经发育、心脏发育、肌肉及骨骼发育等动物发育的各个方面。miRNA是动物发生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主要介绍了近年来miRNA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的雌性生殖道包括输卵管、子宫、宫颈和阴道,是卵子受精、早期胚胎发育、胚胎着床、孕体发育和分娩等的重要路径,对于哺乳动物的生殖非常重要.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异常和病变将导致妊娠失败和胎儿死亡,因而了解雌性生殖道的发育过程和分子调节机制有利于理解生殖相关疾病和改善雌性生殖力.目前,利用基因敲除小鼠等多种实验技术,人们发现了调节雌性生殖道发育和导致生殖道疾病的部分关键基因和调节机理,本文将总结近年来雌性生殖道的发育分子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多种信号通路在生殖道发育过程中的交叉调节网络.  相似文献   

5.
李新云  付亮亮  程会军  赵书红 《遗传》2017,39(11):1046-1053
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度大约为22 bp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部分miRNA表达具有时空和组织特异性。哺乳动物中mi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3° UTR区结合抑制其翻译,调控机体生物学功能。miRNA在哺乳动物骨骼肌发育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哺乳动物骨骼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骨骼肌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成肌细胞增殖、分化、肌管融合,肌纤维肥大,能量代谢,纤维类型转换等。miRNA参与骨骼肌发育的各个环节,通过靶向各个时期的关键因子调控骨骼肌发育。本文对miRNA在骨骼肌发育中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理解骨骼肌发育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发育机制一直是动物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中存在广泛争议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 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早期胚胎细胞的不同发育命运决定出现的阶段以及是否存在某种起关键作用的形态发生决定子等问题上.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精子入卵位点、第二极体、胚胎形状、第二次卵裂的方向、细胞极性等因素对小鼠着床前胚胎细胞发育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MicroRNAs与疾病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模式生物实验系统,线虫可用于研究控制动物发育和人类疾病遗传机制。研究发育缺陷的线虫突变体有助于在动物中发现对发育和生理过程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基因。其中一些基因编码一类小RNA,如microRNA(miRNA),通过作用于特定基因信使RNA来调控其蛋白质表达。一些在线虫发育过程中有功能的miRNA在人体中也存在。它们参与调控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如癌症、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过分析miRNA在临床样品、哺乳动物细胞和模式生物线虫中的表达,从而揭示miRNA调控途径在相关人类疾病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MicroRNA与肿瘤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易阳  李岭 《遗传》2007,29(12):1419-1428
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代谢、生长、增殖、应激、发育和凋亡等生命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干扰这些通路将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发育, 甚至导致肿瘤。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在转录后水平负调节基因表达的一类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 其靶基因数目众多, 生物学功能广泛。在多种肿瘤中发现了miRNA的异常表达, 提示后者与肿瘤发生有关, 可能机制为调控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此外亦发现miRNA的靶基因有许多作用于肿瘤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miRNA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功能预示其将成为人类癌症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星。  相似文献   

9.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新近发现的一类重要非编码调控RNA,以转录或转录后水平调节方式参与哺乳动物发育(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免疫调节及疾病发生等过程。就miRNA的形成及作用机制,哺乳动物中miRNA发现策略、靶位点的识别,miRNA功能研究进行综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阐明化学物致畸等发育毒性的作用机理,对建立人类畸或发育毒物的鉴定手段和防治工作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发育基因或发育调控基因的发现和功能的阐明,发育异常的机理研究也取得一些突破。本文简要概述了几个主要进展。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哺乳动物发育的着床前胚胎阶段是诱发实验性先天畸形的不敏感期。因此,现行化学物致畸性测试均规定在胚胎着庆后的器官形成期给予受试物。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着床前期给予某些化学物可导致胎儿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和出生后行为功能异常等发育毒性,这对传统的概念是一个大的冲击,即胚胎早期可能也是致畸等毒性的敏感期。如果确实如此,将意味着现行化学物致畸性测试方案需修改,而且以往常的机理现有两种假设,一种是甲基亚硝酸脲的研究认为,胚泡阶段发生了微小的非致死性突变;另一种是基于环氧乙烷等化学物对受精卵的损伤,原发性损害是非遗传性的,是由于干扰早期胚胎基因表达的原定程序。据估计,人类胚胎至少有60%在出生前死亡,其中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只有约15%在着床后死亡,但长期以来对出生前死亡的原因所知甚少,仅知道流产儿中染色体畸变率高。近年来通过基因的插入突变和基因打靶使某一基因失效等方法,发现某些基因损伤可导致不同阶段胚胎发育异常和死亡。通过分析揭示:只有少数发育障碍可导致胚胎和胎儿死亡。着床前小鼠胚胎主要由于影响了胚胎完成着床前发育和形成能生成囊泡的能力而致死。器官形成早期胚胎由于中胚层不发育或不能发育成一个正常功能的心脏,或由于不能建立和维持胚胎血循环而致死。而早期或中期胎儿主要由于心脏发育缺陷不能形成心血管特环而致死;由于卵黄囊造血功能和卵黄囊过渡到肝脏作为造血器官的障碍也可使胎儿致死。很多胚胎器官或系统的发育异常不危及胚胎或胎儿的存活,这些结果对探讨人体出生前死亡的原因和发育异常的机理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往研究发育异常时仅观察革一发育基因的改变,实际上先天缺陷是众多基因改变的结果。近期有人观察了致畸物苯妥因作用后一组与神经系统和颅面发育有关基因的变化,首次观察到转录模式中有多种基因的变化。认为基因表达的协调变化,无论是轻微或是显著地干扰正常形态发生程序,都与选择性先天缺陷的发生有关。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青  荆清 《生命科学》2010,(7):661-667
心脏是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时期最早形成的器官,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及功能维持受到精确的调控。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的首要杀手之一,因此,对心血管的发育及疾病发生的机制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18~25nt的单链非编码小RNA,主要通过结合于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导致mRNA降解,从而抑制靶基因的表达。miRNA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癌症发生等。最近研究表明,miRNA也参与调控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在此,该文对miRNA在心血管系统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基因的重新编程与哺乳动物克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因的重新编程对基因的正确表达、胚胎的发育和个体的生长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哺乳动物克隆成功率仍非常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供核基因没有得到正确的重新编程。综述了正常胚胎形成和发育以及哺乳动物克隆中的重新编程事件,并阐述了相关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最近发现miRNA对哺乳动物毛囊的发育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研究miRNA在绒山羊次级毛囊发育中的作用,可以为人工调节绒毛生长和提高羊绒产量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应用Exiqon miRNA8.1表达谱芯片对70d胎儿皮肤和出生2w羊羔体侧部皮肤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基因进行筛查,找出绒山羊皮肤发育不同阶段差异表达的miRNA。结果:绒山羊70d胎儿皮肤中相对于出生2w羊羔体侧部皮肤上调的miRNA 4个。绒山羊70d胎儿皮肤中相对于出生2w羊羔体侧部皮肤下调的miRNA 64个。结论:绒山羊70d胚胎皮肤中上调的miRNA远远少于出生后羊羔皮肤上调miRNAs,说明miRNA在皮肤毛囊不同发育阶段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病毒micro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miRNA)是一类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中长约21-24nt的非编码RNA分子,它们与靶mRNA分子互补结合抑制蛋白翻译或导致mRNA降解,从而调控靶基因表达。miRNA已被证实在多种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包括细胞分化和分裂、细胞凋亡及癌症发生在内的多个细胞过程。利用生物信息学以及分子克隆的方法在线虫、哺乳动物以及植物中已发现超过4000条miRNA。最近在病毒中也发现有miRNA基因存在,通过对病毒miRNA靶基因的预测,推测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病毒编码的miRNA分子的特点、转录机制、功能、进化保守性以及病毒与宿主miRNA的关系都已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病毒相关miRNA研究的深入,必将对认识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蒲勇  张运海  章孝荣 《生命科学》2013,(11):1126-1134
哺乳动物卵巢中含有数以万计的腔前卵泡(preantral follicles),仅不足1%能够发育至预排卵卵泡。建立哺乳动物腔前卵泡有效分离及体外培养技术体系,能够大量利用腔前卵泡,增加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数量,对哺乳动物胚胎体外生产、克隆及转基因动物生产等胚胎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在体外条件下揭示哺乳动物卵泡发育机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鉴于卵巢质地与卵泡划、发生周期的固有差异,不同物种腔前卵泡分离方法与培养方式亦有所不同。同时,培养基类型、卵泡问相互作用、促性腺激素与细胞因子等因素均会对卵泡的体外发育产生影响。系统阐述了腔前卵泡的分离方法、培养方式以及相关因素对卵泡发育的影响,期望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发育异常机理的某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化学物致畸等发育毒性的作用机理,对建立人类致畸物或发育毒物的鉴定手段和防治工作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发育基因或发育调控基因的发现和功能的阐明,发育异常的机理研究也取得一些突破。本文简要概述了几个主要进展。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哺乳动物发育的着床前胚胎阶段是诱发实验性先天畸形的不敏感期。因此,现行化学物的致畸性测试均规定在胚胎着床后的器官形成期给予受试物。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着床前期给予某些化学物可导致胎儿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和出生后行为功能异常等发育毒性,这对传统的概念是一个大的冲击,即胚胎早期可能也是致畸等毒性的敏感期。如果确实如此,将意味着现行化学物致畸性测试方案需修改,而且以往已进行过致畸性安全性评价的化学物就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对于早期胚胎损伤所致发育异常的机理现有两种假设,一种是根据甲基亚硝基脲的研究认为,胚泡阶段发生了微小的非致死性突变;另一种是基于环氧乙烷等化学物对受精卵的损伤,认为原发性损害是非遗传性的,是由于干扰早期胚胎基固表达的原定程序。据估计,人类胚胎至少有60%在出生前死亡,其中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只有约15%在着床后死亡。但长期以来对出生前死亡的原因所知甚少,仅知道流产儿中染色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miRNA)是在多种真核细胞和病毒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长约22个核苷酸,在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miRNA可以通过碱基互补与靶基因mRNA的特定位点结合,抑制该蛋白合成或诱导该mRNA降解,在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简要叙述了miRNA的特点和作用机制,并对miRNA在基因表达调控、胚胎干细胞调控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周学  杜宜兰  金萍  马飞 《遗传》2015,37(9):855-864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nt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通过与靶基因转录本互补结合调控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miRNA可以直接充当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生长。为更进一步揭示癌症相关miRNA的特征及靶基因的功能,文章通过数据库搜索及文献检索,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了475个癌症相关miRNA,系统地比较了癌症相关miRNA与非癌症miRNA以及基因内和基因间区癌症相关miRNA在保守性、SNP位点分布、癌谱及转录调控等特性。研究发现,癌症相关miRNA比非癌症miRNA保守性要强,发生SNP概率比较低,同时发现miRNA所涉及癌症数目与保守性成正相关。基因组定位分析发现,癌症相关miRNA比非癌症miRNA更倾向于成簇存在。进一步对宿主基因、癌症相关miRNA及作用的靶基因与癌症发生进行关联分析,发现一些非癌症miRNA的宿主基因倾向于被癌症miRNA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miRNA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以及进一步为miRNA作为癌症诊断指示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细胞周期蛋白是真核细胞周期循环中主要的调节因子,它们参与细胞周期的精密调控,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及发育平衡。近年来发现,细胞周期蛋白与哺乳动物生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简要论述了细胞周期蛋白与配子发生、早期胚胎发育、胚胎着床、蜕膜化等的关系,以及细胞周期蛋白在生殖系统中的表达与调控。  相似文献   

20.
宋雪梅  姜俊芳  蒋永清 《遗传》2012,(10):15-23
作为真核生物体内重要的调控分子,miRNA可存在于包括血清、血浆、唾液、尿液在内的多种动物体液之中。最近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也分泌miRNA,表明miRNA有可能通过哺乳传递给新生个体,从而调控新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关键生理、生化途径,协助其正常发育。这一发现很可能揭开了哺乳动物世代间miRNA进行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序幕。文章对哺乳动物乳汁中miRNA的发现过程,这些miRNA在乳汁中的存在形态及其分离技术,以及其中数个重要miRNA的已知功能作简要概述,并探讨了相关的后续研究任务及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