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忆罗师     
我的导师罗士韦先生逝世已整整一周年了。我是在去年访美期间从我的学生那里知道罗师于9月24日与世长辞的消息的,没有想到8月14日上午在华东医院一见竟成永别。1965年我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毕业,考上罗师的研究生,从此跟随罗师30多年,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了无数难以磨灭的印痕,予我启迪、教诲,在人生的道路上激励我不断奋进。罗士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1907年11月13日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年青时曾  相似文献   

2.
在北大当学生时,从吴湘钰老师讲授的植物生理学课上就知道了殷宏章先生的名字.1965年大学毕业我考上了植物生理所的研究生,在北京中科院研究生院读了一学期外文后,来到上海才亲眼见到了殷先生,他当时是植生所的副所长.当时植生所的光合作用研究室在殷先生的领导下是兵强马壮,科研成果不断,是我们当研究生的年轻人十分羡慕的.但由于我是罗士韦先生的研究生,在植物激素研究室,没有直接接触的机会,对殷先生的了解大多是从光合室当研究生的同学那里知道的,那时心中只是有着一种年轻学子对长者的崇敬.  相似文献   

3.
关于植物生理学名词,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科学院编译局于1953年出版过。当时参加审查小组,目前还健在的专家有黄宗甄、娄成后、汤佩松和罗士韦,石声汉、李继侗和罗宗洛均已成为古人。这批名词公布后,对建国初期,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后,科学出版社名词室又于1964和1978年先后把植物生理学名词归  相似文献   

4.
罗士韦教授几十年来致力于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方面的研究,为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使研究的领域从植物生理学科逐渐扩展到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园艺学、育种学等学科。尽管植物组织培养在我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漫长的时期中他总是带领着我们  相似文献   

5.
我“认识”《植物生理学通讯》是在1981年,当时我在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上学。我的植物生理学老师张学明付教授(现在湖南湘潭师范学院任教)给我们上植生课时所列的参考书中就有《植生通讯》、《植生学报》等。但由于自已刚入大学不久,知识浅薄,  相似文献   

6.
大约10年以前,植物生理学教师在推荐参考读物时,我初闻《植物生理学通讯》这一刊名。由于学习不太用功,时过境迁,逐渐忘却了老师的忠告,而未曾翻阅《通讯》。后来为参加一次遗传学读书报告会,我准备了“真菌四分子分析在研究基因重组的意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理学应该成为合理的作物栽培的基础。有的同志提出“应用植物生理学”这一名词,我认为提得好,既明确又贴切,又能保持与诸如“应用数学”等学科名称一致,而且所涉及范围可以很广,不必局限于农业,更不限于农作物。在为农业服务方面,应用植物生理学已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证明有它广阔的用武之地和旺盛的生命力。但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主要农作物上工作做得较多,相比之下,在木本植物和其它方面进展就比较缓慢。我个人认为,要使应用植物生理学健康成长,必须注意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好师专植物生理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好师专植物生理学的几点体会梁广坚(西江大学生物系,广东肇庆526061)近十多年来,笔者在西江大学师专部担任植物生理学的主讲教师。经过本教研组全体老师和实验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点成绩,1994年,植物生理学被评为校级首批重点课程;1996年,植物...  相似文献   

9.
人参细胞悬浮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方法进行植物药的生产研究,是当代植物组织培养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枝。罗士韦教授早在60年代初就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后在多次综述报告中阐明采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这一观点已被国内外同行们获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第一讲 导言     
今天是上海植物生理学会筹备会组织的植物生理学讲座第一讲。要我讲开场白,我就简单谈几点。筹备会上提出:这次讲座是纪念已故罗宗洛所长而举办的学术活动,是为了研究生学习,也为一些年青同志介绍植物生理学的现状。有关的讲稿今后将陆续发表,最后汇总编篡后出本专集,以志纪念罗宗洛先生。罗宗洛先生在我国植物生理学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  相似文献   

11.
花药培养中的几个生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1月,植物生理研究所原细胞生理室四个课题组,组织了一次生物工程报告会,以庆贺罗士韦教授八十寿辰。在会上他们就各自的工作,作了回顾与展望。现将这些报告刊出,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编写一部近代植物生理学的大学教本,是一个早就摆在苏联植物生理学家面前的重要任务。在当时就很优秀,并且在目前还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的教本是在1937年(第一册)和1933年(第二册)绝版的。在过去廿年中,植物生理学不但大大地发展了,并且一般说来已成了植物栽培的科学基础。因此,对植物生理学教本的要求也就根本改变了。一方面,教本应当尽可能全面和扼要地反映作为一门科学的植物生理学底现状和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光合作用中几个基本概念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继临和侯福林两位老师在 2 0 0 0年第 4期和2 0 0 1年第 5期《植物生理学通讯》上 ,先后发表了题为《光合作用教学中几个表达方式的讨论》[1 ] 和《植物细胞线粒体呼吸膜和叶绿体光合膜的结构和功能比较》[2 ] 两篇教学讨论 (以下称文 1、文 2 )。他们在文 1中称“目前 ,植物生理学教材[3 ,4] 的光合作用部分中 ,有几处表达方式常使教师和学生学习发生困难” ,文 2中又称不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加以比较 ,以致学生学习时经常产生困惑”。我读了这两篇文章倒真的是有点困惑。现对他们在文 1和文 2中提及的问题谈几点看法。1…  相似文献   

14.
解放以来,我国从事植物生理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在仪器设备落后的情况下,为发展植物生理学这门学科做了不少有益的贡献,对我国工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同其他学科比较起来、我感到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就是在植物生理学研究内容上过多地偏重于说明、探索性的课题,而缺少对植物本能调节、控制和  相似文献   

15.
悼念吴襄老师韩济生吴襄教授是我从事生理学工作的启蒙老师。他的去世是中国生理学界的巨大损失。对我个人来说,是夺去了一位极其尊敬的老师,对我谆谆教导的长者。1952年9月我从上海医学院结束临床实习,到大连医学院参加生理学高级师资进修班学习,吴襄教授是进修...  相似文献   

16.
我和罗宗洛先生结交朋友,要追溯到六十年以前了。那时候,罗先生还在北海道大学的学生时代与我认识的。他在植物学教室学习植物生理学。我是1918年毕业于北海道大学,就在京都大学植物学教室担任助教。由于当时京都大学的研究室还没有农田,而我们又是以春小麦为材料,到了春天,就到北海道札幌播种小麦,夏天去进行调查。那是1920—1922年的事了,那时罗先生在坂村彻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植物生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庆祝《植物生理学报》创刊30周年《植物生理学报》三十年倪晋山(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2)1963年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在北京成立,大会建议出版《植物生理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在筹备过程中罗士韦、崔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中...  相似文献   

18.
一、现有实验课必须改革按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要求,课程在第三学年开设,总时数是148学时,实验占60学时,大约安排20次实验,每次做1~3个项目,全年共做50个实验。内容有:(1)验证性实验:如植物体内水分传导途径、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植物根系对离子的选择吸收等等。这些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和加深理  相似文献   

19.
最近,北京大学植物生理学专业依据苏联高教部1953年批准的综合性大学生物土壤系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修订了北大生物系各专业的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苏联教学计划中规定植物生理学一课程的讲授时数是74小时,实验是68小时。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的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二专业的植物生理学课程,讲授时间(四年制的计划)是62小时,实验62小时;而动物学和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二专业为讲授54小时,实验36小时。由于现在已经出版了一些中文教材,许多细节就不必在堂上详为讲述(如同方法,图表,个别人的  相似文献   

20.
我订阅《植物生理学通讯》已六年了。回顾六年的工作收获,甚感离不开《植物生理学通讯》。她内容丰富,在交流信息、经验和技术方面发挥了指导性和桥梁作用。我们黄务镇1985年建立了全国乡镇级第一个以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民办植物组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