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咽部重建成形术在治疗OSA中,扩大咽部空间和减小咽部塌陷的疗效.方法:咽部重建成形术的基本原则包括扁桃体切除术、去除扁桃体上的粘膜和脂肪组织,把上咽缩肌缝合到前柱来固定咽侧壁,以及把咽腭弓皮瓣头侧缝合到扁桃体上窝以增强软腭强度.结果:术后三个月,没有病人感到吞咽障碍和发音改变.病人恢复正常营养的时间是15天.术后六个月,在打鼾(P=0.005)和白天嗜睡(P=0.008)症状上,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改善.多功能睡眠记录结果显示AHI(P=0.005)和快眼动期显著改善.此外,发现咽部重建成形术术后病人的AHI有所减小.结论:在做过咽部重建成形术(通过增强软腭和固定咽侧壁)的患者中,打鼾和日间嗜睡症状以及不利睡眠呼吸事件和睡眠结构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也保留了咽部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2.
扁桃体     
本文介绍了扁桃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指出扁桃体的功能不仅在于局部免疫,还在于它与全身其它淋巴器官之间发生密切的联系,提出一般不作(腭)扁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扁桃体放线菌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扁桃体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扁桃体放线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咽痛8例,发热4例,咽部不适、瘙痒2例。双扁桃体充血肿大10例,咽部充血4例,扁桃体与附近组织黏连4例,咽隐窝白色分泌物2例、脓性分泌物2例。10例均误诊为慢性扁桃体炎,抗感染治疗症状有改善,但病情反复,均经扁桃体摘除术并行病理活检而确诊。结论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临床对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反复病情者,应注意本病,病理活检是主要的确诊方法,手术治疗后配合青霉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咽部解剖途径进行分析。方法:探讨咽部解剖的方法,并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这一年的时间段里,抽选出36例此类病患者进行多项检测并与36位无病史的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抽取的36例此类病患者均具有腭咽部狭窄的症状,其中大部分患者还合并有口咽部阻塞。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产生,与腭咽腔与口咽腔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答:古细菌包括产甲烷细菌、嗜盐细菌以及耐热嗜酸细菌。它们与所有已知的统归为真细菌的其他细菌有明显差别,古细菌都存在于相当极端特殊的生态环境下,这种极端条件似乎相当于人们假定的地球发展最早时期(即太古时期)普遍存在的环境条件。古细菌对一些能够作用于真细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抱霉素、D一环丝氨酸、利福霉素、利链菌素、氯霉素不敏感。原因有两方面:其一:古细菌细胞壁并不含肽聚糖骨架,而仅含蛋白质和多糖,至多还含“假胞壁质”(pseudomurein),这就是古细菌对那些作用于真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抱霉素…  相似文献   

6.
扁桃体感染的细菌学定性与定量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检验科沈阳110003刘勇,孙继梅耳鼻喉科粱红军大连科达药业有限公司王红为了解扁桃体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各种细菌的数量,对39例扁桃体感染病人进行扁桃体表面的细菌学定性及间质的细菌学定量培养分析。1...  相似文献   

7.
流脑防治的微生态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初探人咽部正常菌群对A群、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查人群中2417%的人咽部存在可抑制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的细菌;一般健康者、流脑病人密切接触者和流脑病人之间差异不显著。对41株抑制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的细菌的检测可见,有23株(占5610%)对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有抑制作用;有5株菌对8种实验标准致病菌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表明人咽部正常菌群对致病菌拮抗作用的非特异性和多重性。部分人咽部正常菌群细菌的代谢产物亦可抑制A、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生长  相似文献   

8.
杨成英 《蛇志》2003,15(2):64-65
扁桃体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 ,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 ,对扁桃体手术病人一定要做好出血预防及护理。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34岁 ,以扁桃体炎于 2 0 0 3年 5月1 6日收入院。该患者反复发作性咽痛 1年余 ,伴有发烧 ,经治疗后好转 ,但过后反复发作 ,近月来出现睡眠时打鼾 ,有时憋醒 ,双侧扁桃体 °肿大 ,咽部慢性充血 ,咽腔狭窄 ,软腭低。入院后 ,查三大常规均正常 ,在局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术 ,手术顺利 ,术中、术后出血较少。约 2 h后 ,突然发生口中吐血较多 ,立即予双扁桃体窝创面 3%双氧水…  相似文献   

9.
探讨大气混合污染物对呼吸道影响的机理,为预防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模拟现实大气污染方法,用Wistar大鼠制备大气污染物动物模型,对大鼠口咽部菌群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研究。大气污染Wistar大鼠动物模型口咽部微生态发生改变(P<0.05)。受污染后与污染前相比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死亡梭菌等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染尘染毒前后自身比较,厌氧细菌菌群密度有明显增加(P<0.05),随着染尘染毒时间的延长,细菌的密度呈上下波动,表现出代偿状态。且需氧菌密度的变化较为明显(P<0.05)。大气污染可导致大鼠口咽部细菌密集度增高、致病菌增加以及细菌量的变化,呼吸道微生态改变可作为大气污染对机体危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老慢气病人呼吸道微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对36例老慢气住院患者的口咽部进行了微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老慢气患者口咽部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需氧叶生细菌主要为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奈瑟氏菌、肠杆菌、粪链球茵等;厌氧性细菌主要为类杆菌、消化球菌、优杆菌等。细菌群密度需氧菌为7.0241±0.6021,厌氧菌为7.0340±0.4631,需氧菌与厌氧菌之比为1:1011。一些非正常菌种类多,检出率高,明显表现出微生态失调。药敏研究结果表明,耐药性菌株较多,提示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气混合污染物对呼吸道微生态影响的机制,为预防大气污染对机体健康的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拟实际大气污染方法,对Wistar大鼠进行染尘染毒,制备大气污染物动物模型,研究大鼠口咽部菌群染尘染毒前后的变化。结果染尘染毒的Wistar大鼠动物模型口咽部微生态发生改变(P<0.05)。染尘染毒后与染尘染毒前相比致病菌如中间葡萄球菌、猪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等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染尘染毒前后自身比较,厌氧细菌菌群密度有明显增加(P<0.05),随着染尘染毒时间的延长,细菌的密度呈上下波动,表现出代偿状态。且需氧菌密度的变化较为明显(P<0.01)。结论大气污染可导致大鼠口咽部细菌密集度增高、致病菌增加以及细菌量的变化,呼吸道微生态改变可作为大气污染对机体危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吴卓娟 《蛇志》2002,14(3):46-47
1 临床资料  病例 1 :患者 ,女 ,55岁 ,咽部轻度发痒、异物感 2年 ,伴干咳 ,无痰。两年来曾多次就诊 ,先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过敏原试验均无阳性发现。诊断为慢性咽炎 ,曾服用过抗生素、镇咳药物 ,抗过敏药物等治疗均无明显疗效。检查 :一般情况良好 ,扁桃体不大 ,咽后壁有少量淋巴滤泡增生。追问病史 ,患者有 5年高血压病史。 2年来一直服用卡托普利治疗。故考虑患者咽部症状与服用药物有关 ,遂建议停用该药 ,改用其它降压药。 3天后患者自感咽部症状基本消失。  病例 2 :患者 ,男 ,2 8岁 ,主诉咽部疼痛并向左侧耳部扩散 ,头部转动…  相似文献   

13.
慢性扁桃体炎与细菌L型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慢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通过50例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原微生物培养、组织切片细菌学及电镜等研究,发现慢性扁桃体炎组织中细菌L型也相当常见,L型培养阳性率是88.5%,且组织切片L型感染率与培养阳性率基本一致(P>0.05)。电镜在扁桃体组织间质及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内均见到细菌L型。提示慢性扁桃体炎与细菌L型感染关系极为密切。并认为,L型侵入组织并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的特性,可能是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问 :阑尾为什么容易发炎 ?答 :阑尾是附属于盲肠末端的一段肠管 ,位于盲肠和回肠交界处的后下方 ,一端开口于盲肠 ,另一端为盲端。阑尾外形细长 ,曲如蚯蚓 ,因此又叫蚓突。其大小因人身材的长短而有差异。平均约长 7~ 9cm,直径 0 .5~1.5cm。阑尾外面由腹膜包裹 ,并形成阑尾系膜 ,将阑尾悬挂于盲肠末端 ,系膜一般比阑尾短 ,因此 ,易造成阑尾曲折或扭转。以上结构特点导致阑尾引流不畅 ,使细菌容易停留壁内生长繁殖 ,人体肠道内本来就寄生有种类繁多的致病菌 ,这就构成阑尾易发炎的条件。另外 ,阑尾的血液供应仅为一条阑尾动脉 ,它是盲动脉…  相似文献   

15.
细菌L型与耳、鼻、咽部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4例耳、鼻、咽式标本细菌L型培养总检出率为78.1%,细菌型为42.2%。表明细菌L型可能与耳、鼻、咽部感染密切相关。L型培养可明显提高常规培养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咽部菌群特征。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AST)患者为AST组,选择同期我院2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每个对象于左侧扁桃体采集口咽拭子,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对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结果AST组患者咽部菌群Ace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科水平上,AST组患者咽部葡萄球菌科和巴斯德菌科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均P<0.05)。属水平上,AST组患者咽部葡萄球菌属、嗜血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细菌培养结果显示,AST组患者咽部葡萄球菌属、嗜血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AST患者咽部菌群与健康人相比具有一定差异。AST患者的致病菌可能隶属于葡萄球菌属、嗜血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口腔的不同部位进行细菌分离,扩展对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以期为后续的口腔菌群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培养组学方法分离口腔不同部位的细菌,采集2个健康人扁桃体、唾液、牙菌斑3个部位的样本,使用13种培养基并于需氧和厌氧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分析。结果 总计获得144株菌,分属36个种,10个科,3个门。其中,链球菌属细菌种类最多。基于16S rRNA基因全长相似度98.65%的阈值判定,获得5种潜在全新细菌。3个部位中,扁桃体分离的细菌种类多样性最丰富。结论 13种培养基中,BHI培养基获得的口腔细菌多样性最好;BAB培养基与TSA培养基更适合口腔链球菌生长,链球菌的比例更高;LBB培养基上只有较单一的口腔细菌生长,不适于广谱分离口腔细菌。  相似文献   

18.
涂片法与培养法在咽部菌群检测研究方面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涂片法在咽部菌群研究方面的实际应用。方法 分别应用涂片法和培养法对26例健康成人的咽部菌群进行细菌密集度和多样性的检测。以秩序和检验等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用于密集度检测时无差异,(P>0.05);用于多样性检测时,结果显示出非优势菌多样性明显不同。而以优势菌的种类结果相比较时,两种方汉检测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 要了解人体某部位微生态的改变,依据统一的换算标准,在对细菌密集度和多样性进行检测的两项指标中,涂片法是能够替代培养法的,且作片法的确是一种实用、便捷且又较为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答:噬菌体又称菌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构成。它可以侵入细菌、放线菌体内,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引起细菌裂解。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如细菌、寄生虫、沙眼衣原体等。沙眼衣原体主要由蛋白质、DNA、RNA、脂类和多糖构成。具有象细菌类型的细胞壁,主要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行寄生生活,只能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衣原体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许多  相似文献   

20.
大气污染对大鼠呼吸道微生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大气污染引起呼吸道症状和机体健康效应的作用机理,为防治大气污染及其对机体的损害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模拟现实大气污染的方法,分高、中、低浓度用Wistar大鼠制备大气污染动物模型,对大鼠口咽部菌群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动态研究。大气污染大鼠模型口咽部微生态发生改变。与污染前比,肺炎克雷伯杆菌等致病菌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厌氧菌含量明显减少(P<0.05),并且随着染毒时间厌氧菌和细菌总量都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口咽部菌群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没有随着染毒浓度改变而呈明显改变。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正常菌群有毒害作用,对微环境有破坏作用,导致微环境改变,正常菌群含量减少,致病菌定植,是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