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天目山米心水青冈群落物种组成特点与萌条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特定的温湿需求,中国的水青冈多分布于亚热带山地,而分布于欧洲和北美的水青冈则为温带的优势种。本文对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米心水青冈群落物种组成特点和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30 m×30 m样方中共发现132种高等植物,分属于51科86属;种-面积关系符合Arrhenius模型,lg S=0.384 lg A+0.6443;log-series模型能很好地模拟米心水青冈群落中乔木层种-多度关系(R2=0.9596);乔木层优势种为壳斗科的米心水青冈、短柄枹、锥栗等;灌木层优势种有伞形绣球、宜昌荚蒾等;草本层优势种为箬竹、苔草等;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乔木层多样性呈负相关;群落结构表明,天目山米心水青冈群落是稳定的顶极群落,萌条更新在米心水青冈群落中十分常见,55%的乔木层物种具有萌条现象;尤其是米心水青冈,萌条数与母株的胸径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神农架地区米心水青冈-曼青冈群落的结构与格局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曼青冈(Cyclobalanopsis oxyodon)常绿落叶阔叶混交群落是神农架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重要类型。通过分析乔木层结构及优势种的分布格局,探讨群落的特点及动态。结果表明,群落乔木层可分为3个亚层:第一亚层落叶阔叶树种占优势,势树种为米心水青冈;第二及第三亚层以常绿树种为主,优势种为曼青冈。应用偏离指数、Lloyd的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及Morisita指数,在8个尺度下对米心水青冈及曼青冈两种优势树种进行格局分析,发现两者总体上均为聚集分布,米心水青冈的聚集强度高于曼青冈。按1~4cm, 4~8cm及8cm以上3个径级对曼青冈分布格局进行比较,各径级间聚集强度相似,没有自疏现象。由于米心水青冈及曼青冈占据乔木层不同的高度,且均不缺乏更新贮备,因此形成稳定共存的群落。  相似文献   

3.
通过样地调查、树干解析及直径分析法,对神农架地区广泛分布的米心水青冈( Fagusengleriana Seem .) 林和锐齿槲栎( 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 Maxim .) 林受压和释压历史及更新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心水青冈直径生长表现为5 种模式,而锐齿槲栎只表现为2 种模式。(85.9±6.9)% 的米心水青冈有过受压过程,平均受压2 .1±0 .8 次,平均受压时间为(47 ±24.1) a,最长受压时间73 a,平均释压次数为1 .6 ±0 .7 次,平均释压时间为(23 ±21.5) a,而60.83% 的锐齿槲栎都均有1 次受压,平均受压时间为(19 ±14) a,受压后没有表现出释压过程。结合高生长和径向生长,认为米心水青冈是耐荫树种,它的更新策略主要是在林下形成苗性萌枝,在有林窗形成时释压生长进入乔木层;而锐齿槲栎是不耐荫树种,其更新策略主要是通过产生大量种子,当有大的林窗时,幼苗在林窗内生长逐步进入乔木层  相似文献   

4.
有性生殖(实生更新)和无性生殖(萌生更新)是植物繁殖的两种关键方式。自然界中,个别物种同时具备两种更新方式,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 Seem.)就是典型的物种。已有研究表明萌生更新在米心水青冈种群生活史中普遍存在,可使其占据原有生态位(生态位占据假说),但对米心水青冈实生更新的研究却未见报道。为了探索啮齿动物对米心水青冈实生更新的作用机制,笔者在神农架米心水青冈林中通过坚果摆放实验,研究啮齿动物对米心水青冈坚果传播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鼠类对坚果的原地捕食率高达81.22%;坚果被扩散率低,仅18.56%;坚果在原地平均留存时间为(5.25±5.95)d;坚果扩散距离为(2.63±1.60)m。研究发现,米心水青冈坚果被啮齿动物捕食率极高,贮藏率极低,且坚果被传播距离在同属植物中较小,不利于该物种更新繁殖。萌生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米心水青冈实生更新繁殖方式的不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水青冈属植物繁殖策略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锐齿槲栎 (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 ) 和米心水青冈 (Fagusengleriana) 是广泛分布在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地中海拔地段的主要建群种, 对水土保持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在神农架地区的典型样地调查, 分析了这 2个种群在林隙和林下不同光环境中的更新状况和径级结构 ;利用便携式Licor6 4 0 0光合仪测量了 2种苗木的光饱和及光诱导曲线, 探讨了光对这 2个树种更新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在所调查的林地中, 锐齿槲栎和米心水青冈种群都有充足的幼苗库, 锐齿槲栎幼苗以实生为主, 米心水青冈幼苗以萌生为主 ;从幼苗到幼树的转化过程中, 锐齿槲栎的成活率几乎为零, 而米心水青冈的成活率约为 6 %~ 8% ;在两者的混交林中, 米心水青冈种群呈稳定的金字塔形年龄结构, 而锐齿槲栎则是某一生长阶段的种群占据主导地位。光饱和曲线显示, 对 2年生同生群苗木, 在林窗下, 锐齿槲栎的最大净光合速率 (4.6 1μmol·m-2 ·s-1) 比米心水青冈的 (4.16 μmol·m-2 ·s-1) 要高 ;而在林冠下, 米心水青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 (Pn=3.89μmol·m-2 ·s-1) 比锐齿槲栎的最大净光合速率 (Pn=3.6 8μmol·m-2 ·s-1) 要高。无论在林窗下或林冠下, 米心水青冈幼苗的光饱和点比锐齿槲栎的要低。两者混交林下的光诱导曲线显示, 与米心水青冈幼苗相比, 锐齿槲栎幼苗对光的反应速度较慢, 最大净光合速率也较低, 在林冠下表现出较弱的竞争力。资源分配试验证明, 锐齿槲栎在幼苗阶段以地上部分生长为主, 而米心水青冈倾向于把更多的干物质贮藏在根部, 显示出不同的光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太阳坪米心水青冈林林窗更新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太阳坪米心水青冈林中林窗的特征和更新行为。在5000m^2的研究样地中,观察到林窗10个,林窗面积占研究面积的40.1%,平均大小201m^2。探讨了林窗的形成原因,米心水青冈的更新成分与林窗的大小呈正相关性。米心水青冈的更新是在由一个或几个林冠层树种死亡后形成的林窗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香溪河流域河流中树叶分解速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应用分解网袋法,对神农架地区的1条1级支流河岸林4种乔木树种的树叶凋落物进行了连续90d的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树叶干重的损失程度不一样,华西枫杨,连香树树叶干重损失达77%,71%;而米心水青冈和多脉青冈树叶干重损失为43%和42%,利用指数方程Wt=W0e^-kt对4种树叶凋落物的干重损失过程进行拟合,效果较好,根据分解速率值的大小,将华西枫杨,连香树划分为快组,米心水青冈和多脉青冈树叶干重损失为43%和42%,利用指数方程Wt=W0e^-kt对4种树叶凋落物的干重损失过程进行拟合,效果较好,根据分解速率值的大小,将华西枫杨,连香树划分为快组,米心水青冈和多脉青冈为中等组,收集到无脊椎动物22种,分属于3纲、6目、21科,在不同时期,不同植物种类叶袋中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各不相同,可能与树叶中营养成分的不同有关,在早期分解阶段。无脊椎动物数量较多,个体体长较短;在分解中后期,个体绝对数量减少,但个体体长增加。  相似文献   

8.
基于种群分布地形格局的两种水青冈生态位比较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根据不同植物种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格局测度和比较其生态位的思路.将地形分解为海拔、坡向、坡位和坡度4个属性指标,作为多维生态位空间的环境梯度轴.根据对三峡大老岭地区米心水青冈(Fagusengleriana)和亮叶水青冈(F.lucida)群落样方及其地形因子调查,分析了两个种的多维生态位宽度及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结果1)大老岭米心水青冈种群的生态位宽度总体上大于亮叶水青冈.亮叶水青冈在坡向梯度上的生态位较宽;米心水青冈在海拔、坡位和坡度梯度上的生态位较宽;2)两个种在海拔、坡向、坡位和坡度梯度上的生态位重叠度分别为0.259、0.831、0.670、0.676,其总体重叠度为0.087;3)亮叶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分布的海拔范围分别为1300~2000m和1450~2600m.米心水青冈主要分布于NW80°~NE80°之间的阴坡和半阴坡;亮叶水青冈集中于NW20°~SW10°和NE20°~SE10°的半阴半阳坡.亮叶水青冈不见于沟谷底部,其重要值随坡位上升而增大;而米心水青冈在湿润稳定的中、下坡位重要值最高.米心水青冈适应的坡度范围很宽,主要在20°~40°;而亮叶水青冈集中在35°~45°的坡度范围.上述结果表明在景观尺度上,采用地形因子表征植物多维生态位空间的梯度特征是一个有效而可行的途径,能够很好地反映两种植物生态位的差异.最后讨论了不同尺度上生态位测度的相互验证问题.  相似文献   

9.
米心水青冈种群萌条更新与高度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萌条是许多木本植物更新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干扰生境中.有种观点认为萌条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导致其他方面投入减少,据此提出萌条数-高度的权衡假说.对该假说的检验多比较萌条和非萌条同属植物的高度,然而由于生活史以及其他生物学习性的差异,可能使这一比较的基础不成立.在米心水青冈中比较萌条现象不同的个体间高度来检验该假说,结果表明米心水青冈萌条和非萌条个体间的高度不存在显著差异(p=0.873),多茎干和少茎干成体间的高度也没有显著差异(p=0.559),并且个体的高度与茎干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在米心水青冈中不存在茎干数-高度的权衡关系,其原因是由于萌条的叶片也具有光合能力,向萌条的资源运输随着萌条的长大而逐渐减少,直至中止.在调查的米心水青冈种群中,多干指数达到96.4%,几乎所有的幼苗、幼树和小树都是通过萌条形成的,表明萌条在种群的更新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米心水青冈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则刚  方炎明  王标 《植物研究》2008,28(6):684-688
采用4种方法对米心水青冈基因组DNA进行提取,通过比较得出改良CTAB法提出的DNA纯度较高,能够达到扩增要求,因此采用此方法用于正式DNA的提取。适合米心水青冈的RAPD反应体系为:反应体积为25 μL,模板DNA40 ng,引物0.8 μmol·L-1,Taq聚合酶1.25 U,Mg2+浓度2.0 mmol·L-1,dNTP浓度0.16 mmol·L-1。适合米心水青冈RAPD扩增程序: 94℃预变性3 min,一个循环,94℃变性30 s,37℃退火1 min,72℃延伸2 min,45个循环。  相似文献   

11.
山地落叶阔叶林优势树种米心水青冈幼苗的定居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郭柯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161-164
在郁闭的林冠下、模拟林窗和林间空旷地3种光照环境中,研究了施肥和未施肥的米心水青冈幼苗生存和生长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幼苗在林下的发育受到光照不足的严重抑制,生长在林下的幼苗比生长在林窗和空旷地幼苗死亡快,死亡率高,幼苗在郁闭林下能够生存的时间不超过12周.施肥处理的幼苗比对照的幼苗死亡快,死亡率高.幼苗死亡很可能与土壤中的病原生物有关.虽然由林下光照强度增加到模拟林窗的光照强度后,幼苗发育有明显改善,但幼苗在模拟林窗环境和空旷地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说明,米心水青冈新出土的幼苗在郁闭林冠下易受伤害,更新立苗阶段需要有比较好的光照条件,肥沃土壤可能也无助于改善郁闭林冠下幼苗的定居.  相似文献   

12.
米仓山自然保护区水青冈属(Fagus)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常规野外种群调查方法调查了米仓山自然保护区中水青冈属(Fagus)林木资源贮量。结果表明保护区有水青冈属分布的林分面积达7 064.8 hm2,占保护区有林地面积40%多;水青冈属活立木总蓄积814 600 m3,是国内目前水青冈属植物保存面积最大的地区。保护区中现有水青冈(F.longipetiolata),亮叶水青冈(F.lucida),台湾水青冈(F.hayatae),米心水青冈(F.engleriana)4个种,而在这4种水青冈属植物中,又以台湾水青冈的发现最为重要,有台湾水青冈分布的林分面积达5 923.3 hm2,以台湾水青冈为优势的林分面积2 511 hm2,台湾水青冈活立木蓄积317 000 m3。  相似文献   

13.
米心水青冈生长过程中的抑制和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心水青冈生长过程中的抑制和释放江明喜,金义兴,张全发(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430074)SuppressionandreleaseperiodsinthecourseofFagusenglerianagrowth¥.JiangMingxi...  相似文献   

14.
熊莉军  郭柯  赵常明  刘长成 《生态学报》2008,28(8):4007-4014
四川省大巴山处于秦岭南部的北亚热带,水青冈属植物分布较集中.该处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林分布面积较大,生长良好,保存相对完好,具有重要的地域代表性.分析了米心水青冈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地理成分、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自身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灰色关联度,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在4个样地28个10m×10m群落样方中,一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197种,隶属140属、74科. 群落乔木层物种主要由壳斗科、蔷薇科、杜鹃花科、桦木科、槭树科等科组成;灌木层物种主要由蔷薇科、忍冬科、杜鹃花科等科组成;草本层主要由莎草科、菊科、百合科等科植物组成.(2)地理区系成分中,温带成分分别占群落总属数、总种数的65.38%和64.32%,处于主导地位;热带和亚热带成分占总属数、总种数的23.85%、24.32%.(3)群落中物种数目-多度在不同的层次变化趋势不同.(4)群落的物种丰度以灌木层最高、乔木层最低.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以草本层最高、灌木层最低.(5)乔、灌、草3层的物种多样性均受到乔、灌两层植物的多度与盖度的影响,说明群落自身的特征与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近期在安徽省黄山风景区采得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活枝干上的L2072、L2075号标本经鉴定为异盘菌Ascodichaena rugosa,这是异盘菌属Ascodichaena、异盘菌科Ascodichaenaceae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本文对科、属、种进行了描述和讨论,异盘菌附有子实体的外表照片和内部结构图。供研究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菌物标本室(AAUF)。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青冈属植物地理分布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青冈属(Fagus)植物是北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该属共有11种。中国5种均为特有种。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5种水青冈——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米心水青冈(F.engleriana)、亮叶水青冈(F.lucida)、台湾水青冈(F.hayatae)和平武水青冈(E.chie-nii)的分布与最冷月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温暖指数[WI=∑(t—5)]、寒冷指数[CI=—∑(5—t)和生长季(4—10月)的降水量等5项气候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限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是生长季和降水量,喜马拉雅运动、冰后期气候的改变以及人类的干扰也促使分布区收缩。  相似文献   

17.
天童几种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在砍伐后萌枝更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以萌生方式形成的木荷、石栎、苦槠、栲树、米槠植株的根桩和萌枝状况进行了调查及测量。结果显示各种类萌枝数的大小顺序是:木荷>苦槠>石栎>米槠>栲树;结合萌枝状况可以推断萌枝能力的大小顺序应该是:木荷>苦槠>石栎>栲树>米槠。砍伐对木荷、石栎、苦槠、栲树、米槠萌芽更新都会造成影响,对栲树、米槠影响更大,而对木荷、石栎、苦槠影响较小。从植物萌生角度来说,这是形成研究地区大面积的以木荷、石栎、苦槠为优势种组成的次生灌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米心水青冈幼苗对光照和养分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拟郁闭林下(L1,大约1%~2%的全日照)、林窗(L2,大约18%的全日照)、开阔地(L3,全日照)3个光照水平和每个光照水平下进行施肥(F1)和不施肥(F0)对照的6个实验处理条件下,研究了2年龄米心水青冈(FagusenglerianaSeem)幼苗在随后的两个生长季里的生长对光照和土壤养分的响应。结果显示:光照和养分对幼苗高度、基径和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经过两个生长季,L1处理下幼苗高度增量极显著地小于L2和L3处理下幼苗高度增量。L1处理下基径和生物量的增量在处理当年秋就极显著地小于L2和L3处理下的增量,并在第二年差异继续扩大。L2和L3处理下的幼苗间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施肥明显地促进了L2和L3处理下的幼苗的生长,但对L1处理下的幼苗没有明显的作用。这些结果说明,虽然2年龄米心水青冈幼苗能够在林下的弱光条件下生存,但生长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幼苗在林窗的中等光照条件下能够与在开阔地全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一样好或更好,这与许多耐阴的落叶树的响应一样。在比林内光照强度较高的条件下施肥或较高的土壤养分才对米心水青冈幼苗的生长和生存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红豆杉人工林萌枝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磊  苏建荣  刘万德  李帅锋 《生态学报》2013,33(22):7300-7308
萌枝是许多木本植物维持种群稳定和延续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通过对云南红豆杉人工林萌枝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云南红豆杉萌枝特征及其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云南红豆杉萌枝现象明显,萌枝率达到88.1%,萌枝类型有树基萌枝和树干萌枝两种,其中树基萌枝是最主要的类型,有树基萌枝的个体达到了总株数的80.0%,树干萌枝率仅为39.6%,约为树基萌枝率的一半,两种萌枝都有的比率为31.5%;(2)云南红豆杉的树基萌枝数量与树高呈正相关关系,与地径呈负相关关系,而树干萌枝数量与树高和地径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总萌枝数量与树高及地径的相关关系与树基萌枝的一样,但相关性略低。(3)树基萌枝和树干萌枝都会影响云南红豆杉枝叶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从植株总体上说,它们对云南红豆杉的枝叶生长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模拟郁闭林下(L1,大约1%~2%的全日照)、林窗(L2,大约18%的全日照)、开阔地(L3,全日照)3个光照水平和每个光照水平下进行施肥(F1)和不施肥(F0)对照的6个实验处理条件下,研究了 2年龄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 Seem)幼苗在随后的两个生长季里的生长对光照和土壤养分的响应.结果显示:光照和养分对幼苗高度、基径和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经过两个生长季,L1处理下幼苗高度增量极显著地小于L2和L3处理下幼苗高度增量.L1处理下基径和生物量的增量在处理当年秋就极显著地小于L2和L3处理下的增量,并在第二年差异继续扩大.L2和L3处理下的幼苗间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施肥明显地促进了L2和L3处理下的幼苗的生长,但对L1处理下的幼苗没有明显的作用.这些结果说明,虽然2年龄米心水青冈幼苗能够在林下的弱光条件下生存,但生长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幼苗在林窗的中等光照条件下能够与在开阔地全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一样好或更好,这与许多耐阴的落叶树的响应一样.在比林内光照强度较高的条件下施肥或较高的土壤养分才对米心水青冈幼苗的生长和生存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