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rotoblechnum Wongii Halle二次羽状复叶标本的发现及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陆军 《古生物学报》1989,28(4):447-454
Protoblechnum wongii一名系瑞典古植物学家Halle(1927)在研究我国山西中部晚古生代植物群时,给一种在蕨叶形态和叶脉特征上与北美二叠系的Protoblechnum holdeni(Andrews)Lesquereux十分相似的,一次羽状分裂的化石植物所创建的。此后,这个种的标本在我国华北地区多有发现,但均为一次羽状分裂的蕨叶碎片。1955年,斯行健在研究杨敬之、王水采自山西东南部石盒子系中的植物化石时,首次描述了这个种蕨叶分叉的特征,并详尽讨论了Protoblechnum属与Danaeopsis,Glenopteris,Supaia,Brongniartites 及Megalopteris等属之间的关系。后来,周志炎  相似文献   

2.
Comia 一属是1934年Zalessky 研究苏联伯绍拉河流域的植物化石标本时创立的,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标本还不很多。在我国除了新疆苍房沟组中有所发现外,山西上石盒子组亦有可能属于这一属的标本(Halle,1927,图版XX,图15—17;1948,181页)。伊春地区的标本保存较好,也比较完整,它的提出无疑的会进一步丰富Comia 植物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1954年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杨敬之、王水两同志至山西东南部研究地层,在石盒子系地层中采集标本甚多,其中有一块分叉的蕨叶(Frond)化石,令人异常注意,本文系着重讨论这一块标本的。此标本系采自武乡县的蟠龙镇的上部石盒子系地层中。这一块分叉的蕨叶化石,显然是属于一种“种子蕨”Protoblechnumwongii Halle 的。这一块标本其蕨叶基部作分叉状态,分叉后其两个叉枝的宽度大致相等,共长度不明,在一个保存较长的叉枝上面,还着生一枚Pr.wongii 一种的羽片的基部(Pinnabase)。羽片虽仅仅保存着基部,但其形态及叶脉的型式属  相似文献   

4.
1959年6月,中国科学院山西地层队,于太原西山七里沟下石盒子组底部(骆驼脖杂砂岩之顶部),曾发现一极有意义的Gigantopteris whitei Halle 标本。自赫勒(1927)定此新种直到现在,有人认为此种植物的叶可能为带状,很长,不是羽状分裂,其顶部形态如何,亦不明白。而当前的标本却是羽状复叶,并有数块属于羽片顶端部分的标本。显然,这一发现使我们对该植物有了更新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本种的特征作一些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中国二叠纪苏铁科新属、种——古生铁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继中国始苏铁Primocycas chinensis Zhu et Du之后,又报道一种古植物文献未见记载的早二叠世晚期苏铁科小孢子叶球,命名为古生铁花(新属、种)Cycadostrobilus paleozoicus Zhu,gen. et.sp.nov.标本采自我国山西省太原市东山煤矿的下石盒子组,它是世界迄今已知的一种最古老的小孢子叶球化石。和本新属同层发现的化石,除了中国始苏铁之外,还有楔叶Sphenophyllum、齿叶Tingia,楔羊齿Sphenopteris、楔叶羊齿Sphenopteridium、织羊齿Emplectopteris、栉羊齿Pecopteris、大芦孢穗Macrostachya、科达Cordaites、带羊齿Taeniopteris、角籽Cornucarpus和几种也未见记载而形态又非常特殊的植物。本文认为当前报道的古生铁花(新属、种)很可能和中国始苏铁同属一种植物,其营养叶可能是疏脉带羊齿Taeniopteris norinii Halle。  相似文献   

6.
在1927年发表的“山西中部古生代植物化石”一书中,Halle 教授描述了若干奇特的叶部印痕化石定名为Pelourdea reflexa Halle。Halle 相信他的新种和Pelourdealongifolia(Salfeld)Seward 最为接近,因为山西中部的化石其叶部也有很狭的叶基,和P.longifolia 是相同的。Halle(1927,第225页)所给的“种的特征”如下:“长的枝部化石具有螺旋地着生的叶,叶彼此相离,也常常彼此距离较近成对地以半对生的形势着生于中轴上。中轴颇直,颇强,其宽度为7—8毫米,表面颇平。叶很强地向中轴的下方弯伸,缐形或剑形至缐形,其长度至少为8厘米,宽度至12毫米,渐渐地向上部狭瘦,其基部是突然地收缩的,基部极狭颇似柄状。”  相似文献   

7.
河北曲阳灵山下石盒子组植物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庆之 《古生物学报》1993,32(2):218-226
研究河北曲阳灵山地区下石盒子组植物化石约18种,分析了当时的气候环境特点及变迁.并对主要植物化石进行属种描述和讨论,建立了1新属新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二叠纪的一个Cladophlebis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ladophlebis一属植物一般视为中生代最丰盛的标准植物化石。但它也偶而发现于上部古生代的沉积中。其出现于上部古生代的种通常是当作它的“先驱(forerunner)”来解释的。东亚上部古生代地层中,已发现属于此属的植物化石,计有Cladophlebisnystroemii Halle,C.yongwolensis(Kaw.)Stockmans et Mathieu,C.ozakiiYabe and Oishi,C.aff.yongwolensis(Kaw.)Stockmans et Mathieu 等,这些化石都是出现于中、下二叠纪的石盒子统,大羽羊齿植物煤系或共同期沉积之中的。本文  相似文献   

9.
中国二叠纪四足类的研究由来已久,在新疆和内蒙古大青山发现了大量二齿兽类(Dicynodontia)化石,而在华北地层区则以锯齿龙类(Pareiasauria)化石为主,还没有发现二齿兽类。近年来,在山西寿阳二叠系中发现了产自上石盒子组中的锯齿龙类和产自孙家沟组中的二齿兽类化石。根据髂骨的形态特征,相较于二叠石千峰龙(Shihtienfenia permica),新的锯齿龙类化石与多齿河南龙(Honania complicidentata)更相似。这表明济源动物群(河南龙组合带)可能在山西的上石盒子组中也有分布。根据头骨的特征,新二齿兽类化石属于隐齿兽目(Cryptodontia),可能是其中的某个支系在中国的第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山西太原东山下石盒子组两种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芦穗 Palacostachya化石:斜苞古芦穗(新种)Palaeostachya Plagiobracteata sp.nov.和密苞古芦穗(新种)Palacost-achya densibracteata sp.nov.。在芦木类的系统发育和地质分布上具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烟叶大羽羊齿Gigantopteris nicotianae f olia Schenk是地质和古生物工作者熟知的植物化石。由于Halle(1927)曾将单网羊齿的种误归并于这一种内,致使它一度成为广见于华夏古植物区二叠纪陆相地层的植物化石。后来的研究表明(Guand Zhi,1974;姚兆奇,1983;Glasspool et al.,2004),除了河南平顶山的可疑标本外(Sze,1954),此种可作为华南冷坞期的标志性植物。最新资料证实(杨关秀等,2006),产自河南禹州和临汝上石盒子组(云盖山组)的标本完全显示了G.nicotianaefolia的特征,说明了这个种在华北的存在,从而扩大了这种植物的分布区。根据烟叶大羽羊齿的时空分布规律,文章认为河南的上石盒子组完全可与江苏龙潭组和江西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的含煤层位对比,时代应属瓜德鲁普世冷坞期(Capitanian)。文中较详细阐述将河南上石盒子组的时代定为冷坞期而不是晚二叠世早期(吴家坪期)的观点,并引证磁性地层方面证据,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赫勒教授在1927年所发表的“山西中部古生代植物化石”一书中曾描述几块楔叶属的子囊穗化石,定为一新种,名Bowmanites laxus,另外一种则定为Bowmanitessp.前者发现于太原附近的下石盒子系,后者则发现于上石盒子系。因为“孢子囊柄”的着生形态,赫勒教授相信他的标本很可能是属于楔叶属的。赫勒当时曾经指出:这些标本暂定其属名为Bowmanites,这个属名是Binney 1870年所创立的,这个属名后来仍被Solms-Laubach 1895年所应用,也曾经被Scott 应用于“Studies in Fossil  相似文献   

13.
文中对江西二叠系乐平组的角质层化石作了描述,并与河南小风口组(下石盒子组)的标志性植物化石华夏单网羊齿(Gigantonoclea cathaysiana)的模式标本进行比较,确定二者为同种,这就为华南与华北的非海相二叠纪含煤地层建立了对比的基础,在地层对比上是一个极有意义的重大进展。对角质层化石的层位江西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作了较详细讨论,论证其时代应属冷坞期(Capitanian)而不是吴家坪期。  相似文献   

14.
文中对江西二叠系乐平组的角质层化石作了描述,并与河南小风口组(下石盒子组)的标志性植物化石华夏单网羊齿(Gigantonoclea cathaysiana)的模式标本进行比较,确定二者为同种,这就为华南与华北的非海相二叠纪含煤地层建立了对比的基础,在地层对比上是一个极有意义的重大进展。对角质层化石的层位江西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作了较详细讨论,论证其时代应属冷坞期(Capitanian)而不是吴家坪期。  相似文献   

15.
Sagittopteris  belemnopteroides gen.et sp.nov.在山西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晚古生代植物自赫勒(Halle,1927)研究以来向为世人瞩目。解放后,李星学(1963)又对华北广大地区月门沟群的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补充了前人的不足。近年来,山西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中,采集了大量化石标本。笔者在鉴定中发现不少有意义的分子,本文报道的即系其中之一。化石为作者之一肖素珍于1976年在晋东南参加剖面测制时采集的。本种在山西其他地区亦有出现。如太原西山、沁水杏峪、柳林、沁  相似文献   

16.
对鲁西晚古生代含煤岩系以及华北各地石炭、二叠系孢粉组合中已经发现的Sinulatisporites一属的时空分布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其时空分布仅限于华夏植物区的北方亚区,在时间上始于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灭绝于中二叠世中、晚期,可视为鲁西乃至华北地区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中期华夏植物区北方亚区的典型分子。其母体植物可能为一种喜湿热的真蕨植物或种子蕨植物。该属产出层位稳定,延续时间较短,在月门沟统山西组、石盒子统下石盒子组含量丰富,又常产出于月门沟统山西组的主要含煤岩段及其上部石盒子统下石盒子组的砂、泥岩段,故可作为二叠系划分和对比煤层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河南范县三叠纪轮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记述的轮藻化石,采自河南范县地区三叠系钻孔岩样中,共3属10种,其中3新种,1未定种。中三叠统聊城组含轮藻化石2属7种,下三叠统和尚沟组产轮藻2属4种。这些轮藻化石的发现,为华北地区井下早第三纪沙河街组之下,二叠系石盒子群之上广泛发育厚达2000余米的红色砂泥岩地层的划分对比与地质时代的确定提供了宝贵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东济阳坳陷二叠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划分对比地层,确定地层层位,对济阳地区油气勘探钻孔曲古2、曲古3、义136中的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其中5块样品含有孢粉化石,分别是曲古23(2843.2m)、义1365(3772.6m)、曲古334(4059m)、曲古323(4041m)和曲古313(4013m)。通过分析鉴定,共鉴定出59属,119种和未定种,根据样品中孢粉成分和含量的变化,建立了如下三个孢粉组合,自下而上为:Ⅰ.Cyclogranisporites Granulatisporites Laevigatosporites组合(山西组下部),Ⅱ.Punctatisporites Cyclogranisporites Florinites组合(山西组上部),Ⅲ.Macrotorispora Vesicaspo ra Pteruchipollenites组合(上石盒子组)。通过与华北、华南部分地区对比,确定各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中期(组合Ⅰ和组合Ⅱ),晚二叠世早期(组合Ⅲ)。由于含孢粉样品较少,层位不连续,其中下石盒子组孢粉组合未建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Protoblechnum wongiiHalle的一塊新的分叉蕨叶標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篇最近发表的论文“山西上石盒子系一种种子蕨Protoblechnum wongiiHalle 的一块新发现的分叉的蕨叶”,斯行健教授报道了一块颇饶趣味的分叉的蕨叶的Protoblechnum wongii Halle 的标本,这块标本是杨敬之和王水两位先生在山西东南部研究地层时所采集的。在那一篇文章中,斯行健教授详尽的讨论了那些和Proto-blechnum 发生纠纷的属名如Glenopteris、Supaia、Brongniartites?、Megalopteris 及“Danaeopsis”和Protoblechnum 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论证了赫勒教授在1927年的推断,就是中国的Protoblechnum wongii 和印度的、至今一般人所谓的“Dana-  相似文献   

20.
密脉羽羊齿(?)[Neuropteridium? nervosum Halle]是华北区上石盒子组重要代表植物之一。自1927年赫勒[Halle]正式发表以来,它的产地虽有所增加,甚至华南的龙潭煤系也有其踪迹,所在的地质时代均属晚二叠世,说明它是一良好的标志植物化石,在地层对比方面有着一定的意义。但是,五十年以来,有关这种植物的归属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在“中国古生代植物”一书,仍然袭用种名创立者当初加“?”号而暂归于Neuropte-ridium 属名之内。本文提供的新标本是笔者近年在微山湖西侧隐复煤田勘探期间采自江苏沛县召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