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志炎 《古生物学报》2004,43(3):458-459
近日南非比勒陀利亚国家植物研究所约翰·安特生和海迪·安特生博士寄赠他们多年辛勤研究的成果,专著<裸子植物的盛世:晚三叠世摩尔丹诺组繁殖器官的系统分类和生物学多样性>一本并嘱为其写一个评述.自1967年伊始,约翰·安特生博士等就开始专心致力于南非晚三叠世摩尔丹诺组(Molteno Formation)植物化石的研究. 这是他们迄今为止完成的第三部有关的专著.  相似文献   
2.
湖南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几种种子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广泛分布的中生代陆相地层中种子蕨的叶部化石虽不乏记载,用浸解法研究其角质层的工作却做得很少。迄今已发表的仅有Lepidopteris ottonis(Goeppert)Schimper及Thinnfeldia rigida Sze两种(斯行健,1933,1953;朱为庆,1962)。种子蕨植物由于分布广泛,演化迅速,不少属种为有价值的标准化石而为人们所重视。但从分类上看,古植物学中通常所称的“中生代种子蕨”只是一个含义相当模糊的类别。它主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泥盆纪以后,陆相沉积颇为发育,植物化石和煤炭、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具有称著于石炭、二叠纪的四大植物区系(即冈瓦纳或舌羊齿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的唯一国家。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对科学的重视,是我国古植物学事业与研究蓬勃发展和具有美好前景的基础。建国后前三十年我国古植物学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廣泛出露在中國西北部的延長層,是东亞中生代的一个極为特殊的地層。早在十九世紀末葉——1893-1894年間,苏联名地質学家奥勃魯契夫院士,在中國及中亞細亞一帶考察時,即已注意到此一地層,並曾从陝西北部採得若干植物化石。这些化石經奥國克拉棱(Krasser,1900)研究發表,共有下列二种:  相似文献   
5.
Protoblechnum wongiiHalle的一塊新的分叉蕨叶標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篇最近发表的论文“山西上石盒子系一种种子蕨Protoblechnum wongiiHalle 的一块新发现的分叉的蕨叶”,斯行健教授报道了一块颇饶趣味的分叉的蕨叶的Protoblechnum wongii Halle 的标本,这块标本是杨敬之和王水两位先生在山西东南部研究地层时所采集的。在那一篇文章中,斯行健教授详尽的讨论了那些和Proto-blechnum 发生纠纷的属名如Glenopteris、Supaia、Brongniartites?、Megalopteris 及“Danaeopsis”和Protoblechnum 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论证了赫勒教授在1927年的推断,就是中国的Protoblechnum wongii 和印度的、至今一般人所谓的“Dana-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我国东部白垩纪8种新的松柏类化石,它们分别属于短叶杉、缝鞘杉(新属)、袖套杉和节柏4个属,其中袖套杉属包括袖套杉和长岭杉(新亚属)二亚属。本文对这些化石的形态特征和表皮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说明它们彼此有着系统演化上的联系,应属于同一个自然类群,并提出它们的分类位置应属于伏脂杉科的希默杉亚科的新意见。  相似文献   
7.
历史生物地理学概念上的一次革新———读《隔离分化生物地埋学译文集》周志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继1983年出版《分支系统学译文集》后,周明镇和张弥曼院士等又主持编译了这部有关生物地理学的译文集,主要介绍新兴的隔离分化生物...  相似文献   
8.
周志炎 《古生物学报》2004,43(3):458-459
近日南非比勒陀利亚国家植物研究所约翰·安特生和海迪·安特生博士寄赠他们多年辛勤研究的成果 ,专著《裸子植物的盛世 :晚三叠世摩尔丹诺组繁殖器官的系统分类和生物学多样性》一本并嘱为其写一个评述。自 196 7年伊始 ,约翰·安特生博士等就开始专心致力于南非晚三叠世摩尔丹诺组(MoltenoFormation)植物化石的研究。这是他们迄今为止完成的第三部有关的专著。前两部书都分别发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研究的内容为冈瓦纳三叠纪植物群的代表性分子二叉羊齿Dicroidium和其它裸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AndersonandAnderson ,1983,1989)。由于收…  相似文献   
9.
船山石灰岩中的Girvanella化石,曾被德国Paul(1938)研究公布于世。本文将对我们最近在船山石灰岩中所采集的一些Girvanella 标本作一简短的叙述和讨论。这些标本是笔者和几位同志1955年在南京东南龙潭镇实习时采到的。当前的Girvanella化石产于船山石灰岩下部、人所熟知的“球状结构”(globular-texture or globulites)中。在野外观察,“球状结构”是一种满布在石灰岩风化面上的、不很规则的、常呈椭圆形、蛋形或纺缍形的结构,其长径常在3—10毫米之间。在风化的岩石表面上常呈同心状圈纹。此种同心圈纺并不隆起。经切片观察,我们发现这种“球状结构”是由一丛Girva-nella 细管(Girvanella-tubules)围绕着一个核心(nuclei)组成的。这种核心有时是一块或几块方解石的结晶体,有时是一个(?)类的壳。Girvanella 细管盘绕、堆叠成几个或  相似文献   
10.
银杏型胚珠器官的异时发育起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志炎 《古生物学报》1994,33(2):131-139
比较中侏罗世以来银杏属各种的胚珠器官,显示除了胚珠大小外,它们在形态上并不构成明显的年代梯变,中侏罗世出现的义马银杏型的胚珠器官具有分别单独着生在珠柄上的2-4个胚珠,不同于(现生)银杏型的胚珠器官仅有1个直接生在总柄上的能育胚珠,但和现生银杏胚珠器官发育阶段产生的某些畸型(通常不育)却形态相同,推测银杏型胚珠器官是由义马银杏型胚珠器官在K型选择压力下胚珠增大,最终导致胚珠数目减少,珠柄消失而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