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槲皮素对凝血酶诱导的猪血小板肌动蛋白聚合的抑制作用宋芝娟刘文梁念慈(广东医学院医用生化研究所,湛江524023)槲皮素(quercetin)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舒张血管〔1〕,抑制癌细胞DNA合成〔2〕,诱发DNA损伤〔3〕,抗超氧阴离子等〔4〕,...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学者早已认识到,菌类不同于一般植物,而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礼记·内则》庚蔚注云:“无华而生者曰芝栭”;宋、苏颂《图经本草》中说:“(茯苓)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宋、罗愿《尔雅翼》也说:“芝,瑞草,一岁三华,无根而生”。都说明菌  相似文献   

3.
协同、拮抗等定义亟待统一戴体俊(徐州医学院麻醉药理学教研室,徐州221002)韩济生院士不久前呼吁“群策群力,为生理科学名词的统一作贡献”,并拟在《生理科学进展》中开辟一个“科技名词评议”新栏目〔1〕。笔者认为很有必要,现就药物联合使用后果的若干术语...  相似文献   

4.
文榕生 《化石》2006,(4):12-13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黄庭坚(1045-1105年)作《次韵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有:“金狨系马晓莺边,不比春江上水船”之句,其中“金狨”是指何物?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中国虫草属亚属的划分及新种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虫草亦名冬虫夏草。清朝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云:“冬在土中,身为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僵化为草”;故名。关于虫草的认识,我国至少早在西周至秦(即公元前1000年至200年左右),从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有以虫草为图案的玉雕装饰品〔4、6〕。到1823年E.M.Fries在球壳菌类(Sphaeria)中建立虫草族Trib.Cordyceps Fr.〔5〕,至1833年,H.F.Link正式建立虫草属Cordyceps(Fr.)  相似文献   

6.
螳螂别名考     
螳螂的别名有“不过、不、莫、螳、突郎、螂、食庞、髦、钉、蛑蛑、织绢娘、刀螂、螳斧、斧虫、拒斧、杀虫、斫父、斫郎、当郎、勇虫、天马、蚀、敷常”等,现根据其出处及得名的原因略加考释如下。约成书于秦汉时的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称螳螂为“不过”、“莫貌”。《尔雅·释由》云:“不过,摆螂/邢急疏:“不过,一名健螂。”忻L记·月令》疏写作“不附’。《尔雅·释虫》云:“莫貌,档螂,蚌。”清郝前行《尔雅义疏\)云:“貌,本又作貉,……莫籍合声亦为髦。蚌蚌又与髦声相转。”螳螂省称为“螳”。古代有“螳臂当车”之说(…  相似文献   

7.
自70年代在植物衰老研究中引入自由基假说后,国内外不少研究表明在叶片衰老过程中确有自由基的参与,并导致脂质过氧化。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延缓或加速植物衰老作用机理的研究中也非常重视自由基的作用。Leopold和Kriedemann〔1〕指出激动素有“基于自身氧化的刹车作用”。Leshem等〔2〕和Dhindsa等〔3〕报告细胞分裂素在延缓植物衰老方面的作用与它能清除自由基、阻止自由基的形成有关。李伯林等〔4〕用燕麦叶片为材料,发现6BA和2,4D在植物体内可作为直接和间接的自由基清除剂而延缓植物的衰老。早在50年代中后期就有报…  相似文献   

8.
总结·实践·提高———纪念《动物学杂志》创刊四十周年1997年的5月是《动物学杂志》“以下简称《杂志》”创刊四十周年。10年前的1987年5月在《杂志》创刊三十周年纪念会上,中国动物学会已故理事长张致一教授曾用“三十而立”比喻《杂志》今后发展的光辉前...  相似文献   

9.
医学物理学是两个古老学科———医学和物理学交叉形成的。它把物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用于医学,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应用学科。本文介绍磁医学———祖国医学中的瑰宝:磁场疗法、生物磁学、磁场疗法治疗胆石症和磁热治疗妇科炎症及子宫肌瘤等。磁场疗法古今谈磁场疗法是我国的经络学说、磁石治病和现代医学、现代物理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疗法,它是针对不同疾病,将不同类型的磁场作用在患病处或一定的穴位,并针对病情及时给予调整的一种理疗方法。《史记》中记载,“齐王侍医遂病,自炼五石服之。”〔1〕五石是指青色的曾青〔…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资格认可办法(试行)》(国药监械〔2003〕125号)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专家组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5家检测机构的医疗器械检测能力进行了现场评审。经审查,认可5家检测机构医疗器械检测资格。  相似文献   

11.
硬毛夏枯草的新三萜——夏枯草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硬毛夏枯草(Prunella hispida Benth.)系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该植物具清肝,散结等功效,在民间广泛作为夏枯草的代用品,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从大理州采集的硬毛夏枯草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到的四个化学成分:β-谷甾酸〔Ⅱ〕,白桦酯酸〔Ⅲ〕,熊果酸〔Ⅳ〕和夏枯草酸〔Ⅰ〕。经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证明,〔Ⅰ〕的结构为1,2-2α-dihydroxy ursolic acid,系一新的三萜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吕30774利用细菌产生酶学活性的真核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方法〔专,英叮H盯tman,R.…/US Patent US 4742004.Pub.阅.05.88.APPI.US 644105,filed 27.08.84〔译自CBA:1988,(8),3234〕 在含锌及含铜(非生一资抑制量2 ppm以上)的生产培养基中,通过培养转化细菌可以产生人体铜锌过氧化物歧化酶的酶活多肤类似物。(吴南君)890775凝乳酶组分的分离方法〔专,英〕/Birsehbaeh,P./US Patent US 4745063.Pub。17.05.88。field 27.08.87.〔译‘自CBA,1988,(8),3238〕 通过把混合物的pH和电导率分别降低到3.8~5.2和2 X 10“一19 x 20”微欧姆及…  相似文献   

13.
、863409不需要“原料或食物”〔英〕/Phi卜1 ips,J.A.了Chemteeh一1985,15(6)一377一384〔译自CBA,1985,(9),3093〕 评论和讨论了用生物学方法从生物量生产燃料和化学制品。(王振江)863410上流厌气污泥覆盖层反应器中pH6时乙酸一丙酸混合物的产甲烷作用仁英〕/TenBruomeler,E.…声Appl.Environ Mier-obiol一1985,49(6)一1472~1477〔译自CBA,1985,(9),3094〕 可以应用上流厌气污泥覆盖层反应器高效率地进行厌气消化来处理各种废水。在上流厌气污泥覆盖层反应器中,污泥的滞留时间随自然固定化机制而增加了。当这种污泥在含酸废水中培…  相似文献   

14.
花药培养是自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旨在诱导出单倍体花粉植株,应用于育种实践和基础研究〔1〕。以单倍体植株为基础的单倍体育种被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优越性:第一,缩短育种年限;第二,排除杂种优势对后代选择的干扰〔2,3〕。此外,花药培养在...  相似文献   

15.
863439分子生物学已变成生物技术(1986年i月22~24日,日本东京)〔译自CBA,1985,(9),3153〕 详情询《Nat。re》杂志伦敦和东京办事处。(金人一)863440生物技术的工程收益(1985年11月21一22日,美国加州洛杉矶)〔译自CBA,1985,(9),3154〕 详情询Mr.Ray Goodwin,CONRES-CO,6 Northbrook Park,Lexington,MA 02173.USA。(金人一)863441生物技术的工程效益(1985年10月24一25日,美国首都华盛顿)〔译自CBA,1 985,(9),3155〕 详情询Mr.Ray Goodwin,CONRE-SCO,6 Northbrook Park,Lexingt-on,MA .02173,USA。(金人一)863442为农业和…  相似文献   

16.
血链球菌与口腔微生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链球菌与口腔微生态的关系大连医科大学微生态学研究所大连116027宋晓波口腔中的许多微生定居物与宿主之间保持着一种和谐共生关系——即临床健康状态。由于这些微生定居物以充足的数量占据着口腔各个生态位,它们对潜在的致病菌起着有效的防御功能〔1〕。血链球...  相似文献   

17.
922142微生物生产的鱼生长激紊〔英〕/Kimura,A。厂Critieal Rev.Bioteehnol一19仑1,11(2)113~127〔译自DBA,1991,10(23),91-13460](李思经)922143借助于皿组杆状病澎使两种类型的子实体促性腺激素“亚基在昆虫细胞中表达〔英〕/Huang,C.J一尹Proe.Natl。Aead.Sei.U.S.A一1991,85(17)一7486~7490〔译自DBA,lggx,10(23),91一13连61〕(李思经)922144里氏木霉中凝乳酶一胰岛素融合物的分泌〔会,英〕/Lawler,5.E.一/Bioehem.Soe.Trans一1991,19(3)一2455〔译自DBA,1991,20 (23),91一13462〕(李思经)922145通过酿酒醉母分泌寡聚物V刻…  相似文献   

18.
RNA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原位杂交 (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一种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最直接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这一技术最初应用于动物染色体上的基因物理定位 〔1〕和特定 m RNA在组织中的空间定位〔2〕,后来又作为诊断工具检测感染病毒的细胞 〔3〕。到 80年代后期 ,原位杂交技术开始应用于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4~ 6〕。植物基因的时空表达研究是探讨植物生长发育机制的重要手段。由于 RNA原位杂交技术能够精确确定基因表达的时空分布 ,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从营养器官生长发育〔7~ 9〕、生殖器官生长发育〔10~ 13〕、自交不…  相似文献   

19.
由苏联著名翼手类动物学家库加金和帕纽金共同负责编辑的《翼手类(CHIROPTERA)》〔(CHIROPTERA).1980,c.321.〕于1980年问世。这是由世界兽类学会主席、苏联科学院院士索柯洛夫主编的系列科学丛书《兽类学问题》中之一部。  相似文献   

20.
植物的交配系统及其进化机制与种群适应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高等植物的繁殖方式远比高等动物的要复杂多样〔1,2〕,历来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交配系统和作用于交配系统的选择力量,在达尔文时代的进化理论中就有着重要的地位〔3,4〕,达尔文本人对交配系统的进化结果也有着浓厚的兴趣〔5〕。植物交配系统方面的信息,对遗传育种〔6~10〕、濒危物种遗传多样性检测的取样策略〔1〕、种质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11~15〕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然而,交配系统与相关概念之间有一定的交叉重合,易引起术语和概念的混乱,笔者将首先探讨交配系统及有关概念的范畴。当然最引人关注的是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