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钙、硼对花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土壤代换性钙和有效硼含量分别为0.84me/100g和0.163mg/kg的条件下,研究了施钙、施硼及钙、硼配施对花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钙肥能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施用硼肥能改善品质,但在产量上却产生负效应;钙、硼配施也能提高产量,但主效应仍然是钙。施用钙硼肥料不但使花生成熟期植株中钙、硼含量提高,而且种植花生后土壤中的钙、硼残留量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施硼对圆叶决明植株生长、养分含量及固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田间小区试验,探讨在红壤中施用不同浓度的硼肥对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植株生长、牧草品质和根瘤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5、3.0和4.5kghm-2硼肥(B)处理的植株分枝数、根部重和植株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7%-36.7%、251%-493%和7.2%-34.2%,其中以施B1.5kghm-2的处理较为适宜。施1.5、3.0和4.5kghm-2硼处理的植株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8.80%-31.38%、10.37%-31.26%和18.4%-37.9%,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提高8.80%-31.38%、15.6%-65.4%、10.5%-33.7%和1.43%-42.60%,其中也以1.5kghm-2的田间施硼量的效应最佳,适当施用硼肥有利于圆叶决明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累积。施硼量为4.5kghm-2时,植株的硼含量最高;施B3.0kghm-2处理的植株根瘤重、根瘤数和根瘤固氮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1.5kghm-2B是本试验条件下较佳的硼用量。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春小麦地膜覆盖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春小麦上进行的地膜覆盖试验表明,地膜覆盖通过改善耕层土壤生态环境条件,即通过改善水,热状况,活化土壤养分,对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实现粮食增产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发现,不合理的长期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因在作物生长前期和中期覆膜作物较不覆膜作物生长好,覆膜作物在生长期水分蒸腾损失严重,土壤水分的蒸散(蒸发+蒸腾)损失远比不覆膜土壤严重,在作物生长后期降水少或没有补充灌溉时,会产生严重的水分肋迫现象,显著抑制小穗分化和灌浆,最终导致收获得指数和产量下降,同时,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耗竭土壤肥力,特别是在有机物质为代 的,因此,不正确的地膜覆盖(如全生育期的地膜覆盖),不仅有时起不到显著的增产作用,而且易造成土壤养分,特别是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和损失,肥料利用效率降低,土壤生态条件恶化,下降,难以持续高产,因此在确定地膜覆盖范式时,必须要考虑底墒,作物生育期降水,地膜覆盖的阶段性和氮肥的施用等。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作物产量增益的地理分异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通过4个地点中长期田间试验联网比较获得以下结果,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增益受气候的热量因素、化肥施用和养分循环再利用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影响.在不施化肥情况下,保持0.8循环率养分循环再利用的平均粮食增产量自北向南分别是:温带黑龙江海伦253kg·hm-2(10年平均)、暖温带辽宁沈阳1122kg·hm-2(6年)和喀左1332kg·hm-2(8年)、亚热带湖南桃源2884kg·hm-2(7年);在施用NP化肥基础上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则分别为海伦225、沈阳694、喀左786、桃源1321kg·hm-2.循环回田的农家肥养分对作物增产有着明显的残效叠加作用,在施用NPK化肥基础上保持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增产率在试验期间的前3年平均为5%,后3年平均可上升至14%.  相似文献   

5.
硼促使水稻谷粒增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的实验曾证明,水稻对硼素的要求量是较低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土壤中有效态硼素量在0.1ppm以下,在分别施用每升含0.5、10毫克硼的盆栽条件下,随着硼的用虽增加,水稻籽粒产量下降并出现毒害症状。但是,1979年下半年作者在以浙花一号为供试品种的实验中,却发现在水稻的一定发育阶段,土壤中施高浓度的硼能增大谷粒。1981年下半年对此继续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6.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在酸性土壤的农业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酸性土壤上施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对萝卜的影响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结果显示:(1)在两个不同土类、及同一土类不同母质的两种土壤上,萝卜适量施用脱硫副产物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效果.(2)在酸性土壤上施用供试物获得正效应是由于其富含红壤土类中普遍缺的有效性钙、硫、硼、钼、硅等作物营养元素;并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3)供试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均没有超过国家的限量标准,故适量施用后,当造作物植株中检出的重金属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1996~1997在芸豆(云南)、红小豆(河北)、大豆(黑龙江)和花生(山东)绿色食品产地,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这些作物籽粒中NO^-3、NO^-2的累积特点。结果表明,芸豆和红小豆不论施用有机肥还是尿素,土壤中的速效氮与籽粒中NO^-2的灰色关联最好;施用有机肥的最大关联度分别出现在土壤库内部(全氮与速效氮之间)或籽粒库内部(NO^-3、NO^-2之间);而施用化肥的最大关联度分别出现在土壤  相似文献   

8.
‘黄金梨’果肉硬化症的果实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金梨’硬化症病果和正常果为试材,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比较了硬化症病果果肩部(SE)、果顶部(CE)以及正常果果肩部(CKSE)和果顶部(CKCE)的表皮及果肉的解剖结构差异。结果表明,CKSE和CKCE的角质层薄,随表皮细胞的生长出现不同程度的起伏,单宁细胞层平均为3-4层;SE和CE的角质层和单宁细胞层细胞相对较厚。‘黄金梨’的表皮层和单宁细胞层细胞的横径长度均大于纵径,但CE和SE的纵/横比值均高于CKSE和CKCE,说明病果的细胞形状发生了变化,逐渐接近于圆形或椭圆形,尤其是硬化症症状严重的果顶部。果肉硬度大小依次是CE〉SE〉CKCE〉CKSE:CKCE、CKSE和SE果肉中石细胞团直径较CE大;CKSE和CKCE的团围薄壁细胞的长度比SE和CE的长。  相似文献   

9.
硼营养与植物细胞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必需的7种微量元素中,植物缺硼最为普遍,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半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对硼的生理功能和硼肥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硼元素的特殊性,至今对硼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基本生理功能仍不十分清楚。不同植物的缺硼症状尽管各不相同,但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就是根尖和茎尖的伸长首先受到抑制。顶端生长依赖于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由此可见,硼必然首先影响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硼对细胞分裂的影响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Whittington〔1〕曾报道缺硼减少大豆有丝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黑龙江省东宁地区的4年生平欧杂交榛(Corylus heterophylla×Corylus avellana)联合施用不同浓度的硼(0.2%、0.3%、0.4%)、锌(0.3%、0.4%、0.5%)肥处理,研究两种微量元素对平欧杂交榛光合生理、结实、果仁和叶片营养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硼、锌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显著,其交互作用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极显著。(2)硼对出仁率影响极显著,对果仁重影响显著,对单果重和座果率影响不显著。锌对单果重和果仁重影响极显著,对出仁率影响显著,对座果率影响不显著。硼、锌交互作用对出仁率影响显著,对单果重、果仁重和座果率影响不显著。(3)硼、锌和其交互作用对果仁脂肪酸含量、果仁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硼、锌和其交互作用对4年生平欧杂交榛的生理和结实影响明显,提高了平欧杂交榛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同时对果仁重、出仁率和单果重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本地区4年生平欧杂交榛硼、锌叶面施肥的浓度分别以0.3%和0.4%为宜。  相似文献   

11.
酵素菌堆肥在保护地番茄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地番茄施用酵素菌堆肥试验表明,施用酵素菌堆肥可以明显改善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茎秆粗壮,叶色深绿,花果数增加,抗逆性增强、增产明显,解决了保护地连作重茬和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病害加重、土壤盐渍化、肥力下降等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技术性难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野生越桔果资源及其速冻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野生越桔果资源及其速冻开发研究朱智明(黑龙江省远达进出口公司,哈尔滨150001)越桔(Vacciniumvitis-idaeaL.),俗名“牙疙瘩”、“亚格达”、“红豆果”,属于杜鹃花科越桔属,是一种常绿耐阴性匍匐小灌木。植株高10-20cm,...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增益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在辽西褐土上进行8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化肥基础上,每年以60%的收获产品堆腐后循环回田,平均分别可获得29.6%(不施化肥)、15.2%(N肥)、11.1%(NP肥)和9.2%(NPK肥)的增产率,或分别每年增产粮食1.33、0.99、0.79、0.64t·hm-2.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增产效益在试验的8年中有着逐年增长趋势,表明以堆肥形式循环回田养分对作物的增产作用存在着明显的残效叠加效应,因此,只有通过长期田间试验方能准确评估农业系统中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产量增益.  相似文献   

14.
高等植物中根—冠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植物中根—冠的相互关系娄成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理试验室北京100094)作物生产中田间作业多用在“侍弄”根系栖息的土壤上,田间观察与理论研究却集中在地上冠部(茎、叶、芽、花、果、实)的发育过程和气候(季节性光、温、风雨等条件)变化的相互关系上;...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稻麦轮作系统有机肥施用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利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了有机肥类型(普通有机肥、生物质炭、秸秆)、施用策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配施部分化肥、有机肥配施全量化肥)、施用年限(短期、中期、长期)对稻麦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其对不同土壤条件(酸性、中性、碱性)的响应。结果表明: 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施用对水稻和小麦的增产效应相近,分别为3.1%和3.0%。有机肥施用对土壤性质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5.7%),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增幅在11.7%~38.4%。不同类型有机肥中,生物质炭和普通有机肥对土壤性质的改良效果优于秸秆;与单施有机肥相比,有机肥配施化肥的作物增产效果更好,而土壤性质改良效果较差;随着有机肥施用年限增加,作物增产和土壤肥力提升效应逐渐增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对作物的增产效果最显著。土壤容重与稻麦周年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氮与稻麦周年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培养和微区试验研究表明,施入白浆土中无机磷在短时间内(24h、8d)主要向Fe-P和Al-P转变,较长时间后(80d),Al-P向Fe-P转化,Ca-P变化较弱,土壤中无机磷形态转化与白浆土本身的土壤属性具有密切关系。施用有机肥改变了土壤中无机磷形态的转化过程,其与土壤中的铁、铝氧化物反应形成的“Al-有机质-P”和“Fe-有机质-P”是作物较易利用的有效P源。  相似文献   

17.
苹果虎皮病是某些品种苹果在低温贮藏的中后期发生的一种最严重的生理性病害。该病的主要症状是在果面上(通常是绿色部分)出现不规则且凹陷的褐色至深褐色病斑。发病初期病斑面积较少,皮下果肉组织正常;发病后期病斑可延至整个果面,部分果肉也变褐。病果极易染菌而腐烂,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我国栽培的许多苹果品种易发生虎皮病,如新红星、红星、国光、青香蕉苹果等。近年来我国苹果产贮量逐年增加,为提高贮后苹果质量、延长苹果贮期,有必要加强虎皮病的防治工作。目前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来防治虎皮病的发生。1.首先采取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果形和糖含量分别是与瓜类蔬菜作物外观、营养及风味密切相关的重要品质性状。为探究黄瓜倍性差异导致果形及糖含量变化的分子机制,以果形和糖含量差异显著的黄瓜二倍体(长果/低糖)和四倍体(短果/高糖)为试材,分别取开花当天和花后9 d的果实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在二、四倍体花后9 d果实中共鉴定到1 87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上调基因818个和下调基因1 056个;GO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DNA复制”(GO:0006260)、“DNA代谢过程”(GO:0006259)、“蛋白质复合体”(GO:0032993)、“染色体”(GO:0005694)、“蛋白质二聚活性”(GO:0046983)等GO条目上;KEGG分析表明,DEGs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csv04075)、“淀粉与蔗糖代谢”(csv00500)等代谢通路上;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AUX1、DELLA、B-ARR、TCH4上调表达,GH3、GID1、PP2C、CYCD3下调表达,以及参与“淀粉与蔗糖代谢”相关基因SPS、SUSY上调表达,可能与果形指数减小和果实糖含量增加有关。荧光定量PCR(...  相似文献   

19.
硅肥是一种富含有效硅及钙、镁和多种微量元素的肥料,且成本低廉,施用方便,在水稻、甘薯、大蒜、生姜、苹果等作物上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但硅肥施于桑树未见有研究报道。1993年、1994年我们连续二年将硅肥施于夏秋砍伐桑田,进行增产效果的试验,获得了较理想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钼,硼对大豆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3个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浙春3号”、“浙春2号”和“3811”)为材料,设置不同的钼、硼水平,研究了3个生育期(五叶期、初花期和盛荚期)大豆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钼、低硼胁迫下,大豆叶片的质膜透性(MP)、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to)的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O)的活笥增加,抗坏血酸(As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