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尿素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作为氮源的主要来源,同时又起到调整pH的作用,因此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尿素是被广为采用的原料之一。但是,由于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特别是农业大干快上的大好形势,对尿素的需求日益增多,因此,味精生产中出现了尿素供不应求的现象。寻找新的代用原料,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有些厂使用氨水代替尿素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进行碳酸氢铵代替尿素的试验,我厂在党支部的领导  相似文献   

2.
随着味精工业的日益发展,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工业用粮不断增加。为开辟L-谷氨酸发酵的原料来源,扩大甜菜糖蜜综合利用的范围,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组成了以工人为主体的试验小组,进行了用甜菜糖蜜代替淀粉水解糖发酵生产L-谷氨酸的试验工作,通过  相似文献   

3.
我们厂共有300余人,以生产味精为主。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放手发动群众,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大搞科学实验,有力的促进了生产发展。1974年味精产量创造了年产最高记录,比1973年增长23.5%,生产成本比1966年降低42%。  相似文献   

4.
我厂应用阿氏假囊酵母(Eremothecium ashbyii)发酵生产核黄素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工业学大庆运动的推动下,不断地开展了科学实验活动,近年来我们实现了下述三项工艺改革,与同期水平相比提高了核黄素的发酵单位,  相似文献   

5.
在线推定和控制葡萄糖浓度改善谷氨酸发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氨酸发酵过程一般需要定时、人工分批式地添加葡萄糖。该流加操作方式会引起发酵罐内葡萄糖浓度的剧烈波动, 不利于高效、稳定的谷氨酸生产。谷氨酸发酵具有显著的非增殖耦联特征, 产酸期葡萄糖耗量与氨水耗量存在非常明显的关联性。通过在线计量氨水耗量推定糖耗以及葡萄糖浓度, 可比较准确地将谷氨酸发酵产酸期的糖浓度控制在预先设定的水平。当糖浓度控制在5 g/L~10 g/L的低水平时, 最终谷氨酸浓度可以达到80 g/L的较高水平, 高糖浓度下的渗透压效应有望得到缓解, 有利于发酵生产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糖质发酵生产谷氨酸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全国普遍推广应用以后,给我国的味精生产工业带来了重大技术革新。这不但在生物化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也有很大价值。近几年来,我国谷氨酸发酵工业,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进一步落实毛主席提出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进行味精发酵废液提取谷氨酸菌体蛋白的研究,通过试验发现,发酵废液在90℃温度下,维持25分钟,便能充分变性絮凝,经气浮等分离干燥,可得95.5%收率的谷氨酸菌体蛋白。与现有工艺絮凝剂絮凝气浮法相比,在不改变原有设备和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可获得更高的蛋白收率,且每生产1吨味精菌体蛋白可节约240元絮凝剂,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8.
废糖蜜是发酵工业的廉价碳源,一向被用于酒精、丙酮丁醇、酵母和柠檬酸等的发酵生产。考虑到我国味精工业发展的需要,从节约粮食、降低成本出发,我们曾对黄色短杆菌617以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大量试验,最后确定采用糖蜜流加法对以糖蜜为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是适宜  相似文献   

9.
产氨短杆菌GMA-1112利用味精母液发酵生产肌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亚硝基胍或60 Coγ辐照等选育一株产氨短杆菌GMA 1 1 1 2 (Ade +Gua +VB1 +8 AGr+SGr+6 MPr) ,能以味精母液代替传统肌苷发酵添加酵母粉作为有机营养物 ,进行肌苷发酵 ,平均产肌苷率 2 5.4 0 g/L。具有降低发酵成本、提高产肌苷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尿素明显地影响热带假丝酵母的长链二元酸合成。当存在适量尿素(0.1%)时,长链二元酸大量合成,但当尿素量增加至0.2%以上时,长链二元酸基本上不积聚,但短链二元酸,主要是庚二酸有所增加。 尿素的利用呈S形曲线,说明尿素可能经酶的诱导利用。在发酵中当尿素量增至0.2%以上时,整个发酵过程均残留少量尿素,它对长链二元酸的合成起着调节作用。 发酵中加入和尿素含氮量相当的酒石酸铵或硫酸铵以代替尿素,或在适量尿素的发酵过程中,补加入和0.1%尿素含氮量相当的氨时,均不明显抑制长链二元酸的合成,但在不同时间补加入0.1%尿素时,则受强烈抑制。 适量尿素(0.1%)培养的休止菌体,在不同时间补加尿素都显著抑制长链二元酸的合成,表明尿素对已生成的酶系具有抑制作用。但过量尿素培养的休止菌体,不能转化烷烃生成长链二元酸,说明过量尿素所培养菌体的长链二元酸合成酶系受到显著的阻遏作用。 适量尿素培养的休止菌体,在不同时间加入氨,它的抑制作用远较尿素为低。用适量尿素含氮量相当的铵盐培养的休止菌体,亦具有类似现象,但过量氨培养的休止菌体转化时仍能生成多量长链二元酸。以上均说明尿素对长链二元酸合成的影响不是氨而是尿素分子本身起了抑制和阻遏作用。 尿素分子的化学结构类似物——硫脲和胍也具  相似文献   

11.
味精生产的实践已证明,随着初始糖浓度的提高,转化率反而降低。这是目前味精生产初糖浓度不高(10~15%),设备利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回。为改变这种落后状态,有些生产厂和科研单位对菌种进行诱变和工艺条件进行改良,均取得一定的效果。沈阳味精厂在500升和5万升发酵罐试验成功的低糖连续流加新工艺,为我国味精工业生产闯出新路,做出了新贡献。尽管如此,对一次高糖(18—20%)发酵研究较少,而一次高糖发酵工艺简单,是味精生产的发展方向。本文论述了由于提高了糖的浓度引起的谷氨酸产生糖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对谷氨酸生物合成成的影响。探讨了随着糖浓度的提高,转化率反而突而降低的主要原因,为有目的选育谷氨酸产生菌突变株提供了一条新途  相似文献   

12.
利用响应面方法对固态发酵生产生物农药盾壳霉 (Coniothyriumminitans)孢子的培养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 ,淀粉、尿素和KH2 PO4与Coniothyriumminitans的孢子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优化发酵条件 :当淀粉为 36 .4 3g L ,尿素3.91g L和KH2 PO41.0 2 g L时 ,孢子产量达到理论最大值 9.94× 10 9孢子 g麸皮 ,在摇瓶发酵条件下 ,实际最大孢子产量为 1.0 4× 10 10 孢子 g麸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生料发酵更好的应用,考察料水比、发酵温度、氮源及接种量等因素对木薯生料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主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木薯生料发酵产燃料乙醇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2.0,活性干酵母接种量0.15%(质量分数),发酵温度32℃,发酵周期120 h,尿素添加量0.20%(质量分数)。在最佳条件下,发酵得到的燃料乙醇的酒精度可达到15.12%(体积分数)。本实验为高效利用木薯生料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2000,10(1):13-16
从自然界中分离出27株丛霉菌,筛选了β-胡萝卜素高产菌株,考察了液态发酵和半固态发醇生产胡萝卜素的适宜条件。在含糖蜜和尿素的液态培养中进行静态发酵时,每升发酵液中生成20mg~90mgβ-胡萝卜素。在用玉米胚、糖蜜和尿素制成的半固态培养基上进行发酵时,获得较高浓度(0.846mg/g干基)的β-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5.
β-胡萝卜素高产丛霉菌株的筛选及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界中分离出 2 7株丛霉菌 ,筛选了β -胡萝卜素高产菌株 ,考察了液态发酵和半固态发醇生产胡萝卜素的适宜条件。在含糖蜜和尿素的液态培养中进行静态发酵时 ,每升发酵液中生成 2 0mg~ 90mgβ -胡萝卜素。在用玉米胚、糖蜜和尿素制成的半固态培养基上进行发酵时 ,获得较高浓度 (0 84 6mg/g干基 )的 β -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6.
庆丰霉素“土坑发酵”生产法是用固体种子代替二级液体种子,用土坑发酵代替温室瓶罐发酵或曲盘发酵,从而能有效地扩大生产规模,节约设备、投资、燃料和劳力。产品抗菌素效价7000单位左右。此法也适用于春雷霉素、灰黄霉紊等的士法生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改良阿须贝培养基筛选出4种产精氨酸的菌株,其菌落特征分别为白色链球状菌株,干白分散球状菌株,金黄色杆状菌株,粉红色球状菌株,对它们分别进行了产精氨酸发酵试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精氨酸含量,最终确定金黄色棒状菌株为生产精氨酸产量较高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分别考察玉米浆、硫酸铵、尿素、葡萄糖对金黄色杆状菌株发酵产精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玉米浆浓度3%,硫酸铵浓度6%,尿素浓度0.3%,葡萄糖浓度13%,在此条件下,可获得精氨酸最大产量为368.9ug/mL,与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发酵相比精氨酸产量提高约300%。该研究为精氨酸菌株的筛选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也为所筛选的金黄色杆状菌后期的研究及进一步规模生产精氨酸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谷氨酸发酵中,生物素是谷氨酸产生菌进行谷氨酸代谢的重要调节因素,常以玉米浆作为生物素的供给源。玉米浆在发酵行业中,需要量大,供不应求。为了保证我厂味精生产的正常进行,我们根据有关资料及兄弟单位的经验,在用谷氨酸产生菌B9菌株进行谷  相似文献   

19.
发酵工业的主要原料是粮食,从发酵工业中减少或不用粮食,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我国发酵行业的工人及技术人员为了进一步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大搞节粮和代粮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不少成果。石油发酵代粮的研究是节省工业用粮的一个有效途径。六十年代以来,石油发酵生产菌体蛋白以及石油  相似文献   

20.
林建春  吴群  徐岩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1):2522-2529
【目的】探索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群落结构及演变,分析潜在的关键尿素代谢酵母及其环境调控因素,为降低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主要前体物质及其代谢微生物类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酵母群落结构组成,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寻找潜在的关键尿素代谢酵母。采用冗余分析评价发酵过程中环境因素对酵母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尿素是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的主要前体物质,酵母是尿素代谢的主要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97%的相似度下进行操作分类单元聚类后,共鉴定出22个酵母种。其中,嗜高压有孢汉生酵母(Hanseniaspora osmophila)、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与尿素合成存在正相关性,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与尿素降解存在正相关性。酒醅含水量、p H、乙醇和精氨酸是影响发酵过程中酵母群落演替的重要环境因素。【结论】环境因素影响潜在的关键尿素代谢酵母,为降低发酵过程中尿素与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