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明北京园林花卉上发生的叶螨主要为二斑叶螨,其次为朱砂叶螨和山楂叶螨等。已发现有16科约32种花卉受二斑叶螨为害。温室中花卉被害尤为严重。露地花卉因种类不同其为害严重时期也有差异。二斑叶螨在温室中表现为部分滞育现象,因花卉种类不同其滞育率有4.4~57.0%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害对寄主植物番茄营养物质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斑叶螨为害对番茄植株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且为害密度和为害时间存在交互作用。二斑叶螨为害后番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幅度与叶螨为害密度和时间呈正比;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二斑叶螨高密度为害3 d时最低。二斑叶螨为害后番茄叶片防御酶活性普遍增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5头/叶密度时与为害时间呈正比;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变化一致,均在中密度为害时活性最高。以上结果说明番茄叶片通过调节其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和各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对二斑叶螨的胁迫产生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红三叶、白三叶和杂三叶3种寄主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3种寄主间二斑叶螨的生物学差异。【方法】在室内(25±1)℃条件下,采用离体叶片法研究了3种三叶草对二斑叶螨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3种三叶草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雌成螨寿命以及繁殖力有显著影响(P<0.05)。在杂三叶上,二斑叶螨发育历期、产卵前期明显比红三叶和白三叶上要长,而且雌成螨寿命和产卵期也明显缩短。每雌产卵量在红三叶上最高(150.87粒),白三叶次之(139.43粒),而杂三叶上最低(86.95粒)。二斑叶螨在3种三叶草上的存活曲线均为Ⅰ型,存活率高低依次为红三叶、白三叶和杂三叶。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在红三叶上最高、杂三叶上最低,而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在杂三叶上最长、红三叶上最短。【结论】3种三叶草对二斑叶螨的适合度具有一定差异,红三叶和白三叶对二斑叶螨具有更高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4.
岳臻  郅军锐  田甜 《昆虫知识》2013,50(4):967-973
为探讨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卵和丝网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西花蓟马分别取食健康菜豆叶片、带二斑叶螨卵的菜豆叶片、带卵+丝网的菜豆叶片3种不同情况下,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并获得了其生命参数。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带二斑叶螨卵的菜豆叶片上发育最快,其未成熟期为11.35 d,明显短于另外两个处理,在带有二斑叶螨卵和丝网的菜豆叶片上成虫获得率最低为63%,西花蓟马在不同处理之间的成虫寿命和繁殖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西花蓟马取食3种菜豆叶片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779、0.1827和0.1710。以上结果说明取食二斑叶螨的卵可缩短西花蓟马发育时间,对种群增长有利,二斑叶螨的丝网可降低西花蓟马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螨,葫芦科作物是其重要寄主植物。为明确不同葫芦科作物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的抗性/适合性,开展了二斑叶螨在葫芦科作物上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研究。【方法】选择苦瓜、葫芦、南瓜、丝瓜、西瓜、甜瓜和黄瓜作为供试寄主植物,室内采用离体叶片和室外采用活体植株比较了二斑叶螨对7种作物的取食选择性及其种群生存与繁殖动态。【结果】供试7种葫芦科作物中,二斑叶螨对黄瓜的选择率最高,为35.49%,其次为甜瓜和西瓜;二斑叶螨在南瓜和黄瓜叶碟上的生存率和繁殖率高,12 h单雌产卵数分别为9.72粒和7.83粒;在葫芦和苦瓜叶碟上,二斑叶螨48 h螨口减退率达47.5%和32.5%,表现为较低的取食和生存适合度,同时葫芦和苦瓜活体植株上二斑叶螨繁殖率显著低于其他5种葫芦科作物。【结论】二斑叶螨在黄瓜、西瓜和甜瓜上的种群发育适合度高,在葫芦和苦瓜上适合度低。这一结果可为田间防控二斑叶螨生态措施的制定及开展葫芦科作物抗螨性机理和抗螨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伪钝绥螨Amblyseius fallacis Garman是控制害螨的有效天敌,研究迎春花花粉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对伪钝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比较伪钝绥螨取食2种食料时各种参数的异同。结果表明,迎春花花粉可使伪钝绥螨正常生长发育并产卵,但发育时间较取食二斑叶螨的长,产卵量与取食二斑叶螨的相当。取食迎春花花粉时伪钝绥螨的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均低于取食二斑叶螨时的值,世代平均周期较取食二斑叶螨略短,而种群倍增所需时间更长。由以上结果可知迎春花花粉可作为伪钝绥螨的替代或补充食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植绥螨规模化饲养及保护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植绥螨食性的不同 ,可以采用叶螨、花粉和人工饲料等食物来培养植绥螨。规模化饲养植绥螨多用叶螨等害螨的寄主植物先繁殖害螨 ,然后在害螨中加入一些补充食物来大量生产植绥螨。张艳璇设计的袋栽法就是这样一套新的大量繁殖植绥螨的工艺方法。植绥螨的贮存目前都采用降低发育来实现 ,一般在 5~ 1 0℃的温度下能保存 5 0d以上。在田间按一定的比例释放抗药性的植绥螨 ,能够有效的控制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等害螨的发生。并且在地面鼓励种植覆盖作物、允许少量杂草生长或实行生草栽培 ,能够为植绥螨提供交替食物 ,从而更好地发挥生态控制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究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害对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叶片内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部分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在草莓苗上接种不同数量(5~25头)的二斑叶螨,分别在接种后的24 h、48 h和72 h取样,分析草莓叶片内H2O2、MDA的含量以及部分防御酶的活性。结果显示,二斑叶螨为害的草莓叶片内H2O2和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二斑叶螨持续为害草莓叶片24 h、48 h和72 h时,受损草莓叶片中H2O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同密度二斑叶螨为害的草莓叶片中H2O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与取食时间关系不大。当为害时间达到48 h时,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均达到最高峰,此时它们均与二斑叶螨的密度密切相关。当二斑叶螨为25头/叶时,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分别约是对照的3.6倍和10倍。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时间延长不断升高,均在二斑叶螨为害72 h时达到最高峰。同时,二斑叶螨的为害时间和为害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草莓叶片主要通过调节其体内H2O2和MDA的含量以及各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对二斑叶螨的为害产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对茄子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控制效果,探索智利小植绥螨控制茄子二斑叶螨的最优释放数量。【方法】在1︰10、1︰30和1︰50不同益害比及10、30和60头/叶二斑叶螨不同猎物密度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捕食二斑叶螨的效果以及智利小植绥螨的增殖率。【结果】随智利小植绥螨释放比例的提高,防治效率明显提高,益害比1︰10、1︰30和1︰50的防效分别在释放后第14、22和26天达100%;在不同猎物密度下,按益害比1︰30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效均随时间延长而提高,且6 d后不同猎物密度下防效差异不明显,第20天时3种密度下的防效均达100%,表明其捕食作用受到益害比影响较大而受猎物密度影响不明显。随着捕食螨释放比例的降低和二斑叶螨密度的提高,智利小植绥螨的增殖率增加,在益害比为1︰50、二斑叶螨种群密为60头/叶时,智利小植绥螨的最高增殖率分别达643%和893%,表明智利小植绥螨具有较高的种群增殖力。【结论】智利小植绥螨对茄子二斑叶螨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推荐在二斑叶螨发生早期时按益害比1︰10~1︰30释放智利小植绥螨,以保证较快的防控效果和较少的捕食螨释放量。  相似文献   

10.
探明二斑叶螨取食对棉花叶片内应激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在棉苗5-6叶期接种不同数量(10-40头)的二斑叶螨雌成虫,取食1-4 d后采摘不同处理的叶片,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取食后,棉花叶片CAT活性显著升高,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为害3 d时,10、20、H(每株接棉蚜跟叶螨各40头)头/叶的CAT活性达到最高峰,显著高于对照(P0.05);POD、PAL活性也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和螨口数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为害4 d时达到最高峰;而PPO、LOX活性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为害2 d时达到最高峰,仍显著高于对照(P0.05)。棉叶应激防御酶活性随着二斑叶螨为害时间与螨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二斑叶螨的危害胁迫能诱导寄主植物产生一系列应激生化反应,不同的酶活性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在生长发育和繁殖中对食物的营养需求,为其人工饲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正常取食的二斑叶螨与饥饿24 h的二斑叶螨、新鲜芸豆叶片与被为害芸豆叶片、新鲜芸豆叶片与新鲜芸豆叶片汁液,比较了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差异。【结果】饥饿24 h的二斑叶螨相比于正常取食的,其体内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12.06%),丙氨酸的含量显著减少(9.82%),而糖类和维生素类变化不显著。被害芸豆叶片相比于新鲜芸豆叶片,其蛋白质(49.74%)、脯氨酸(42.26%)、维生素B1(23.36%)的含量显著减少,而糖类的变化不显著。新鲜芸豆叶片汁液相比于新鲜芸豆叶片,10种必需氨基酸中有8种显著减少,其中下降最多的为赖氨酸(38.46%),8种非必需氨基酸中有7种显著减少,其中下降最多的为半胱氨酸(66.67%),维生素B1在汁液中的含量低于定量限0.10mg/100g,未检出,维生素E(45.00%)、B2(27.78%)、B6(34.30%)、B12(56.79%)及烟酸(27.43%)显著减少,微量元素钾(12.25%)、镁(15.60%)、锰(27.33%)这3种均存在显著减少,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含量变化均不显著。【结论】二斑叶螨在芸豆叶片中摄取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蛋白质、丙氨酸、脯氨酸、维生素B1。汁液相比于叶片部分氨基酸类、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类的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海绵水盘法研究了苹果Malus pumila Mill.、接骨木Sambucus illiamsii Hance、苦楝Melia azedarach L.、火炬树Rhus typhina L.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并分别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蒽酮比色法、Folin-Denis比色法测定了植物叶片全氮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单宁含量。结果发现:苹果和接骨木叶片的全氮(分别为2.98%和4.00%)和可溶性糖(分别为19.92%和12.81%)含量较高,有利于二斑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而火炬树叶片的全氮量(2.60%)、可溶性糖含量(4.98%)最低,单宁含量(11.45%)最高,对二斑叶螨具有较强的抗性。单宁可能是植物抗螨性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次生物质。  相似文献   

13.
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均可用育苗器培养的苹果实生苗在室内大量饲养繁殖,营养液可采用改进的Hoagland溶液。试验证明,上述两种叶螨在苹果实生苗、苹果枝条和盆栽苹果树上的产卵量、卵化率、若螨转化为成螨率基本相同;对以上3种寄主上繁殖的苹果叶螨进行毒力测定,其结果基本一致。作者认为,此法可用于杀螨剂的筛选和苹果害螨抗药性测定。  相似文献   

14.
二斑叶螨与山楂叶螨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于1994-1995年对苹果树上的二斑叶螨(Teiranychus urticae (Koch))和山楂叶螨(T.veinnensis Zacher)的种间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食物资源上,二斑叶螨对山楂叶螨的生态位重叠度指数是1.05,而山楂叶螨对二斑叶螨则为0.95;在生存空间资源上,二斑叶螨相应为1.11,山楂叶螨相应为0.89。在1994和1995年,两种害螨的内禀增长力(rm)在单种种群中,二斑叶螨分别是0.13036和0.0759,山楂叶螨分别是0.1028和0.0585;在混合种群中,二斑叶螨分别是0.118和0.0822,山楂叶螨分别是0.06056和0.052,二斑叶螨均明显高于山楂叶螨。在达到种群年中高峰时,二斑叶螨在混台种群中所占比率,1994年为97.2% 1995年为86.2%。达到高峰后,两种叶螨种群数量均急剧下降,但二斑叶螨下降的速度更快。20天后,二斑叶螨在混合种群中的比率分别降至20%和19%。因此,二斑叶螨较山楂叶螨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但由于二的生态位并不完全重叠,因而山楂叶螨不会绝灭。  相似文献   

15.
二斑叶螨为害对菜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是为害菜豆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二斑叶螨不同密度和不同时间为害对菜豆各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斑叶螨2头·叶-1的低密度和为害少于5 d的短时期内,菜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变化不大,但随着二斑叶螨为害时间的延长和密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下降明显增加;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与二斑叶螨的为害程度关系密切,即为害时间越长、受害程度越严重,还原糖降低幅度越大,总糖的含量则先升高再降低;随着二斑叶螨为害程度的加重,菜豆叶片中全磷、全钾损失显著,全氮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朱砂叶螨越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原多混同于二斑叶螨(T.urticae),为世界性害螨,在我国严重危害棉花、瓜、豆、茄果类蔬菜及许多观赏植物。叶螨科叶螨属的很多种类以滞育态雌成螨  相似文献   

17.
Wolbachia诱导胞质不亲和(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 CI)是对寄主的生殖调控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不同种群中CI表达的差异较大。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辽宁兴城(LN)和江苏徐州(JS)两个地理种群为实验材料,经筛选获得100%感染Wolbachia和不感染Wolbachia的品系,通过杂交实验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研究寄主遗传背景、雄螨日龄、温度以及雄螨体内Wolbachia菌量等因子对我国二斑叶螨体内Wolbachia诱导CI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3,5和7日龄的雄螨诱导的CI的强度没有差异,表明雄螨日龄对我国二斑叶螨体内Wolbachia诱导CI的能力没有影响。二斑叶螨分别放在20℃的低温、 25℃的适温和30℃的高温条件下饲养时,Wolbachia诱导CI的能力也没有任何变化,表明温度对我国二斑叶螨体内Wolbachia诱导CI的能力也没有影响。江苏徐州种群所感染Wolbachia菌量显著高于辽宁兴城种群,并且这两个种群感染Wolbachia菌量都随着雄螨日龄的增大而显著增加,表明Wolbachia菌量对我国二斑叶螨体内Wolbachia诱导CI的能力没有影响;江苏徐州种群内Wolbachia不能诱导CI可能是Wolbachia株系与寄主的遗传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Wolbachia的生殖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解决当前苹果园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抗药性高、防治效果差、用药量大的问题,评价当前登记药剂及果园正在使用的药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比较了10种登记药剂,9种果园正在使用的药剂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效果。【结果】选用的登记药剂中,80%的药剂对二斑叶螨效果差,甚至失去控制作用,防治效果低于66.67%,仅双甲脒、阿维菌素48 h防效在92.68%以上;果园常用药剂螺螨酯、虫酰肼、噻虫啉对二斑叶螨均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48 h防效达到84.09%-100%。【结论】目前80%以上的登记单剂药剂对二斑叶螨失去了防控效果,这是果园二斑叶螨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常用药剂螺螨酯、虫酰肼、噻虫啉等对二斑叶螨防效好。建议增加高效药剂登记或更换防治药剂,保证对二斑叶螨的防效,降低果园用药量,提高果园用药系统的精准性。二斑叶螨防治不能仅依赖化学药剂,要充分发挥果园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害功能,延缓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毒死蜱(Chlorpyrifos)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种群动态的影响,室内研究了毒死蜱亚致死剂量对二斑叶螨实验种群成螨和若螨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的影响。【方法】用浸虫法进行测定,生命表方法分析亚致死效应。【结果】结果表明毒死蜱亚致死剂量LC25处理成螨后,雌成螨寿命、总产卵量、子代孵化率、性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以及种群加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毒死蜱亚致死剂量LC25处理若螨后,总产卵量、净增值率、世代平均周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以及种群加倍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扩散试验证明毒死蜱对二斑叶螨有较强的刺激扩散作用。【结论】以上结果说明毒死蜱亚致死剂量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二斑叶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不同,毒死蜱对二斑叶螨的刺激扩散作用可能是引起二斑叶螨再猖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叶螨及两种替代食物对尼氏真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雪  金道超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7):1625-1629
在温度25 ℃、相对湿度80%条件下,以油茶花粉、二斑叶螨和腐食酪螨3种食物饲喂尼氏真绥螨,研究不同食物对尼氏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尼氏真绥螨虽能取食腐食酪螨的卵,但因摄食量不足导致不能完成正常发育;而取食油茶花粉和二斑叶螨能正常完成发育,并进行繁殖.取食油茶花粉的尼氏真绥螨全世代发育历期、雌螨寿命、产卵历期、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6.18 d、24.97 d、16.72 d和23.03粒,取食二斑叶螨的尼氏真绥螨分别为5.67 d、25.72 d、18.17 d和25.38粒;以二斑叶螨为食的尼氏真绥螨发育快,寿命和产卵历期长,平均每雌产卵量高.以油茶花粉和二斑叶螨为食的尼氏真绥螨实验种群数量动态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油茶花粉饲养的种群趋势指数最高(I=14.28),以二斑叶螨饲养的种群加倍时间最短(t=3.5201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