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究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害对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叶片内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部分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在草莓苗上接种不同数量(5~25头)的二斑叶螨,分别在接种后的24 h、48 h和72 h取样,分析草莓叶片内H2O2、MDA的含量以及部分防御酶的活性。结果显示,二斑叶螨为害的草莓叶片内H2O2和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二斑叶螨持续为害草莓叶片24 h、48 h和72 h时,受损草莓叶片中H2O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不同密度二斑叶螨为害的草莓叶片中H2O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与取食时间关系不大。当为害时间达到48 h时,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均达到最高峰,此时它们均与二斑叶螨的密度密切相关。当二斑叶螨为25头/叶时,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分别约是对照的3.6倍和10倍。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时间延长不断升高,均在二斑叶螨为害72 h时达到最高峰。同时,二斑叶螨的为害时间和为害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草莓叶片主要通过调节其体内H2O2和MDA的含量以及各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对二斑叶螨的为害产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探明二斑叶螨取食对棉花叶片内应激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在棉苗5-6叶期接种不同数量(10-40头)的二斑叶螨雌成虫,取食1-4 d后采摘不同处理的叶片,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取食后,棉花叶片CAT活性显著升高,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为害3 d时,10、20、H(每株接棉蚜跟叶螨各40头)头/叶的CAT活性达到最高峰,显著高于对照(P0.05);POD、PAL活性也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和螨口数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为害4 d时达到最高峰;而PPO、LOX活性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为害2 d时达到最高峰,仍显著高于对照(P0.05)。棉叶应激防御酶活性随着二斑叶螨为害时间与螨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二斑叶螨的危害胁迫能诱导寄主植物产生一系列应激生化反应,不同的酶活性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郅军锐  田甜  温娟  刘勇 《昆虫学报》2016,(7):707-715
【目的】害虫取食后会导致植物的防御反应;取食同种植物的不同种害虫其生理适应性可能不同。本研究旨在阐明一种害虫取食后的植物对后取食的另一种害虫虫体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生化分析法研究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2龄若虫或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雌成螨为害后的菜豆对后取食不同时间下的二斑叶螨第2若螨和雌成螨及西花蓟马2龄若虫和雌成虫体内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解毒酶[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影响。【结果】二斑叶螨雌成螨取食西花蓟马为害菜豆5 h时,POD,CAT和SOD这3种保护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取食健康植株(P0.01),取食蓟马为害的菜豆18 h时只有POD活性低于取食健康植株(P0.01);二斑叶螨第2若螨取食蓟马为害菜豆后只有CAT活性在5 h时明显高于取食健康植株(P0.01)。二斑叶螨雌成螨取食蓟马为害菜豆5 h时,解毒酶MFO和Car E的活性受到抑制(P0.01),但GSTs和Ach E活性均比取食健康菜豆高(P0.01);取食18 h时,只有MFO的活性变化与5 h不同。第2若螨取食蓟马为害菜豆只有MFO的活性不论在5 h还是18 h时明显高于取食健康菜豆(P0.01)。西花蓟马取食二斑叶螨雌成螨为害菜豆时,雌成虫体内的3种保护酶的活性不论取食5 h还是18 h均明显升高(P0.01),但2龄若虫只有CAT活性在这两个时间段下明显升高(P0.01)。西花蓟马雌成虫取食螨害菜豆5 h时,解毒酶活性的变化同二斑叶螨雌成螨,取食18 h时只有GSTs活性变化状态与取食5 h不同;西花蓟马2龄若虫取食螨害菜豆时除GSTs外解毒酶的活性变化在这两个时间下正好相反。【结论】西花蓟马或二斑叶螨为害的菜豆能诱导后取食的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产生一系列应激生化反应,且两种害虫成虫体内所有的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在5 h时变化状态相同,但在其余时间和虫态下酶活性的变化状态不同。说明这两种昆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既有共性,又与害虫种类、虫(螨)态、取食时间相关,两种害虫对虫害植物的生理适应性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室内人工接螨法,研究了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不同虫口密度和不同为害时间对白三叶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和10头/小叶3个虫口密度下,二斑叶螨取食为害2、4、6和8 d后白三叶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二斑叶螨为害后,在同一虫口密度下,随着为害天数的增加白三叶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POD和PPO活性呈上升趋势;在同一为害时间内,虫口密度越高,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越大,酶活力增加幅度越明显;方差分析表明,3个虫口密度下白三叶体内叶绿素含量、POD、PPO活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明确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害番茄后诱导的防御反应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西花蓟马对二斑叶螨不同密度和时间为害后番茄植株的选择行为,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番茄挥发物的成分,比较了它们的异同。【结果】西花蓟马对二斑叶螨不同为害株的选择率与为害时间和为害密度密切相关,并且西花蓟马对二斑叶螨为害程度居中的番茄喜好性强。10种不同处理番茄挥发性物质种类、含量及其比例在各处理间存在较大差异,二斑叶螨为害后诱导番茄新产生了香橙烯,并且在为害程度较高的番茄上检测到邻-异丙基苯、2-甲基-1-丁醇和(E)-2-己烯醛3种化合物。结合嗅觉仪的结果,推测间伞花烃和邻-异丙基苯对西花蓟马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对伞花烃和1-辛烯-3-醇对西花蓟马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结论】西花蓟马对二斑叶螨为害程度居中的番茄植株有一定的偏好,二斑叶螨为害能诱导番茄挥发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并且与螨害的密度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番茄在不同时间下受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危害(DTF)、机械损伤(MW)、茉莉酸(JA)和水杨酸甲酯(MeSA)外源诱导后,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种诱导处理24 h和36 h时,番茄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虫害处理36 h时,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最明显;在48 h时除水杨酸甲酯处理外,番茄营养物质含量均显著升高。β-1,3葡聚糖酶(PR-2)活性在虫害、机械损伤和茉莉酸处理24 h和36 h后均升高,其中虫害处理的PR-2活性最高。各种处理均能诱导番茄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升高,且均随时间的延长持续升高。所有处理24 h时的番茄叶片多酚氧化酶(PPO)均被激发。各种处理均能导致植株的脂氧合酶(LOX)活性升高,但不同处理诱导的LOX活性升高的时间不同。结果表明,番茄能通过改变营养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对不同诱导处理作出生理应激反应,但反应程度与诱导方式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
二斑叶螨为害对菜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是为害菜豆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二斑叶螨不同密度和不同时间为害对菜豆各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斑叶螨2头·叶-1的低密度和为害少于5 d的短时期内,菜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变化不大,但随着二斑叶螨为害时间的延长和密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下降明显增加;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与二斑叶螨的为害程度关系密切,即为害时间越长、受害程度越严重,还原糖降低幅度越大,总糖的含量则先升高再降低;随着二斑叶螨为害程度的加重,菜豆叶片中全磷、全钾损失显著,全氮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菜豆Phaseolus vulgaris植株对不同害虫危害的系统防御机制。【方法】分别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或昆虫针穿刺处理菜豆中部叶片6,24,48,72和96 h后,测定菜豆植株中部处理叶片以及上部和下部未处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不同害虫取食后,POD,CAT和SOD活性在受害的菜豆中部叶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不同害虫造成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与未处理的对照植株中部叶片相比,POD活性均是先升高后恢复至对照水平。POD活性在二斑叶螨取食后,于24 h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的4.6倍;POD活性在机械损伤和西花蓟马取食后在48 h达到峰值,而斜纹夜蛾取食诱导下POD活性升高最缓慢,直到72 h才达到最大值。中部叶片的CAT活性在机械损伤和3种害虫取食后变化不同,机械损伤24 h后CAT活性明显升高,而3种害虫取食后CAT活性变化较早,在6 h就明显升高,但随时间的延长,CAT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中部叶片SOD活性在不同处理下变化较大,在机械损伤诱导下仅在96 h明显升高,而二斑叶螨取食24 h以后均明显升高;但斜纹夜蛾及西花蓟马取食后,SOD活性在72 h时受到明显的抑制。在菜豆植株的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中,3种害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后,以上3种酶的活性也发生了明显变化,POD活性在上部未受害叶片不同处理96 h时被抑制,而在下部叶片不同处理下均被激发,但诱导程度不同。机械损伤、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处理后,菜豆植株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CAT活性都分别在24,6,6和24 h被明显诱导。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SOD活性在机械损伤96 h,斜纹夜蛾和二斑叶螨取食72 h后,均被明显激发;但西花蓟马取食后,SOD活性在48 h和72 h明显被抑制。【结论】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取食均能显著诱导菜豆植株受害叶和未受害叶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即引起菜豆植株的系统防御反应,但3种害虫诱导的防御酶活性变化程度不同,表明植物防御反应的时空效应与害虫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9.
模拟酸雨对朱砂叶螨寄主植物三月早茄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朱砂叶螨的寄主植物三月早茄为对象,研究了不同pH值和不同时间模拟酸雨胁迫下,茄子对酸雨的抵抗、适应能力和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酸雨酸度增强,茄叶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磷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单峰变化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呈单谷变化趋势;还原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酸度增加呈上升趋势;茄叶pH值呈下降趋势,含水量不受酸雨影响.POD对酸雨作用反应迟缓,而SOD、CAT较敏感,其他几项生理指标则对酸雨作用时间反应灵敏.高pH(4.0~5.6)的酸雨刺激茄叶的保护能力增强,促进茄叶的生长发育.由于茄叶内糖含量、磷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改变,植物的适口性有所变化,可促进叶螨生长,而在强酸性酸雨(pH<3.0)胁迫下,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营养物质含量降低,抑制朱砂叶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口器昆虫取食对菜豆植株系统防御的影响,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咀嚼取食、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刺吸取食和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锉吸取食分别处理菜豆中部叶片6、24、48、72和96 h后,测定菜豆受处理的中部叶片及未处理的上部及下部位叶片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危害方式、处理时间和叶片部位对菜豆叶片PPO和PAL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且三者间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不同危害方式诱导后中部处理叶片的PPO活性均是在6 h明显升高(P0.05),但随时间的延长PPO活性在不同处理下变化不同;中部叶片PAL活性在机械损伤处理48 h后才被显著激活,而斜纹夜蛾、二斑叶螨和西花蓟马取食后,PAL活性分别在6、6和24 h明显升高,且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2.66、1.75和2.79倍;处理菜豆的上部和下部未受害叶片的PPO和PAL活性对虫害的响应明显比机械损伤迅速;二斑叶螨取食后PAL活性响应最快,上部和下部叶片均在6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2.72和5.07倍。以上结果说明,害虫取食能引起菜豆植株产生系统防御反应,并且防御的时空效应与害虫的为害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持续为害对玉米Zea mays叶片内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乙烯(ethylene,ET)、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6个防御信号分子的诱导作用。【方法】室内人工接螨(10,20和30头/叶),采用分光光度法(SP)、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朱砂叶螨持续为害0,24,48,72和96 h后,玉米幼苗叶片内6个信号分子的含量。【结果】朱砂叶螨持续刺吸为害玉米幼苗叶片后,JA,ABA和H2O23个信号分子含量在叶螨刺吸为害24 h内迅速上升,在24 h时达高峰值,叶螨密度为30头/叶时其含量分别为同期未接螨对照的4.13,3.84和3.20倍,24-48 h内迅速下降;此后,ABA和H2O2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而JA含量在48-96 h内又上升至次高峰值。NO含量则在24-48 h内上升较快,48 h时达最高,叶螨密度为30头/叶时其含量为同期未接螨对照的5.09倍。SA和ET含量在96 h内均随刺吸时间的延长而增大,96 h时最高,叶螨密度为30头/叶时其含量分别为同期未接螨对照的5.17和2.99倍。叶螨密度为30头/叶时,6个信号分子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未接螨对照(P0.05)。【结论】朱砂叶螨为害对玉米叶片内JA,SA,ET,NO,ABA和H2O2均具有诱导作用,且6个信号分子在叶螨持续为害玉米叶片后循序被诱导。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木薯和害螨互作的角度初步阐明保护酶POD在木薯种质抗螨中的功能。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和酶活性分析手段测定了朱砂叶螨取食抗、感螨木薯种质后,POD的表达量和酶活性分别在木薯和朱砂叶螨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取食1d和8d后,感螨木薯种质BRA900体内MePOD的表达量和POD酶活力仅分别较为害前提高1.13倍、0.97倍和1.08倍、1.10倍,而在抗螨木薯种质C1115体内则分别较为害前提高2.35倍、2.15倍和1.89倍、1.81倍,显著高于感螨木薯水平。朱砂叶螨取食感螨种质BRA9001d和8d后,保护酶TcPOD的基因表达量和POD酶活分别是为害前的0.99倍、1.16倍和1.11倍、1.17倍,而取食抗螨种质C11151d和8d后,保护酶TcPOD的基因表达量和POD酶活分别降低至为害前的0.53倍、0.52倍和0.51倍、0.55倍,显著低于取食感螨木薯水平。本研究初步证实了木薯保护酶POD受螨害后活性显著增强能够有效减轻氧化损伤,朱砂叶螨POD显著抑制阻碍其为害木薯,从而形成木薯的抗螨性。上述结果为将POD作为潜在基因资源应用于抗螨木薯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螨,主要在寄主叶片背面取食和繁殖,被害叶片初期沿叶脉附近出现许多细小失绿斑驳,随着害螨数量增加,叶背面逐渐变褐色,叶面呈苍灰绿色,变硬变脆,被害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二斑叶螨在我国北京、河北、山东、辽宁、河南、陕西、山西、江苏、安徽、福建、甘肃等地均有报道。二斑叶螨因寄主范围广、繁殖速度  相似文献   

14.
用螺螨酯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进行35代抗性选育,抗性指数达到8.34,并在选育过程中,对二斑叶螨解毒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选育代数的增加,抗性增强,细胞色素P450活性亦显著提高,而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较敏感品系差异不显著。说明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药性的增强与其体内细胞色素P450活性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在生长发育和繁殖中对食物的营养需求,为其人工饲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正常取食的二斑叶螨与饥饿24 h的二斑叶螨、新鲜芸豆叶片与被为害芸豆叶片、新鲜芸豆叶片与新鲜芸豆叶片汁液,比较了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差异。【结果】饥饿24 h的二斑叶螨相比于正常取食的,其体内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12.06%),丙氨酸的含量显著减少(9.82%),而糖类和维生素类变化不显著。被害芸豆叶片相比于新鲜芸豆叶片,其蛋白质(49.74%)、脯氨酸(42.26%)、维生素B1(23.36%)的含量显著减少,而糖类的变化不显著。新鲜芸豆叶片汁液相比于新鲜芸豆叶片,10种必需氨基酸中有8种显著减少,其中下降最多的为赖氨酸(38.46%),8种非必需氨基酸中有7种显著减少,其中下降最多的为半胱氨酸(66.67%),维生素B1在汁液中的含量低于定量限0.10mg/100g,未检出,维生素E(45.00%)、B2(27.78%)、B6(34.30%)、B12(56.79%)及烟酸(27.43%)显著减少,微量元素钾(12.25%)、镁(15.60%)、锰(27.33%)这3种均存在显著减少,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含量变化均不显著。【结论】二斑叶螨在芸豆叶片中摄取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蛋白质、丙氨酸、脯氨酸、维生素B1。汁液相比于叶片部分氨基酸类、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类的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对茄子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控制效果,探索智利小植绥螨控制茄子二斑叶螨的最优释放数量。【方法】在1︰10、1︰30和1︰50不同益害比及10、30和60头/叶二斑叶螨不同猎物密度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捕食二斑叶螨的效果以及智利小植绥螨的增殖率。【结果】随智利小植绥螨释放比例的提高,防治效率明显提高,益害比1︰10、1︰30和1︰50的防效分别在释放后第14、22和26天达100%;在不同猎物密度下,按益害比1︰30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效均随时间延长而提高,且6 d后不同猎物密度下防效差异不明显,第20天时3种密度下的防效均达100%,表明其捕食作用受到益害比影响较大而受猎物密度影响不明显。随着捕食螨释放比例的降低和二斑叶螨密度的提高,智利小植绥螨的增殖率增加,在益害比为1︰50、二斑叶螨种群密为60头/叶时,智利小植绥螨的最高增殖率分别达643%和893%,表明智利小植绥螨具有较高的种群增殖力。【结论】智利小植绥螨对茄子二斑叶螨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推荐在二斑叶螨发生早期时按益害比1︰10~1︰30释放智利小植绥螨,以保证较快的防控效果和较少的捕食螨释放量。  相似文献   

17.
3种李属彩叶植物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盆栽4年生紫叶李、紫叶矮樱、黑杆樱李幼苗为试材,设置土壤NaCl含量分别为0.042%(CK)、0.1%、0.2%、0.3%和0.4%的盐胁迫处理,研究3种李属彩叶植物盐害情况及其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已明确它们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中NaCl含量的递增,3种彩叶植物的盐害指数和盐害率不断增大,上述三者盐害指数在50%时土壤NaCl含量分别是0.349%、0.261%和0.327%;(2)它们叶片细胞膜透性和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均迅速增加,并以紫叶李各处理的值最低且增加最慢;(3)各植物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均在土壤NaCl含量为0.2%或0.3%时达到峰值;(4)各植物叶片脯氨酸含量不断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先下降后升高.研究发现,3种李属彩叶植物均能在一定盐胁迫范围内通过自身保护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有效降低活性氧的伤害,它们的抗盐性表现为紫叶李>黑杆樱李>紫叶矮樱;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可能是盐胁迫下3种植物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18.
以‘富士’苹果叶片为材料, 采用刺伤接种法, 比较了苹果树腐烂病菌强致病菌LXS080601和弱致病菌LXS081501侵染对寄主体内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菌株侵染后, 叶片MDA、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 接种LXS080601叶片MDA含量快速上升, 最大增幅为141.15%, 而接种LXS081501叶片的MDA含量变化较小, 增幅仅为1.16%-16.24%, 但后者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增幅分别高达158.12%和113.57%, 显著高于接种LXS080601的处理。同时, 两菌株均能诱导叶片内4种防御酶活性的升高, 但LXS081501诱导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显著高于LXS080601, 说明不同致病力腐烂病菌对寄主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施钾能够提高作物对蚜虫的抗性,但其机理尚不明确。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设置2 mmol/L和0.005mmol/L KCl两个钾浓度,分析不同钾水平培养下的小麦植株在蚜虫为害后,体内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的含量和脂氧合酶(LOX)、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等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钾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体内JA和SA的含量,并且诱导LOX和POD酶活性增强,但是对PPO和PAL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蚜虫为害48 h后,高钾小麦体内JA含量显著高于低钾植株,而S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高钾显著提高了蚜虫为害后小麦叶片中的LOX、PAL、PPO和POD酶活性,而低钾小麦体内4种酶的活性在整个虫害调查期间均没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充足供钾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受到蚜虫为害后体内茉莉酸含量,激活其体内的JA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提高防御酶活性,增强其对蚜虫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明确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危害对不同寄主体内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牧草盲蝽偏好度不同的10种寄主植物(6种偏好寄主,偏好性依次为: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4种非偏好寄主:碱蓬Suaeda glauca、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和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受其危害后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受牧草盲蝽为害后,不同寄主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反枝苋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最低,仅2.6%;紫花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最高,达26.21%。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各异,木地肤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率最高,达24.05%,且与对照(未受害株)间存在显著差异;灰绿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上升68.92%,与对照差异极显著。除反枝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38.87%,其余寄主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各寄主植物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均有所下降,反枝苋中下降率最低,仅2.96%。不同寄主中受害后叶片POD活性均呈增强趋势,马齿苋受害后叶片POD活性增幅最高,达74.23%。受害后寄主叶片CAT活性有增有减,灰绿藜、紫花苜蓿和田旋花叶片CAT活性增高,分别增加45.07%,30.95%和22.47%;马齿苋与天蓝苜蓿受害后叶片CAT活性下降显著。反枝苋、天蓝苜蓿受害后叶片SOD活性下降,其余寄主叶片中SOD活性上升,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寄主受害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与牧草盲蝽偏好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变化无规律性或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