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观察和解剖鲫鱼”一节教案魏智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二中844000)1教学目的(1)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呼吸方式,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2)学会解剖鲫鱼的方法。(3)观察鲫鱼的内部构造。2教学重点及课时数(1)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2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中,安排了“鲫鱼”的观察实验,学生在观察浴缸里鲫鱼的运动过程中,思考鱼鳍和运动的关系,会产生疑问:鲫鱼在水中浮沉的原理是什么?笔者针对学生产生的疑问,结合物理学中的浮力以及阿基米德定律,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鱼类在水中浮沉的原理,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鲫鱼外部形态”一节的教学李中和(山东省平邑县第二中学273300)在生物教学中如何体现义务教育新教材的特点?我在“鲫鱼外部形态”一节的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注重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1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先把盛有水和鲫鱼的...  相似文献   

4.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实验课是否可以进行考试?实验课考试效果如何?我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解剖鲫鱼”是初二动物学的一个实验。该实验是在讲授教材内容“鲫鱼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后开设的,要求学生认识鲫鱼的形态结构,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实验前,我先播放了《解剖鲫鱼》的电视录像片。实验开始时,又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和要求,解剖仪器名称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鲫鱼的外  相似文献   

5.
“观察和解剖鲫鱼”一节实验课的教学石艳萍(四川省泸州天然气化学工业公司子弟中学646300)做实验怎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作为实验指导教师应怎样强调关键和重点?怎样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观察和解剖鲫鱼”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过去在讲“鲫鱼的骨胳和神经系统”一节课中,同学们对鱼骨胳的组成和机能以及对水中生活的适应都能够理解,而且也容易讲.但在讲椎体上下的髓弓和脉弓时,感到讲解吃力,同时时间也化的较长.同学们对鱼的神经系统虽了解其分化和机能,但因缺乏演示而感到无味.本学期在教这节课中利用了一条活鲫鱼,结合课文演示了三次,改进了以往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在讲这节课前,准备了一个大玻璃缸,内放一条活鲫鱼.在讲前半节骨胳时,结合了板画与鲫鱼骨胳标本进行讲解.在讲解神经系统时便结合了演示.为了证实脑和脊髓的作用,即把活鲫鱼从水中取出(取出的当时,把鱼在水中难于捉到和捉到后鱼挣扎的情况,有意识的让同学们看到).取出后立即用解剖针在头和躯干相联之处(图1)的正背面轻轻刺入(刺入深度不到1厘米),刺后立即把鱼放入水中.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物》课本“观察和解剖鲫鱼”一节课中,安排有观察鲫鱼呼吸的实验内容。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种实验方法,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准备实验前先将红色粉笔研成粉末,加水搅拌,混合均匀。2实验方法用滴管吸取上述液体,垂直插入水中。将管口接近于鲫鱼口的附近。轻轻挤捏橡胶囊,使红粉笔液体滴到鲫鱼口周围水中。此时,我们就会观察到鲫鱼口张开,红色液体被吸入水中。而当鳃盖张开的时候,红色液体又从鳃盖后的鳃孔排到水中。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水流由口进人再从鳃孔排出。对理解鲫鱼的呼吸很…  相似文献   

8.
在“青蛙”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从书本到黑板的教法,将青蛙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置于室外观察。实践证明,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了较好地培养。现将“青蛙”这节课的教学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受千百年来封建意识的影响,导致“生殖”这节课的教学活动难于顺其自然地开展。实际教学中,教师启而不发、导而不动;学生不敢积极参与进来,大有回避之心。于是有的老师采取男女生分班上课,或者男教师给男生上,女教师给女生上,也有的教师干脆把本节课变为自读课——学生找时间课下自己看。笔者认为,教师采取这样的措施会在学生的心理上有暗示——“生殖”与“黄”联系起来。与其说含糊其辞地遮遮掩掩,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把这节内容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本节课除了让学生理解生殖的概念,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精子和卵细胞…  相似文献   

10.
限于目前各地学校的条件不一,对于课本中“实验七解剖家兔”,许多学校的学生只进行了观察,而没有亲自动手解剖,因此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动手解剖动物,他们兴趣高,心情急切蕴育着极大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明确这是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剖技能能力的一堂课,应制订具体的教学目的,作好课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一个环节。实验的过程是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它富有浓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也贯穿着严格的科学态度、求实和创新精神。下面以“鲫鱼的外部形态”一节的观察实验为例,说明和阐述以实验组织教材这种方法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刘江红 《生物学通报》1999,34(12):23-24
我采用观察法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教学“种子的结构”一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1 课上指导学生观察解剖种子,引出问题在学习种子的结构前一两天,要求学生浸泡颗粒较大的豆类种子(如菜豆、大豆、蚕豆)和禾谷类种子(如玉米、小麦)。课上指导学生分组观察种子的外形、颜色、种脐和种孔,教给学生解剖种子的方法,同时运用计算机将问题用大屏幕投影展示给学生:①菜豆、玉米种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②种子的胚包括哪几部分?③在玉米种子的切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变蓝紫色的部分叫什么名称,有何作用?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叶的形态”一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叶的组成,掌握单叶、复叶和叶序的概念。同时,通过对叶形态的讲解,说明植物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形态与功能相适应。这节课内容,头绪较多,概念较多,要想很好地理解、记忆却又不容易。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建起生物园的有利条件,改革教学方法,带学生到生物园上课,使整节课贯穿在调查、观察、比较、讨论和演练五个环节中,让学生能耳闻目睹,眼观脑思,动手动口,在内容安排上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以至整个课堂气氛由沉思观察,到热烈讨论,气氛浓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实验证明,该法不但使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培养,也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更重  相似文献   

14.
浅议咽喉齿     
人教版初中《生物》和中师《生物学》动物部分“鲫鱼”一节的教学内容中均提到了“咽喉齿”这个概念,多数学生对其形态、功能不能很好地理解,而在相应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缺乏有关的资料。为方便教学,本文对咽喉齿的功能特点以及几种常见鲤科鱼咽喉齿的特征作一简要描...  相似文献   

15.
在“鲫鱼”一节的小实验中提到,剪掉胸鳍和腹鳍的鲫鱼及剪掉尾鳍的鲫鱼,与保留全部鳍的鲫鱼对比,它们的游泳姿态和速度有什么不同?对这一小实验,我们不仅按课本上的要求进行了操作,而且还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观察。1剪掉不同奇鳍的情况1.1只剪去背鳍:鲫鱼能侧立水中;运动时速度和方向基本同于正常鱼,只是身体略微有点摆动。1.2只剪去臀鳍:鲫鱼的平衡和运动情况与正常鱼无明显差别。1.3只剪去尾鳍:鲫鱼能侧立水中,尾部明显上翘;运动时,速度明显减慢,尾部摆动幅度较大,转弯不灵活。2剪掉不同偶鳍的情…  相似文献   

16.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我在讲授初中《生物》中的“鱼纲”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实物,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插图预习课文。我在辅导学生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只是对鲫鱼的形态结构及循环过程有所了解,但是对鲫鱼的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很难理解。因此,我便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对鲫鱼的“结构和生理”这一内容,运用边讲解边画综合图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图)。鲫鱼的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相互关系图解  通过画图讲解,…  相似文献   

17.
乐天 《四川动物》1993,12(2):43-44
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物学实验技能的主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始终没有解决好一个教师要指导50至60名学生,教师的语言难于直观、形象地表达操作要领、观察现象、实验结果;教学信息难于在课堂上及时地交流和反馈等矛盾。因此,实验教学的组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一直是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索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使实验课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动物学实验技能的目的,一年来我们在初二年级进行了用录像指导学生进行动物学实验的教学研究。我们先后在几所普通中学开展了“鲫鱼解剖”、“青蛙解剖”的实验研究课,受到了参与实验的学校和教师的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18.
"雌蕊的类型"一节的教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雌蕊的类型”一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的“二合一”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典型的、合适的实验材料应用电视——显微镜成像系统对其解剖观察和讲解,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在学生对“雌蕊一节”各概念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再辅以现场教学,则进一步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所有这些,不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类雌蕊的结构组成特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鲫鱼骨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鲫鱼是我国各地最常见的淡水鱼,为作硬骨鱼实验的适宜材料,过去尚无比较详细的研究文献。1931年T.P.Koh曾用英文发表过鲫鱼的骨骼论文,但未学英文的同志不易参考,同时其中所提骨骼范围尚不完全且有错误。为此对鲫鱼的骨骼作比较详细的观察,将研究结果写成中文并附上讨论部分,以供一般学生及研究鱼类形态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业1 “鱼的外部形态和生活条件”为了功课的进行需要有: 1.活的鱼,不大的(10—12厘米长)小鳟鱼、鲫鱼或鲤鱼。数目按每3—4个学生一尾计算。 2.容量1—2公升的瓶或小养鱼缸,数目也是每3—4个学生一只。 3.演示用的养鱼缸(大小约60×30×30厘米),在里面预先栽种植物和养二三尾中等大小的鱼。为了使在课上能够演示出鱼的取食,在上课前一天不要给鱼喂食。 4.在容量3—4公升的瓶中,倒满预先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