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苦丁茶冬青的RAPD影响因素及实验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苦丁茶冬青为材料研究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的影响因素及各种实验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模板DNA的浓度适宜范围为20ng/反应-80ng/反应RAPD均可得到一致的结果;dNTVs的适宜浓度范围为200μmol/L-400μmol/L;Mg^2 适宜浓度范围为1.5mmol/L-2.0mmol/L;其合适的复性温度为35—37℃;2min的延伸时间,45次热循环。按照此优化的RAPD条件进行重复实验,实验结果重现性良好,因而确定了苦丁茶冬青RAPD反应体系之最佳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2.
黄秋葵组培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秋葵 (HibiscusesculentusL .)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羊角豆、秋葵。原产非洲 ,欧美及东南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马传先 ,1999;李正应 ,1993;翁文 ,1997;雪珍等 ,1999)。黄秋葵是一种营养保健型蔬菜 ,其花、叶、芽、果均可食用 ,种子富含油脂、蛋白质及钾、钙、铁、锌、锰等矿物质 ,晒干后既可用于提取油脂和蛋白质 ,还可作为咖啡的添加剂或代用品。花、种子和根均可入药 ,对恶疮、痛疖有疗效。黄秋葵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比较容易产生体细胞胚并再生成完整植株 ,故黄秋葵的组培快繁研究也可为胚胎学研究和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普鲁兰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其高产普鲁兰多糖的条件。实验结果,普鲁兰多糖产率由6%,提高并稳定在70%左右,最高达76%。本文对影响普鲁兰多糖高产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 2 2份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 4 0个 10 bp的引物用于多态性检测 ,从中筛选出了 2 7个多态性良好的引物。用该 2 7个引物对上述 2 2份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 ,共得到 4 45条DNA谱带 ,其中多态性带4 32条 ,占 97 0 8%。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了各份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 ,并用UPGMA构建了聚类树状图。分析结果表明 :2 2份供试材料分成 4类 5组 ,第Ⅰ类为Ilexpentagona (分为A、B两组 :A组为新变种var mashanensisG .M .L .;B组为原变种var pentagona) ,第Ⅱ类为I kudingcha,第Ⅲ类为I latifolia ,第Ⅳ类为I cornuta ;第Ⅱ ,Ⅲ ,Ⅳ三类各有一组材料组成。物种的差异、亲缘关系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种质材料在起源地域上的差异均可从系统树中反映出来。RAPD分子标记的结果可作为判断冬青属苦丁茶种质资源材料的起源地域、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以及种级水平和种下分类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粗壮女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犀科苦丁茶是我国西南地区一大类重要的代茶饮料植物,其中以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 (Roxb.) Blume]为代表.本研究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粗壮女贞种质材料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用所筛选出的19条RAPD随机引物对79份不同地域来源的粗壮女贞种质材料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69条谱带,多态性带百分率为86.0%;各种质材料间的GS值变化范围为0.466 4~0.973 6,平均GS值为0.662 3;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32 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0.259 5,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Ho=0.396 0.这表明,粗壮女贞不同地域来源或不同类群种质材料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其遗传多样性丰富; RAPD技术可以应用于粗壮女贞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RAPD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所有各供试材料均按其地理起源聚类,可把供试的79份粗壮女贞材料分为两大类群,即A类群(贵州 四川类群)和B类群 (云南类群).  相似文献   
6.
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了苦丁茶冬青共50份种质材料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计算了供试种质材料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并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50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共显示出其13条谱带,材料间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差异显著,其具体表现在迁移率、酶带数目和酶带强弱的显著不同,呈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基于酯酶酶谱的50份供试种质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3000~1.0000之间,UPGMA法聚类结果与不同种质材料的地理起源有显著的相关性。聚类结果可以把不同地域起源的材料分开,而同一地域来源的材料则归聚在一起。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可以作为评价苦丁茶冬青种内遗传多样性以及种下类群划分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7.
未来气候变化下黑沙蒿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沙蒿是我国荒漠草原防风固沙的先驱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在发挥重要生态功能之余,也给我国北方地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本研究基于黑沙蒿当前在中国分布的89条有效数据和典型19个气候环境因子,通过MaxEnt模型,模拟了当前和未来(2050s、2070s)2种情景下(RCP 4.5、RCP 8.5)黑沙蒿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利用ArcGIS软件中SDM工具箱分析黑沙蒿的潜在分布范围及其变化,综合贡献率、刀切法及环境变量响应曲线评估了关键气候因子的重要性,并使用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精度检验和评估。结果表明: MaxEnt模型模拟效果极好(AUC=0.980),预测显示黑沙蒿主要集中分布在毛乌素沙地及周边地区,该结果与当前实际分布范围相吻合;黑沙蒿在未来2种情景下的潜在高适生区分布面积与当前相比减少了5.2%~26.8%,气候变化对黑沙蒿的分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温度季节变化、最冷季度降水量及年平均温度的影响最大;黑沙蒿未来在中国潜在分布核心区位于毛乌素沙地,且有向东北部(吉林、黑龙江、辽宁及河北部分地区)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木犀科苦丁茶ISSR实验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木犀科苦丁茶ISS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一套稳定的ISSR PCR反应参数。筛选出了10个有效引物,并以中国木犀科苦丁茶8个物种共21份种质材料为供试材料对优化后的反应条件的重复性、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10×buffer 2.5 μL,2.0~3.0 mmol·L-1 MgCl2,150~300 μmol·L-1 dNTPs,Taq酶1.0~1.5 U,引物0.4~0.5 μmol·L-1,DNA模板5~320 ng。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然后按94℃变性40 s,50~54℃退火45 s,72℃延伸120 s,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8 min。该反应条件可应用于中国木犀科苦丁茶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苦丁茶冬青及其近缘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与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冬青属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 seng)与5个近缘种和一形态居间物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7种冬青属苦丁茶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气孔器均位于下表皮,每种植物均有正常气孔器和大气孔器,气孔器类型均以环列型为主,其次为双环列型。(2)7种冬青属苦丁茶植物的差异性体现在叶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形态和气孔外缘角质层纹饰等方面。(3)霍山冬青叶表皮微形态与华中枸骨存在着较大区别。(4)结合分子生物学证据与叶表皮特征,形态居间物种类型应为五棱苦丁茶的变种。研究认为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种水平上的分类学意义,能够为苦丁茶冬青及其近缘种的划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种子为外植体,首先筛选合适的种子预处理及消毒方法,然后经过启动培养获得无菌外植体后在增殖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将丛生芽切成单株进行生根壮苗培养,最终建立猴面包树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75%酒精浸泡3 min+0.1%升汞消毒15 min消毒效果较佳,污染率为21.7%,发芽效果较好;用95%的浓硫酸预处理12 h接种到WPM启动培养基上萌发率为46.0%;猴面包树种子经过预处理和消毒后接种到WPM启动培养基上遮光处理48 h,发芽率可达74.0%;将经过启动培养后的外植体切成2~3 cm带有一个节的幼嫩茎段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筛选出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2.0 mg·L-1ZT+0.2 mg·L-1IBA,继代周期60 d,增殖系数最高为3.1/60 d;将丛生芽切成单株,接种到生根诱导培养基中,筛选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WPM+5.0 mg·L-1IBA,生根诱导60 d,生根率达61.3%,平均根数为1.9条,平均根长8.9 cm。将生根苗在荫棚炼苗后,移栽至混合基质(椰糠∶菜园土∶珍珠岩=1∶1∶1)中,成活率60.0%。初步建立了猴面包树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为猴面包树的快速繁殖和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