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沈雁 《生物学通报》2002,37(1):56-57
初中生物课是中学生首先接触的第一门以实验为中心的自然科学课。我在努力创造条件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形成基本的科学实验素质和探索精神的同时 ,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 ,尝试开展了连续性实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 ,深切地感受到了用小麦种子做连续实验的乐趣和益处。用新鲜的小麦种子 ,寿命在 2年左右 ,连续做以下实验。1 探究种子的成分本实验是生物学起始课教材中引发学生探索兴趣 ,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奥秘的较好内容 ,也是初步培养学生学会…  相似文献   

2.
在"植物的一生"(第2课时)的教学中,围绕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展开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优化和知识的迁移应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矿泉水瓶、可乐瓶等塑料瓶轻便美观 ,用它制做生物学教具 ,既简便易行 ,又能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且能培养学生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1 改进“种子呼吸时释放 CO2 ”的实验装置本实验教材装置 (图 1 )的缺点是 :往漏斗里加清水若太慢 ,则 CO2 从漏斗跑掉 ,不能排到试管里的石灰水中 ;若加水太快 ,则 CO2 会把试管里的石灰水冲溢出试管外。可用塑料瓶对装置进行改进 (图 2 ) ,演示时只须用右手轻轻挤压塑料瓶 ,瓶中的 CO2 就能排到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混浊后须先移走试管再放开挤压塑料瓶的手 ,以免石灰水倒吸 )。该改…  相似文献   

4.
李系系 《生物学通报》2000,35(10):15-17
1 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1 )教学重点 :肺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运动的原理。 2 )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3 )考虑到该章节容量大、难度大 ,将“肺活量”部分合并到后面的实验八。该章节内容是呼吸全过程的第一环节 ,为后面内容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呼吸运动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2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为初二级学生 ,已学过运动系统、循环系统 ,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因本课内容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尚未学到 ,所以有一定难度。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不强。3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 :了解呼吸道组成和功能 ;了解呼吸频率、人工呼吸 …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 3年制初中生物教材中 ,有几个实验设计我们认为不够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也多次遇到学生质疑。为此 ,我们将这几个实验略作改进 ,使之更为严密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现介绍如下。1 增补对照实验1 .1 第 1册 (上 )关于“种子呼吸时释放CO2 ”这一演示实验 ,教材中只设计了萌发种子瓶里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装置 ,有的学生就提出疑问 :空气中也含有CO2 ,是不是空气中的CO2 使石灰水变浑浊的 ?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疑虑 ,我们将书上的装置设为甲装置 ,另增设乙装置作为对照 (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适合临床研究生的分子实验技能课教学模式,提高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方法:根据临床研究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研究生临床分子实验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结果:通过实验技能课的学习与培训,临床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对医学实验研究兴趣增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结论:多元化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临床研究生实验技能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课型上新课。教学目的 (1)发动学生在课前采集植物的种子,把课堂教学和课外观察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对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构造。通过对比,掌握它们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异同点,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实验使学生牢固掌握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培养学生综合  相似文献   

8.
胡宏飞 《生物学通报》2001,36(11):36-37
初一《生物学》教材中 ,有许多课后“动动手”小实验。其特点是 :易于动手、便于参与 ,学生可在家单独完成 ,也可课后合作完成。因此 ,教师如能很好地利用 ,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思维的新天地。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 ,比较重视这些小实验 ,将它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来激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1 课后“动动手”小实验的使用1.1 验证类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理解 教师在讲课时 ,许多知识是死的 ,尤其是有关植物生长类的知识 ,更是如此。而实际上植物的生长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  相似文献   

9.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才  严华  申厚凤 《生物学杂志》2002,18(3):39-39,22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通过实验课的学习 ,学生一方面可检查验证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 ,实验课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思维能力。每个实验都有其背景资料、实验原理、操作要点、结果观察及分析讨论等内容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但是长期以来 ,受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的传授 (或学习 )轻能力的培养的观念影响。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在内的大多数实验课未能独立设课 ,处于从属于理论课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谈谈我们的一些浅见。1 实验前讲…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科学改造适宜的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效果,而不是简单输出与补充知识。在具体情境下创新调整、加工探索的实践过程主要有试误比对、差距填补、类比迁移的组织策略,能较好改进教材实验并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培养高阶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科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活动 ,使他们同老师和同学一起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在美国BSCS生物学教材中 ,“有氧呼吸”单元课题的教学目标是 :能够自制热量测定仪装置 ;安全地独立完成“食物热价”测定的实验操作、数据整理和结果分析 ,用实验数据说明食物中含有能量 ;用简图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主要阶段以及每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说明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并利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饮食健康。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 ,我在“有氧呼吸”的教学过程中 ,主要采用实验探究 -课…  相似文献   

12.
尝试生物学科的探究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香华 《生物学通报》2002,37(11):50-51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而以能力立意 ,联系生产实际 ,关注社会热点 ,考察学生能力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落实“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1 在实验中落实探究性学习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或验证某一理论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物实验的目的,一般是为了验证所学的知识。如能通过实验来获得新知识,也就是把实验目的由验证转变为探索,这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方面的尝试。下面,以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为例加以说明。 (一)课前准备 1.器材及药品(略)。 2.实验分组两人或三人一组,指定组长。 3.印发实验指导、实验记录和课堂检查题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83中陆才瑞、张肖端两位老师放眼未来,密切配合,精心设计出一节别开生面的实验课。我们认为这节课的特点是: (一)指导思想明确指导思想是教改的关键。这节课基于她们对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认识,使实验课不仅以验证和巩固知识为主,而且认为实验课在验证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正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结构别致为了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实验过程必须激发和疏导学生积极用  相似文献   

15.
1 教学目的1)探究根具有向地和向水生长的特性 ,知道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2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对照实验的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 ,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探究方法。2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设计探究实验 ,理解根系在土壤里的分布特点。3 教学难点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 课前准备1)课前 3周动员学生按实验十的要求进行探究实践活动。2 )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材料、用具及方法等 ,并认真观察和记录 ,以备课上展示、自评和互评。3)教师准备探…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一种实验装置往往可以探究多个问题,而与萌发种子呼吸相关的问题也屡见不鲜.通过一种常见的实验装置对萌发种子呼吸中几个典型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分别从萌发种子呼吸作用的类型、种子萌发时的耗氧量以及萌发种子的呼吸商等3个方面阐述了其在探究萌发种子呼吸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亚丽 《生物学通报》1999,34(12):25-25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环节,情景教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情景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将间接知识演化为直观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去探索事物发展的结果,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如果教师在学生初中已有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创设一个科学研究发现的情景,使学生在认知探索中获得知识,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O2的来源”这一教学过程如下:1)根据学生在初中已有的光合…  相似文献   

18.
增强实验探究性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实验内容,旨在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学生实验,往往是课本上指定实验材料、试剂,结合实验方法和步骤,要求学生按部就班严格操作来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关注的是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步骤不假思索。虽然能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理解相关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进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 ,而不是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 ,其结论在科学上早有定论。之所以还要去探究、去发现 ,是让学生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及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1 课前准备在单侧光照及均匀光照下培养的小麦、花生、豌豆的幼苗 ,琼脂块、锡箔纸、云母片、解剖刀、匀速旋转台…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 ,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然而 ,在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被忽视就是束手无策。那么 ,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下面就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介绍如下 ,以抛砖引玉。1 掌握方法 ,增强自学效果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 ,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 ,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