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开脊蛇(Achalinus yunkaiensis)之前仅在广东和广西有分布报道。本文基于形态比较及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子系统关系分析结果,确定采集于湖南省新宁县的1号雌性脊蛇标本(CIB 119041)为云开脊蛇,为湖南省新记录种。该标本鼻间鳞沟约等于前额鳞沟,上颔齿24枚;背鳞通身23行,腹鳞150枚,尾下鳞55枚;尾长与体长之比为0.203。至此共有4种脊蛇分布于湖南省。此外,本文还报道了棕脊蛇(A. rufescens)1号雄性地模标本(CIB 119042),该标本鼻间鳞沟长于前额鳞沟;背鳞通身23行,腹鳞153枚,尾下鳞62枚;尾长与体长之比0.201。分子系统发育结果显示,棕脊蛇种组各支系的系统地位还需进一步研究厘定。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蛇类一新记录--美姑脊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寇治通  王晓佳 《四川动物》2003,22(4):267-267,263
1991年5月14和15日我们在云南省水富县太平乡铜锣坝自然保护区的阔叶林间的菜地边捕获到一条幼体,二条雌性成体,分别编号为R91514-l,R91515-2和R91515-3。标本保存在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标本室,但R91515-3标本遗失。根据采集本的记录,这3条标本当时鉴定为游蛇科脊蛇属美姑脊蛇(Achalinus meiguensis Hu and Zhao,1966),系云南省蛇类新记录。现将两条标本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9年5月2日,在安徽省宿州市符离集北的牛头山采集到一条雄蛇,经鉴定是黄脊游蛇(Coluberspinalis),为安徽省蛇类新记录。标本保存在滁州师范专科学校化生系实验室。现将该蛇的特征报道如下。特别特征:头较长,与颈区分明显;眼大,瞳孔圆形。背鳞17-17-15;由头顶至尾部中央有一镶黑边的黄色纵线。量度:体长6800mm,尾长2500mm,体重880g,上唇鳞3-2-3,颞鳞2 3,颊鳞1枚,背鳞17-17-15,腹鳞193枚,尾下鳞双行75列。安徽省蛇类一新记录——黄脊游蛇@许雪峰$滁州师范专科学校化生系!滁州239012@黄健$滁州师范专科学校化生系!滁州23…  相似文献   

4.
四川安县发现美姑脊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年4月8日,在安县高川乡天池村马家山,采到一号美姑脊蛇(Achalinus meiguen-sis Hu et Zhao),标本号90081,保存于我校标本室。这是继胡淑琴、赵尔宓(1966)发表《四川爬行动物三新种》以来,在四川省内发现的少有几号标本之一。原报道标本产地为四川省的美姑、宝兴、峨眉山和瓦山(洪雅),现分布区又增加安县。1形态特征体长390毫米,尾长115毫米,重25克,雄性。头较细长,与颈部界限不十分明显。背面紫蓝色,有金属光泽,腹面略带土棕色。背鳞21—19—19行,腹鳞115,尾下鳞56,颞鳞2+3,上唇鳞6,下唇鳞6,肛鳞1。2生态习性栖息于海拔1450米左右的阴…  相似文献   

5.
蛇雕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蛇雕(Spilornischeela)属隼形目鹰科猛禽。有关其繁殖行为研究,到目前未见报道。笔者于1997~1998年,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蛇雕东南亚种(Spilornischeelaricketti)的繁殖生态作了初步观察,现将观察情况报道如下。1 自然概况茂兰保护区位于贵州南部的荔波县境内。东经107°10′10″~108°05′40″,北纬25°09′20″~25°20′50″。海拔500~1100m,最高点为肯西山1170m。林区总面积2100hm2。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降雨量1750mm左右,集中于4~10月,年平均相对…  相似文献   

6.
幼蛇的冬养     
顾学玲  顾孝银 《蛇志》2002,14(3):78-78
出生第一年的幼蛇宜在室内越冬 ,为了有效缩短蛇的育成周期 ,可以打破冬眠期转为冬季室内养殖。第一年的幼蛇因没有冬眠适应性 ,可在保证幼蛇所需的温度、湿度条件及能够供应充足的活体小动物 ,就可以进行冬季室内养殖 ,以下简称冬养。  幼蛇冬养的温度宜在 2 0~ 2 8℃之间 ,湿度应在 50 %~ 60 %左右 ,幼蛇大多采取人工灌喂混合饲料或流汁饲料的方法 ,来解决其所需的营养和消耗。一般 5~ 7天灌喂 1次 ,喂时可使用中型的 (容量为 2 0 ml)钝头注射器 ,每次灌喂标有刻度的 1~ 2小格 ,操作时需两人进行 ,一人持蛇使之不动 ,另一人轻掰蛇口…  相似文献   

7.
郭鹏  陈跃英 《四川动物》2000,19(2):79-80
温泉蛇Thermophisbaileyi (Wall)隶属游蛇科Colubridae,是我国垂直分布最高的 ( 43 50m)唯一蛇种 ,为我国西藏高原独有。该种由Wall于 1 90 7年根据西藏标本描述为Tropidonofusbaileyi ( =Natrixbaileyi) ,之后Malnate ( 1 953 )根据骨骼等形态特征将其从Natrix属中分出 ,另立温泉蛇属Thermophis,该属仅有温泉蛇一种。温泉蛇分布局限 ,生境独特 ,种群和个体数量较少 ,标本不易获得 ,因而自新种发表后有关该种的研究报道不多。现将中科院成都生…  相似文献   

8.
2022年9月和2023年4月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仰义水库分别采集到1条脊蛇属(Achalinus)物种幼体尸体标本(标本编号分别为2022AZJLCN1和2023AZJLCN2)。形态上它们分别与黄家岭脊蛇(A. huangjietangi)和云开脊蛇(A. yunkaiensis)接近。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最大似然树结果,两蛇样本序列分别与这两种脊蛇聚为一个支系;2023AZJLCN2标本与云开脊蛇的遗传距离为0.10,低于中国境内分布脊蛇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0.12~0.16);2022AZJLCN1标本与黄家岭脊蛇的遗传距离为0.09,在黄家岭脊蛇种内遗传距离(0.04~0.12)范围内。综上,鉴定2023AZJLCN2标本为云开脊蛇,2022AZJLCN1标本为黄家岭脊蛇。此前记录云开脊蛇分布于我国广东和广西,本次在浙江温州市鹿城区的发现为浙江蛇类新分布记录种;黄家岭脊蛇分布于安徽和浙江,此次在在温州市鹿城区的发现是温州市首次新分布记录。这两种脊蛇的新分布记录提示它们有更广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9.
滑鼠蛇的人工孵化及幼蛇的饲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祖发 《蛇志》2005,17(1):20-22
滑鼠蛇又称水南蛇、水律蛇,无毒。滑鼠蛇在食用和药用上都有较高的价值,因此,滑鼠蛇的人工养殖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促进滑鼠蛇养殖业发展,谨就本人对滑鼠蛇的人工孵化与幼蛇的饲养方面的体会作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尖吻蝮幼蛇就地和异地人工养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明行  谭群英  李勇  杨道德 《蛇志》2011,23(3):244-248
目的研究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bus)幼蛇在人工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关,探讨尖吻蝮幼蛇生长缓慢的原因,以提高幼蛇的成活率和生长率。方法采用湖南省永州市野生尖吻蝮种蛇产卵孵化的幼蛇,在原产地永州与非原产地广西南宁进行幼蛇的人工饲养对比实验,观察在不同地域人工饲养的尖吻蝮幼蛇的生长速度。结果尖吻蝮幼蛇在本地及异地人工饲养均获得成功,尤其以南宁人工饲养的幼蛇最为明显,2010年9月饲养至2011年8月,幼蛇均重从(13.8±1.8)g增长至(198.8±80.6)g,最重的个体体重达350g。两地饲养的幼蛇均可自行捕食中华蟾蜍、老鼠及活小鸡、鸭苗,仅用1年时间将野生尖吻蝮子代幼蛇人工饲养成功。结论尖吻蝮幼蛇在本地及异地人工饲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吴光举  朱洁  肖立  王本菊 《四川动物》2001,20(3):147-147
1999年 5~ 8月 ,我们在攀枝花市的米易县草场乡、得石乡 ,盐边县的安宁乡分别获得 3条♂性蛇蜥类标本 ,经鉴定是脆蛇蜥 (OphisaurushartiBoulenger,1 899) ,系攀枝花市爬行动物新记录。脆蛇蜥隶属于有鳞目蜥蜴亚目蛇蜥科蛇蜥属。至此该市的爬行动物达 4 0种。这 3号标本现保存于成都市玉林中学 (初中部 )生物实验室。现将形态特征简述如下 :脆蛇蜥与相近种细脆蛇蜥极为相似 ,略呈圆筒形 ,但体较粗壮。体型似黄鳝 ,当地人称“山黄鳝” ,因尾极易断 ,所以又称“脆蛇”。体全长 3♂♂分别为 4 40 (1 4 0 3 0 0 )、 5…  相似文献   

12.
2013年5月,在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黄岩乡野外考察期间采集到1号游蛇科蛇类标本,经鉴定为青脊蛇(Achalinus ater),为湖南省蛇类新纪录种。此记录能为研究青脊蛇的形态变化和地理分布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李端方  丁仕兰 《蛇志》1992,4(2):12-14
为摸清我县蛇伤发病情况,对全县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时间是1989年至1991年三年;调查人口20.3万人.蛇伤数213人,平均年发病率为0.35‰.其中男性161例占75.59%.死亡2例,死亡率0.94%.蛇伤高峰在5至8月.受伤者绝大多数是农民(97.65%).受伤部位多为下肢(78.40%).受伤地点多在山林中(40.85%)和山间小路上(38.03%),致伤蛇种主要是蝮蛇(40.85%)和烙铁头蛇(33.80%),其次是竹叶青蛇(13.62%)和五步蛇(8.45%).本地对人危害最大的是五步蛇。  相似文献   

14.
云南西双版纳金花蛇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晓瑞 《四川动物》1990,9(4):35-36
金花蛇Chrysopelea ornata属游蛇科Colubridae游蛇亚科Colubrinae金花蛇属,在我国仅有一种。一百多年前Bottger(1888)在香港发现此蛇标本;Stanley(1914)报道福建有金花蛇分布,但地点不确切〔1,4〕;杨大同等(1983)报道在云南永德县有金花蛇分布〔2,3〕,但未见有形态和生态的描述;赵尔宓等(1990)根据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888年由德国人Herz在海南岛采到1号雄性幼体标本,报道了该省金花蛇新纪录,并对它的形态作了描述〔1〕,这是中国境内所采金花蛇产地确切的报道。可见金花蛇在我国是十分罕见的。1985年7月28日,作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  相似文献   

15.
顾学玲  顾孝银 《蛇志》2002,14(1):80-80
1 蛇住“楼房”最理想  蛇类与人类一样 ,需要有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能否给蛇造个理想的窝 ,是人工养蛇成功的关键之一。因蛇是比较惰懒成性的野生动物 ,饱食一顿后盘踞在窝内连续几天 ,甚至十几天不动 ,直到腹内的食物完全消化掉 ,才会再次爬出窝外去喝水和觅食。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在多年的养蛇基础上设计了这种楼房式的“多层立体地下 (土 )蛇房”,蛇房深入地下 1~ 2 m左右 ,用砖有规律的层叠在一起 ,形成 9~ 1 4层的地下 (土 )蛇房 ,供蛇自由的选择它理想居住层次。此蛇房的应用不仅扩大了原有养殖面积 ,也扩大了存蛇量 ,储蛇…  相似文献   

16.
1994~ 2 0 0 3年间对莽山烙铁头蛇进行人工孵化繁殖 ,总计孵出幼蛇 89条。从 2 0 0 0年起 ,孵化率最高达 79%。  相似文献   

17.
北京发现越冬黑头剑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年9月,在北京市四座楼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动物调查时,采集到2号蛇类标本,经鉴定为黑头剑蛇(Sibynophis chinensis),其中1条为幼蛇,属首次在北京发现越冬个体.  相似文献   

18.
喻敏  李科  刘芹  杨孔  吴亚勇  郭鹏 《动物学杂志》2020,55(6):793-796
云开脊蛇(Achalinus yunkaiensis)系2019年描述的新物种,目前仅知其分布于广东西南地区。2014年8月,本文作者在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1号脊蛇标本,因故未详细定种,2019年12月经形态学检视和线粒体COI基因序列重建分子系统关系,确定该标本为云开脊蛇,这是广西蛇类新分布记录种。  相似文献   

19.
莽山烙铁头蛇的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远辉 《蛇志》2003,15(1):62-64
莽山烙铁头蛇 ( Ermia mangshanensis)是中国特有蛇种 ,于 1 989年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 ,1 990年被学术界正式命名 [1]。我们于 1 990~ 1 997年对莽山烙铁头蛇的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了初步的前期调查 ,于 1 998~ 2 0 0 0年对其进行了专项调查[2 ]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时间和方法1 .1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是 1 990~ 2 0 0 0年 ,其中前期调查是1 990~ 1 997年 ,专项调查是 1 998~ 2 0 0 0年。1 .2 调查方法  前期调查以走访调查为主 ,实地调查为辅 ;专项调查以野外实地调查为主 ,兼顾走访调查。   ( 1 …  相似文献   

20.
任东 《动物分类学报》1997,22(2):172-188
本文根据最新采获的保存完好的蛇蛉化石,对中国古生代晚期蛇蛉化石巴依萨蛇蛉科,中蛇蛉科和异蛇蛉科的有关属种的构造特征,分类位置和异我进行新的补充和厘定,建立4个新属:野蛇蛉属Rudiraphidia gen。nov,小蛇蛉属Mioraphidia gen。nov。普蛇蛉属Xynoraphidia gen。nov。丽蛇蛉属Caloraphidia gen,nov;7个新种;美脉巴依萨蛇蛉Baiss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