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为从中药茵陈中分离内生细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析活性成分。研究采用7种不同的培养基分离菌株,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并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抑菌活性较高的菌株发酵液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从茵陈新鲜组织中共分离到52株内生细菌,分属于9个种,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群。筛选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17株,其中NA-3、BPA-24和KMB-32 3株菌活性较强,NA-3和KMB-32的发酵液中齐墩果酸含量较高。本研究通过分离纯化茵陈内生细菌,明确了茵陈内生细菌的菌群类别,获得了产齐墩果酸的两个菌株,为微生物发酵生产活性物质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安徽道地药材黄精中筛选出一株内生菌HJ-3,采用五点对峙培养法观察该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将HJ-3菌株的发酵产物经萃取浓缩配制成不同浓度,通过滤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并用LC-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内生菌HJ-3对8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拮抗活性,其中对立枯丝核菌等7种病原真菌拮抗活性很明显,盘长孢状刺盘孢拮抗活性较弱;另外发现,不同浓度的发酵产物对4种供试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经形态学分析及16S rRNA基因测序,将该内生菌HJ-3鉴定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LC-MS检测分析,获得一种5,5′-methylenebis(2-tert-butyl-4-methylphenol)酚类物质以及三种同系列化合物。研究结果为黄精内生菌药物开发奠定基础,也为植物内生菌药物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杜仲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为测试菌种。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根、茎、叶中分离出的20株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有15个菌株至少对1种实验细菌具有抑菌活性,19株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实验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有3株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测试病原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药用植物青蒿不同种类的内生菌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玲 《广西植物》2021,41(7):1112-1119
为了研究青蒿不同种类的内生菌抑制细菌和抑制真菌的活性,该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和研磨法从青蒿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ICC 23657)、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ICC 1027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ICC 10384)、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ICC 2487)、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ICC 33032)为指示菌,采用琼脂块法和双层平板法检测内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从青蒿植株中共分离到76株内生菌,其中内生细菌19株、内生放线菌34株、内生真菌23株。从分离部位来看,56株来自于茎段、17株来自于根段、3株来自叶片。(2)内生细菌中抑菌活性菌株占总菌株的比例最高,为95%,内生放线菌和内生真菌中抑菌活性菌株的比例分别为41%、35%。(3)内生细菌的抗菌谱较广;虽然内生放线菌的抗菌谱较窄,但其中高抗菌株较多,尤其对酿酒酵母的抑菌效果好。综上结果显示,药用植物青蒿中存在着丰富的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且不同种类的内生菌抑菌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5.
【背景】植物内生细菌可产生具有抑菌和促生活性的物质,既能抑制植物病原菌对寄主植物的侵染,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沙棘根瘤内生细菌是根瘤内除共生固氮的弗兰克氏菌外,与沙棘共生的一大类微生物。研究具有抑菌和促生活性的植物内生菌,可为微生物菌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目的】筛选具有优良抑菌和促生活性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初步研究其抑菌和促生活性,并对菌株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双层琼脂法、琼脂扩散法、双层平板对峙法、牛津杯法进行沙棘根瘤拮抗性内生细菌的筛选。选取抑菌活性较高的内生细菌,分别采用Salkowski比色法、ChromeAzurolS(CAS)平板检测法和钼锑抗比色法进行产吲哚乙酸、铁载体及溶磷能力的测定。采用发酵液灌根法测定沙棘根瘤内生细菌SR308对黄瓜促生作用的盆栽效果。通过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菌株TT201和SR308进行鉴定。【结果】从131株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中筛选出9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其中菌株TT201抑菌性最佳、抑菌谱广;菌株SR308的促生活性最好,其发酵液对黄瓜的生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对具有较强抑菌和促生活性的菌株TT201和SR308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菌株TT201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laterosporus),菌株SR308为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mycoides)。【结论】获得2株具有优良抑菌和促生活性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为进一步开发微生物农药及菌肥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6.
一株拮抗赤霉病的小麦内生细菌的筛选和抑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徽省淮北市小麦植株根、茎、叶中内生细菌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和筛选,并测定了其抑菌活性.小麦根、茎和叶中的内生细菌的数量分别为7.01×105、4.26×105和0.94×105CFU·g-1鲜重.从健康小麦植株体内分离到131株内生细菌,通过对峙实验,筛选到6株对禾谷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占所分离内生细菌总数的4.58%.来自根系组织中的菌株HB022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半径为17.0mm.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HB022初步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抑菌试验结果表明,100倍稀释的菌株HB022无菌发酵滤液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5倍稀释的无菌发酵滤液可完全抑制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可见,内生细菌HB022具有潜在生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背景】药用植物中蕴含多样性丰富的内生菌资源,这些微生物产生的多种新型物质在制药领域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研究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 Ker-Gawl.)植物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探索药用植物内生细菌在药用活性产物方面的开发潜力,以期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对9种13株新鲜的蜘蛛抱蛋植物进行表面消毒,采用5种分离培养基分离内生细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排除重复菌株,并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内生细菌多样性;将菌株分别用2种培养基发酵,使用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 ATCC 700044)、水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XO99A)、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 ATCC 10231)、肺炎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ATCC 700603)和耐药粪肠球菌HH22(Enterococcus faecalis HH22)5种检定菌对分离菌株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得到了234株内生细菌,根据形态初步排重得到156株植物内生细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它们分属于3门10目22科29属,其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和根瘤菌属(Rhizobium)的菌株广泛地分布在不同种的蜘蛛抱蛋植株中,且占据一定优势;发现可能的潜在新分类单元6个;156株内生细菌中38株菌的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初筛阳性率为23.7%。【结论】蜘蛛抱蛋植物组织中含有种类多样的内生细菌,它们可能是抗菌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有效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从健康桑树茎中分离筛选对桑断枝烂叶病菌具显著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为该病生物防治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分离桑树内生菌,抑菌圈法和平板对峙法筛选抑菌活性稳定的内生拮抗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基于16SrDNA、gyrA和gyrB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进行菌种鉴定;利用抑菌圈法测定拮抗菌株活性发酵液热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活性发酵液抑菌谱;并通过观察拮抗菌对桑断枝烂叶病菌BoeremiaexiguaGXH1菌株生长及菌丝形态的影响,扩增抑菌活性物质合成关键基因,以及采用酸沉淀法提取拮抗菌株脂肽类化合物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LC-MS),初步探究可能的抑菌机制。【结果】从健康桑树茎中共分离获得17株桑树内生细菌,并从中筛选获得一株对桑断枝烂叶病菌B.exiguaGXH1有稳定拮抗作用的桑树内生细菌NPJ13菌株。该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与芽孢杆菌属一致,基于16S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处于系统发育树的最小分枝,故将NPJ13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命名为B. velezensis NPJ13。NPJ13菌株对灰霉病菌SWU5、核地杖菌SXSG-5、核盘菌PZ-2及烟草疫霉SWU20等12种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活性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NPJ13菌株会导致桑断枝烂叶病菌GXH1菌丝发生扭曲、膨大、透明度增加、断裂等畸变现象;基因检测结果显示NPJ13菌株基因组中具有PKSI、NRPS、Sfp、ItuD、Srfc等5种抑菌活性物质合成关键基因,LC-MS检测结果表明菌株NPJ13脂肽类粗提物中含有表面活性素和伊枯草菌素。【结论】本研究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对桑断枝烂叶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桑树内生细菌B. velezensis NPJ13菌株,为桑断枝烂叶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9.
从虎杖内生细菌和黏细菌中筛选吡咯喹啉醌(PQQ)产生菌。采用3种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对160株供试菌株进行摇瓶培养发酵,发酵产物采用光谱学分析法及HPLC法筛选。结果显示,通过初筛和复筛共得到甲醇利用型菌134株,PQQ产生菌4株,其中菌株083114的PQQ产量为64.34 mg/L。菌株083114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序列与酸快生芽孢杆菌(Bacillus acidiceler)的系统发育关系最近。虎杖内生细菌及黏细菌中存在PQQ产生菌。  相似文献   

10.
一株桑树内生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翔  徐伟芳  牛娜  欧婷  王飞  左伟东  谢洁 《微生物学报》2018,58(12):2147-2160
【目的】利用植物内生拮抗菌防治植物病害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本研究从健康桑树中分离筛选桑椹菌核病拮抗性内生细菌,为桑椹菌核病生物防治提供优良菌种。【方法】釆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及抑菌圈法分离、筛选桑椹菌核病拮抗性内生细菌;根据菌体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抑菌活性显著且稳定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进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活性发酵液的抑菌谱与热稳定性,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结果】从健康桑树中共分离获得55株内生细菌,其中XP-27菌株对核盘菌PZ-2的抑菌活性稳定且拮抗效果明显;XP-27菌株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与芽孢杆菌属相符,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多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处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枝,故将XP-27菌株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命名为B.methylotrophicusXP-27;抑菌谱与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XP-27菌株对灰霉菌SWU5、腐霉菌SWU3等10种常见植物病原菌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其发酵滤液热稳定性强;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与培养条件为:牛肉膏1.00%,淀粉1.50%,K_2HPO_4 0.05%,MgSO_4·7H_2O 0.10%,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30°C,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为120 h。【结论】筛选获得的桑树内生细菌B. methylotrophicus XP-27对桑椹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PZ-2具有显著拮抗作用,可作为开发桑椹菌核病生防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剑叶龙血树内生真菌资源多样性,初步探讨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特异性菌株以及进一步开发剑叶龙血树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化合物。该文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从剑叶龙血树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发酵7 d,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制得粗提物,并采用牛津杯扩散法,以10种常见病原菌和5种临床耐药菌为靶标检测其发酵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对有较好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从剑叶龙血树茎、叶中共分离得到345株内生真菌,294株对一种以上指示菌有抑制活性;(2)其中84株内生真菌对5株临床耐药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24.35%,75%的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这说明剑叶龙血树中存在多种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为剑叶龙血树内生菌抗菌活性成分挖掘及新型抗菌药物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挖掘真红树植物潜在细菌新物种和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红树林微生物多样性,为新型活性产物开发提供菌株资源。该文从秋茄、木榄和红海榄三种广西来源的真红树植物及其生境中,按根、茎、叶、花、果实和泥土分成22份样品,选用8种不同培养基分离可培养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分析其多样性,采用纸片法筛选细菌发酵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点植法测试其酶活性。结果表明:(1)共分离获得可培养细菌35株,隶属于23个科28个属,芽孢杆菌属占细菌总数的14.3%,为优势菌属,同时发现11株潜在的新细菌资源。(2)活性筛选获得4株细菌具有抑菌活性,16株细菌具有酶活性,芽孢杆菌属是酶活性优势菌属。综上所述,广西真红树植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丰富,部分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和酶活性,在新型抗生素和酶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番茄灰霉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大勇  李峰 《生态学杂志》2012,31(4):994-999
对安徽省淮北市番茄植株根、茎、叶中内生细菌及其数量进行了调查和筛选,并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番茄根、茎和叶中的内生细菌的数量分别为5.69×105、5.16×105和2.83×105CFU.g-1鲜重。根据分离部位和表型特征,从健康番茄植株体内分离到267株内生细菌,通过对峙实验,筛选到11株对番茄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占所分离内生细菌总数的4.12%。来自茎组织中的菌株XF136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带宽度达32.2mm。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G+C)mol%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XF136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室内测定菌株XF136发酵滤液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菌株XF136发酵滤液可以抑制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且浓度越高,抑制能力越强;当发酵滤液浓度为20%时则完全抑制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菌株XF136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与50%多菌灵600倍液相当,20%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高于50%多菌灵600倍液。本研究表明,菌株XF136是防治番茄灰霉病潜在的优良生防菌株,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邓振山  高飞  刘玉珍  魏婷婷  李静  李征霆 《广西植物》2018,38(11):1486-1492
为了从酸枣中筛选出内生菌并分析其代谢产物中的活性成分,用于开发和生产药物,该研究通过组织块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从陕北野生酸枣植株体内分离得到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7株供试指示菌的抗菌活性,以心神宁片提取液为对照,对各拮抗菌株的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从野生酸枣中共分离得到121株内生菌,其中内生细菌49株,内生放线菌6株,内生真菌66株;通过抗菌试验,发现54株内生菌(细菌33株,真菌21株)对1~7种指示菌具有抗菌活性,占分离菌株总菌数的44.63%,其中A-04、A-05、B-03、C-03、C-06和D-04共6株菌株的抗菌谱较广,对7种供试指示菌均具有抑菌活性;薄层层析检测结果显示菌株B-03发酵产物在R_f值为0.46处有与酸枣提取液层析带迁移率相同的显色带,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其属于黄酮类物质;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B-03与Bacillus axarquiensis的相似性为99%。菌株B-03能发酵产生黄酮类或产生与黄酮类类似的化合物,表明酸枣内生菌具有合成黄酮类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背景】植物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新型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目的】从芍药内生细菌中筛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和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菌株,PCR扩增检测合成脂肽类物质的功能基因;运用牛津杯法依次测定内生细菌发酵液和脂肽类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利用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分离脂肽类物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具有抑菌作用的分离组分。【结果】共筛选出13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的内生菌株,其中菌株SY11的抑菌作用最为显著,其发酵液和脂肽类粗提物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合形态学鉴定以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PCR扩增检测表明菌株SY11含有3个合成脂肽类物质的功能基因fenA、ituD和srfkn,推测该菌株可能具有合成脂肽类物质的能力。根据具有抑菌活性分离组分的质谱分析结果,推测其有效物质的主要成分为Bacillomycin D。【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SY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抑制效果,其脂肽类粗提物也具有较强的体外抑菌活性。本研究为芍药内生细菌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块分离方法对五味子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人参疫病病菌[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 Coh.)Schroet.]、人参黑斑病病菌(Alternaria panax Whetz.)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试验共分离得到7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出33株,分别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科的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柱隔孢属(Ramularia)和瘤座孢科的镰刀菌属(Fusarium)。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5个内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3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乙醇提取液对2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植物内生真菌一直是发现结构新颖、活性广泛的化合物的重要宝库。文中对一株艾纳香内生真菌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rosea进行化学研究,通过活性跟踪手段,结合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从该菌株的发酵提取物中共分离获得6个单体化合物,经波谱学技术结合质谱鉴定其分别为verticillin A (1)、(S)-(+)-fusarinolic acid (2)、8-hydroxyfusaric acid (3)、cerebroside C (4)、3-Maleimide-5-oxime (5)以及bionectriol A(6)。所有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4株细菌的活性评价,其中1、4和6对3株细菌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MIC值2–16μg/mL。研究结果为从黎药植物艾纳香的内生真菌中寻找新型抗生素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无花果叶中分离和筛选能发酵分解无花果叶及具有抑菌作用的共生菌。方法采用以无花果叶作为唯一碳源的富集培养方法,分离共生菌并分析发酵菌群的构成。同时,通过研磨法直接分离无花果叶内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平板滤纸片法进行菌株的抑菌活性分析。结果无花果叶发酵菌群由11种22株细菌构成,其中优势菌为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naejangsanensis)、嗜温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thalpophilum)和副球菌(Paracoccus sp.)。没有获得发酵无花果叶的真菌菌群,只分离出1株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直接分离共获得无花果叶内生细菌8种14株和内生真菌3种9株。抑菌试验表明,来源于富集培养的泡囊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 vesicularis)和产黄青霉菌以及来源于内生菌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枯草芽胞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指示菌有不同的抑菌作用,且它们的抑菌谱各不相同。泡囊短波单胞菌只在无花果叶中培养时才表现出抑菌活性。结论短波单胞菌可能与无花果叶的发酵分解有关,泡囊短波单胞菌与无花果叶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因此,这2株菌可以作为无花果叶发酵的候选菌种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中分离和鉴定内生放线菌,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分析高抗菌活性菌株S123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S培养基对东乡野生稻内生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并构建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菌株鉴定。以琼脂扩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同时设计简并引物检测菌株I型聚酮合酶(PKS-I)基因。对具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S123进行分批大量发酵,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东乡野生稻中共分离到11株内生放线菌,分别属于链霉菌属(8株)和假诺卡氏属(3株)。其中有8株具有抗菌活性,8株呈现I型PKS阳性。从高抑菌活性菌株S123中分离到化合物Nigericin和17-O-demethylgeldanamycin,其中Nigeric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水稻纹枯病菌均有抑制活性。【结论】对东乡野生稻内生放线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抗菌活性筛选,并从中分到两种与I型PKS基因相关活性的化合物Nigericin和17-O-demethylgeldanamycin,为研究东乡野生稻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筛选和鉴定药用植物菘蓝中对河西走廊常见植物病原菌禾谷镰刀菌、链格孢霉、大斑凸脐蠕孢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利用常规分离法对菘蓝根、茎、叶、叶柄、花进行内生细菌的分离,采用同步培养法对分离的内生细菌进行活性菌株筛选,并对筛选的活性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及16S r RNA全序列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19株内生细菌,其中10株细菌对禾谷镰刀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总数的52.6%,其中菌株G2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强,抑菌率为94.63%,19株细菌均对链格孢霉,大斑凸脐蠕孢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总数的100%,其中菌株G2、J1、Y5及B2对这两种病原菌的抑菌率最大,均接近100%,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 RNA序列分析,菌株G2为玫瑰色库克菌(Kocuriarosea);菌株J1,Y5为黄杆菌(Microbacterium maritypicum);菌株B2为人参短状杆菌(Brachybacterium ginsengisoli)。从菘蓝中分离筛选到了对河西走廊常见植物病原菌有强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尤其菌株G2、J1、Y5和B2的抑菌性较强,其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