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用干粉状的肝浸粉、胰酪胨、月示胨代替传统破伤风杆菌产毒培养基中使用的猪肝水透析外液、胰酶酪蛋白消化液、浓胨水,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方法与传统的破伤风杆菌产毒培养基同时用于破伤风类毒素的生产过程,由小批量生产逐步转化到规模化批量生产,经多批次试验,以检测不同组分制备的培养基各生化指标和接种细菌后培养的产毒水平进行比对。先确定肝浸粉可以取代猪肝水透析外液,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代替浓胨水的月示胨,再以待用的胰酪胨配合肝浸粉、月示胨制备多批次不同生产量的破伤风杆菌产毒培养基。结果经过多批次小批量扩大到批量规模化生产的试验,用肝浸粉、胰酪胨、月示胨配制的破伤风杆菌产毒培养基与传统工艺制备的破伤风杆菌产毒培养基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浸粉、胰酪胨、月示胨可以替代传统破伤风杆菌产毒培养基中的猪肝水透析外液、胰酶酪蛋白消化液、浓胨水,适用于破伤风类毒素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认识和探讨植物对环境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和适应,以分布在川西巴郎山的大叶醉鱼草(Buddleja davidii)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梯度对植物叶片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氮含量和氮分配比例(光合系统氮分配比例PP、细胞壁氮分配比例PCW和其他组分氮分配比例Pother)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沿海拔的变化趋势,以及叶片NSC、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氮分配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大叶醉鱼草叶片NSC、可溶性糖、淀粉和单糖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可溶性糖/淀粉比值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高海拔较高的NSC含量的累积是由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共同决定的,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主要由单糖含量的变化引起。叶片氮含量和PP在海拔间差异不显著,但PCW和Pother分别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和升高。此外,随海拔升高,叶片NSC/N比值随之增加,这主要归因于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NSC含量而非海拔间差异不显著的氮含量。NS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与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几种常用益生元经过不同配伍组合后对3种常用益生菌体外生长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基础培养基分别培养3株益生菌,观察不同益生元配伍组合对3株益生菌的体外调节作用。依据不同的益生元组分配伍以及浓度制作含不同益生元组分的基础培养基体外培养3株益生菌,分别在培养的0、6、12、18和24h取样进行平板活菌计数同时观察菌体形态。配置不同浓度的含葡萄糖基础培养基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益生元组分配伍组合对3株益生菌体外生长的调节作用。结果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组合2-0.5%)配伍以及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组合4-1.0%)配伍相较于相同糖浓度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对嗜酸乳杆菌NCFM活菌计数有促进作用(P0.05)。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组合4-0.5%)配伍相较于相同糖浓度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对乳双歧杆菌HN019活菌计数有促进作用(P0.05)。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组合2-1.0%)配伍以及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水苏糖(组合3-0.5%)配伍相较于相同糖浓度的葡萄糖基础培养基对乳双歧杆菌Bi-07活菌计数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低聚木糖组合对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HN019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组合对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双歧杆菌Bi-07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和水苏糖组合对乳双歧杆菌Bi-07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五株大腸杆菌在不同成分与pH的培养基內培养的結果,选择了pH7.5的牛肉湯加蛋白腖与琼脂的固体培养作为細菌培养条件。从18—20小时在37度培养的大腸杆菌制成了高产量的专一性谷氨酸脫羧酶丙酮粉,其最适pH为5.1,米氏常数为4.3×10~(-3)M。拟定了一种血清及动物組織中轉氨基酶的測定法。此方法是利用大腸杆菌谷氨酸脫羧酶丙酮粉测定轉氨基作用所生成的谷氨酸量。应用此方法測得我国正常成人血清的谷門轉氨基酶活性为0.70±0.22单位与谷丙轉氨基酶活性为0.58±0.25单位(每单位等于在37度轉氨基作用生成1微克分子L-谷氨酸/1毫升血清/1小时)。应用此方法也試測了大白鼠六种組織中五种氨基酸对α-酮戊二酸的轉氨基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产β—甘露聚糖酶地衣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产β-甘露降糖酶的地衣芽孢杆菌,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获得高酶活力NK-27菌株,在以魔芋粉、豆饼粉为碳氮源添加无机盐的发酵培养基中,β-甘露聚糖酶活力达110.49u/ml。初始PH值、装液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产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蚓粪和益生菌互作对土壤性状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研究了两株益生细菌(巨大芽孢杆菌BM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与化肥和蚓粪配施对土壤性状、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相比,在等养分条件下蚓粪能够提高番茄产量、果实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并提高土壤pH和速效磷含量.与单施蚓粪相比,益生菌与蚓粪配施不仅能提高番茄产量、果实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降低有机酸和硝态氮含量,而且增加了土壤pH和硝态氮含量,降低了土壤电导率;益生菌与化肥配施的效果不如益生菌与蚓粪配施.BA和BM与化肥或蚓粪配施时,番茄品质无显著差异,但BA配施蚓粪处理的番茄产量显著高于BM配施蚓粪处理;BM与化肥配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而BA与蚓粪配施处理则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本研究表明,益生菌和蚓粪可替代化肥用于番茄生产和土壤肥力改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干粉原料完全替代以消化液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配方,实现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培养基的标准化生产。方法用筛选改良的酪蛋白酸水解物干粉替代50%盐酸酪蛋白水解液,以改良酵母浸出粉替代酵母透析液和酵母浸出粉,适当调整培养基配方,改进并稳定培养基制备工艺,确定适宜质量指标,并对各项质量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改进后的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干粉培养基有效地降低了批间差异,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脑膜炎球菌培养要求,培养基的各项质量指标更加稳定可控,在生产中得到了良好、稳定的生长结果。结论用干粉原料完全替代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培养基中的消化液和酵母透析液是成功的,同时改良的干粉培养基进一步明确了配方标准,使原料准备、制备工艺、质量指标控制更加标准化,有效提高了培养基质量,有利于规模化生产,促进了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生产用培养基的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栽培废料,简称菌糠(spent mushroom substrate, SMS)是食用菌栽培和生产的残留物,其含有丰富的甲壳素、木质纤维和蛋白质等,可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本研究以优化后的前处理条件制备的菌糠浸提液(2%硫酸, 121℃, 1 h)作为主要碳源,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和响应面分析等方法来优化最佳培养基组分,结果表明,54%SMS浸提液,31.9 g/L大豆饼粉、0.88 g/L CaCO3、0.4 g/L MnSO4、0.5 g/L K2HPO4和0.4 g/L吐温100为最佳培养基配方,且优化后培养基(1.8×108/mL)产生的孢子数是原始SMS培养基(0.065×108/mL)的27倍,这不仅为菌糠的二次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方法,而且也可以大大降低生产Bt所需要的发酵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口腔厌氧螺旋体的分离培养在国内尚属还未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培养口腔厌氧螺旋体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及与梭形杆菌的共生关系进行了探索,制备出适宜于口腔各类厌氧螺旋体生长的“螺旋体大豆消化液选择培养基”(简称SSSM),使用本培养基从40例青少年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分泌物标本分离出小齿密螺旋体19株,大齿密螺旋体4株,疏螺旋体4株,另分离出梭形杆菌21株,其结果显示出患者牙周袋及健康人龈沟标本中厌氧螺旋体及梭形杆菌培养阳性率二者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进一步揭示出牙周炎与口腔厌氧螺旋体之间关系密切。并对分离出的菌株做了常用抗菌素的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0.
产β-甘露聚糖酶地衣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上样中分离筛选出产β-甘露聚糖酶的地衣芽孢杆菌,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15W,30cm照射40s)获得高酶活力NK-27菌株,在以魔芋粉、豆饼粉为碳、氮源添加无机盐的发酵培养基中,β-甘露聚糖酶活力达110.49u/ml。初始PH值、装液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产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生防用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一株生防用枯草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生产过程中的芽孢产量。方法:研究通过优化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发酵生产工艺条件等方法提高了固体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产量。结果:固体发酵过程中,豆饼粉作用显著,能显著提高固体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数,可达到7.1×1010CFU/g。结论:该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优培养基为:麸皮84.4%、稻壳粉10%、豆饼粉5%、硫酸铵0.5%、硫酸镁0.1%、硫酸锰0.05%。生产工艺为料水比为1:1.2,发酵温度为37℃,发酵培养时间为52 h。  相似文献   

12.
探讨重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在人工消化液中的存活能力。将K88ac-LTB基因从表达载体pQE-30克隆到L. casei细胞表面表达载体pLA中, 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LA-K88ac-LTB, 并将其电转化至L. casei中, 在MRS培养基中培养后, Western blotting检测, 有约71.2 kD蛋白得到了表达, 表达蛋白的大小与理论值相符且可被抗血清所识别,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及流式细胞结果表明, 多聚谷氨酸合成酶A蛋白(pgsA)能够将融合蛋白成功地展示在菌体表面。将重组菌接种于人工模拟的胃肠液中, 通过平板计数观察其存活能力。结果表明, 重组干酪乳杆菌在人工消化液中均具有良好的存活性能, 符合益生菌的基本特征, 为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在于提高酪酸梭状芽孢杆菌活菌数量,降低发酵培养基成本。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进行单因素研究,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可溶性淀粉10/L,豆粕(中性蛋白酶水解3h)20g/L,玉米浆3g/L。用此培养基在37℃培养24h,采用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对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进行活菌计数,活菌数可达8.2×10^8cfu/mL.培养基中添加K2HPO45g/L、MgSO4·7H2O0.2g/L、MnSO3·H2O0.2g/L培养32h时,酪酸梭状芽孢杆菌芽孢转化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制双歧杆菌番茄培养基,为后期双歧杆菌发酵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番茄汁为基础,采用单次单因子法与Plackett-Burman( P-B)设计法相结合,对BL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 将BL培养基的16种成分筛选为7种,即葡萄糖、多胨、胰胨、异麦芽寡糖、可溶性淀粉、磷酸二氢钾和番茄汁,为获得产菌量高、成本 低、制作工艺简单的双歧杆菌番茄培养基奠定了基础.结论 将传统的非统计法和统计法相结合,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在制作过程中节约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以污水厂剩余污泥作为培养基原料,经过一系列处理,探索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污泥预处理条件以pH 12碱解条件最优,碳氮源产出量最大,补加8 g/L葡萄糖后灭菌,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LLin6可正常产絮,絮凝率达91.55%。该结果为降低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成本,并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华根霉产脂肪酶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对摇瓶培养基存在的豆饼粉含量较高,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沫,放大困难的问题,在用华根霉发酵生产脂肪酶中,以豆饼粉-蛋白胨培养基为出发培养基,经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工业蛋白胨6%,豆饼粉2%,卵磷脂1%,葡萄糖1%,磷酸氢二 酸镁0.05%。与优化前相比,不仅减少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泡沫,有利于大罐发罐,而且减少了豆饼粉残留,酶活提高10%。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回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双歧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回复相关技术研究 ,为其基因操作及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浓度分别为 1 ,5 ,1 0mg/LMutanolysin(变溶菌素 )对长双歧杆菌进行脱壁处理 ,以探讨其原生质体形成与时间和酶浓度的关系 ,然后选用较适宜的酶浓度 ( 5mg/LMutanolysin)制备其原生质体 ,并将其倾入自制的双层再生培养基上 ,观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培养时的回复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长双歧杆菌的细胞壁对Mu tanolysin较为敏感 ,用浓度为 5mg/L的Mutanolysin处理长双歧杆菌 40min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见90 %的原生质体形成 ,当Mutanolysin浓度为 1 0mg/L时 ,只需 2 5min其原生质体形成率就达此值。制备的长双歧杆菌原生质体倾入自制的双层再生培养基中 ,在厌氧条件下能很好地回复生长。  相似文献   

18.
将3株重寄生拟盘多毛孢PG52、PG53和PG90鉴定到种,筛选出三者最佳产毒培养基,旨为毒素的分离鉴定奠定基础。通过PAUP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形态特征将3株拟盘多毛孢鉴定到种;以不同培养基制备的粗提物处理石楠锈孢锈菌和茶藨生柱锈菌的锈孢子,利用台盼蓝染色法和生测法筛选最佳产毒培养基。分子鉴定结果显示PG52与PG90属于同一个分支,与Pestalotiopsis kenyana和Pestalotiopsis Oryza在同一个大分支,PG53与Pestalotiopsis telopeae在同一个分支;从形态特征来看,PG53的形态与Pestalotiopsis telopea的形态描述基本一致;PG52和PG90的形态特征与Pestalotiopsis kenyana的形态描述一致;PG52于改良Fries培养基制备的粗提物处理孢子效果最好,PG53于改良M-1-D培养基制备的粗提物处理孢子效果最好,PG90于改良M-1-D培养基制备的粗提物处理孢子效果最好。PG52和PG90同属一种拟盘多毛孢菌为Pestalotiopsis kenyana;PG53为Pestalotiopsis telopeae的菌株。PG52菌株的最佳产毒培养基为改良Fries培养基;PG53菌株的最佳产毒培养基为改良M-1-D培养基;PG90菌株的最佳产毒培养基为改良M-1-D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三裂叶野葛毛状根的生长及其培养基营养物质的消耗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ATCC15834遗传转化产生的三裂叶野葛(Pueraria phaseoloides)毛状根在液体培养过程中生长及其部分营养物质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裂叶野葛毛状根液体培养0~4d内处于生长迟滞期、8~16d为快速生长期、16d后进入生长平台期.培养基的PO4^2-、硝态氮和铵态氮在毛状根液体培养过程中被逐渐吸收和消耗,培养16d时培养基中的PO4^3-被消耗殆尽,其浓度仅为培养基起始PO4^3-浓度的0.26%;培养基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则在培养20d时才消耗殆尽;而培养基中的Ca^2+浓度在培养过程中逐渐降低.但在培养20d时仍未被完全消耗,其浓度约为起始浓度的30.5%.培养基的pH值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培养20d后pH值由5.62降低到4.09;而毛状根的颜色也随培养基pH值的降低和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由白色变成浅黄色和浅褐色.该结果为今后设计合适的培养基以开展野葛毛状根的大规模液体培养来生产葛根素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健康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多种选择培养基,从健康动物猪、鸿、兔、鱼肠道中分离培养出22株正常菌群,经过菌落形状、革兰染色、美兰染色镜检及生化反应,初步鉴定为链球菌8株、孔杆菌2株、双歧杆菌4株、芽胞杆菌5林、酵母菌3株。此为优选菌种、制备微囊及生产生态制剂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