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对云南省东南部的泸西县白水镇小兴安村上三叠统卡尼阶小凹组菊石类进行了详细研究,共发现菊石9属13种,其中Anasirenites属为华南首次发现。依据各物种组合特征及其地层分布情况,自下而上识别出菊石Trachyceras multituberculatum带和Austrotrachyceras triadicum带,时代对应于晚三叠世早卡尼期的Julian 1和Julian 2。该菊石组合不仅记录了卡尼期Julian期Trachyceratidae的辐射事件,同时该菊石组合与卡尼期特提斯域和泛大洋域的菊石组合均有良好的对比性,并且为华南古地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补充材料。另外,通过对剖面的岩性特征与菊石生物地层特征分析,认为在滇东南地区由于卡尼期湿润幕事件(CPE)所导致的碳酸盐岩台地消亡起始时间应为Julian 1末期略早于陆源碎屑输入的Julian 2亚期。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东部碳酸盐岩型罗西台地西缘内斜坡带的罗西1井钻遇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一间房组—大坪阶鹰山组灰岩。330m厚的一间房组中—下部取芯段见藻丘建造,群落结构以隐藻为主,由隐藻纹层和藻团粒、藻凝块和藻屑纹层交替组成,结晶孔洞构造发育,指示偏深水的低能带沉积,其中的少量动物骨屑如介形类、三叶虫、腕足类和床板珊瑚等可能来自其东边的台地浅水相生屑滩。一间房组近顶部演变为海退型砂屑滩序列。  相似文献   

3.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垩系库克拜组的颗石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垩系库克拜组断续分布在南天山和昆仑山前缘,其底部以一层灰白色砂岩与下伏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呈整合接触。此组下部为棕红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岩,泥晶白云岩,灰色骨屑泥晶灰岩,时夹薄层石膏;中部为深灰色泥岩,钙质瓣屑白云岩,夹介壳灰岩;上部为灰色骨屑泥晶灰岩,深灰色泥岩。本组产丰富的有孔虫、介形虫、瓣鳃、腹足、海胆、菊石、孢粉和藻类等。最近,笔者在采自乌恰县境内巴什布拉克以东约4公里处公路旁库克拜组中部的灰色介壳泥岩中首次发现颗  相似文献   

4.
世界泥盆系洛霍考夫阶和布拉格阶牙形刺生物地层有较明显的地理分区性,区域对比较困难,中国缺少连续的布拉格阶与洛霍考夫阶灰岩相剖面,牙形刺生物地层的研究,仍很不完善。广西南宁大沙田剖面是目前所知布拉格阶灰岩最多的剖面,在其下部发现了牙形刺Eognathodus irregularis,E.nagaolingensis,E.sulcatus mu morphs,Masaraella pandora(Murphy,Matti et Walliser,1981)W morphotype P element,其时代为布拉格期早期,大致相当于北美的Eognathodus irregularis-Gondwania profunda带和欧洲的E.sulcatus带。中布拉格期牙形刺Pseudogondwania kindlei带,还没有确立。晚布拉格期的牙形刺Polygnathus pirenniae带的存在和时限范围也没有在大沙田剖面得到确定。但大沙田剖面那高岭组的时代属布拉格期早期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记述的菊石采自鄂东南大冶柯家湾晚二叠世大隆组,主要产于硅质页岩、硅质岩的灰岩透镜体中,共8属11种.此区大隆组仅相当于长兴阶的上部;Meitianoceras 在本区的出现,表明此属不仅分布于长兴阶的下部,也可延伸到长兴阶的上部.整个大隆组的化石,以自游生物为主,底栖类型很少.菊石中壳体大、壳面肋瘤发育者数量少,而壳饰弱、个体小者大量繁盛,呈现高丰度、低分异度的特点.保存化石的灰岩透镜体中具星散状的黄铁矿.本区晚二叠世晚期处于局部封闭的海湾环境.  相似文献   

6.
黔东北石阡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埃隆阶上部的雷家屯组属灰岩和碎屑岩混合相,其分布限于滇黔桂古陆以北离岸几十千米范围内的浅海区。出露于枫香铺子沟、雷家屯、白沙龙口—筷子山、白沙均田和本庄岩门的5个剖面存在生物-沉积相的差异性。铺沟村粉砂岩—泥岩含量高于灰岩,达到4∶1,壳相化石丰度最低且无生物礁滩灰岩沉积;其它4个剖面的碎屑岩—灰岩比例约1∶1,雷家屯壳相化石最丰富,上部出现米级厚度的珊瑚-层孔虫点礁;筷子山剖面的雷家屯组下部开始出现雏形礁,之上的礁核灰岩现已被剥蚀掉,但从礁基的菲利普构造和礁翼塌积岩推测,点礁的正向隆起规模是很明显的;均田剖面仅出露雷家屯组上部约7m的地层,多为粉砂岩和生屑灰岩薄层;岩门剖面多为薄层细颗粒生屑滩相灰岩,近顶部出现钙质微生物形成的叠层石。偏西剖面的雷家屯组顶部展现侵蚀面、泥裂等现象,是桐梓上升期海底暴露的证据,唯有最靠东的铺沟村雷家屯组顶部未见暴露标志,与之上马脚冲组呈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7.
古地磁测年表明,甘肃董湾晚新近纪剖面代表了7.3~3.5 Ma间的连续风成古土壤堆积。在74.8 m厚的剖面上,发现了小哺乳动物化石层位40个,共产出小哺乳动物39种。根据小哺乳动物组合特点,董湾剖面可以划分出4个生物地层带,Ⅰ+Ⅱ带为晚中新世晚期,相当于保德期;Ⅲ+Ⅳ带为上新世早期,相当于榆社期早期。中新统/上新统界线(5.33 Ma)位于剖面距顶部35.5 m处,比以鼢鼠Mesosiphneus最早出现为标志的生物地层Ⅲ带的底界低2 m。由于榆社阶底界直接对应于中新统/上新统界线,该剖面因其良好的地层和生物条件可被推荐为榆社阶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  相似文献   

8.
新疆东部托克逊马鞍桥剖面桑树园组下部灰岩段的顶部发育了刺毛-珊瑚礁,通过对礁体及其上下地层的■类和牙形刺研究,可识别出■类3属14种,以属Eostaffella-Eostaffellina-Pseudostaffella组合为特征;牙形刺2属2种:Idiognathoides corrugatus和Idiognathodus sp.。■类Pseudostaffella antiqua,P.conspecta和P.paracompressa extensa的出现指示桑树园组灰岩段顶部相当于上石炭统滑石板阶上部,属于■类Pseudostaffella composite-P.paracompressa带。牙形刺Idiognathoides corrugatus和Idiognathodus sp.是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常见分子,对应上石炭统罗苏阶上部至滑石板阶上部。综合上述■类和牙形刺生物地层,可以确定桑树园组刺毛-珊瑚礁的时代为巴什基尔期中期(滑石板阶上部)。本文刺毛-珊瑚礁时代的确定可以为石炭纪中期生物灭绝/更替事件之后后生动物礁的复苏演化提供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板块古城4井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的海进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板块中央隆起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台地东南缘的古城4井钻遇约130m厚的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一间房组灰岩。该组下部为表附藻-肾形钙藻-瓶筐石礁丘群落,间夹有薄层砂屑滩,海水深度推测位于10-30m的潮下带至正常波浪带之间;上部为中-低能带藻屑砂屑组合,灰泥含量增高,大致指示正常波浪带之下到最大浪基面之间30-60m的深度。古城4井与中央隆起区西北部巴楚露头区同期沉积均显示海水逐渐加深的过程,到上奥陶统桑比阶吐木休克组沉积期两地都达到了奥陶系的最大海泛面。  相似文献   

10.
钙质海绵之古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生代生物礁中钙质海绵(纤维海绵、房室海绵、硬海绵)的生态位在中三叠世以后被生态竞争能力更强的六射珊瑚所占据.在古生代和中三叠世的钙质海绵礁上,0-10m深度内钙质海绵很发育.由于与钙藻共生,典型的造礁钙质海绵生活在透光带以内,并且在其上部更丰富.钙质海绵礁也会生长到破浪带内并受风浪的破坏而形成倒骨岩和骨屑岩.对古生代的钙质海绵礁而言,倒骨岩和骨屑岩形成于0-3m水深范围内,亮晶骨架岩形成于3-10m深度范围内,灰泥骨架岩形成于10-20m的水深,障积岩形成于20-30m的水深,潜障积岩形成于30-40m的水深.钙质海绵的生长形态与水深的关系与六射珊瑚与水深的关系一样:细枝状的钙质海绵生长在最浅的水中(相当于礁生长带的上部),在稍深的水中(相当于礁生长带的中部和下部)各种形态的海绵都会出现,在更深的水中可以出现特别大的、锥状的海绵.  相似文献   

11.
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菊石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地处低纬度下扬子碳酸盐缓坡台地较深水区 ,安徽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由一系列泥、灰岩旋回层组成 ,并含有丰富的菊石化石。通过对巢北平顶山和马家山一带上二叠统顶部和下三叠统多条剖面的系统研究 ,建立了在华南乃至低纬度特提斯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以属级分类单位为基础的下三叠统菊石生物地层序列 (从下而上 ) :Ophiceras Lytophiceras带、Gyronites Prionolobus带、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Anasibirites带、Columbites Tirolites带和Subcolumbites带。在提议的全球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上 ,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之底与牙形石Neospathoduswaageni首现点比较接近 ,可以作为本界线主要辅助标志之一。记述采自该区上二叠统顶部及下三叠统 ,尤其是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附近的一些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菊石化石资料 。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缘巴里坤、西缘托里与西北缘和布克赛尔等地的密西西比亚纪早期地层为一套较深水相的黑色页岩与生物屑泥晶灰岩, 产浮游生活的菊石、牙形类和营底栖固着生活的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苔藓虫、无鳞板的单体珊瑚以及孢子等化石。根据鉴定, 该地层时代应属于密西西比亚纪(或称早石炭世)早期, 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杜内阶(Tournaisian)。产出珊瑚分别为: Amplexus gennarenensis sp. nov., Cyathaxonia stereoseptata, Hapsiphyllum crissum, Meniscophyllum irregulare, Rotiphyllum xinjiangense sp. nov., Zaphrentites parallelus (Carruthers), Neozaphrentis sp., fam. gen. et sp. indet.。  相似文献   

13.
在中-晚奥陶世,塔里木板块北部英买力-哈拉哈塘油田地区为向西南方向倾斜的陆表海灰岩缓坡区,东部井区的生物-沉积相显著比西区的英买201井、英买202井偏浅。达瑞威尔阶一间房组和凯迪阶良里塔格组沉积期频繁出现生屑-内碎屑滩,在东北井区尤为发育;西南井区的一间房组和良里塔格组生物-沉积相则可识别出潮下低能带沉积。一间房组上部的灰岩序列指示海进发生,之上的桑比阶吐木休克组沉积期达到最大海进而普遍沉积浪基面之下的灰泥为主的非滩相,生屑含量偏低;良里塔格组海退期平缓海底的小型藻丘和灰泥丘分布十分局限。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中央隆起区中2井位于塔中南坡台缘带,上奥陶统凯迪阶良里塔格组频繁出现浅水粒屑滩沉积,以及由蓝藻、钙藻兼以少量珊瑚、苔藓虫等造礁生物以不等含量分别构成生物障积或粘结型礁灰岩,棘皮类、腕足类和三叶虫等壳相生物碎屑丰富。可分出数层典型的生物礁、滩组合序列,总体显示为原地生长和近源搬运的生物礁滩复合体建造。环境的动能条件略有变化,但皆属浪基面之上的沉积深度。礁、滩储层形成模式主要受于沉积相带、成岩改造的控制,储层以生屑灰岩、藻粘结灰岩、障积灰岩及砂屑灰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次生溶蚀孔隙、晶洞与裂缝,同时伴随少量的白云岩化作用,且孔隙以深埋藏溶蚀成因为主,次生胶结作用也十分强烈,礁相储层潜力好于滩相。  相似文献   

15.
黔北石牛栏组上部的石牛栏段灰岩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埃隆晚期,是上扬子区浅海底栖壳相后生动物繁盛阶段的产物。桐梓代家沟剖面处于黔中古陆以北的近岸带,石牛栏段灰岩序列呈现海退过程,微相特征表明这里频繁出现各类近岸浅海带清澈环境中常见的生屑滩沉积。石牛栏段下部出现风暴浪基面附近腕足类Zygospiraella和Pentamerus密集的介壳滩,大多数的滩相灰岩以细颗粒生屑堆积为主,夹含薄层腹足类生屑滩和鲕粒滩,仅见少量珊瑚薄层,可以排除此地为后生动物礁的栖居区;石牛栏段上部见数期叠层石生长,形态呈穹窿状或平缓席状,每期厚度不超过1m,伴生的暗色泥质夹层中产出的腕足类Lingullela-Eospirifer群落指示澙湖相;潮间带特有的薄层灰岩交错层理以及石牛栏段顶部的喀斯特面进一步昭示区域性逐渐发生的桐梓上升事件结束了近岸沉积。  相似文献   

16.
奥陶纪末赫南特冰期和生物大灭绝事件结束后,扬子陆表海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早期的海进序列伴随着生物逐渐复苏的过程。在黔中古陆北缘石阡一带鲁丹晚期至晚埃隆早期的香树园组属近岸浅水带灰岩—碎屑岩沉积区。石阡县城北香树园剖面的香树园组以灰岩为主,夹含少量粉砂质、泥质陆源碎屑岩,频繁出现含丰富壳相后生动物化石碎片形成的薄层滩相单元。与大颗粒壳相化石为主形成的各类生物层状礁类似,生屑滩多为动荡流水改造的后生动物碎片近源沉积。滩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化石丰度,是奥陶纪末生物礁复苏前浅海暖水区广泛分布的生态单元。此地香树园组缺少粗砂级以上的陆源碎屑颗粒,也无岩屑颗粒,指示沉积物具有较高的成熟度。推测黔中古陆靠近石阡的部位已经夷平,黔东北浅海区在香树园组灰岩沉积期具有偏低的海水浑浊度和碎屑岩沉积速率,生屑滩相灰岩单元是在正常盐度和高清洁度的环境下堆积的,附近有粉砂-泥级颗粒注入,但无大型河流输入丰富的淡水和陆源粗碎屑。  相似文献   

17.
西藏北部色哇-安多地区侏罗纪菊石类与缺氧黑色页岩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北部色哇和安多地区32°-33°N,88°-91°E范围内的菊石化石证明了东特提斯北缘侏罗纪土阿辛期(Toarcian)和阿林期(Aalenian)地层的存在。文内描述11种,大多数属种都在国内首次报道,包括相当于土阿辛期末期的aalensis菊石带和阿林期中期的murchisonae菊石带的种,它们分别隶属于2亚目、3超科、5科、9属,其中以Hildocerataceae超科的类型占主体。藏北菊石动物群和西特提斯地中海区同期菊石动物群具有更加密切的亲缘关系。土阿辛阶的种有Dumortieriasp.,Dactyliocerascf.directum(Buckman),Hildocerassp.,Clevicerascf.elegans(Sowerby),Clevicerassp.,PolyplectusdiscoidesZieten,Phymatocerascf.binodata(Buckman),Pleydelliacf.aalensis(Zieten)。阿林阶的种有Phyllocerassp.,Planammatocerascf.lepsiusi(Gemmellaro),Erycitessp.。菊石和沉积岩资料表明,在早土阿辛末期和晚土阿辛末期至早阿林期是藏北地区缺氧黑色页岩沉积时期;菊石动物群的扩散和黑色页岩相的发生是全球高海平面的地区性响应。  相似文献   

18.
二叠纪钙质海绵礁的研究已逾百年,但缺乏埋藏学方面的研究。本文选取鄂西利川典型钙质海绵礁剖面,对造架生物的属种组成、保存状态(直立还是倒伏)、个体大小、古石孔藻包壳和泥晶含量进行统计研究。共鉴定出17个属种的钙质海绵和一个属种的水螅;通过统计研究发现,含钙质海绵的灰岩厚98m,其下部4/5厚度所含钙质海绵以倒伏的为主,上部1/5厚度以直立的为主;含倒伏钙质海绵的灰岩中藻包壳(古石孔藻)不发育,钙质海绵以直立为主的灰岩中,藻包壳发育;钙质海绵的个体大小由海绵灰岩下部而上增大不明显;泥晶基质的含量自海绵灰岩的下部而上明显减少。由此推断:下部的钙质海绵灰岩形成时由于没有藻包壳,大多被风浪打倒。上部具有藻包壳的钙质海绵灰岩,尽管形成时的水动力能量更强,但由于有藻包壳,其抗风浪能力得到加强,所以大多直立保存。  相似文献   

19.
文中描述了采自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泥麦古剖面和安顺市关岭县麻洼剖面三叠系法郎组竹杆坡段的康尼克贝类腕足动物:Koninckella guizhouensis,Koninckella zhenfengensis和Koninckina sp.。结合牙形石、菊石生物地层及同位素测年等证据,对黔西南地区法郎组竹杆坡段的时代进行了详细讨论,认为其下部属拉丁阶(Ladinian),上部属卡尼阶(Carnian),在此基础上对黔西南地区报道的康尼克贝类的层位进行了讨论。综合全球已报导的三叠纪康尼克贝类化石记录可知,该类群于中三叠世起源于中国黔西南地区,在晚三叠世逐渐繁盛并向特提斯洋西部的欧洲地区和特提斯洋中部的西藏地区进行迁移扩散。受三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影响,康尼克贝类的多样性在瑞替期(Rhaetian)显著降低,直至早侏罗世辛涅缪尔期(Sinemurian)才再度复苏。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板块西北柯坪地层区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的分布和相变受控于当时西浅东深的海底深度差异。萨尔干组的厚度10米左右,为富含有机物的黑色页岩并夹少量灰岩薄层或透镜体。位于研究区西南的伽师西克尔剖面缺失大部分奥陶纪地层,上奥陶统铁热克阿瓦提组碎屑岩不整合于下-中奥陶统鹰山组灰岩之上,中-晚奥陶世的大部分时段属于暴露海面的剥蚀区;北部乌什的亚科瑞克剖面无萨尔干组岩性单元,为红色居多且粒度偏粗的碎屑岩夹白云岩薄层,属于近岸带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区。西克尔向东北延伸150km至柯坪羊吉坎亦无萨尔干组,与萨尔干组同期沉积的地层在此表现为大湾沟组上部浅海灰岩的相变,且与上奥陶统桑比阶坎岭组偏深水相的红色薄层含泥瘤状灰岩之间呈整合接触;由西向东出露于柯坪苏巴什沟、柯坪大湾沟、阿克苏四石厂3个剖面的萨尔干组黑色泥页岩指示典型的滞流盆地相,而夹含于萨尔干组下部和上部的薄层灰岩之微相特征差异甚为显著,表现为该组下部可见数层密集砂屑颗粒形成泥粒状灰岩或颗粒灰岩,可解释为西部相邻的浅海碳酸盐岩台地区灰岩经重力流搬运后的再沉积;而该组上部含生屑泥状灰岩则属滞流盆地相区类似于黑色页岩环境的正常沉积。从羊吉坎灰岩台地到苏巴什沟滞流盆地相之间距离仅20余千米,坡度偏大是导致重力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