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渤海湾盐碱地被油污染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出6株产热稳定碱性脂肪酶菌株。其中菌株1-7产脂肪酶能力较强,其最高酶活为8.67U/mL。根据其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生理生化分析,初步鉴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初步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菌所产脂肪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适作用pH为9.0。摇瓶实验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为(g/L):玉米粉10,黄豆饼粉20,K_2HPO_4 1,NaNO_3 5,橄榄油10。最适产酶条件为:初始pH 8.0,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29 h。接种量为2%,250 mL摇瓶装液量为30 mL。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青藏高原冰川雪中筛选出一菌多酶的菌株.方法:对恢复出的4个细菌,通过平板透明法研究其产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特性.结果:LHG-C-9为惟一可以产淀粉酶的菌株,所产脂肪酶活性最高.4个菌株均不产蛋白酶.结论:LHG-C-9最适生长温度为15℃,属于耐冷菌.对该菌所产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其随产淀粉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佳产酶pH值为7.0,该pH值所产酶活为83.9U/mL;在60℃的高温下温浴10min后酶活为0%.该菌株所产脂肪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0℃;最佳产酶pH值为7.0,该pH值所产酶活为9.2U/mL;50℃温浴1h后酶活力不足34%.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产低温脂肪酶非极端细菌菌株,扩大脂肪酶的应用范围。方法:利用维多利亚蓝B平板显色法和摇瓶发酵法,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和菌体特征观察初步对菌种进行鉴定,并对该菌株的产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得到一株产低温脂肪酶非极端细菌菌株sybc—li一1,该菌株适宜产酶培养基(%)为淀粉1、牛肉浸膏1、NaNO3 0.08、CaCl2 0.04、MgSO4 0.04、橄榄油2和OP1;初始DH8、30℃、200r/min培养72h,脂肪酶活力可高达到30.2U/mL;所产脂肪酶粗酶最适作用温度20℃,最适pH9.5,0℃时仍能保持70%的酶活性,属于低温酶;该酶与目前报道的低温脂肪酶相比,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粗酶在pH8.5、70℃条件下保温60mla,酶活力损失30%。结论:该菌株为自然环境中筛选的非极端细菌,所产脂肪酶为低温脂肪酶,在开发应用上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Bohaisea-9145海洋低温碱性脂肪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从 2 0 0 0多份渤海海区海水海泥样品中分离获得一株新型脂肪酶高产菌株BohaiSea 914 5 ,经鉴定为适冷性海洋酵母 (Yarrowialipolytica)。菌株在以豆饼粉、棉籽饼粉和花生粕作为碳氮源并添加 0 5 %花生油的培养基中能较好地生长产酶 ,最适产酶温度 2 6± 1℃ ,产酶周期为 2 3h。所得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35℃ ,最适pH 8 5 ,pH4 0~ 9 0范围内稳定 ,热稳定性差。该酶与常见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的配伍性较好 ,受表面活性剂SDS的激活 ,且具有良好的耐盐及抗氧化特性 ,是一种新型的海洋低温碱性脂肪酶 ,在洗涤剂行业特别是冷洗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产耐高温脂肪酶生产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笼包蒸屉垫中筛选得到了两株脂肪酶高产菌株J2和J3,经形态观察以及26S rRNA基因(2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两株菌分别属于Aureobasidium属的两个变体。200 r/min、30℃下摇瓶发酵3-5 d后,以对硝基苯酚棕榈酸酯(p-NPP)作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得J2和J3发酵上清液中的脂肪酶酶活分别为10.61 U/m L和14.43 U/m L。对两株菌所产脂肪酶的耐热特性研究显示,菌株J2产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并且酶液在50℃保温5 h无酶活损失;另一株菌J3所产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酶液在50℃保温5 h后酶活剩余42.19%,在40℃保温5 h没有酶活损失。这表明J2和J3菌株所产脂肪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最适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6.
产脂肪酶嗜碱细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产脂肪酶嗜碱细菌,并研究其酶学性质.方法:以豆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平板筛选产酶菌株,16S rDNA同源性分析确定微生物菌属,单因素实验优化产酶条件、研究酶学性质.结果:筛选出1株产脂肪酶的嗜碱菌株,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命名为Pseudomonas sp.C-36.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甘油2%(V/V).蛋白胨0.7%(W/V),酵母提取物0.5%(W/V),K2HPO4 0.2%(W/V),MsS04·7H2O 0.05%(W/V),NaCl 0.3%(W/V),Triton X-100 0.01%(W/V),pH 9.5,转速180r/min,37℃下培养24h,产酶量为2.782 IU/ml.该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0℃和9.0,50℃时酶活半衰期为2h.Ca2+等金属离子对该酶酶活具有促进作用,而Zn2+对酶活的抑制作用明显.有机溶剂的耐受性实验表明,该酶在疏水性有机溶剂中稳定性良好.结论:筛选得到1株嗜碱的脂肪酶产生菌C-36,并鉴定为Pseudomonas.  相似文献   

7.
从新疆火焰山口土样中分离的一株脂肪酶产生菌FS132,菌落形态表明为霉菌。对其产酶条件的初步优化表明,产酶的最适培养时间为45h,培养基最适初始pH 7.0,最适培养温度36℃,最适摇瓶空气量25mL/250mL锥形瓶。为进一步鉴定该菌株,克隆测定了该菌18S rRNA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已报道的Aspergillus tamarii具有最紧密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含有Tween 80的琼脂平板和摇瓶发酵法,从若尔盖高原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和菌体特征观察初步对菌种进行鉴定,得到一株产低温脂肪酶的适冷菌Pseudomonassp.DL-B,并设计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产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摇瓶实验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发酵培养基为:蔗糖10 g/L,蛋白胨20 ...  相似文献   

9.
利用纯培养和筛选培养,从思茅松毛虫幼虫肠道中分离得到7株产脂肪酶的菌株.通过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构建产酶菌株的系统发育树,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菌株D2、D12、D19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D7、D17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D9、D16属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初步研究所产脂肪酶的酶学性质,确定这些酶的最适作用温度30~40℃、最适作用pH值8.0~9.0,为中温碱性脂肪酶.  相似文献   

10.
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 5963 产脂肪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 5963产脂肪酶条件进行了筛选.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如下(w/v)1%淀粉作为碳源;2%酵母抽提物作为氮源;0.03%Mg2SO4·7H2O;0.2%诱导物,水1 L;pH 7.0;培养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11.
链霉菌Z94-2碱性脂肪酶产生条件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2株脂肪酶产生菌中,链霉菌Z94-2产脂肪酶活力为596u/mL,其最适培养基(g/L)为:糊精10、黄豆饼粉30、尿素10、K2HPO40.5、MgSO40.5、NaCl1和AEO90.5,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9.5~10.0,在26℃培养48h。用PVA橄榄油乳化系统测定该酶的最适pH9.8,最适温度37℃,在pH8.6~10.2于5℃存放24h,酶活力不变。0.14mol/L的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产低温脂肪酶菌株CZW001发酵培养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采用Plackett-Burman (P-B)设计, Box-Behnken (B-B)设计和响应面试验设计(RSM), 在20 °C、pH 8.0、160?r/min发酵2 d条件下, 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该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为(g/L): 葡萄糖7.68, 橄榄油21.93, 硫酸铵2.0, 磷酸二氢钾1.0, 硫酸镁0.27, 氯化钙0.3, 氯化钠20.0, 吐温-80 1.0。其最高酶活为62.8 U/mL, 比优化前提高了3.14倍。【结论】通过对产低温脂肪酶菌株CZW001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明显提高低温脂肪酶活力。  相似文献   

13.
笔者所在实验室前期筛选到1株产脂肪酶粘质沙雷氏菌,克隆其脂肪酶基因,构建重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68/pMA5-lipA,成功实现了来源于粘质沙雷氏菌的脂肪酶基因在枯草芽胞杆菌中的表达。基于以上工作基础上,对B.subtilis 168/pMA5-lipA进行了摇瓶水平上的产酶发酵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有利于产脂肪酶的最佳培养基成分,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为蔗糖35 g/L,玉米浆27.5 g/L,(NH4)2SO41.25 g/L,CaCl24 g/L,pH 7.0。在最优发酵培养基的条件下,37℃、160 r/min摇床培养33 h,每毫升发酵液中重组菌脂肪酶酶活可达98.6 U,是优化前的3倍。  相似文献   

14.
从242株青霉属菌株中筛选出脂肪酶产生菌青霉-PG3。经鉴定,定名为卡门柏青霉(Penicillium camembertii Thom)。卡门柏青霉-PG3在由4%豆饼粉,0.5%糊精,0.75%橄榄油,0.5%K_2HPO_4,0.1%(NH_4)_2SO_4组成的液体培养基中,28℃,振荡培养96小时,发酵液脂肪酶活力(39℃,pH7.0)达60U/ml。PG3脂肪酶以橄榄油为底物,水解反应最适温度为48℃,最适pH为8.0。pH稳定范围6.0—11.0。Cu~(2+),Ca~(2+),Fe~(2+),Pb~(2+)等金属离子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PG3脂肪酶对椰子油、菜籽油、亚麻油等油脂的水解率分别达到96%,94%和90%。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酶产生菌Candida rugosa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脂肪酶(Lipase,EC3.1.1.3)是用来催化酯类化合物的分解、合成和酯交换的特殊酶,具有高度的化学选择性和立体异构性,它广泛应用于食品、轻纺、皮革、香料、化妆品、洗涤剂、有机合成、医药等领域.本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酶在近无水的有机溶剂中不仅能保存其催化活力,而且还获得许多新的催化特征[1],此后,脂肪酶在非水相酶催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氮离子注入技术对耐热脂肪酶产生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L4进行诱变,筛选获得酶活力有较大提高且传代稳定的正突变菌株L4-3;再对L4-3进行紫外线诱变,得到脂肪酶活力提高的正突变菌株L4-3-2,其脂肪酶活力达25.71U/mL,较原始菌株M提高511.9%。高产突变株L4-3-2所产脂肪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70℃保温60min的剩余酶活为82%,最适作用pH为7.0~8.0,为一种耐热碱性脂肪酶。  相似文献   

17.
以假丝酵母菌GXU08产脂肪酶催化合成麝香类香料—环十五内酯目前已备受关注,在一定条件下,环十五内酯的转化率与脂肪酶的水解酶活有直接关系,酶活越高其催化合成环十五内酯的能力越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假丝酵母菌GXU08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0.5%,淀粉0.5%,蛋白胨1.5%,K_2HPO_40.05%,MgSO_40.15%,(NH_4)_2SO_41%,茶油1.5%,菜籽油1.5%,pH=8,此培养基在28℃,180 r/min的条件下发酵培养48h,脂肪酶水解活力达到27.53 U/mL,是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所得脂肪酶酶活的3.74倍;其环十五内酯的转化率为16.6%,是优化前的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