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分析和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角洲自然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是盐生灌丛和草甸。植物群落的类型分布主要决定于环境中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盐分含量。植物群落与其环境因子的典范相关系数为0.997(第一对典范变量)。在土壤水分含量由高低的梯度上,依次分布着芦苇群落、香蒲群落、芦苇-荻群落、獐茅群落、盐地碱蓬群落、柽柳群落、白茅-茵陈蒿群落、獐茅-菌陈蒿群落、白茅群落、茵陈蒿群落;在土壤盐分含量由高到低的梯度上,依次分布着盐地碱蓬群落  相似文献   

2.
张全军  于秀波  钱建鑫  熊挺 《生态学报》2012,32(12):3656-3669
湿地植物和土壤是承担湿地诸多生态功能的主要基质和载体,相互之间有着强烈的影响。湿地土壤影响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发育、形态和分布,湿地植物又影响土壤中元素的分布与变化。鄱阳湖湿地的植物和土壤的特征及由他们带来的候鸟栖息地价值都受到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湖泊水位不同频率和幅度波动的影响。研究鄱阳湖湿地植物和土壤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相互关系。为此,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对鄱阳湖湿地不同水位梯度下分布的芦苇、南荻、苔草、虉草和刚毛荸荠5个优势植物群落中57个定点样方展开了月度植被调查并且对5个不同植物群落下的135个土壤样品进行了实验室分析,研究了鄱阳湖优势植物群落及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受湿地土壤元素分布特征、湖面水位波动及植物生长特性和土壤沉积及土壤养分的综合影响,呈现了沿水位和海拔梯度明显的条带状或弧状分布、从湖岸到湖心依次分布为:狗牙根群落、芦苇群落、南荻群落、苔草群落、虉草群落、刚毛荸荠群落,最后是水生植物。同时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也随季节性水位涨落的变化而变化;土壤有机质及其他各元素含量特征受植物群落分布、水位波动规律及湿地土壤特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相对一致的分布规律,在0—20cm土壤层含量较高,20cm层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含量逐渐减小,减小的速度先快后慢直至40cm层后趋于稳定;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及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植物群落下同种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并且各自随土壤深度和植物群落的变化呈现出层状、带状或弧状富集特征。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影响程度不同,苔草群落对各元素吸收和滞留能力最强、影响最大,刚毛荸荠群落对土壤营养元素影响最弱。湿地植物群落和土壤之间彼此有着强烈的影响,其中植株的重量和土壤的SOC、TN及TP含量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土壤TK含量则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植株的重量和高度与土壤地下水埋深也有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分析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方面初步探讨松嫩平原三个盐碱植物群落的生物生态学机制,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盐碱含量是决定盐碱植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导因素。在植物群落的生态分布上,表现出虎尾草群落、星星草群落和碱蓬群落对盐碱的耐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2)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群落的建群种碱蓬、星星草、虎尾草对盐碱生境的生理适应性依次减弱。(3)在盐碱含量不同的土壤上,星星草体内脯氨酸含量与土壤总含盐量,特别是土壤中Na+含量呈正相关,说明植物通过调节体内某些生理反应来适应盐碱生境。上述结果初步揭示了松嫩平原主要盐碱植物群落的生物生态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植物群落的多元分析与环境解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 IN SPAN)及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40个植物群落样地资料进行了多元分析——数量分类和排序,并结合群落排序值与环境参数的回归分析给出各群落类型的定量环境解释,探讨了该区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生态梯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尺度范围内,决定马栏林区植物群落宏观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是坡向和坡位;小尺度范围内,决定该区植物群落类型和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枯枝落叶层厚度、土壤腐殖质厚度、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及土壤的pH值.  相似文献   

5.
丹江口水库水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雪  陈龙清  史志华 《生态学报》2015,35(4):1208-1216
探讨了环境因素对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对水滨带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实地调查,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201个水滨带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结合地形、土壤和水文因素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分析环境因素对水滨带植物群落的影响;并对环境因素的解释能力进行定量分离。结果表明:(1)水滨带植物群落包括7种类型,分别是萹蓄群落、苘麻群落、细叶水芹+狗牙根群落、狗牙根群落、响叶杨-狗牙根群落、杜梨-白刺花-狗牙根群落和侧柏-牡荆-三穗苔草群落;(2)海拔和水淹影响对水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具有主导作用。海拔升高,水淹影响减弱,植物群落呈现由草本植物群落向木本植物群落变化的格局;(3)土壤因素的解释能力大于地形因素,水文因素的解释能力最小。各类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地形、水文和土壤因素三者间的交互作用最大,地形和土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小。环境因素共解释水滨带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21.99%,未解释部分为78.01%。结果证明环境对植被的解释能力是由植被的复杂程度决定的,植被越复杂,环境的解释能力越低。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疆准噶尔盆地艾比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近10年土壤水盐及养分的动态变化,以环湖1周160km范围内的典型植被梭梭-柽柳、梭梭、胡杨、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2006和2015年土壤含水量、盐分含量、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近10年艾比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明显下降且整体水平较低,二者分别下降了24.65%~48%和5.41%~20.16%;土壤含盐量、pH值分别上升81.92%~128.74%和2.99%~4.21%,土壤盐碱程度加强。(2)通过土壤水分-盐分-养分空间分布分析显示,各群落近10年土壤盐渍化增加、养分降低程度大小表现为梭梭-柽柳群落胡杨群落梭梭群落芦苇群落,其中梭梭-柽柳群落土壤达到重度盐化水平,有机质降到6级,而其他群落土壤均为中度盐化,有机质为4级,但芦苇群落土壤退化程度较小。研究发现,近10年艾比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养分不断下降、水分含量降低、盐渍化程度加剧,土壤处于退化状态;土壤质地、降水和气温暖干化是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退化程度差异的基础,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用水等人类活动使各群落土壤退化程度的差异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浙江杭州午潮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量化的方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可以客观地揭示植物群落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植被恢复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浙江杭州午潮山45个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和排序等数量化方法,分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类型、生物多样性特征及群落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 午潮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可划分为3个群落类型: 木荷群落、白栎-薄叶山矾群落和青冈群落。3个群落类型中,树木个体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均无显著差异,而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青冈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木荷群落,但与白栎-薄叶山矾群落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RDA)排序表明,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和地形等解释了群落分布46.4%的变异,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海拔、坡度、坡向和透光度对群落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而土壤全磷、速效钾含量和海拔可能是影响午潮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素。53.6%未能解释的部分可能归因于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宁夏盐池县沙边子地区4种常见的植物群落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油蒿(Artermisia ordosica)和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组成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研究,以及对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蔗糖酶4种常见土壤酶活性的检测,分析了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微环境。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不同,且在研究区禾本科、菊科、藜科植物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2)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苦豆子群落土壤容重较低,土壤全氮含量相对较高;芨芨草群落土壤pH明显较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油蒿群落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土壤全磷含量较低;盐爪爪群落土壤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群落。(3)不同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其中芨芨草和油蒿群落的表层土(0~10cm)的土壤脲酶活性较高;油蒿和盐爪爪群落的土壤过氧化氢酶随着土层加深酶活性反而有升高趋势;苦豆子和芨芨草群落的土壤磷酸酶活性较高,盐爪爪群落各土层间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4种群落土壤蔗糖酶活性普遍较低,且各土层间差异也不大。(4)不同植物群落的同种土壤酶活性间相关性不同。研究认为,根据不同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特性,尤其是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可预测荒漠草原地区植物群落演替趋势,通过适度的人为调控,可使群落向进展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9.
群落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尾矿库作为人工原生裸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驱动机制的理想场地.本研究在调查十八河尾矿库土壤因子、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基础上,探究了局域小尺度下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尾矿库土壤养分含量随恢复年限的延长显著提高,并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动态存在差异.细菌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随恢复年限呈显著增加趋势,群落稳定性逐步提高;而其季节变化受到植物群落的影响,在不同恢复年限下具有一定的差异.RDA分析显示,环境因子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有决定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养分(TC、TN、NO3--N、NO2--N)含量、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共同驱动该铜尾矿库土壤细菌群落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定量分析,对辽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盐含量与植物群落分布密切相关,用组平均法将45个芦苇群落样方分为芦苇草甸和芦苇沼泽两大类,用PCA排序对环境进行分类,确定出影响植物群落空间配置的主导因子是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11.
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草原群落斑块植被-土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群落斑块化是天然放牧草地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影响着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不同放牧强度下典型羊草草原植物群落斑块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初级生产力、土壤理化性质、植物养分含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斑块群落内植物种类组成发生改变并趋于简单化,放牧敏感物种消失,物种多样性降低;高放牧强度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的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与土壤氮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土壤碳、氮、磷含量呈现增加趋势;由于放牧强度及斑块结构的影响,土壤碳、氮、磷含量存在空间分布差异;同时,斑块群落中植被碳、氮、磷含量与土壤碳、氮、磷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放牧能够改变草地群落结构和功能,引起植被-土壤养分之间的非同步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苏滨海盐土植被的发生与动态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江苏省沿海的滨海盐土植被是由专性盐土植物和兼性盐土植物所组成。这些种类由于土壤盐份和水份的差别,自然组合常呈带状的不同群落。盐土植物群落的分布通常明显地受土壤盐份的制约。2.滨海盐土植物群落可分原生演替系列群落和次生演替系列群落两大类。3.滨海盐土植被的发生与形成明显地与滨海盐土的发育过程是一致的。其植被的演替是由于土壤盐份含量的减少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功能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为探究群落构建机制提供了新方法。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海南岛高海拔热带云雾林群落构建机制,该研究以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云雾林为对象,测定7个环境因子和13个植物功能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筛选环境因子,以霸王岭、尖峰岭和黎母山热带云雾林分布物种建立区域物种库,结合模型,分析Rao二次熵(RaoQ)和平均成对谱系距离(MPD)变化对植物群落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冠开阔度、土壤全磷含量和坡度是影响植物群落构建的关键环境因子。多数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很低且不显著,说明热带云雾林群落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功能性状随历史进程变化不一致。RaoQ和MPD的实际观测值都显著低于期望值,且其标准效应值与土壤磷含量显著相关,说明生境过滤是驱动热带云雾林群落构建的关键因子,土壤磷含量是群落构建的关键环境筛。  相似文献   

14.
王盼盼  李艳红  徐莉 《生态科学》2015,34(4):131-136
以具有特殊气候和成土母质的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 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4 种典型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季节下4 种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 (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 碱蓬群落下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5 cm 和50-60 cm 较高, 芦苇群落和盐节木群落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20 cm 较高, 梭梭群落下各层土壤有机质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空间特征性显著, 且植物群落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 5 月芦苇群落的变异程度大于其他植物群落。总体来说, 不同季节芦苇群落下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范围均较大, 说明距湖远近对土壤有机质空间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功能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为探究群落构建机制提供了新方法。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海南岛高海拔热带云雾林群落构建机制, 该研究以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云雾林为对象, 测定7个环境因子和13个植物功能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筛选环境因子, 以霸王岭、尖峰岭和黎母山热带云雾林分布物种建立区域物种库, 结合模型, 分析Rao二次熵(RaoQ)和平均成对谱系距离(MPD)变化对植物群落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 林冠开阔度、土壤全磷含量和坡度是影响植物群落构建的关键环境因子。多数功能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很低且不显著, 说明热带云雾林群落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功能性状随历史进程变化不一致。RaoQMPD的实际观测值都显著低于期望值, 且其标准效应值与土壤磷含量显著相关, 说明生境过滤是驱动热带云雾林群落构建的关键因子, 土壤磷含量是群落构建的关键环境筛。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北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对青海湖北岸 1 8个群落的样方调查和环境因子原始数据 ,用主分量分析 ( PCA)排序技术和回归模型 ,定量分析湖滨平原植物群落在空间地理上的分布格局 ,以及群落结构特征和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植物群落的类型分布主要决定于环境中的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全盐含量。代表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生物多样性 ( X1)和生态优势度 ( X2 )分别与环境梯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但是 ,这两个指标和第一主分量排序轴 (土壤水分度 ,Y)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显著 ,回归模型为 :Y =- 4 .85 1 .4 7X1 1 0 .71 X2 ( P <0 .0 1 )。  相似文献   

17.
宁夏东部风沙区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研究了宁夏东部风沙区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物种多样性变化;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植物群落分布与土壤性状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风沙区荒漠草原物种较为单一,多集中在6~13种;不同群落类型间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差异显著;群落内竞争性较弱的物种减少,优势种具有较高的重要值。(2)群落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但变化趋势并不一致;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 7和0.880 2,而与优势度指数相关系数为-0.519 8。(3)CCA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有机质以及氮磷钾含量较高、容重小时,植物物种相对丰富;对群落分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土壤水分、容重和土壤有机质,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 8、0.683 8、0.532 9,物种和群落二者在CCA排序轴相关性较大的土壤因子较为一致。研究认为,宁夏东部风沙区荒漠草原植物优势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明显,物种丰富度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大于均匀度,土壤水分是影响该区草原植物群落分布的决定性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宝兴县东拉山短丝木犀植物群落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以阐明短丝木犀植物群落的分布与土壤养分的策应关系,为保护与恢复衰退的短丝木犀种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东拉山地区属于典型的石灰岩山地,山体较为活跃,土壤保水力、持肥力较低,仅有短丝木犀等少数耐瘠薄的物种才能够完成生活史。(2)东拉山短丝木犀植物群落的分布与群落土壤中有机物、氮、磷和钾的含量显著相关,其中全N、P和K营养元素决定了短丝木犀群落的更新繁衍方式。(3)土壤作为整个短丝木犀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达到物质能量的平衡,使得短丝木犀群落在地理隔离间形成适用自身群落生长的小生态系统的"孤岛"。  相似文献   

19.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湖滨湿地退化特征、规律与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文  杨永兴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2):3257-3265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了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湖滨湿地退化特征、规律与过程.结果表明: 纳帕海湖滨湿地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4个群丛,群落演替规律为水生植物群落→沼泽植物群落→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草甸植物群落.随植物群落演替,群落盖度、密度、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均增大,群落高度减小;植物水分生态型演替规律为水生植物→沼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随群落演替,湿地水体矿化度、硬度和碱度均降低,氨氮和总磷含量升高,总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全磷和全钾含量逐渐升高,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先增大后减小.CCA分析表明,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主要受水分梯度影响,土壤pH、全磷和湿地水的总氮、氨氮对湿地植物物种分布和群落演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松嫩平原南部植物群落的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嫩平原南部的气候具有温带半湿润大陆性的特点。地带性植被为草甸草原。由于小地形起伏,土壤盐碱和水分含量有差异,影响植物的分布和组合,形成不同的群落。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划分了11个群落类型,归为5类生态组合。通过样地和群落的排序说明植被既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同时明显看出植物群落随着土壤盐碱和水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