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实质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难以定性的37例共45个肝实质性肿块均采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显示:37例病患的45个肝实质性肿块中,超声造影的检出率为86.67%,较彩色多普勒的检出率44.44%具有明显优势。其中超声造影检测出原发性肿瘤有26例,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仅检测出13例,漏诊较多。而用两种方法对肝实质性肿块进行检测发现,对30 mm肿块的准确率两种方法都达到了100%的准确度,但对于10~30 mm和10 mm的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准确率明显处于弱势,其对10~30 mm的肿块的检出准确率仅为76.19%,而超声造影对10 mm的肿块的检出准确率都有77.86%,其对10~30 mm的肿块检出准确率更是高达90.48%。3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除2个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外,45个肝实质性肿块中43个病灶均在不同时相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现象,造影剂无退出可能为良性病灶,造影剂早期退出病灶可能为恶性病灶;超声造影对肝实质性肿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且对其大小的检测准确率也显著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超声造影技术诊断难以定性的肝实质性肿块的准确率较高,对鉴别诊断肝实质性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丽春  汪莹  胡鹏飞  黄斌 《蛇志》2023,(1):59-6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与二维超声检查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疑似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与二维超声检查。统计泌尿系结石检出情况,并以CT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与二维超声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86例疑似泌尿系结石患者经CT检查发现阳性60例,阴性2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度为91.67%及准确率为91.86%高于二维超声的76.67%及7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与二维超声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度及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能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提高泌尿系结石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刘琳  张艺军  孙槟 《生物磁学》2009,(20):3927-3928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彩色多普勒相结合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乳腺癌中,单发病灶83例,多发病灶13例。采用全数字化X线摄影单独诊断乳腺癌80例,诊断符合率83.33%,采用超声单独诊断乳腺癌87例,诊断符合率90.63%。结论:乳腺X线与超声相结合,诊断乳腺癌95例,诊断符合率99.06%,此二种检查综合诊断,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以甲状腺单发结节超声诊断为变量的回归模型,分析比较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274例,让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并手术后进行病理诊断,建立相应回归模型,评价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单发性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检查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的良恶性检出率均优于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良性结节检出率为65.69%,恶性检出率为34.31%,敏感度96.70%,特异度95.65%,准确率96.35%,均优于常规超声检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化、达峰时间、增强程度及最大灌注强度以上四项特征出现的越多,待测的甲状腺结节越有可能是恶性结节。结论:超声造影对良、恶性甲状腺单发结节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在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6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进行评定。结果:60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良性31例,恶性21例,其中8例不能明确诊断,通过超声造影确诊35例良性患者,25例恶性肿瘤。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恶性肿瘤过程中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提高早期卵巢肿瘤鉴别的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内不可触及病灶(NPBL)的定位活检技术及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彩超发现的4459个和钼靶发现的25个NPBL分别行麦默通旋切和钩丝定位活检,确定病灶的病理类型。结果:4459个NPBL中3196个病灶为乳腺腺病或伴纤维腺瘤样结节(71.7%),1198个为纤维腺瘤(26.9%),11个为分叶状肿瘤(0.2%),17个为导管内乳头状瘤(0.4%),9个为乳腺导管原位癌,5个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23个为浸润性癌(恶性占0.8%)。25个钼靶发现的NPBL中乳腺腺病13例(52%),导管原位癌7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2例,浸润性癌3例(恶性占48%)。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和钼靶引导下钩丝定位切除可以对NPBL做出定性诊断,具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定位精准等特点,对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曾艾  张琴  刘炜  何梅  王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11):2144-2147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对直径小于1 cm的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6例乳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经钼靶X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病理结果,分析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者联合对乳腺肿块的检查结果(边缘毛刺征、血管、淋巴结、微小钙化),比较其对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66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发现恶性肿瘤34例,良性肿瘤32例。与病理检测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检出率无差异性(P0.05),而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的良恶性检出率均显著降低(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良恶性检出率对比无差异(P0.05),但均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的检出率(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边缘毛刺征的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和淋巴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钼靶X线,而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明显低于钼靶X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P0.05),钼靶X线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对直径小于1 cm乳腺癌的诊断各有优势,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病例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诊断中,大多数恶性肿块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粗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恶性肿块的血流显示率明显高,血流分布以Ⅱ、Ⅲ级为主。结论: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在乳腺癌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良恶性肿物的影像互有交叉,其诊断符合率并非是100%。须两者联合应用,综合分析,方可提高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在未扪及肿块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乳腺科收治的未扪及肿块乳腺癌患者92例,回顾性分析92例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相印证,对比不同的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单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单纯钼靶机检查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机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和单纯钼靶机检查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能够明显提高未扪及肿块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乳腺BI-RADS4类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取66个经病理证实的BI-RADS 4类乳腺结节患者,根据VTIQ、CDFI图像资料,获取患者乳腺结节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及血流分级,分析良恶性结节之间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及血流分级的差异,分析VTIQ、CDFI单独使用及联合应用对乳腺BI-RADS 4类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研究结果显示66例病灶中良性32例,恶性34例,CDF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3%、53.1%、69.7%;良恶性结节剪切波速度平均值分别为(3.14±1.06) m/s、(5.44±1.58) m/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得到良恶性结节最佳截断点为4.07 m/s,以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7.6%、87.5%、77.3%;乳腺恶性肿瘤中有38.2%(13/34)的病灶在弹性图像上出现周边高硬度彩色区域,呈"硬环征",以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38.2%、93.8%、65.2%;VTIQ与CDFI联合应用诊断乳腺BI-RADS 4类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2%、93.8%、92.4%、93.9%、90.9%。结果表明VTIQ、CDFI对乳腺BI-RADS4类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弹性图像上硬环征的出现有助于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VTIQ与CDFI合应用明显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39个病变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表现及特征,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高频超声对Ⅰ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2.8%,Ⅱ型为90.9%,Ⅲ型为50%,Ⅳ型为80%,Ⅴ型为60%。结论高频多普勒超声可作为导管内乳头状瘤首选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车德红  周显礼  韦虹  张艳华  麻世红 《生物磁学》2013,(34):6696-6699,678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子宫内膜病变灌注特征及其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经阴式或腹式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病变的术前患者。造影剂选用SonoVue,剂量为2.4mL,以团注方式由肘部浅静脉注入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宫腔内病变和子宫肌层、子宫内膜造影剂的显影特征及增强方式等超声造影表现,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与病理结果对照并分析各病灶的造影剂灌注特征,比较良、恶性病变的曲线参数的差别。结果:5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29例良性病变和21例恶性病变。19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造影剂多同时或晚于子宫肌层增强,增强均匀,廓清晚于子宫肌层或同步于肌层。16例子宫内膜癌病变增强迅速,呈整体强化,病变区造影剂廓清,出现早于肌层,表现为”快进快出”。通过对时间.强度曲线的分析得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平均绝对峰值强度、上升时间和斜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病变不同超声造影灌注模式特征和时间一强度曲线(TIC)不同,并对其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病例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诊断中,大多数恶性肿块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粗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恶性肿块的血流显示率明显高,血流分布以Ⅱ、Ⅲ级为主。结论: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在乳腺癌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良恶性肿物的影像互有交叉,其诊断符合率并非是100%。须两者联合应用,综合分析,方可提高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42例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记录结节的单多发类型、有无边界、有无声晕、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和血流分布情况。结果:14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有96例良性,46例恶性。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其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69%、91.67%和79.66%。结论:甲状腺结节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获得很高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用于诊断异位妊娠的检出率与准确率,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异位妊娠患者1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每组87例。参考组应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予以诊断,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检出率与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率为96.5%,明显高于参考组(86.2%,P0.05);观察组的准确率达97.6%,明显高于参考组(85.7%,P0.05)。在对大病灶的诊断中,两组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病灶诊断中,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6%,明显高于参考组(76.9%,P0.05)。观察组在胎囊型和飘浮型中的诊断率均明显的高于参考组(P0.05);在包块型的诊断中,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于异位妊娠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准确率,尤其针对一些较小的病灶诊断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征象表现与组织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12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接受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型、分级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24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7例(23.75%)呈规则形态,183例(76.25%)呈不规则形态;171例(71.25%)肿块边界有毛刺,69例(28.75%)肿块无毛刺;210例(87.50%)肿块呈现后方回声无衰减或增强,30例(12.50%)肿块呈现后方回声衰减;118例(49.17%)出现微小钙化,122例(50.83%)没有出现微小钙化。在不同病理学分型中,不规则形态、肿块边界毛刺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不规则形态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特殊类型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边界毛刺发生率显著高于导管内癌和特殊类型癌(P0.05),而在不同病理组织学分型、病理学分级、ER表达、PR表达中,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超声诊断对于病理组织学类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彩色多普勒诊断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病理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二维声像图检查。结果:100例乳腺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为77.0%(77/100)。54例乳腺癌患者病灶内部以及病灶周边进行血流信号检出率为100%,纤维腺瘤组46例患者血流信号检出率为87.0%,两组患者血流信号检出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于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胸苷激酶1(TK1)、三叶因子1(TFF1)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97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97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清CEA、CA125、TK1、TFF1检测,比较两组超声特征、超声参数[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比较两组血清CEA、CA125、TK1、TFF1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EA、CA125、TK1、TFF1诊断价值及单独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肿块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和钙化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RI、PSV、PI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血流信号分级Ⅲ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信号分级0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CEA、CA125、TK1、TFF1水平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发现,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773、76.30%、78.40%。CEA诊断乳腺癌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774、78.40%、74.23%。CA125诊断乳腺癌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824、77.31%、80.41%。TK1诊断乳腺癌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818、78.43%、81.42%。TFF1诊断乳腺癌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0.806、78.42%、77.31%。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EA、CA125、TK1、TFF1诊断乳腺癌的AUC值0.929,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独使用(P<0.05)。结论:与各项指标单一应用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CEA、CA125、TK1、TFF1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较高,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9.
赵青  赵献萍  马斌林  翟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3):6536-6539,6430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及钼靶X线对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5例患者128个乳腺病灶的超声弹性成像图及钼靶X线成像图,以手术病理为诊断金标准,对比UE与Mx-rp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结果:恶性42个病灶,良性86个病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92.86%,特异度95.35%,正确指数0.8821,阳性预测值90.7%,阴性预测值96.47%,阳性似然比19.97,阴性似然比0.0749.而用钼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90.48%,特异度89.53%,正确指数0.8001,阳性预测值80.85%,阴性预测值95.06%,阳性似然比8.642,阴性似然比0.10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性较Mx-rp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妇科超声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效果,分析不同病理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病历资料,评价超声诊断效用。结果:肿瘤患者144例,良性病变患者38例;超声敏感度85.42%、特异度78.95%、准确率91.21%;误诊29例,其中不典型增生24例,增生4例,息肉1例,病理分期Ⅰ期26例、Ⅱ期0例、Ⅲ期3例;恶性疾病内膜厚度高于良性,诊断符合内膜厚度高于误漏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性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准确率较高,可基本满足疾病筛查需要,但对于早期增生性疾病误漏诊率相对较高,内膜厚度是重要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