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的激活在气道上皮细胞诱导的哮喘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迁移中的作用。方法:细胞消化法培养原代哮喘ASMCs,TNF-α刺激上皮细胞系RTE细胞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IL-8和RANTES的含量,改良Boyden趋化小室检测哮喘ASMCs的跨膜迁移,以TLR4抗体作为工具药,观察其在上皮细胞诱导的哮喘ASMCs跨膜迁移中的作用。结果:各TNF-α组培养上清液中IL-8和RANTES水平均显著增高,20 ng/ml组较其他组显著增高(P<0.01)。各组哮喘ASMCs跨膜迁移较正常组均增加(P<0.01);哮喘组和TNF-α+TLR4抗体组哮喘ASMCs跨膜迁移数较TNF-α组显著减少(P<0.01)。TLR4抗体组哮喘ASMCs跨膜迁移数较哮喘组增加(P<0.05)。结论:气道上皮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激活哮喘ASMCs表面的TLR4,诱导增强ASMCs的跨膜迁移,在哮喘的气道重构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吸入不同浓度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的干预情况。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对照组8只,B卵蛋白(OVA)致哮喘组8只,C卵蛋白致哮喘后吸入低浓度布地奈德治疗组8只,D卵蛋白致哮喘后吸入高浓度布地奈德治疗组8只。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皮素-1(ET-1)的水平,计数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各组大鼠行肺组织切片HE染色,再行胶原染色、免疫组化NGF、TGF-β1染色,借助计算机图象分析软件测量单位气道面积炎性细胞数目,基底膜周径(Pbm)、平滑肌面积(WAm)、气道内壁面积(WAi)、胶原面积(Wcol),NGF及TGF-β1阳性信号积分吸光度。结果:B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细胞分类及TNF-α、ET-1水平与A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及D组较B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NGF及TGF-β1的表达、气道壁炎性细胞计数、气道内壁面积、平滑肌面积、胶原面积与A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及D组与B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及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组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吸入不同浓度的布地奈德均可明显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高浓度较低浓度对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体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AngⅡ的Ⅰ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予以干预,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微量比色法测定HASMCs生长率,流式细胞术检测HASMCs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检测HASMC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变化.结果:(1)AngⅡ刺激HASMCs后细胞生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缬沙坦组细胞生长率明显低于AngⅡ组(P<0.05);(2)AngⅡ刺激HASMCs后细胞周期S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缬沙坦组细胞周期S期比例低于AngⅡ组(P<0.05);(3)AngⅡ刺激HASMCs后TGF-β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缬沙坦组TGF-β1mRNA表达量低于AngⅡ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能抑制气道平滑肌的增殖,可能通过下调TGF-β1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丁苯酞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及白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丁苯酞高、中、低剂量(100、50、25 mg/kg)组(n=12)。实验第1日、8日、15日通过注射卵清白蛋白(OVA)致敏,第22日吸入OVA连续激发5周复制哮喘模型,同时在激发前给予丁苯酞20 mg/kg进行干预,观测哮喘行为学、气道杯状细胞及黏蛋白5ac(Muc5ac)的分泌,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粘度,采用ELISA法测定BALF中Muc5ac、IL-13及TNF-α的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打喷嚏、抓鼻及哮喘的程度显著加重(P<0.01),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及Muc5ac的分泌显著增加(P<0.01),BALF的粘度及其中的Muc5ac、IL-13和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25、50、100 mg/kg丁苯酞干预后哮喘行为学评分明显下降(P<0.01);小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Muc5ac的分泌、BALF的粘度及其中的Muc5ac、IL-13和TNF-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 0.01)。结论: 丁苯酞具有抑制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而平喘的作用,缓解IL-13、TNF-α异常高表达是其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GF-β1对不同阶段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建立2周、6周哮喘大鼠模型,分别以1μg/L、10μg/L和100μg/LTGF-β1干预ASMCs生长。采用流式细胞仪、MTT法检测ASMCs增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TGF-β1对A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 2周和6周哮喘组ASMCs的S期比例、A值分别为(34.31±1.41)%、(35.96±3.46)%;(0.546±0.005)、(0.559±0.009)与对照组(12.24±2.64)%、(0.289±0.009)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1)。2周、6周哮喘模型组的各TGF-β1干预组ASMCs的S期比例、A值与各自哮喘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1),10μg/L和100μg/LTGF-β1组比1μg/LTGF-β1组对ASMCs增殖作用明显增加(P〈0.01),10μg/LTGF-β1组和100μg/LTGF-β1组相比,ASMCs增殖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无明显变化,两种浓度增殖作用无有明显差别(P〉0.05)。而2周和6周哮喘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TGF-β1干预后的差别不大(P〉0.05)。结论与正常鼠相比,2周和6周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高,6周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较2周哮喘大鼠增殖更明显。经TGF-β1干预后,2周和6周哮喘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增加,增殖增强,提示TGF-β1可能在哮喘早期阶段即可促进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各阶段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持续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对哮喘小鼠气道及肺血管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哮喘组及decorin干预组,每组10只.慢性哮喘组和decorin干预组小鼠第0、7、14d腹腔注射卵蛋白(OVA)致敏;第22d始雾化吸入2.5%OVA溶液激发哮喘,每次30min,每周3次,连续8周;decorin干预组小鼠每次OVA激发前2h腹腔注射decorin(0.25mg·kg-1)干预;对照组全部以生理盐水代替.末次激发24h后处死小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肺组织切片病理改变及胶原沉积;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气道血管胶原沉积.结果:慢性哮喘组血清及BALF中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decorin 干预组较慢性哮喘组明显降低(P均<0.01);慢性哮喘组气道壁胶原沉积厚度及肺血管壁胶原沉积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decorin干预组上述改变较慢性哮喘组明显减轻(P均<0.01).结论:Decorin干预可减轻哮喘小鼠气道及肺血管胶原沉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大鼠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对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μM、20μM和30μM干预Kupffer细胞8h,诱导Nrf2核转位水平;将Kupffe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未加姜黄素和LPS,LPS组用10μg/mL的LPS加入Kupffer细胞培养液共同培养2 h;干预组用30μM姜黄素干预8h后,余处理同LPS组。Western blot检测Nrf2核转位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MDA、GSH水平,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和IL-6,放免法检测IL-1β。结果:①姜黄素诱导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核转位水平随浓度增加而增高。②LPS组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MDA水平较LPS组显著降低(P<0.01),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PS组GS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干预组GSH水平较LPS组显著升高(P<0.01),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LPS组上清液TNF-α,IL-1β和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降低LPS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Kupffer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8.
确定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调节作用受体,探索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的免疫调节机制。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活力的影响,筛选出促进巨噬细胞增殖能力最强的浓度。用筛选出的β-D-葡聚糖浓度作用巨噬细胞RAW264.7;TLR4抗体和TLR2抗体分别作用巨噬细胞RAW264.7 1h,再用含有β-D-葡聚糖的细胞培养液培养。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提取细胞内总RNA,采用RT-PCR测定巨噬细胞TLR4 mRNA表达量;提取巨噬细胞总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TLR4的蛋白表达。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能够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增加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提高TLR4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TLR4抗体作用细胞后,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TLR2抗体作用细胞后,NO、IL-6、TNF-α、IFN-β的生成量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可以通过细胞表面受体TLR4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增强下游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调节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功能。TLR2可能不是广叶绣球菌β-D-葡聚糖的免疫受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温肾固疏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PMOP)大鼠的骨密度及对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血清含量和转化生长因子-β骨组织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的可能作用机制。将48只SPF级雌性SD大鼠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温肾固疏方高、中、低剂量组。造模4周后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2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q RT-PCR法检测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 RNA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去势模型组大鼠骨密度(BMD)、TGF-β mRNA显著降低(p0.05),而IL-1β、TNF-α、IL-6均显著升高(p0.01),符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改变;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温肾固疏方高、中剂量组椎骨BMD显著升高(p0.05),IL-1β、TNF-α、IL-6显著减少(p0.05),温肾固疏方高剂量组TGF-β mRNA显著增加(p0.05)。温肾固疏方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IL-1β、TNF-α、IL-6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骨吸收;同时上调TGF-β等抑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境雌激素样饲料联合冷刺激诱导的ED大鼠血清与阴茎组织中促炎因子IL-6、TNF-α和TGF-β1的变化及其对ED大鼠阴茎组织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取100只SD雄性大鼠,20只为正常组(N),其余120只为建模组,以环境雌激素样饲料联合冷刺激予以复合干预,24周后通过APO阴茎勃起实验和交配实验筛选ED大鼠,并从中随机选取20只大鼠为勃起功能障碍组(ED组),以ELISA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阴茎组织中IL-6、TNF-α和TGF-β1表达水平,Masson染色观察阴茎组织纤维化情况。结果:(1)ED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和TGF-β1含量较N组显著升高(P<0.05);(2)ED组大鼠阴茎组织中IL-6、TNF-α和TGF-β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N组显著升高(P<0.05);(3)ED组大鼠阴茎组织平滑肌/胶原纤维比值显著低于N组(P<0.05)。结论:环境雌激素样饲料联合冷刺激建立的复合应激型ED大鼠阴茎组织发生纤维化是其发生ED的重要组织病理学原因之一,具体机制可能和血清和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方对哮喘气道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干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四个组:模型组、西药(地塞米松)组、中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从第17天起开始给予相应药液灌胃,西药组给予地塞米松1 g/kg,中药组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方配方颗粒溶液(浓度0.5 g/m L)5 m L/kg,每日1次。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周按照大鼠体重调整1次。连续给药干预4周,检测血清中TGF-β1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均可降低TGF-β1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效果相当(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方能通过有效地减低大鼠血清中TGF-β1的含量,从而阻断气道重塑的发生,达到预防和缓解哮喘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观察鞘内注射姜黄素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痛阈和脊髓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TNF-α、IL-1β和IL-10表达的影响.鞘内置管的12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CCI组,溶剂对照组(SC),姜黄素治疗组(Cur,100 μg/天),建立CCI大鼠疼痛模型,术后第1、3、7、10和14天鞘内给药并测定痛阈,第3、7天取腰段脊髓第4~6节段(L4~L6)以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LR4、HMGB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ELISA法观察脊髓组织中TNF-α、IL-1β及IL-10表达变化.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机械性痛阈与热痛阈显著降低(均P<0.05),同时脊髓组织TLR4、HMGB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TNF-α、IL-1β与IL-10的含量也明显升高(均P<0.05);鞘内注射姜黄素明显降低脊髓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TNF-α和IL-1β的表达,显著升高脊髓IL-10的表达,同时明显改善CCI大鼠疼痛行为(P<0.05).姜黄素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与下调TLR4途径促炎症因子表达有关,抑制TLR4途径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n=58)和常规治疗组(n=58)。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及血清TGF-β1、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及血清TGF-β1、IL-1β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血清IL-1β较治疗前下降(P<0.01),罗格列酮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血清TGF-β1较治疗前上升(P<0.05),罗格列酮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调控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介质和抗炎因子的分泌,可能具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抑制剂PCI-34051对慢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PCI-34051组。测定气道阻力,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ELISA检测IL-4、IL-5、TGF-β1和IFN-γ。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AB-PAS和Masson染色测定气道重塑。Western blot测定α-SMA和TGF-β1表达。结果与哮喘组比,地塞米松组和PCI-34051组气道阻力降低,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IL-4、IL-5、TGF-β1表达下降。地塞米松组和PCI-34051组HE染色气道周围炎症减轻,气道平滑肌增厚减弱;AB-PAS染色杯状细胞化生减轻;Masson染色面积减少。Western blot发现地塞米松组和PCI-34051组TGF-β1表达下降,但α-SMA降低不明显。结论 PCI-34051能够缓解慢性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和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ucoidan)对巨噬细胞RAW264.7体外吞噬活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分泌,以及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对照组,Fucoidan高、中、低剂量组(浓度分别是200、400和800μg/mL)。药物处理6~48h后,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吞噬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的分泌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ucoidan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代谢活力和吞噬能力(P0.01),增加TNF-α和IL-6的分泌,上调TLR4的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Fucoidan可上调TLR4表达,增强巨噬细胞代谢和吞噬活性,增加TNF-α和IL-6的分泌,具有潜在的调节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食物过敏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灌喂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Whole Peptidoglycan,WPG),观察其对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 4~6周龄SPF级无鸡蛋喂养BALB/c雌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取其中2组建立食物过敏模型,分别为OVA致敏阳性对照组、OVA激发后灌喂双歧杆菌WPG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OVA特异性IgE、IL-10和TGF-β1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单个核细胞悬液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 OVA组IL-10、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5和0.01);WPG组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显著低于OVA组(P0.05)。OVA组脾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WPG组与OVA组相比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A组脾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WPG组与OVA组相比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杆菌WPG可以增加食物过敏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刺激细胞因子IL-10和TGF-β分泌。  相似文献   

18.
不同运动方式对COPD 缓解期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IL-6、TNF-α在COPD缓解期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运动训练对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为COPD患者制定最佳运动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55例临床缓解期的COPD患者进行为期12周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值,并与60名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COPD缓解期患者运动训练前,血清中IL-1、IL-6、TNF-α值均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组(P<0.01);经运动训练后,IL-1、TNF-α值显著下降(P<0.01),且不同运动训练方法,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幅度不同,以太极拳训练组IL-1、TNF-α下降的幅度最大(P<0.01)。结论:IL-1、IL-6、TNF-α参与了COPD缓解期气道慢性炎症反应,运动训练对致炎因子有下调作用,且太极拳运动训练下调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为了研究斗米虫蛋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提取斗米虫总蛋白,逐级盐析分为3个部分,透析除盐后得到不同蛋白部位,并采用SDS-PAGE检测斗米虫不同蛋白部位的分子量;利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斗米虫蛋白对人胃癌细胞MFC和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增殖、迁移和凋亡的作用。MTT法研究斗米虫蛋白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VC增殖的影响;荧光微球吞噬实验检测斗米虫蛋白对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Griess法检测对RAW264.7细胞释放NO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对RAW264.7细胞的IL-6、TNF-α和IL-1β分泌量;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斗米虫蛋白作用后RAW264.7细胞中TNF-α、IL-1、TLR4、MIR-7、IFN-γ、TRL-4、IL-6以及4T1细胞中MMP2、MMP9、STAT3、c-Myc和Sdf1 mRNA水平变化。结果显示,斗米虫蛋白主要分子量集中于63 kDa,斗米虫蛋白对人胃癌细胞MFC及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增殖表现出较好抑制作用,并呈现出一定剂量依赖关系(P<0.05),对HUEVC细胞没有细胞毒性,对RAW264.7细胞表现出较好的促进增殖的作用(P<0.05)。斗米虫蛋白实验组与正常组细胞相比可以抑制4T1细胞的迁移(P<0.01),可诱导MFC和4T1细胞凋亡(P<0.05);斗米虫蛋白能够提高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NO释放量、TNF-α、1L-1β和IL-6分泌量及TNF-α、IL-1、TLR4、MIR-7、IFN-γ和IL-6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以及能显著下调4T1细胞中MMP2、MMP9、STAT3、c-Myc和Sdf1 mRNA水平(P<0.05,P<0.01)。由此推论,斗米虫蛋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且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虾青素对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炎症因子及ECM表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72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组,n=12)、一般训练组(M组,n=12)、过度训练组(OM组,n=24)和虾青素+过度训练组(AM组,n=24)。实验中对大鼠以20 mg/(kg·d)虾青素灌胃56 d,并进行递增负荷游泳训练。末次训练24 h后观察肾小球ECM沉积情况并测试血清尿素氮、肌酐及肾组织炎症因子蛋白和基因表达、TGF-β1基因表达等生化指标。结果显示,8周的训练导致大鼠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ECM沉积加强,肾功能损伤。肾小球ECM沉积,C、M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OM组较C、M组显著增加(P<0.01);AM组显著低于OM组(P<0.05)。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OM组和AM组显著高于C组(P<0.01),AM组显著低于OM组(P<0.05);肾组织TNF-α、IL-1β、IL-6和IL-18蛋白表达,OM组和AM组显著高于C组(P<0.05或P<0.01),AM组显著低于OM组(P<0.05);肾组织TNF-αmRNA、IL-1βmRNA、IL-6 mRNA和IL-18 mRNA表达,OM、AM组显著高于C组(P<0.01),AM组显著低于OM组(P<0.05);肾组织TGF-β1mRNA表达,AM组(P<0.05)和OM组(P<0.01)显著高于C组,AM组显著低于OM组(P<0.05)。从而说明补充虾青素可以有效地抑制肾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减轻过度训练诱导的运动性肾脏缺血再灌注发生时肾脏组织TGF-β1的表达,维护ECM的动态平衡,延缓或避免对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