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血磷水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肾内科28例高血磷(SP〉1.6mmol/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病例组,30例血磷正常(SPN1.6mmol/L)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组成,年龄,性别,透析龄,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碱性磷酸酶,肾功能,血浆白蛋白水平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原发病组成,年龄(43.2±9.8岁VS40.5±12.2岁),男女性别比例(16/12vs.17/13),透析龄(32.56±6.71月vs.35.43±5.82月)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o.05),有可比性,在血红蛋白(83.22±6.71g/Lvs103.36±5.84g/L),红细胞压积(24.83±1.92%vs.30.76±1.52%),血钙(1.71±0.16mmol/Lvs.2.23±0.21mmol/L),血碳酸氢根(14.2±3.1mmol/Lvs20.6±4.9mmol/L),血碱性磷酸酶(124.26±16.33U/Lvs.61.47±14.91U/L),皮肤瘙痒发生率(22/28vs.7/30),腰背痛发生率(19/28vs.6/30),左心室肥厚发生率(20/28vs12/30),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酐(956±142mmol/LVS.923±156mmol/L),尿素氮(23.1±6.3mmol/LVS.24.8±8.9retool/L),血浆白蛋白(30.5±3.8g/Lvs.31.2±2.9g/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伴有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血磷正常的患者相比,血碱性磷酸酶,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较高,而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低,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和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2018年2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已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营养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后两组营养状况和钙磷代谢的变化,以及透析后两组患者外周血营养指标和钙磷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维持性血液透析后,血清TP、ALB、PA、HGB水平均较透析前高,且透析后,营养干预组患者血清TP[(66.28±2.65)vs(63.26±2.84)g/L]、ALB[(33.96±1.14)vs(32.22±1.33)g/L]、PA[(206.58±13.90)vs(191.38±12.95)mg/L]及HGB[(99.56±3.20)vs(96.60±3.46)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维持性血液透析后,两组患者血清血钙水平均较透析前高,血清血磷、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均较透析前降低,且透析后,营养干预组患者血清血钙[(1.48±0.17)vs(1.19±0.18)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血磷[(2.77±0.34)vs(3.67±0.25)mmol/L]、钙磷乘积[(4.06±0.59)vs(4.38±0.75)mmol2/L2]及iPTH[(260.30±53.72)vs(282.12±57.18)ng/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可改善肾衰竭患者营养状况,使得钙磷代谢紊乱得到更好的纠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EPO在血液透析病人中对脂联素(ADPN)水平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46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EPO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8周后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白蛋白(ALB),体重指数(BMI),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饱和度(TAST),ELISA测定ADPN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及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ADPN水平高于正常人;用EPO治疗2周后即出现ADPN水平升高,第4周后ADPN水平进一步升高,第8周与第4周比较无明显变化;应用EPO可降低CRP、SF水平;ADPN是LVMI的重要影响因子,EPO可改善左心室肥厚与功能。结论:EPO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ADPN水平,降低CRP、SF水平,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评价醋酸钙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 年 8 月至2015 年2 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钙治 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醋酸钙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的变化。结果:与对 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钙磷乘积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全段甲 状旁腺素、血钙、血磷、钙磷乘积达标率分别为68.00%、84.00%、64.00%、80.00%,与对照组比较,血磷达标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及钙磷乘积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钙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甲状旁腺素、钙磷代谢的改善效果较单用醋酸钙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EPO在血液透析病人中对脂联素(ADPN)水平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46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EPO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8周后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白蛋白(ALB),体重指数(BMI),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饱和度(TAST),ELISA测定ADPN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及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ADPN水平高于正常人;用EPO治疗2周后即出现ADPN水平升高,第4周后ADPN水平进一步升高,第8周与第4周比较无明显变化;应用EPO可降低CRP、SF水平;ADPN是LVMI的重要影响因子,EPO可改善左心室肥厚与功能。结论:EPO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ADPN水平,降低CRP、SF水平,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科长期维持血液透析伴有SHPT的4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一组为帕立骨化醇组(起始剂量0.04μg/kg);一组为骨化三醇组(起始剂量0.01μg/kg),每周三次给药;一组为西那卡塞+小剂量活性维生素D(西那卡塞起始剂量为25 mg/天),根据血清甲状旁腺素(PTH)下降幅度调整药物剂量,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12周PTH较基线水平下降50%;次要疗效指标包括:PTH降至正常范围(150~300 pg/mL),血钙、血磷变化。每4周调整一次药物剂量,以PTH浓度降低至少50%为目标,如果连续2周PTH水平降低至低于100 pg/mL,或钙磷乘积≧75,或血清总钙≧10 mg/dl均应减少剂量,通过调整剂量标准达到维持剂量。结果:与骨化三醇、西那卡塞相比,帕立骨化醇基线PTH分别为(847.35±381.09,1228.03±265.49,1204.87±407.7)和3个月PTH分别为(622.71±417.66,787.46±289.61,817.81±403.67),基线血钙水平(2.08±0.19,2.17±0.17,2.52±0.13),血钙平均升高为20%,基线血磷水平(2.2±0.55,1.89±0.42,2.31±0.49),血磷平均升高25.7%,三组PTH达标率分别为(80%,55.5%,4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帕立骨化醇用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伴有SHPT的患者在降低PTH方面更安全,效果更优于骨化三醇及西那卡塞,剂量较高时仍有并发高钙、高磷血症的风险而需调整剂量或暂时停药,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剂量以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郭静  池艳春  陈曦  李洪波  张堃 《生物磁学》2014,(8):1522-1524
目的:研究低钙透析液联合醋酸钙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磷、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期间所有患者均低磷饮食,两组透析液钙浓度均为1.25mmol/L,试验组同时给予醋酸钙治疗,对照组不应用醋酸钙治疗,三个月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及血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组血磷、血钙、血磷和血iPTH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钙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iPTH水平略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血iPTH水平略下降(P〉0.05),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血磷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血磷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但在正常范围内,两组血iPT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钙透析液联合醋酸钙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且不会导致高钙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晓玲  白久旭  韩敬明  王东辉  崔汉民  曹宁 《生物磁学》2013,(30):5896-5899,592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tic nephropgthy,DN)与非糖尿病肾病(non-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的差异;分析其血钙、血磷、iPTH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148例MHD患者,分为糖尿病组(58例)和非糖尿病组(90例),比较两组间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血钙、血磷、iPTH、HbA1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iPTH、血磷水平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两组血钙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在非DN组中,iPTH与血钙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20,P=0.036),iPTH与血磷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26,P=0.005)。在DN组中,iPTH与血钙、血磷无显著相关性,而iPTH与HbA1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32,P=0.007)。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iPTH水平和血磷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HbA1c可能抑制iPTH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三年来对51头不同年龄阶段健康林麝进行了2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测定结果:成龄麝(>2.5岁):血钾(8.39±2.70) mmol/L,血钠(145.95±5.28) mmol/L,氯(107.29±2.74) mmol/L,总蛋白(90.58±13.56) g/L,白蛋白(46.07±4.95) g/L;青年麝(1.5 ~2.5岁):血钾(8.19 ±2.71) mmol./L,血钠(145.36±4.34)mmol/L,氯(107.55±3.96) mmol/L,总蛋白(76.79±6.46) g/L,白蛋白(48.87±2.65) g/L;仔麝(<1.5岁):血钾(10.87 ± 1.65) mmol/L,血钠(141.60 ±3.27) mmol/L,氯(105.24±4.29) mmol/L,总蛋白(76.29±8.24) g/L,白蛋白(40.99±5.14) g/L等.结果表明:青年麝和成龄麝血液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仔麝与青年麝和成龄麝在几项生理生化指标方面有显著差异;林麝血液中钙磷比(0.65)明显低于其他动物.本次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以期为林麝的保护和疾病防治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0.
付健  宋云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9):1046-1049, 1055
目的探讨早期益生菌干预联合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给予早期益生菌干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干预。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胃肠道不良反应、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认知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白蛋白(g/L)、前白蛋白(g/L)、血红蛋白(g/L)水平升高(34.63±4.79 vs 32.05±3.64,215.56±30.13 vs 201.57±29.47,121.51±13.08 vs 114.90±12.36),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37.5%vs 15.0%),D-乳酸(mmol/L)、降钙素原(μg/L)水平降低(1.31±0.38 vs 2.15±0.43,4.20±1.03 vs 6.45±1.16),MMSE评分和MoCA评分升高(24.65±2.08 vs 22.16±1.95,26.61±2.17 vs 24.35±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益生菌干预联合肠内营养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胃肠功能和认知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骨桥蛋白(OPN)、Klotho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CT检查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分为钙化组(48例)和非钙化组(61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清Sclerostin、OPN、Klotho蛋白、BMP-7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钙化组、非钙化组血清Sclerostin、OPN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钙化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非钙化组(P<0.05),钙化组、非钙化组血清Klotho蛋白、BMP-7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钙化组以上指标水平低于非钙化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与血清Sclerostin、OPN、Klotho蛋白、BMP-7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clerostin、OPN、Klotho蛋白、BMP-7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常伴随着血清Sclerostin、OPN水平升高,Klotho蛋白、BMP-7水平降低,且血清Sclerostin、OPN、Klotho蛋白、BMP-7是其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应结合以上因素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预防其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7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根据AVF成熟情况分为成熟不良组57例和成熟组1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p-PLA2、FGF-23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AVF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p-PLA2、FGF-23水平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AVF成熟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成熟不良组血清Lp-PLA2、FGF-23水平高于成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PLA2、FGF-23升高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AVF成熟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p-PLA2、FGF-23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AVF成熟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5、0.763、0.822,血清Lp-PLA2、FGF-23水平联合预测的AUC最大。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p-PLA2、FGF-23水平升高与AVF成熟不良独立相关,血清Lp-PLA2、FGF-23水平联合对AVF成熟不良的预测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锌-α2-糖蛋白(ZAG)、骨硬化蛋白(SOST)及胎球蛋白A(FA)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MHD的203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作钙化组133例以及无钙化组70例。分析两组各项基线资料以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差异,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另外,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血清ZAG、SOST及FA诊断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效能。结果:钙化组年龄及血磷、SOST水平均高于无钙化组,而血清ZAG、FA水平均低于无钙化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血磷以及血清SOST、ZAG、FA均是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ZAG、SOST及FA联合诊断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诊断。结论:血清ZAG、SOST及FA均和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诊断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与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9年5月选择在本院肾内科就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持续3个月,记录残余肾功能与钙磷代谢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两组治疗后的24 h尿量、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钙值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血磷值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恢复,调节钙磷代谢平衡,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接收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9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进行维持性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与治疗组(45例)两组。对照组进行单纯的血液透析,而治疗组则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血液尿素氮(BUN)、甲状旁腺激素(PTH)、球蛋白、白蛋白、血常规、电解质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r、β2-MG、BUN、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β2-MG、PT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球蛋白、白蛋白、血常规、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不良反应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的血液透析相比,血液灌注联合血液透析能够更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Cr、β2-MG、BUN、PTH的蓄积,改善不良反应,且不会引起球蛋白、白蛋白、血常规、电解质的变化而破坏内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TLC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LC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水平下降,IgA,IgM及IgG水平升高,肺功能TLC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水平较低,IgA,IgM及IgG水平较高,肺功能TLC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改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肺功能,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