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蓝额地鸲Cinclidium frontale为雀形目鸫科地鸲属鸟类(郑光美,2011),曾记为鹟科鸫亚科长脚鸲属蓝额长脚地鸲Callene frontale(张俊范,郑作新,1963)。国外见于印度、尼泊尔、不丹、老挝、越南(郑作新等,1995)。在国内的分布,马敬能等(2000)表明四川亚种Cinclidium f.orientale记录于四川石棉大渡河、云南南部,指名亚种C.f.frontale可能见于西藏东南部;郑光美  相似文献   

2.
寇治通 《四川动物》2002,21(2):105-107
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 1906),隶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在我国仅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和云南等省的海拔大约在1300m以下的山区溪河、池塘局部水域.国外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和缅甸与我国毗邻的地区.在我国,山瑞鳖濒临绝灭境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笔者自1988年开始,对山瑞鳖进行实验性的驯化养殖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云南赤麂的亚种分类记述(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赤麂(Muntiacus muntjak)又名印度麂或吠鹿,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麂属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同时又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毛皮兽。迄今,本种已记载过15个亚种,其中7个分布于中国大陆(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8个见于东南亚诸岛(Chasen,1940)。近来,本文作者之一的Groves和他的同事Grubb又将这15个亚种归并为8个(论文已交付出版)。 关于云南赤麂的亚种问题以往很少深入研究,仅在部份区系分类报告中有过简要记载。但因各学者所获标本有限(或者仅得少数皮张),而将云南及整个中国大陆的赤麂 (Muntiacus muntjak)统统归入了M.m.vginalis亚种。事实上,真正的M.m.vaginalis仅局限于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的阿拉刚(Arakan)和中国的西藏东南部(Grubb和Groves,待发表)。 笔者查看了采自云南各地的60余号赤麂标本,经与已知亚种的外部形态、头骨特征和主要性状差异系数值的比较(表3)发现:云南的赤麂不仅与M.m.vaginalis,海南亚种M.m.nigripes以及邻国的其它亚种(如M.m.curvostylis和M.m.annamensis等)明显有别,而且与中国的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的标本差异亦颇大。就说云南南北(约为22°20`N.以南;23°10`N.以北)两地标本的差异也十分显著(两地之间有一狭窄的过渡地带,发  相似文献   

4.
掘步甲属Scalidion Schmidt-Gbel,1846 为步甲科壶步甲族(Carabidae, Lebiini) 中的1个小属,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和越南。通过观察巴黎自然博物馆和华南农业大学馆藏标本,本文对该属进行简要的分类研究,提供了分种(亚种)检索表、照片并附形态特征图。该属目前仅记录2种,即喜掘步甲S. hilare Schmidt-G?bel 和黄掘步甲S. xanthophanum (Bates),2种均在中国有分布,其中后者包括2个亚种。喜掘步甲为贵州新记录,黄掘步甲指名亚种为广东、贵州和越南新记录,黑色亚种S. xanthophanum nigrans (Bates)为贵州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云南兔Lepus comus G.Allen是云贵高原和滇西山地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一种野兔,初由G.M.Allen(1927)根据采自云南西部腾冲的标本命名。其后,国内外学者(包括G.M.Allen本人在内)对云南兔究竟是一独立种或为高原兔Lepus oiostulus(Hodgson)的一个地理亚种意见纷纭(罗泽珣,1981;高耀亭等,1964;Allen,1938;Ellerman et al.,1951;Angermann,1967;Corbet,1978。我们曾对国内有关单位所收藏的这两个类群的100余号标本进行较详细的对比研究。发现云南兔在形态上与高原兔确有明显区别,在分布上又有同域现象,因而主张仍应将云南兔保持其原定种的种级地位;同时,又查对了采于各地的云南兔所有标本,发现云南北部(丽江)至中部(景东、景谷)标本以及云南东部、南部和贵州西部标本都有异于滇西地模标本,且占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区。经研究,应属两个新的亚种。其中,云南东部,南部和贵州西部的新亚种,为纪念先师彭鸿绶先生毕生献身于云、贵、川的科学考察事业和他的指导与培养,特以彭先生之姓氏命名,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新资料,中南半岛地区的灵长类动物共5科12属62种,含1个特有属和32个特有种;在91个种及亚种中,有20个为极度濒危,30个为濒危.特有属为白臀叶猴属,分布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该属的3个种包括红腿白臀叶猴、灰腿白臀叶猴和黑腿白臀叶猴,均为极度濒危物种.除红腿白臀叶猴在老挝有分布外,另外两种在越南和柬埔寨都有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印度猕猴(Macaca mulatta)两个种群颅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云南中南部和印度的猕猴(Macaca mulatta)两个种群的颅骨形态以及等位基因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面宽、颅的形态大小和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分别存在于印度种群(M.m.mulatta)与西藏亚种(M.m.vestita),川西亚种(M.m.lasiotis),泰国种群和越南种群之间。在20个血蛋白等位基因中,仅约8个是各亚种或种群共有的,代表共同的离征或祖征。因此,云南中南部标本既不是印度指名亚种,也不是泰国的siamica亚种,其亚种名应重新厘定。大陆型分布的猕猴区域性种群之间的遗传异质性大于同质性。上述差异可能是随机遗传漂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石蝴蝶属(Petrocosmea Oliv.)植物的现代分布与分化中心位于中国的西南山地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如印度(阿萨姆邦)、缅甸、泰国、越南等也有分布。近年来,中国和中南半岛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分类群和国家级新记录层出不穷,进一步加深了研究人员对中国和中南半岛植物区系以及该属植物在上述区域的多样性的理解。例如,滇黔石蝴蝶[Petrocosmea martinii (H. Léveillé)H. Léveillé]和丝毛石蝴蝶(P. sericea C.Y. Wu ex H. W. Li)曾被认为是中国的特有种,前者分布于贵州、广西北部和云南东南部,而后者仅见于云南东南部。该文报道了这两种石蝴蝶属植物的越南国家级分布新记录。这两个新记录种的发现,使得越南分布的石蝴蝶属植物种的数量上升到了5 种,这些新记录种的报道或暗示未来在与中国西南山地邻近的地区还将会有更多该属的新分类群或新记录有待发现。该文还同时提供了这两个国家级分布新记录物种的描述、图示、濒危等级现状评价以及目前所有越南已知分布的石蝴蝶属植物的检索表以备检索和核对。  相似文献   

9.
密点麻蜥的生态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在我国有三个亚种,指名亚种E.m.multiocellata分布于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叶城亚种E.m.yarkandensis分布于青海、甘肃、新  相似文献   

10.
大锥蚤属一新种(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是松鼠的主要寄生蚤。我国已知有7个种和亚种,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福建和浙江等省。著者等在1965年采自云南德钦的跳蚤中发现一种寄生于松鼠的大锥蚤,与已知各种均有明显区别,遂订为新种。  相似文献   

11.
黑长臂猿的分布、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黑长臂猿 (Hylobates concolor)是现生 1 1种长臂猿中其系统地位最低的灵长类。历史时期长臂猿曾广泛分布在我国南部的大部省区。自公元 4世纪以来 ,它们的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分布区从北到南 ,从东到西急剧缩小 ,现黑长臂猿缩小到只在海南岛、云南南部和越南北部 ,已分化为 6个亚种。分布于我国的 5亚种中 ,海南亚种 (H . c. hainanus)现今仅20余只 ,是最濒危的一个亚种 ;.北部湾亚种 (H.c.nasutus) 50年代曾在广西西南部发现 ,60 -70年代已绝迹 ;指名亚种 (H.c.concolor)主要分布于越南北部、滇南和滇中哀牢山。滇南约有100余只 ,滇中哀牢山可能有40 - 60群 ,180 - 240只 ;景东亚种 (H . c. jingdongensis)为滇中无量山的特有亚种 ,现有100 - 116群 ,430 - 500只 ;滇西亚种 (H . c. furvogaster) ,只分布在滇西南的沧源、镇康、云县和耿马等地 ,约有 2 6-42群 ,100 - 150只。现今 ,黑长臂猿的分布区已不足1000Km2 ,总数量约1000只 ,为高度濒危的灵长类动物。造成黑长臂猿濒危的主要原因是 :热带和南亚热带原始森林的被破坏和缩小、人类活动的干扰使生境破碎和恶化、过度猎捕和长臂猿自身的生物学弱点。目前 ,中国的黑长臂猿已在 9个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2.
报道东洋区五种并脊天牛的一些国家级新记录。常卿并脊天牛Glenea changchini Lin&Lin,2011是越南新记录种;郎氏并脊天牛G.rondoni Breuning,1963是泰国新记录种;窄条并脊天牛G. subregularis Pic,1943是老挝新记录种;拟绿缝并脊天牛G. subviridescens Breuning,1963是中国、越南和泰国新记录种;绿缝并脊天牛G. viridescens Pic,1927是中国和老挝新记录种。提供了相关种类的模式标本照片和新记录证据标本照片。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头部骨骼的比较,进一步证实将平鳍鳅科分为两个亚科是正确的。对分布于中国的平鳍鳅亚科鱼类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整理,共记载了7属15种(或亚种),其中有1个新种——云南原爬鳅Balitoropsis yunnanensis,sp.nov.和1个新记录——越南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tonkinensis Pell.et Chev.。    相似文献   

14.
海南坡鹿 (Cervus eldi hainanu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坡鹿(Cervus eldi),别名泽鹿,是生活在亚洲热带的鹿科动物,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和中国海南岛.海南岛特有的海南坡鹿(C.e.hainanus)是坡鹿的一个亚种, 历史上曾在岛内广泛分布.海南坡鹿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被列入濒危级保护动物,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它的野生种群目前仅见于海南岛东方市的大田地区( 东经108°47′~108°49′,北纬19°05′~19°17′).保护海南坡鹿,对于保护全球生物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的蚤类主要寄生于松鼠科动物。目前已知约15种(包括亚种)以上,分布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如印度;缅甸;越南;锡金;尼泊尔;锡兰;马来亚以及我国的云南、四川、福建等地。我国记载有三种,即:无值大锥蚤M.euteles(Jordan &  相似文献   

16.
中国柳莺属鸟类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莺属(Phylloscopus)是广泛分布于旧大陆地区的小型食虫鸟类,目前全世界已知66种,其中约50种见于亚洲。该属鸟类外部形态十分相近且同域分布种数较多,历来是鸟类分类学中的研究难点及热点。2003年贾陈喜等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表的分布于我国的柳莺属鸟类新种及相关分类学变动,涉及3个新描述种和9个由亚种提升的种,共计30种26亚种。2003年以来关于柳莺属鸟类的分类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同时我国境内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分布记录。综合最新的文献及分布资料,整理得知我国现有柳莺属鸟类41种31亚种,与2003年的状况相比已有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新描述种方面,德国学者Martens等2008年描述了黄腹柳莺(P.affinis)种组中的一新种———华西柳莺(P.occisinensis);2010年瑞典学者Alstrm等报道在越南和老挝地区新发现的灰岩柳莺(P.calciatilis)已被证实在我国有分布;亚种提升为种方面,如日本柳莺(P.xanthodryas)自极北柳莺(P.borealis)中独立,冠纹柳莺(P.claudiae)和西南冠纹柳莺(P.reguloides)分开等;分类地位再评议方面,如灰头鹟莺(Seicercusxanthoschistos)实为灰头柳莺(P.xanthoschistos)等;新分布纪录方面,如欧柳莺(P.trochilus)在内蒙古达里诺尔湖地区发现确切记录等。现今对柳莺属鸟类分类学方面的研究已明显呈现出传统形态学、分子遗传学、声谱分析及野外鸣声回放实验等新老技术手段相整合,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问题的局面。中国是世界柳莺属鸟种分布最多的国家(其中有9种仅在或主要于我国境内繁殖),但我国鸟类学者关于该属鸟类的研究工作并不多见。柳莺属鸟类在分类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鸟类学工作者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7.
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 Oshima,1919), 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东亚, 其中包括中国南部(包含台湾和海南岛)、越南和老挝。伍献文等1于1977年鉴定了本属的19个种或亚种, 并将光唇鱼属划分为两个亚属:光属的19个种或亚种, 并将光唇鱼属划分为两个亚属: 光唇鱼亚属和厚唇鱼亚属(Lissochilichthys Oshima,1920)。    相似文献   

18.
马强  苏化龙 《动物学杂志》2004,39(3):32-32,54
黑叶猴(rachypithecus francoisi)别名乌猿、乌叶猴,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为亚洲特有的灵长目动物,主要产于我国.黑叶猴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濒危()级保护动物.本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和越南、老挝等局部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西南部、西部(大新、崇左、龙州、扶绥、宁明、隆安、天等、靖西、那坡、德保等地)贵州东北和西南部(桐梓、正安、绥阳、沿河、兴义、水城、务川、道真、册亨等地)以及云南南部局部地区;重庆南川、彭水等地.总数约6 000~7 000只.  相似文献   

19.
灵长类中的长臂猿仅有一属Hylobates 4个亚属,其中Nomascus亚属曾被认为仅有一个种即黑冠长臂猿Hylobates (Nomascus) concoler,且分化有6个亚种,Hylobates concolor concolor;H.concolorsiki; H. concolor lu; H. concolor hainanus;H. concolor leucogenys;和H. concolor gabriellae。 Dao Van Tien (1983)发现concolor和leucogenys在越南北部为同域分布,认为可能系两个种。马世来和王应祥(1986)也发现它们在中国云南南部也有同域分布现象,且在阴茎骨形态和另外一些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而正式提出它们确系两个有效种,并描记了黑冠长臂猿H. concolor的两个新亚种:H. c. jingdongensis (分布于中国云南中部景东无量山区),H. c. furvogaster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南部澜沧江以西)。本文进一步查对了欧、亚和北美各主要博物馆中所保存的长臂猿标本。经分析比较,对Nomascus亚属的长臂猿进行了重新整理如下: 1.进一步比较了黑冠长臂猿H. concolor和白颊长臂猿H. leucogenys在毛色、头骨、牙齿和阴茎骨等特征上的差异,证实它们为两个独立的种是正确的。 2.根据阴茎骨、毛被、牙齿以及杂种核型的形态特征,认为H. gabrielloe应作为本亚属的第3个独立种,siki 为它的地理亚种即:H. gabriellae sike。 3.在H. c  相似文献   

20.
贵州斑大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大叶蝉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予忠 《昆虫学报》1992,35(2):215-216
斑大叶蝉属Anatkina由Young氏建立于1986年,模式种:Tettigonia vespertinula Breddin。目前全世界已记述37种,主要分布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越南。我国已知7种,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本文记述分布在贵州的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农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