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NGUYEN Khang Sinh  温放 《广西植物》2018,38(11):1422-1427
漏斗苣苔属(Raphiocarpus Chun)是分布于中国至中南半岛一带的小属,主要产于中国华南西南抵越南北部至中部,但之前中越两国共有分布的该属物种仅有3个种。大苞漏斗苣苔[Raphiocarpus begoniifolius(Lévl.)Burtt]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的特有种,仅分布在中国的广西西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和湖北西北部,尚未见有在越南的相关研究报道。该文首次报道了越南植物区系中大苞漏斗苣苔的国家级分布新记录,使得中越两国共有分布的该属物种上升到了4个种,并着重讨论了大苞漏斗苣苔与其近缘种长筒漏斗苣苔[Raphiocarpus macrosiphon(Hance)Burtt]的区别特征,进一步完善了越南所分布的漏斗苣苔属植物检索表。根据中越两国的各自与联合野外考察工作对该种的濒危现状进行了讨论,为中越两国开展该种乃至该属植物的保育提供了直接证据。凭证标本保存于越南生物资源与生态研究所标本馆(HN)中。  相似文献   

2.
漏斗苣苔属(Raphiocarpus Chun)是分布于中国至中南半岛一带的小属,主要产于中国华南西南抵越南北部至中部,但之前中越两国共有分布的该属物种仅有3个种。大苞漏斗苣苔[Raphiocarpus begoniifolius (Lévl.) Burtt]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的特有种,仅分布在中国的广西西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和湖北西北部,尚未见有在越南的相关研究报道。该文首次报道了越南植物区系中大苞漏斗苣苔的国家级分布新记录,使得中越两国共有分布的该属物种上升到了4个种,并着重讨论了大苞漏斗苣苔与其近缘种长筒漏斗苣苔[Raphiocarpus macrosiphon (Hance) Burtt]的区别特征,进一步完善了越南所分布的漏斗苣苔属植物检索表。根据中越两国的各自与联合野外考察工作对该种的濒危现状进行了讨论,为中越两国开展该种乃至该属植物的保育提供了直接证据。凭证标本保存于越南生物资源与生态研究所标本馆(HN)中。  相似文献   

3.
越南爵床科一新记录属——恋岩花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越南爵床科1新记录属--恋岩花属(Echinacanthus Nees).长柄恋岩花(E longipes H S.Lo & D.Fang)原仅记载分布于中国的广西,在越南和中国云南为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有着异乎寻常的植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在该区发现了多个苦苣苔科植物的新种或新属。凹柱苣苔属是2010年才被建立的新属,该属的花与叶相比,花较大,叶相对较小,叶片边缘稍外卷,花序仅单花,柱头盘状或凹坑状,蒴果长椭球形而有别于苦苣苔科的其他属。凹柱苣苔属为喀斯特专性植物,目前仅包括分布于黔西南的凹柱苣苔和分布于滇东南的水晶凹柱苣苔两个物种。作者在开展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在越南北部的河江省发现了水晶凹柱苣苔,基于该新发现居群的植物标本,对其进行了补充描述,确认其花期为11月—12月,并对该物种濒危状况进行了重新评估,同时提供了野外生态照片以资辨认。目前,越南已记录苦苣苔科植物32属150余种,凹柱苣苔属在越南北部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多样性,再一次充分证明了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是一个完整的植物区系地理单元,而且为稀有的水晶凹柱苣苔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野外本底资料,对其将来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中国广西北部石灰岩地区柏科一新记录属——黄金柏属,提供了分布于我国广西的越南黄金柏的详细形态描述及照片。该种原记录仅分布于越南北部石灰岩地区,目前在我国仅见于广西北部的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石蝴蝶属八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苦苣苔科石蝴蝶属(Petrocosmea)8种植物的染色体.发现它们的染色均属小型染色体,数目一致,皆为2n=34.  相似文献   

7.
广东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廖文波  张宏达   《广西植物》1994,14(4):307-320
广东种子植物区系共有219科1434属4986种。其中:①热带区系成分占有较大的比例,约占非世界属的62.3%,表明广东区系受到热带区系的强烈渗透,次之为亚热带(至亚热带山地)成分约占32.2%,及中国特有分布占5.6%;②以单型属(72属),单种属(585属)和寡种属(562属)占绝对优势,共占85.0%,充分显示了广东区系的古老性和过渡性特点;③从区系组成和植被结构的特征成分来看,以华夏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包括:亚热带分布,亚热带山地分布,中国特有分布,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及一些亚洲热带分布中以亚热带为主的属:④在这些属中有东亚特有属132属,中国特有属75属以及华南—西南—中南半岛特有属68属等;这些属的存在毫无疑问地说明,广东区系是华夏植物区系的核心地区之一,同时也显示了热带区系与亚热带区系有着不可分隔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是中国乃至世界兰科(Orchidaceae)植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发现了不少新属、新种、新记录属以及新记录种[1-10]。笔者近年来对云南南部和东南部植物区系进行调查,并通过标本鉴定和相关资料查阅,发现了4个云南新记录属和9个云南新记录种。其中,  相似文献   

9.
结合《江苏植物志》(增订版)的修订,作者对江苏境内植物做了补充调查并发现了一些江苏省分布新记录。续前文[1-2],本文报道了分布于宜溧山地的部分江苏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共计有10种1亚种1变种,隶属10个科11个属,其中有新记录属1个。另外,从植物资源利用、植物区系及分布范围等方面对部分种类进行了简要分析。凭证标本均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合欢属植物的分类,分布及其区系的起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孙航  陈介 《云南植物研究》1990,12(3):255-268
本文对中国金合欢属(Acacia Miller)的分类、分布及其区系的起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初步确立了本地区金合欢属植物约13种,3变种,其中包括2个新记录种,2个新变种;它们主要分布在西南及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尤以云南为最多。中国的金合欢届种类较贫乏,主要属Subgen. Aculeiferum,且几乎都是较原始的“A. pennata”体态,大都处于其分布区的边缘,种间关系较密切,区系比较年轻。该区系是中南半岛金合欢区系的一部分,除Subgen. Heterophyllum是来自澳洲外,其余最终通过印度板块来自非洲。  相似文献   

11.
A second species of Silvorchis, until now considered to be a presumably extinct monotypic genus endemic to western Java has been discovered in southern Vietnam. The species, here named as S. vietnamica,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with data on its distribution, ecology, phenology and estimated conservation status. A key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two known species of the genus is also provided. The taxonomic affinities and phylogenetic placement of the newly discovered plant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该文报道了在泰国北部和中国西南部的菊科一个新归化属——苹果蓟属(Centratherum Cass.)。依据所采集的标本,详细描述了该属在东南亚大陆的唯一代表亚种苹果蓟 [Centratherum punctatum Cass. Subsp. fruticosum(S. Vidal)K. Kirkman ex Shih H. Chen, M. J. Wu & S. M. Li],并配以插图。苹果蓟与其所在属的其他种的区别在于该亚种叶片菱形至椭圆形,叶缘具不规则锯齿,先端微尖,总苞片基部硬化,先端无芒。文中还提供了苹果蓟的分布图,并讨论了其可能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3.
The genus Burretiodendron Rehder is currently endemic to an area near the China–Vietnam border and the limestone mountains of Thailand and Myanmar. The fossil records of this genus were previously found only from the Miocene of Yunnan, Southwest China, and the Oligocene of Guangxi, South China. Here, we describe fossil fruits and associated leaves of Burretiodendron, which were discovered in the lower Oligocene Shangcun Formation of the Maoming Basin, Guangdong, South China.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 with extant and fossil Burretiodendron taxa indicates that fruit fossils belong to the species Burretiodendron parvifructum J. Lebreton Anberrée & Z. K. Zhou. This is one of the earliest fossil records of the genus, providing additional evidence for the early biogeographic history of this genus and supporting the inference that the genus originated in South China. According to the habitat conditions of modern species, we speculate that there were limestone mountains around the Maoming Basin in the early Oligocene.  相似文献   

14.
董莉娜  刘演 《广西植物》2019,39(1):16-39
秋海棠属(Begonia L.)隶属于葫芦目(Cucurbitales)秋海棠科(Begoniaceae),有1 800余种,是世界第六大属,主要分布于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亦可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等。我国有秋海棠属植物近300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和广西等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云南有秋海棠属植物100余种。近年来,随着广西地区秋海棠属植物野外调查的不断深入,陆续发现并发表了大量秋海棠属新类群,使得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数目已超出1991年《广西植物志》(第一卷)收录的19种,因此亟需对发表于不同期刊中的类群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汇总。鉴于此,该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考证标本信息,整理并汇总了广西产秋海棠属植物共84种,包括2个变种、11个亚种和46个特有种,新增的65种为《广西植物志》(第一卷)中未收录的类群,并补充了这些类群的特征集要、凭证标本信息和属下分组概况,为今后开展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修订以及系统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滇桂两省中越边境地区藓类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2~2015年间采集自滇、桂两省中越边境地区的2 600余份藓类植物标本进行物种鉴定和文献研究,分析了中越边境地区藓类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点,并将中越边境地区与邻近地区和国家的藓类植物进行物种丰富度、属种相似性和区系谱的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滇、桂两省中越边境地区共有藓类植物51科、155属、452种(含种下单位),其中卷边麻锦藓[Taxithelium kerianum(Broth.)Broth.]为中国新记录种。(2)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共有优势科9科,优势属12属。(3)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区系以热带亚洲成分所占比例最高,达31.19%,其次为东亚成分(25.46%)和北温带广布成分(13.76%)。(4)与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属及种的相似性最高的分别是越南和中国贵州。(5)中越边境地区的藓类植物区系与贵州、广东、福建及台湾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6.
New records of the Japanese seahorse Hippocampus mohnikei from Cambodia, Malaysia, Thailand and Vietnam, along with recently published studies from India and Singapore, have greatly expanded the known range of H. mohnikei within Southeast Asia. These new records reveal novel habitat preferences and threats to H. mohnikei in the region. Although the global conservation status of H. mohnikei is classified as Data Deficient according to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new sightings indicate that this species is found in similar habitats and faces similar threats as other Hippocampus species that are considered Vulnerable.  相似文献   

17.
冯慧喆  严克俭  黄云峰 《广西植物》2016,36(8):1014-1018
在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中采集了大量标本,经过对这些标本进行仔细鉴定并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其中两号标本为香茜属(Carlemannia Benth.)和粘腺果属(Commicarpus Standl.)植物。这两属植物在广西尚无报道,为首次记录。香茜属植物叶对生,子房下位,无托叶,雄蕊仅有2枚,这和茜草科相似但又不同,系统位置较混乱,以前曾放于茜草科( Rubiaceae)和忍冬科( Caprifoliaceae)中,最近该属和蜘蛛花属独立成香茜科( Car-lemanniaceae)。该属植物共有3种,沿喜马拉雅山脉向东一直分布到缅甸、越南北部。我国西藏东南、云南南部、广西西北部分布一种即香茜( Carlenannia chinenesis Hook. f.)。粘腺果属是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主产热带地区的1个属,全世界约25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南部,在南亚、东南亚和墨西哥至热带美洲也有少量分布。中国产2种,其中广西产1种即中华粘腺果[ Commiaicarpus chinensis ( L.) Heim.]。该种植物分布广泛,从南亚次大陆向东至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向北到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以及广州附近,在广西首次记录,产凤山县和凌云县。  相似文献   

18.
大苞兰属全世界共有23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各国。我国分布有12种,可以说是该属的分布中心。在2011-2013年期间,对普洱地区兰科植物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该属一个新记录种 Sunipia nigricans Avery-anov,根据该种拉丁名种加词之意将其定为“淡黑大苞兰”。淡黑大苞兰主要特点是花淡黑色、粘盘柄不分叉、顶部连接着4个球形的花粉团,与该属其它所有种类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