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共享平台”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本科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融合同济“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三位一体的教学特色,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计为“突出主线”,通过四项课程改革子项,即“建筑与建成环境设计”课程改革子项、“景观设计”课程改革子项、“景观详细规划设计”课程改革子项、“景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改革子项,进行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重构、教学组织重组等的深化改革研究。从而建构“主线突出,两翼并重,三级分层,相互协同”复合网络化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框架,实现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从进口至出口的知识、人格、素质和能力( KAQP)的全面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园林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青  苏王新  王宏 《应用生态学报》2019,30(11):3991-4002
作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三大基础理论之一,景观生态学是风景园林师从经验规划/设计转向循证规划/设计的利器.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挖掘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应用优势与必要性;基于文献分析法,从规划设计研究主体、科学基础以及景观性能与人类福祉三方面总结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园林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进展,并提出面向规划设计实践需求的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优先议题,包括服务多学科与多部门的景观内涵与分类体系研究、面向管理决策的景观性能评估与参数量化研究、应对人居环境与规划设计不确定性的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研究,以及提升人类福祉的景观格局-过程-服务耦合研究.开展景观生态学与风景园林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有利于深化并推动景观生态学综合研究成果向应用实践的转化,对于构建风景园林领域实践性科学研究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通  黎展荣 《生物信息学》2018,25(6):130-134
随着无人机技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无人机技术引入风景园林设计和教学已经成为可能。本文通过阐述无人机三维重建技术的概念、技术流程和技术优势、该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及该技术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结合方式,展示了以无人机三维重建现状模型为结合点,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与前沿科学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将生物和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一些风景园林理论和实践蕴含了这一思想;20世纪60—70年代,一些学者将生态学的“平衡态范式”引入风景园林学科,形成以自然优先和科学实证为特征的生态决定论思想;20世纪80—90年代,生态学发生以复杂性为特征的范式转变,规划设计开始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重视景观动态格局以及科学与艺术的结合;20世纪末出现了将生态作为复杂系统的隐喻的趋势,生态都市主义思想和实践应运而生。今天风景园林中的生态思想是多层次的,并综合体现在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5.
刘文平 《生物信息学》2018,25(3):100-104
风景园林空间及其功能是人类福祉的基本来源,而人类福祉需求则是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厘清风景园林与人类福祉的关系对风景园林创建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从服务角度强调风景园林对人类福祉的贡献,梳理风景园林提供的景观服务类型,分析景观服务的空间流动过程、类型及其机制,从而揭示出景观服务在哪里产生、流向哪里、实际在哪里被使用等过程。基于景观服务及其空间流动特征,提出基于景观服务供需平衡的风景园林空间管理框架,以期为满足人类福祉需求的风景园林空间布局和管理决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景观感知作为自然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受到广泛关注,但现有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未对自然教育环境设计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从景观感知角度,综合环境教育学、环境心理学及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基于景观感知的自然教育环境的营建提出了针对性原则及策略,并着重探讨影响景观感知的设计要素。首次从景观感知角度对自然教育环境设计进行探讨,对自然教育环境的营建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自然教育;景观感知  相似文献   

7.
沈洁 《生物信息学》2018,25(6):124-129
作为一门以落地性为特征的应用型学科,对学生规划设计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通过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规划设计思维与能力也成为了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从设计思维的特性出发,针对设计教学课程提出了一套控制方式和流程,并以同济大学本科三年级上学期的公园设计课程为例,对景观设计思维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展开了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8.
王洁宁  任震  黄滢  张凯云 《生物信息学》2018,25(10):110-114
风景园林专业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是以规划编制技术为导向的专业课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目标的背景之下,于绿规课程教学中导入生态正义观正适应了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协同的新要求。文章基于绿规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思考、重标准轻责任的现状,结合生态正义观的缘起和内涵,阐述了生态正义观对绿规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利于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利于保护学生的生命关怀之心;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对绿规课程授课内容的模块化分析,将生态正义观的代内正义、代际正义、种际正义三大内涵适时导入,探索了生态正义观在绿规课程教学中的导入途径。  相似文献   

9.
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植物景观也因其独特的生命力而成为风景园林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现代风景园林中越来越重视植物景观的营造园林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绿化及街道景观也将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城市园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工程工艺与设备"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入到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明确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制定课程的预期学习产出;在预期学习产出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课堂理论强化—网络教学平台—现场教学—仿真模拟"多元立体化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预期学习产出;建立合理的学习考评体系,评估学习产出,促进课程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5):8-12
随着全球建造业向数字化全面转型,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教学将是未来几年风景园林设计与实施的重要主题。介绍了风景园林专业BIM的教学方法和数字化竖向设计及其应用在BIM场地设计项目中的重要性。数字化竖向设计是实现BIM的途径。风景园林教育必须在其教学中讲解BIM建模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2.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2):27-31
介绍拉丁美洲风景园林的沿革,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建筑和风景园林设计对自然景观的干预,展现拉丁美洲的自然向人工环境演变的过程:首先是前哥伦布时期保留的古文明宇宙观与自然的关系;其次是欧洲帝国殖民时期对主要的城市以及风景园林带来的影响;最后,描绘了20世纪初的现代风景园林师对场所的重视和文化识别性特征的探索,并向读者介绍了数位具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风景园林设计师。  相似文献   

13.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7):8-25
当代风景园林项目中所蕴含的设计哲学和形式来源缺乏一种系统的分类与讨论。通过提出11种类型,构建一种当代分类法。这些类型包括:场所精神、反传统主义、奇观、赛博格、数字景观、不确定性、管理主义、行动主义、弹性、景观都市主义和宏大规划。分类不企图将风景园林师的所有工作归入明确类型,而是强调其可识别性特质,不仅对特定项目,对整个风景园林学科也具有重要作用。每一种类型既可作为潜在语言工具,为当代设计构建更广泛的讨论基础,又可作为明确主题,帮助设计师更自觉地探索设计的原创性。望以此激发对景观类型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风景园林是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国土空间规划变革的背景下,明确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任务迫在眉睫。通过回顾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历史,总结风景园林规划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点,厘清目前风景园林的定位与职能。提出风景园林规划应有效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其内容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地规划与国家公园规划,还应发挥面向全域统筹的风景治理作用,从国土空间的空间格局开发保护、 城乡区域的统筹调适、城镇功能控制区的提升增质3个层面全面参与国土空间规划,从而构建中国特色风景园林规划体系。风景园林规划不仅顺应了国家治理的基本价值导向,而且对坚持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国土空间、面向美好生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