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极脉冲射频抑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因子释放的价值。方法:2017年2月到2019年4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7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神经根阻滞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颈椎神经根双极脉冲射频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4 d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两组术后14 d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1d(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4 d的JOA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感觉减退、出血、感染、神经损伤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0%,低于对照组的27.04%(P0.05)。两组术后14 d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4 d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双极脉冲射频能抑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脊柱矫形手术在改善成人脊柱畸形患者站立平衡中的作用,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本研究选择了68例成人脊柱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通过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的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垂直轴和躯干偏移)和矢状面平衡参数(C7SVA,胸椎后凸,重力线,骨盆倾斜,骨盆入射角和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并考察患者的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SRS22)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本研究发现术后2年随访时患者的Cobb角和躯干偏移显著小于术前(p0.05),然而冠状面垂直轴在手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年随访时的C7SVA、重力线、骨盆倾斜、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显著小于术前(p0.05),然而,胸椎后凸和骨盆入射角在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2年随访时的SRS22量表总均分(4.0±0.6)显著高于术前(3.3±0.7)。并且,除了心理健康在手术前后无显著差异之外,SRS22评分的其他4个维度(疼痛,功能,自我形象和满意度)在术后2年随访时均显著升高(p0.05)。患者术后2年随访时的ODI评分(32.0±9.8)%显著低于术前(60.5±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8,p=0.001)。患者术后2年随访时的ODI评分(13.28±1.21)显著高于术前(7.65±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25,p=0.001)。后路脊柱融合术可显著改善成人脊柱畸形患者的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并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96例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8,采用TLIF术式治疗)和B组(n=48,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高度、滑脱程度、隐神经、腓肠神经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胫神经、腓总神经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优良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滑脱程度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隐神经SCV、腓肠神经SCV、胫神经MCV、腓总神经MCV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TLIF术式相比,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治疗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腰背功能,明显改善双下肢神经功能,提高筋膜代偿能力,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6、12、24、72h的MMSE评分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受教育时间、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h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心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3±10.5)min、(30.3±7.8)min、(33.2±9.6)min;膜外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6±11.6)min、(30.1±6.6)min、(34.3±8.5)min,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2±1.5,而膜外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1±1.0,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两组的MMSE评分均出现先减少后恢复的变化,膜外麻醉组麻醉后24h时的MMSE评分28.7±1.0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的27.3±0.8(t=-5.491,P=0.000〈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h和12hPOCD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膜外麻醉组的(P〈0.05),而两组在麻醉后24h开始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同期行冻结肩松解术对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肩袖损伤患者70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切口肩袖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同期行冻结肩松解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减轻时间、治疗前后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Contant-Muley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3.5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疼痛减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ASES、Contant-Muley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SES及Contant-Mule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期行冻结肩松解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小切口肩袖修复术治疗,其可显著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脊柱微创手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n=36)接受脊柱微创手术,对照组(n=36)接受传统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情况、疗效及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压缩椎体高度/病椎上下椎体高度和之半、椎体后凸Cobb角及骨块侵占椎管比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1.7%,对照组为58.3%,其中6例患者因症状加重转为手术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内植物松动、断裂、形成假关节、截瘫等并发症,钉棒内固定系统坚强可靠;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7±2.5)个月,观察组平均下地时间(4.1±1.7)d,肌力恢复时间(3.7±0.8)周,Frankel神经功能均恢复E级;对照组平均下地时间(7.4±3.0)d,肌力恢复时间(5.9±1.4)周,Frankel神经功能评分:D级6例,E级30例。结论:脊柱微创手术能够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骨骼力学变化,可有效保证其术后恢复情况,疗效较好,且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及康复训练。6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舍曲林口服,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310)评估患者抑郁状况、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8周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35±2.21vs 14.84±4.26,P〈0.05);观察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56±16.94 vs 51.29±10.22,P〈0.05);SIS 310各项评分及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舍曲林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况,改善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总结使用脊柱SDS9900系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经过纳入及排除标准的2013.06-2015.06于我院行脊柱SDS9900系统治疗的共计1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个患者均接受了至少6个月的治疗后随访。结合详实的随访资料,对治疗前后患者在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疼痛,颈椎功能(NDI,neck disability index),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总结和比较。结果:患者在治疗后椎间隙高度(6.63±0.87)较治疗前(4.67±0.86)明显增大(P0.05);治疗后疼痛VAS评分(2.02±0.87)及NDI(6.64±3.17)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前(7.65±1.01,12.49±7.42)(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所有患者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SDS9900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能够显示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脊髓型脊椎病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X线侧位片C2椎体与颅底连线的夹角(Cobb)、C2椎体矢状面的垂直轴线与C7椎体上缘的长度(SVA)、T1椎体上缘线和水平线的夹角(T1-Slope)以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升高量为(2.6±0.2)分(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0.1%,术后SF-36、NDI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相较于手术前,患者末次随访时的C2-C7 SVA、C0-2 Cobb夹角以及T1-Slope均有显著升高,C2-C7 SVA升高量与C0-2 Cobb夹角、T1-Slope的升高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475,P0.001;r=0.327,P=0.003)。手术前,患者的JOA评分与C2-C7 SVA呈一定负相关(r=-0.229,P=0.032),手术后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显著影响颈椎矢状面平衡,以颈椎前倾为主要表现,而引起患者颈椎肌肉持续性收缩、上颈椎过度前凸。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分级复温措施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应激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老年骨科手术患者8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传统复温措施,研究组予以系统分级复温措施,统计比较两组围术期温度变化、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血清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寒战发生情况、恢复期相关指标。结果:麻醉诱导后、麻醉30 min、手术结束时研究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24 h、48 h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24 h、48 h研究组NE、AD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2 h、24 h、48 h研究组血清S100B、MBP、NSE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寒战发生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分级复温措施可维持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体温平稳,减少寒战发生,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缩短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一晦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行小切口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切口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协会(AOFAS)推荐的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完全恢复患者例数、完全恢复时间、小腿最大周长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AOFAS评分为(98.6±9.7)分,痊愈率96.00%,痊愈时间(20.2±3.2)周,两侧小腿最大周长差为(0.79+0.68)cm,共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而对照组的AOFAS评分为(91.4±11.5)分,痊愈率92.00%,痊愈时间(22.4±3.8)周,两侧小腿最大周长差为(0.91~0.76)cm;共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两组患者的痊愈率、两侧小腿最大周长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痊愈率:x2=-0.355,P=0.552;侧小腿最大周长差:t=O.588,P=0.559);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OFAS评分明显升高,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t=2.393,P=0.021;恢复时间:t=2.150,P=0.037;并发症发生率:xⅫ.153,P=0.042)。结论:小切口手术与常规切口手术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疗效相当,但小切口手术术后恢童时间曼短.并发症更少.临床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神经根管减压术对中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中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对照表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试验组实施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实施神经根管减压术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α及TNF-α水平降低,且试验组血清IL-1α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中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治愈率较高,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IL-1α及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怀政  陈智勇  丁见  李源  陈湘  齐琳 《生物磁学》2009,(20):3886-3889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47例,其中后腹腔镜手术26例(A组),传统的开放手术21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术中出血量(98.2±28.5)ml、术后(33.6±12.4)h肠功能恢复、(43.5±12.5)h下床活动、应用止痛药(1.5±0.5)d、静脉应用抗生素(3.5±1.1)d、术后住院天数(6.5±1.5)d、(20.0±8.5)d恢复正常工作,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A组并发症少于B组。两组平均随访(36.6±16.0)、(38.0±16.7)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疗效相当,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作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IA)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入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IA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和B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每组40例。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A组T1~T3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术后24 h和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24 h、术后3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发生率较B组低(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将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应用于介入治疗IA患者,可平稳血流动力学,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肩袖损伤合并肩周炎患者采用关节镜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5例老年肩袖损伤合并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肩关节恢复情况,同时应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VAS和ASES肩关节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疼痛缓解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ASES肩关节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肩袖损伤合并肩周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直接松解+肩袖修复术式治疗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是相对于手法松解+肩袖关节镜修复术的治疗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因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入院接受治疗的8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4例,行UKA手术,对照组45例,采用TKA手术方式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均有明显膝关节疼痛,术后膝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23,P=0.2500.05);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HSS评分相对于术前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111.2±18.8)度高于对照组的(98.6±14.7)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87.6±13.7)分高于对照组的(73.2±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膝关节屈曲至90度时间比对照组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2.303,P=0.0240.05)。结论: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采用UKA与TKA均能取得一定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改善膝关节功能,但UKA临床疗效较好,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本研究根据椎板开门角度将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A组(28°~47.5°, 49例)和B组(47.5°~67°, 43例),比较两组患者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5神经根麻痹、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5神经根麻痹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患者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14.29%)显著低于B组(20.93%)(Z=-1.967, p=0.049)。A组和B组患者术后的颈椎曲度指数分别丢失了1.04%和3.88%,B组术后显著低于A组(p0.05)。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治疗过程中,椎板开门角度不影响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但开门角度过大容易造成颈椎曲度丢失程度增加,并增加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李华哲  张捍军  赵承斌 《生物磁学》2013,(24):4723-4726
摘要目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r)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本文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对0VCF的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发展过程、作用机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PKP治疗的OVCF158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103例;患者年龄52--87岁,平均68.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1日、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疼痛(VAs)及功能情况(ODD进行评价,并对以上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出现椎体间隙渗漏,5例渗漏至椎体周缘,2例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无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VAS评分评价,术前(7.60±0.95)分,术后1日(1.00±0.74)分,术后三个月(0.20±0.48)分,术后疼痛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术前(84.94±4-36)%,术后1日(20.47±3.61)%,术后三个月(9.85±3.43m,术后功能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KP术后1日患者疼痛及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较术后1日亦有进一步的改观。术后后续应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及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骨质,预防相邻椎体及其他部位骨质骨折,使疗效更加满意。PKP为治疗OVCF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OSAHS风险与静脉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No SAS评分对55例静脉麻醉手术患者进行OSAHS风险评估,并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NoSAS 8分)和OSAHS组32例(No SAS≥8分),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第一天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计算每位患者手术前后Mo CA评分的差值△Mo CA(术前MoCA-术后MoCA),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MoCA评分及△MoCA。结果:OSAHS组术前MoCA评分(25.83±1.80)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MoCA评分(28.05±1.31)(P0.05)。OSAHS组术后MoCA评分(25.13±1.64)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Mo CA评分(26.73±1.17)明显低于术前(P0.05)。OSAHS组△MoCA(0.39±1.03)明显低于对照组(1.32±1.08),主要表现为视空间与执行功能[(0.09±0.29) vs.(0.30±0.32)]、注意力[(0.09±0.60) vs.(0.47±0.70)]和延时回忆力[(0.17±0.39) vs.(0.47±0.51)]两方面(P0.05)。结论:OSAHS高风险患者静脉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较OSAHS低风险人群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半椎板切除法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的优势和特点。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半椎板切除法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对照组则采用全椎板切除法,通过观察两组建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情况、死亡率、大鼠下肢神经功能、神经根组织病理改变及TNF-α及IL-1在细胞质中灰度值表达水平评估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建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状况、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大鼠下肢神经功能、神经根组织病理改变及TNF-α及IL-1在细胞质中灰度值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同时,实验组所需的切口小,脊柱后方软组织破坏少。结论采用改良半椎板切除法可保证成功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压迫模型,并且这一改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出血量少,软组织破坏少,死亡率低等优点,这一改良方法更注重动物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