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60Co大剂量全身均匀急性辐射的方法,造成一种辐射贫血的动物模型.以便在几天内连续研究60Co辐射对新生的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影响.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胞变形指数DI分解为取向指数(DI)or和小变形指数(DI)d的新型激光衍射法,对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的变形指数、取向指数、综合变形指数(IDI)等血液流变学特性参数进行测量,发现在60Co大剂量辐射后,新生的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流变学特性存在明显异常.将这种60Co辐射造成的贫血模型与文宗曜等提出的用抗体诱导的大量同步化的球形红细胞贫血模型相比较,后者更具有明显的优点.同时为研究辐射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及正确地挑选红细胞衰老模型提供了理论与实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苯肼对红细胞在体衰老过程中微观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Brunara等人用苯肼使动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基础上,建立一种由急性溶血性贫血后,而诱发家兔幼红细胞增多的非正常生理状态的红细胞在体衰老模型,继而研究新生红细胞从产生到死亡死亡过程,即衰老过程的流变学特性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新生红细胞的压积、变形、取向及与之相应的全血的粘度、血沉等指标的连续60多天的监测,发现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的微观流变学特性确实有明显改变。红细胞在体衰老过程中微观流变特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3.
用鸡抗兔血清的抗体使兔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诱发兔体内同步生长的新生网织红细胞,用文宗曜等提出的一种测量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及表面粘度的新方法——新型激光衍射法,连续72h监测经过不同发育阶段的网织红细胞的小变形指数和变形恢复过程(即松弛过程)中变形恢复到最大值一半的时间(即变形恢复半时间,t0.5),将测得的结果分别代入红细胞膜的剪切弹性模量公式和表面粘度公式。计算出不同发育阶段的网织红细胞的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发现网织红细胞在转变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中,其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有明显改变。这对研究由于贫血等原因造成的网织红细胞增多情况下全血的微观流变学特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对新生网织红细胞在转化过程中膜的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的变化规律加以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 60Co大剂量全身均匀急性辐射的方法,造成一种辐射贫血的动物模型.以便在几天内连续研究 60Co辐射对新生的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影响.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胞变形指数DI分解为取向指数(DIor和小变形指数(DId的新型激光衍射法,对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的变形指数、取向指数、综合变形指数(IDI)等血液流变学特性参数进行测量,发现在 60Co大剂量辐射后,新生的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流变学特性存在明显异常.将这种 60Co辐射造成的贫血模型与文宗曜等提出的用抗体诱导的大量同步化的球形红细胞贫血模型相比较,后者更具有明显的优点.同时为研究辐射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及正确地挑选红细胞衰老模型提供了理论与实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网织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苯肼使动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诱发动物体内同步生长的新生网织红细胞,用一种测量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及表面粘度的新方法——新型激光衍射法,连续72 h监测经过不同发育阶段的网织红细胞的小变形指数(DId和变形恢复过程(即松弛过程)中变形恢复到最大值(DImax一半的时间t0.5(即变形恢复半时间),将测得的结果分别代入红细胞膜的剪切弹性模量(E)公式和表面粘度(μm)公式.计算出不同发育阶段的网织红细胞的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发现网织红细胞在转变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中,其膜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有明显改变.这对研究由于贫血等原因造成的网织红细胞增多情况下,全血的微观流变学特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对新生网织红细胞在转化过程中膜的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的变化规律加以系统研究,填补了网织红细胞研究方面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按Bishop方法,在小鼠血液里诱导生成大量网织红细胞,然后提取网织红细胞,对其电泳率、渗透脆性、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变形能力和取向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织红细胞在转变为成熟红细胞的短短时间内,其微观流变学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电泳率变小、渗透脆性变好、膜的流动性变大、细胞的变形能力变强、取向性变好,最终发育成具有全面功能的成熟红细胞。  相似文献   

7.
采用 60Co大剂量全身均匀急性辐射的方法,使动物造血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造血机能大大减弱,在大约30天时间内,循环系统中的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从而造成一种辐射贫血的动物模型。以便较长时间内连续研究60Co大剂量辐射对在体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胞变形指数DI分解为取向指数 (DI)or和小变形指数 (DI)d的新型激光衍射法 [1],研究了 60Co大剂量辐射对在体红细胞变形性、全血粘度、沉降率和红细胞计数等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作比较 ,发现在60Co大剂量辐射后 ,开始这些参数变得明显异常 ,40天后逐渐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这表明 60Co大剂量急性辐射对动物体内造血系统的影响是长期的、严重的。将这种 60Co辐射造成的贫血模型与文宗曜等提出的用抗体诱导的大量同步化的球形红细胞贫血模型相比较 ,发现后者作为在体贫血动物模型具有更明显的优点。同时为研究辐射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及正确地挑选红细胞衰老模型提供了理论与实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蟾蜍成熟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分离纯化了总组蛋白,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证明在正常或贫血的蟾蜍红细胞内都具有细胞特异的组蛋白H_(50)。在蟾蜍贫血后,网织红细胞内的组蛋白H_1有显著增加。用Bi0-gel P60将总组蛋白进一步柱层分离,并对组蛋白H_1与H_5含量的比值作了分析,证明蟾蜍成熟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内组蛋白H_1与H_5在量的比例上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邓燕玲 《蛇志》2015,(2):177-179
<正>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源自于有核红细胞RNA是嗜碱性物质,经碱性染料(如天青B、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等)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结构沉淀物,故名网织红细胞[1]。一个多世纪以来网织红细胞的测定在贫血的诊断、疗效评估、鉴别诊断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多参数、贫血类型与孕期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妊娠期贫血患者110例,按孕期分成孕早期组(n=32)、孕中期组(n=35)、孕晚期组(n=43),均检测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网织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LFR%)、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分析各参数与孕期相关性,比较三组贫血类型。结果:孕早期组Hb、RBC、HCT、MCHC、LFR%较孕中期组、孕晚期组增高,其中孕中期组较孕晚期组增高(P<0.05),孕早期组RET#、RET%、MFR%、HFR%较孕中期组、孕晚期组降低,且孕中期组较孕晚期组降低(P<0.05),孕晚期组MCV高于孕早期组、孕中期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Hb、RBC、HCT、MCHC、LFR%与孕期呈负相关(P<0.05),RET#、RET%、MFR%、HFR%与孕期呈正相关(P<0.05)。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小细胞贫血占比高于孕晚期组,大细胞贫血占比低于孕晚期组(P<0.05)。结论:妊娠期贫血患者随着孕周的延长,Hb、RBC、HCT、MCHC、LFR%下降,而RET#、RET%、MFR%、HFR%增高,孕晚期以大细胞贫血为主,早、中期以小细胞贫血为主,加强上述指标的检测对妊娠期贫血患者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60)Co辐射对在体红细胞微观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0Co大剂量全身均匀急性辐射的方法,使动物造血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血造机能大大闰弱,在大约30天时间内,循环系统中的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从而造成一种辐射贫血的动物模型,以便时间内连续研究^60Co大剂量辐射对在体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胞变形指数DI分角为取向指数(DI)or和小变形指数(DI)d的新型激光衍射法,研究了^60Co大剂量辐射对在体红细胞变形性、全  相似文献   

12.
谭明娟  梅燕萍  徐菲  黄晓沁  张军芳 《生物磁学》2011,(15):2883-2884,2861
目的:探讨采用网织红细胞监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白细胞数(WBC)、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RET%和IRF从化疗后第3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化疗后第14天开始出现回升,其中IRF值较第7天显著升高,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和PLT则于化疗后第7天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第21天开始出现回升。结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是预测化疗后骨髓造血恢复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网织红细胞监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XE2100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白细胞数(WBC)、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RET%和IRF从化疗后第3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化疗后第14天开始出现回升,其中IRF值较第7天显著升高,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和PLT则于化疗后第7天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第21天开始出现回升。结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是预测化疗后骨髓造血恢复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红细胞衰老过程中微观流变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在用抗体诱发动物急性溶血的方法建立的红细胞在体同步衰老模型的基础上,对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的微观流变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用激光衍射法对高粘悬浮介质(PVP)和低粘悬浮介质(PBS)流场中的微观流变学指标DI、IDI、(DI)d、(DI)or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四项指标随红细胞年龄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但并不呈线性关系。表现为在生命周期中的前期变化较小,后期变化较大。提示老化过程中红细胞的流变学行为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其生命过程的后半期。但各指标变化的规律不尽相同。与本室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这些结果提示,在红细胞生命的初期,其膜的力学性质基本不变。而整个红细胞生命过程中红细胞力学性质的变化,可能来自红细胞的形状、胞浆及膜的粘弹性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50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司坦唑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睾酮水平以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水平较低(P0.05),血清睾酮水平以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水平较高(P0.05)。此外,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环孢霉素A可提高儿童AA患者的疗效,可能与其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血清睾酮水平以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黑素转铁蛋白(p97)在家兔网织红细胞膜上的表达及其在非转铁蛋白结合铁摄取中的作用。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放射性同位素法(^59Fe)。结果:①网织红细胞孵育液浓缩后,经SDS-PAGE测定,在分子量97kD位置上可见一条明显的蛋白带;用磷脂酚肌醇磷脂酶C(PI-PLC)300mu/ml预处理网织红细胞后,孵育液浓缩再经SDS-PAGE测定,在分子量97kD处仍有一条明显的蛋白带,且其平均OD值高于未经处理的网织红细胞;而成熟的红细胞在此处却没有明显的蛋白带。②单纯用PI-PLC作用于网织红细胞,其铁摄取无明显变化(P>0.05)。③去除内源性转铁蛋白后,再用PI-PLC作用网织红细胞,则胸浆内铁及整合到血红素中的铁均较未经处理的网织红细胞明显降低(P<0.05)。结论:p97可能存在于家兔网织红细胞膜上,且在摄取非转铁蛋白结合铁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分子吸附对低粘切变流场中红细胞取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将红细胞变形指数DI,分解为转向指数与小变形指数的新型激光衍射法,比较了有不同分子量右旋糖酐或PVP处理的红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DI)or-γ曲线,发现上述两类曲线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一事实表明,这种新型激光衍射法有助于分子水平的微观流变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亚洲蟾蜍(Bufo bufo asiaticus)的成熟红细胞与网织红细胞中分离纯化了染色质非组蛋白(NHP),并在体外转录系统中比较了两类细胞的NHP对RNA合成的激活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从网织红细胞中分离获得的NHP只能部份恢复被网织红细胞组蛋白抑制的模板活力,而成熟红细胞的NHP不仅能恢复被成熟红细胞组蛋白抑制的模板活力,而且还能恢复被网织红细胞组蛋白抑制的模板活力。此外,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中也观察到这两类细胞的NHP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湖北地区健康成人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以便更准确为临床提供服务。方法:选取我院体检中心75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静脉采血,采用迈瑞BC-6800血液分析仪进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建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低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L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MFR%)、高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比(HFR%)和幼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IFR%)的参考区间。结果:RET%、RET#、LFR%、MFR%、HFR%和IFR%均呈非正态分布,建立的参考区间分别为:RET%:0.54~1.80;RET#:男0.029~0.098、女0.024~0.093;LFR%:男89.9~98.7、女92.4~98.8;MFR%:男1.3~9.6、女1.2~7.3;HFR%:男0~0.5、女0~0.1;IFR%:男1.3~10.3、女1.2~7.4。健康成人男性LFR%、MFR%、IFR%结果存在年龄组间显著性差异,女性未发现年龄组间存在差异性。结论:湖北地区健康成人网织红细胞6项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存在地区特异性、性别差异性以及年龄差异性。不同地区实验室应根据当地调查情况,适当的调整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参考区间,以便更准确的为临床提供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运动中脂质过氧化物对人体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运动对红细胞某些特性的影响非常明显,其作用涉及到红细胞膜、代谢酶类和血红蛋白。先前的研究表明,运动中红细胞的破坏增多是引发运动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但这些改变最终都归结于损伤红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膜机械脆性和渗透性的增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使其易于被破坏或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清除,从而导致运动性贫血的发生。 近来,愈来愈多的研究观察表明,氧自由基(OFR)引发的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导致膜的液态性、流动性以及通透性改变,造成膜功能障碍。这为我们探索运动加速红细胞破坏、缩短红细胞寿命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