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工作中痰涂片和细菌培养结果符合性,对株州市第二医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痰标本的1 780份样本进行了痰涂片和细菌培养,观察其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显示,1 780份痰标本中较理想标本404例,占22.7%;可接受标本B组524例,占29.5%;不可接受标本C组,852例,占47.8%。A组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为67.8%,B组为65.6%,C组为49.1%,A组和B组符合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样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显著高于C组。痰涂片镜检在标本培养前与培养结果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可排除不合格标本,提高致病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相关性,为VVC及Uu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因不同症状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结果 3 117例患者中,明确感染者共2 077例,阳性检出率为66.6%;所有被检者中VVC患者占17.1%(533/3117),Uu患者占40.7%(1270/3117);Uu阳性组VVC检出率(19.9%)高于Uu阴性组(15.2%)。结论 Uu感染者易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因此,在诊断VVC时应尽量同时检测Uu,便于进一步指导治疗,减少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临床检查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120例阴道炎症感染患者,分别设置对照组及研究组,前者选择培养法进行念珠菌临床检测,后者借助凝集法实施念珠菌检测。结果:对照组接受培养法检测后,所取得的阴道念珠菌检验阳性率为66.7%,研究组接受凝集法检测后,所取得的阴道念珠菌检验阳性率为73.3%,研究组及对照组检测阳性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法以及凝集法均属于妇科微生物检测常用方法,均能够在妇科炎症感染检测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探讨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在甘肃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中的流行特征。2011年1月至12月,从甘肃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中采集咽拭子标本286份,用多重PCR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毒性病原体进行筛查。多重PCR结果中HRV阳性的标本再用nested-PCR分别扩增HRV的VP1和VP4/VP2结合区基因片段,阳性结果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286份咽拭子标本中,27份标本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为HRV阳性,检出率为9.44%。本研究中,HRV感染病例的平均年龄为3岁,其中,1岁以内儿童感染比例最高,占总阳性数的44.4%(12/27);在27例HRV阳性病例中,男性占16例(16/185,8.64%),女性占11例(11/101,10.8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HRV感染的高峰出现在5月份(6/27,22.2%);从HRV感染的疾病构成看,普通感冒的比例最高,占12.24%(12/98);其次为肺炎,占8.50%(13/153);剩余2病例均为支气管炎。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发现:A组HRV是甘肃地区2011年的优势流行基因型,占阳性病例的84.62%(22/26),其次为C组HRV,占11.54%(3/26),B组HRV仅发现1例。HRV感染在2011年甘肃地区全年均可发生,主要感染以1岁以内儿童。A组HRV是该地区2011年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中的主要流行基因型,并存在多个基因型和多个HRV血清型共同流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炎(BV)实验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2930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镜检法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直接涂片镜检法阳性率为22.03%;应用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法,阳性率为45.81%,其中单患BV组占22.20%,合并白细胞酯酶2个加号占7.70%,合并白细胞酯酶3个加号占16.08%。结论细菌性阴道炎合并感染时,运用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法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涂片镜检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泌尿感染患者尿液标本细菌L型的检出情况,分析尿常规结果、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 532例住院和门诊泌尿感染患者的清洁中段尿标本的尿常规结果和微生物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采集患者尿液标本,2 h内完成尿液普通培养、高渗培养、尿常规检查及尿液离心后沉渣镜检。培养出细菌L型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共检出细菌L型132例,检出率为8.6%。132例细菌L型阳性病例中,白细胞酯酶阳性19例,阳性率14.4%;尿沉渣镜检白细胞阳性105例,阳性率79.5%。细菌L型检出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葡萄球菌,分别占40.9%、22.7%、12.1%。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头孢西丁、甲氧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结论尿常规、尿沉渣镜检有助于细菌L型感染的辅助诊断,临床医生应根据尿培养结果合理、足疗程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对门诊1 982例阴道炎患者中感染需氧菌阴道炎(AV)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镜检法和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BV)联合测定技术对1 982例主诉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 在1 982例主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等症状的患者中,AV患者398例,占20.08%(398/1982)。其中,单纯AV患者61例(占15.33%,61/398);AV混合感染患者337例(占84.67%,337/398)中AV +BV患者158例,AV +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78例,A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101例。结论 需氧菌阴道感染日趋严重,及时正确的检测出阴道感染的病原菌、合理用药,是阴道感染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治疗中、重度皮肤癣菌病选择合适的方法。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平行研究。将临床和真菌镜检确诊的中重度体、股癣和手、足癣患者随机分入A、B、C、D四组,A组口服特比萘芬片联合外用特比萘芬乳膏,疗程7d;B组常规口服特比萘芬片,疗程14d;C组常规外用特比萘芬乳膏,疗程14d;D组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疗程4周。对各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等进行分析。结果①真菌学疗效:停药后4周时A组手、足癣患者的真菌清除率最高为96.65%,与D组比较(65.00%)差异有显著性。②临床疗效:停药后2周和4周时A组手足癣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3.33%和90.00%,与D组(68%、6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患者满意度:在本研究的四组中,A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最高,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患者的综合满意度(包括对治疗费用、安全性等方面)A组最高,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组患者对费用的接受程度最高,A组优于B组,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后患者对安全性的接受程度四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特比萘芬口服加外用1周的“1 1”短程联合疗法治疗中、重度皮肤癣菌病的疗效高、疗程短、依从性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机通气系统对患者肺部病原微生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90例全麻插管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未干预组)、B组(呼吸过滤器组)和C组(麻醉消毒机组),每组30例,比较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在麻醉前进行病原菌检测,检出定植菌株,均为条件致病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主要为微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芽胞杆菌、棒状杆菌、黄杆菌属、酵母样真菌。三组麻醉机各部位病原菌阳性率比较:麻醉前,三组麻醉机不同部位的病原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束麻醉后,检查麻醉机各端口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其中C组显著低于A组(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经过干预的麻醉机通气系统对患者肺部微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诊断女性需氧菌阴道炎的效果。方法 使用Donders湿片高倍镜检法、Tempera临床和微生物诊断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妇科门诊8 326例就诊患者需氧菌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8 326例就诊患者中,采用Donders湿片高倍镜检法检出需氧菌阴道炎患者1 819例,检出率为21.8%;采用Tempera临床和微生物诊断法检出需氧菌阴道炎患者1 825例,检出率为21.9%。通过SPSS13.0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在需氧菌阴道炎检出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χ2=20.4,P>0.05)。结论 这两种方法诊断需氧菌阴道炎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南宁地区女性需氧菌阴道炎检出率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针对需氧菌阴道炎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需氧菌阴道炎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人鼻病毒(HRV)-A、B、C型(尤其是HRV-C)的感染状况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收集了2011年1月至1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703例,采用半巢式PCR方法同时进行HRV-A、B、C检测,并对HRV阳性标本进行VP4/VP2衣壳蛋白编码区基因序列测定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703例标本中共有54例HRV检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7.7%(54/703);HRV感染的儿童中年龄在5岁以下的占94.4%(51/54);HRV检出率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最高(23.1%),其次是哮喘(20.0%)、肺炎(11.0%)、急性支气管炎(4.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1%)患儿;序列分析表明54例HRV检测阳性标本中25例为HRV-A(46.3%,25/54),8例为HRV-B(14.8%,8/54),21例为HRV-C(38.9%,21/54);HRV同一基因型内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0.0%~100.0%,不同基因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55.5%~65.8%。上述结果提示,HRV是引起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毒病原之一;HRV-C阳性检出率与HRV-A相近,较HRV-B高;HRV各个基因型间具有较高变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ysC、mALB和尿BGM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30名2型糠尿病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值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A、B两组,A组72例,B组58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年龄、性别等资料与之匹配的64名健康者设为C组。分别对其CysC、mALB和尿BGM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可知,A组和B组的Cys C分别为(3.29±1.09)mg/L、(2.86±1.05)mg/L,相对于C组的(0.87±0.99)mg/L,均明显升高,但A组升高更加明显;A组、B组、C组的mALB分别为(37.36±4.82)mg/L、(36.55±4.31)mg/L、(6.61±3.84)mg/L,B组高于A组,C组高于A组和B组;三组的BGM中,以A组最高,为(634.15±55.24)μg/L,B组其次,为(626.92±48.18)μg/L,均高于C组的(57.12±11.75)μg/L;Cys C、mALB、BGM等阳性指标的检出率分别为76.15%、77.69%、72.31%,而Cys C、mALB、BGM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93.85%,明显高于其他单指标检测。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ysC、mALB和尿BGM进行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患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相对于单指标检测,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诊断女性需氧菌阴道炎的效果。方法使用Donders湿片高倍镜检法、Tempera临床和微生物诊断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妇科门诊8 326例就诊患者需氧菌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8 326例就诊患者中,采用Donders湿片高倍镜检法检出需氧菌阴道炎患者1 819例,检出率为21.8%;采用Tempera临床和微生物诊断法检出需氧菌阴道炎患者1 825例,检出率为21.9%。通过SPSS13.0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在需氧菌阴道炎检出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χ2=20.4,P0.05)。结论这两种方法诊断需氧菌阴道炎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南宁地区女性需氧菌阴道炎检出率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针对需氧菌阴道炎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需氧菌阴道炎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具有阴道不适症状的可疑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7月1日-2017年12月31日1 713例有阴道不适症状的可疑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阴道分泌物,主要利用光学显微镜镜检和五联检酶化学法检测。镜检细胞成分、病原体、清洁度等,酶化学法有过氧化氢(H_2O_2)、唾液酸苷酶(SNA)、白细胞酯酶(LE)、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和凝固酶(GADP)五项。结果 1 713例阴道分泌物中,镜检细胞成分WBC++及以上阳性793例,占46.29%;RBC为61例,占3.56%。病原体检查霉菌280例,占16.35%;滴虫24例,占1.40%;清洁度Ⅲ级与Ⅳ级共943例,占55.05%;全体平均pH值为4.56±0.26;酶学检查H_2O_2和LE阳性数分别为696例和769例,阳性占比为40.63%和44.89%;AV致病菌497例,占29.01%;BV致病菌221例,占12.90%。结论具有阴道不适症状的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较差,损伤性严重,致病菌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中降钙素原在病毒性感染、一般性细菌感染和重症细菌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诊治的感染患者60例,按照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分为病毒性感染患者(A组)15例,一般细菌感染组(B组)22例以及重症细菌性感染组(C组)23例。三组患者均采取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抗感染和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并在入院后第1、3、5、7 d检测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差异,观察三组血清降钙素原≥0.5μg/L的例数。结果:B组血清降钙素原≥0.5μg/L的例数为20例,占90.91%,C组血清降钙素原≥0.5μg/L的例数为21例,占91.30%,B组和C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血清降钙素原≥0.5μg/L的例数为3例,占20.00%,明显低于B组和C组血清降钙素原≥0.5μg/L的例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入院后第1、3、5、7 d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细菌性感染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0.5μg/L的患者存活率明显低于血清降钙素原0.5μg/L的患者(P0.05)。结论:血清中降钙素原水平对于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对于医生判断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80例医院感染腹泻临床特征,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将住院感染性腹泻患者80例,据腹泻前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应用抗生素A组21例、未应用抗生素B组59例,对比临床表现与相关检验结果。结果:B组入院至发病时间(6.3±3.1)d早于A组(10.4±5.3)d,人均日腹泻(9.3±2.8)次高于A组(6.3±1.8)次,腹泻持续(4.3±1.3)d短于A组(5.8±2.7),B组大便糊状、水样、粘液比例分别为27.12%、50.85%、22.03%而A组38.10%、52.38%、9.52%,B组WBC计数≥10×109/L占71.19%低于A组57.14%,B组病原菌G+、G-、真菌、粪便阳性比例分别为0.00%、81.36%、16.95%、83.05%,A组33.33%、9.52%、19.05%、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后仍发生医院感染性腹泻者发病相对较晚、持续时间更长、粪便性状更偏向于糊状、各项检验结果相对更优,但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规生化检测与病原菌检验假阳性出现率较高,易延误治疗时机,医院应总结经验,提高预防性用药确切性。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因子分型(IgG、IgM、IgA)与丙型肝炎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类风湿因子(RF)自身免疫抗体的分型(IgG、IgM、IgA)与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出现的规律及与肝功能损坏情况的相关性.采用定量双抗原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抗-HCV阴性、ALT<40U的C组RF总阳性率为5%;抗-HCV阳性、ALT<40U的A组为56%:抗-HCV阳性,ALT≥40U的B组为89%,C组与A、B组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A组lgM-RF阳性率为4%;B组为56%;A组与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抗-HCV阳性者血清中各型RF总阳性率比正常对照的C组有明显的增高;B组的IgM-RF比A组明显地增高.研究结果提示:IgM-RF的增高与丙肝患者肝功能损坏的发生与否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乐 《蛇志》2017,(2):141-14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为抗HP治疗降低脑梗死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采用碳14呼气试验来定性HP感染患者,其中HP阴性患者197例为对照组(A组),HP阳性患者403例中,203例行标准三联疗法的患者为HP阳性治疗组(B组),200例未行抗HP治疗的患者为HP阳性观察组(C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定量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定量同型半胱氨酸(HCY),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3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和CRP、HCY水平。结果 3组患者中,在随访期间复发率为HP阳性观察组为38.77%,HP阳性治疗组为25.37%,HP阴性对照组为20.51%。结论 HP感染与脑梗死有相关性,可通过作用于CRP和HCY加重动脉硬化,而增加脑梗死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真菌荧光染色法与传统KOH湿片法在临床甲真菌镜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我院600例皮肤科门诊就诊疑似真菌感染患者指(趾)甲镜检标本,分别运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对这些标本进行检测,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荧光染色法检测阳性为418例,阳性率为70%,其中指甲阳性130例,趾甲阳性288例。KOH湿片法检测阳性为354例,阳性率为59%,其中指甲97例,趾甲257例。指甲(χ2=8.816,P=0.003)、趾甲(χ2=7.884,P=0.005)及总阳性率(χ2=14.876,P<0.001)在两种方法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指(趾)甲真菌感染的诊断中,荧光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KOH湿片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真菌镜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成人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用MICROSCAN系统进行粪便细菌培养,用ELISA和多重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结果 130例腹泻标本中,检出细菌阳性17例,包括沙门菌属7例,志贺菌属5例,副溶血弧菌3例和嗜水气单胞菌2例.病毒检测中,单重感染30例,双重感染10例,三重感染1例.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85% (5/130),B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85% (5/130),C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5.4% (20/130),诺如病毒检出率为9.23% (12/130),星状病毒检出率为4.62%(6/130),札如病毒检出率为3.08% (4/130),腺病毒检出率为0.77%(1/130).结论 重庆地区成人腹泻患者中,沙门菌和志贺菌为细菌感染的主要菌种,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