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T病毒属圆环病毒科,其基因组为单链负股环状DNA,全长的3.8kb,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前者至少含有6个公认的开放阅读框架,TT病毒以滚环复制方式主要在肝细胞和造血细胞中复制,其转录产物包括3.0,1.2,1.0kb等3种剪接mRNA,TT病毒的衣壳蛋白由3.0kbmRNA转译,而1.2kb,1.0kbmRNA表达产物为非结构蛋白,对转录过程起调节作用。最近,有研究发现,TT病毒开放阅读框架表达一种可能对肾上皮细胞有损伤作用的类鱼精蛋白。  相似文献   

2.
TT病毒自1997年被发现以来,其生物学特性、人群感染情况、微生物学检查等内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由Tis-cher等[1]于1974年在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认为是一种细胞污染物,后被证实为一种新的病毒。病毒粒子为20面体对称,无囊膜,以滚环方式进行复制,可在PK-15细胞上生长但不引起细胞病变。其基因组是一种环状、单股副链DNA,与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鹦鹉喙羽病毒(psittacine beak and feather disease circovirus,PBF-DAV)和人的TT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virus,TTV)同属圆环病毒科。猪圆环病毒有两种基因型即:PCV1和PCV2。前者广泛存在于猪源肾细胞中,在猪的组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血浆病毒群落组成,分析HIV感染人群血浆病毒群落的特点,研究病毒载量对HIV感染人群血浆病毒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对江苏泰州地区203份HIV感染人群的血浆样本进行了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43824条注释为病毒的序列,可注释到至少17个不同的病毒科(包括未分类病毒),包括12种哺乳动物类病毒(占99.87%),2种昆虫病毒(占0.05%),1种植物病毒(占不到0.01%),2种其他病毒(占0.02%)及未分类病毒;检出HIV病毒载量组的病毒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细小病毒科,其次是黄病毒科和指环病毒科,未检出病毒载量组中的主要病毒为黄病毒科,其次为指环病毒科和细小病毒科;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注释为细小病毒的序列与已知病毒的同源性较高,而注释为指环病毒和人佩吉病毒的序列中有部分序列与已知病毒同源性较高,另有部分序列与已知病毒的差异较大,疑似有新型病毒的存在;应用PCR扩增对部分病毒序列进行验证,将验证后的部分序列与原始序列进行比对,一致性达到近99%。  相似文献   

5.
水生甲壳类动物病毒的研究始于一种地中海螃蟹(Portunus depurator或Liocarcinus d epurator)体内发现的类呼肠孤病毒 [1]}.随后,人们相继在这类动物体内发现多种病毒,其中约17种为杆形病毒.  相似文献   

6.
偏肺病毒包括人偏肺病毒和禽偏肺病毒,是感染人和禽的一种重要病原。G蛋白是偏肺病毒粒子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属II型跨膜蛋白。不同种偏肺病毒G蛋白的大小和同源性差异巨大,发挥的生物学功能也显著不同,如在病毒的吸附过程、病毒介导的细胞融合、对病毒在体内外的复制能力影响以及免疫保护作用都有很大不同。同时,偏肺病毒G蛋白在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避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开展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对偏肺病毒G蛋白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M蛋白是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因组编码的一种非糖基化膜相关蛋白,主要位于病毒囊膜内表面,构成病毒囊膜与核衣壳连接的支架。研究表明,M蛋白是一种细胞核-细胞质穿梭蛋白,在抑制细胞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以及协助病毒粒子组装和出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NDV毒力和复制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病毒的F、HN和V蛋白以及RNP复合体,但是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研究发现M蛋白与NDV毒力和复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本文主要对NDV M蛋白的结构特征、M蛋白对NDV毒力和复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NDV M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背景】香菇病毒通常具有潜隐性特征,携带病毒的香菇菌株往往并不表现出明显症状,然而一旦发生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的】解析中国香菇核心种质中真菌病毒多样性特点。【方法】以56个中国香菇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和RT-qPCR检测技术对34种香菇病毒携带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分别有14种和5种香菇病毒的目标基因在绝大多数阳性菌株中扩增出较亮和较暗的条带,RT-qPCR结果也表明阳性带毒香菇菌株中病毒目标基因的扩增结果与病毒含量呈正相关,即病毒在阳性菌株中的含量越高则病毒扩增条带越亮;被检测的34种香菇病毒中,LeFV5和LeMV1检测率为100%;21个栽培种质和35个野生种质中分别有8种和6种香菇病毒检测率为80%以上,而且其中4种病毒相同(LeDFV2、LeFV2、LeSV和LeHV2);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携带病毒数分别为8-21种和9-23种,平均每个菌株携带16.4种和16.7种。【结论】香菇种质资源中普遍携带复杂的多种真菌病毒,被检测的病毒在阳性菌株中扩增亮度不同,而且存在明显遗传差异的香菇菌株中携带的一些高检测率病毒相似,暗示这些病毒在香菇进...  相似文献   

9.
辛德毕斯病毒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巍  饶子和  梁国栋 《病毒学报》2000,16(4):383-384,F003
本文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完成. 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甲病毒属(Alphavirus).该病毒无论在病毒形态、病毒结构与病毒复制等方面均集中体现了动物病毒的许多具有普遍性的基本特性.因此对该病毒的研究,尤其是病毒功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不仅能够回答该病毒本身的分子致病机理,而且从中得出的信息对于其它动物病毒的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1].近年来,通过对辛德毕斯病毒各功能蛋白质的晶体结构的研究,对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积累了大量材料,取得重要进展,本文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小RNA病毒和小DNA病毒的主要结构特征,绘制出了它们的三维结构模型,从中找出了两者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两种病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昆明地区香石竹病毒病流行状况调查及脱病毒苗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昆明地区3种不同生产模式下的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进行了调查,采集样本146号,利用酶联免疫法和电镜检测法对样本感染香石竹病毒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昆明地区主要流行的香石竹为香石竹斑驳病毒和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以带香石竹斑驳病毒的香石竹品种“俏新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直接剥茎尖法,高温处理结合剥茎尖法和病毒痤处理结合剥茎尖法3种方法在脱病毒效率和茎尖成苗率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以加热处理结合剥茎尖法脱病毒效果最好,0.2mm茎尖脱病毒率可达77.78%,加5%病毒座处理对脱病毒有一定的影响,直接剥茎尖法脱病毒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1985年我们从自然罹死的乌桕金带蛾(Eupterote sapivora yang)幼虫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经电镜观察认为是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中的一种病毒(简称EsNPV)。研究昆虫病毒的分子遗传学及基因重组和表达,制备安全有效的昆虫病毒杀虫剂等,首先都要纯化病毒,对其理化性质需要有较全面的了解。为此,本文对该病毒的理化性质和限制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病毒诊断实验室必备的一种手段 ,PCR相关的病毒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准确、快速、敏感、简便 ,对指导临床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年来 PCR技术方法学研究与应用研究及生物传感器诊断病毒等方面的一些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RNA沉默与植物病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物中RNA沉默(RNAsilencing)亦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或共抑制,是植物抵抗外来核酸(转座子、转基因或病毒)入侵,并保护自身基因组完整性的一种防御机制。RNA沉默是近十年来发现的植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已成为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对RNA沉默特点和机制的研究表明,植物病毒与(转基因)植物内发生的RNA沉默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从病毒对RNA沉默的诱导、抑制、防御等方面,简述了RNA沉默与病毒的关系。并对病毒载体所诱导的RNA沉默在植物发育和基因组功能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免疫学检测TT病毒抗体的方法,我们表达了硫氧还蛋白与TTV ORF1 497aa~770aa段融合蛋白,采用免疫印迹分析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并以表达产物为抗原检测TTV抗体,结合TTV DNA检测结果分析其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索戈托病毒属于正黏病毒家族,是一种由蜱传播给人或动物的虫媒病毒,其基因结构特征、复制及转录、编码产物的功能等与流感病毒有诸多相似之处,对流感病毒保守位点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索戈托病毒属病毒的动物模型有望作为人感染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一个替代模型。不过迄今为止全球对索戈托病毒的研究尚少,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对索戈托病毒的分类、基因组成及各基因编码产物、进化特点等进行了介绍,重点总结了其第六个基因片段编码的基质蛋白M和ML蛋白在病毒复制周期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牛血液中一株新型环状病毒的分离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哨兵动物牛上采集的血液样本中分离到一株病毒,暂将其命名为广西环状病毒(毒株号:V172/GX/2015)。病毒接种C6/36细胞后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聚集、皱缩与脱落。高分辨率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病毒基因组由10节段的双链RNA组成,在凝胶上呈现"3-4-3"的带型特征。通过全长cD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方法获取V172/GX/2015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病毒基因组大小为19 889bp,基因节段的大小在3 996bp(Seg-1)至829bp(Seg-10)之间,可编码VP1至VP7等7种结构蛋白以及NS1至NS3等3种非结构蛋白。对环状病毒属保守的VP1、VP3(T2)与VP7(T13)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V172/GX/2015与蚊传播环状病毒Yunnan orbivirus、Peruvian horse sickness virus以及Mobuck viru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在31.4%至69.9%之间;V172/GX/2015在系统发育树上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其它环状病毒的进化分支。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环状病毒在牛上的分离与全基因组序列,研究结果将进一步丰富我们对环状病毒属病毒的认知,为开展新型环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性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且涉及病毒与细胞多种成分的相互作用,病毒侵染机制研究对研制抗病毒药物以及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单颗粒示踪技术是可视化研究生物动态过程的重要工具,能够研究病毒在活细胞中的侵染行为,现已成为病毒侵染机制研究的有效手段。此文综述了单颗粒示踪技术中病毒标记物、标记方法、活细胞成像及分析进展,以流行性感冒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为例阐述了该技术在病毒侵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此文旨在为病毒侵染机制研究介绍新的技术手段、推动病毒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分析寄生于葡萄孢中真菌病毒的种类及其对寄主真菌的影响,描述其中5种病毒的形态及基因组结构,根据葡萄孢真菌病毒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葡萄孢真菌病毒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SARS(Severe ACute Respiartosy sychom)病毒是一种最新发现的冠状病毒,目前对SAPS病毒的蛋白组成和功能,病毒的基 因组结构,病毒的增殖周期,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正在世界各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