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梁宏玲 《蛇志》2003,15(3):59-60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数分钟内无呼吸或呼吸抑制 ,表现为缺氧。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 ,对复苏的成功至关重要。但应重视复苏后的监护 ,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否则会使复苏前功尽弃。现将我科对 2 7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的监护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 1 2月由我院产科转入新生儿病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患儿共 2 7例 ,男 1 9例 ,女 8例 ;其中并发吸入性肺炎 6例 ,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 ,颅内出血 3例。除 2例死亡外 ,其余均治愈出院。2 监护要点   ( 1 )呼吸监护。复苏…  相似文献   

2.
陈伟贤 《蛇志》2003,15(1):46-47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医学中发生率最高的严重病症 ,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其发生率占活产数的 5 %~ 1 0 % ,病死率占活产新生儿死亡的30 %左右 [1]。凡能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均可引起窒息 ,复苏术的患儿尽快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是减少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关键所在。1 临床资料   1 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 1 66例窒息复苏术后的新生儿 ,其中出生时重度窒息 72例 ,轻度窒息 94例。窒息复苏术后的患儿临床表现 :面色发绀 ,呼吸不规则 ,甚至停止 ,少数严重者呈休克状态 ,皮肤苍白或灰白 ,四肢冰冷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piece复苏器在产房中对早产儿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胎龄28~37周)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自动充气式复苏囊正压人工通气,观察组患儿给予T组合复苏器正压人工通气,比较两组患儿1、5、10 min Apgar评分、肺气漏发生率,以及缺氧缺血性脑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高胆红素血症率。结果:两组患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气漏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高胆红素血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iece复苏器在产房中早产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点,两组复苏成功率差别不大,但T-piece复苏器能可有效减少肺气漏的发生,进而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甘震 《蛇志》2017,(2):245-246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发生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低血糖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龄37周的新生儿较易发生低血糖,小于胎龄儿、围产期窒息、喂养延迟、母体糖尿病等是导致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经治疗后,全部患儿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较多,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常规监测血糖,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避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孙平 《蛇志》2004,16(1):56-57
新生儿重度窒息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功能的损害,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其进行正确而及时的复苏及窒息复苏后实施良好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重度窒息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罗秀萍 《蛇志》2014,(2):194-195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C)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3例FC患儿依据急救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7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急救与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抽搐至停止的间隔时间、抽搐至恢复意识的间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3%(P0.05)。结论对FC患儿行针刺、穴位按摩、刮痧等中医急救措施,并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梁玉议 《蛇志》2009,21(3):243-24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高。由于其适应征多因胎儿宫内窘迫、过期妊娠、羊水过多或过少、子痫、前置胎盘、妊高症等而行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的处理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关键。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0例窒息患儿运用新式复苏方案进行抢救,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黄莹莹 《蛇志》2011,23(4):418-419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窒息为新生儿常见症状,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气胸是指任何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腔压增高或肺泡腔与间质间产生压力阶差及邻近组织压迫导致肺泡壁破裂而产生,是新生儿急危重症之一。新生儿发生气胸可直接危及生命。我科2011年2月收治1例新生儿窒息合并气胸的患儿,经精心治疗及细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加强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把本院自从2008年6月到2011年6月之间产科和新生儿监护室的176例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给予合理规范的治疗。结果:本组176例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患儿仅有2例发生死亡,其他患儿治愈后出院,未出现核黄疸和其他后遗症。结论:胆红素对光线尤其是蓝光的吸收效果极为显著,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相比于其他光线或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小儿毒蛇咬伤的临床特点,总结相应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5例毒蛇咬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病情特点,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15例毒蛇咬伤患儿,经及时、有效进行救治和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均取得满意效果,无1例死亡。结论小儿毒蛇咬伤病情危重、致死率高,而掌握毒蛇咬伤的特点、正确实施急救和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洗胃后配合间歇胃肠减压治疗新生儿顽固性呕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124例顽固性呕吐的新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病因治疗、体位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温盐水洗胃治疗,治疗组给予洗胃后配合间歇胃肠减压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体重和胃肠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顽固性呕吐症状的缓解时间、胃肠功能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体重减轻程度较轻(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坏死性肠炎、新生儿窒息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洗胃后配合间歇胃肠减压可提高临床疗效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简单安全,可作为新生儿顽固性呕吐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陆谢娜 《蛇志》2011,23(4):409-410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1min内,尚不能建立规则有效的自主呼吸、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环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复苏的主要措施是吸引、吸氧、气管插管和张肺。现就我院行剖宫产发生窒息的23例新生儿的复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明确母体危险因素,为新生儿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下称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8年4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8例李斯特菌感染新生儿及其母亲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发现18例产妇中15例有临床症状,以发热及不规则腹痛最为常见;患儿中13例有临床症状,多数表现为呼吸窘迫和发热;89%患儿发生血流感染(61%为化脓性脑膜炎、28%为肺炎);影像学检查提示,存活患儿中56%有神经系统后遗症,50%可能有先天性心脏病。14例在明确李斯特菌感染后调整抗生素治疗,所有产妇经治疗均预后良好;患儿除1例放弃治疗、3例要求出院外,其余14例均痊愈或好转出院。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对有发热、腹痛及早产症状的孕妇,应警惕李斯特菌感染,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目标性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用手托法对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进行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346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手托法组、常规组。手托法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手托法进行处理,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按新生儿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胃食管返流误吸(GER-A)以及轻度窒息的发生率。结果:手托法组1680例中无一例发生GER-A,常规组1780例中有6例发生GER-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托法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为2.86%,常规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为4.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出生后采用手托法进行即时处理可以有效预防GER-A的发生,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是有效治疗新生儿轻度窒息的一种手段。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PA)、丛生蛋白(sCLU)、血红素氧化酶-1(HO-1)与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72例窒息新生儿,根据复苏后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80例)和无脑损伤组(92例),复苏治疗前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CyPA、sCLU、HO-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PA、sCLU、HO-1预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价值。结果:脑损伤组血清CyPA、sCLU、HO-1水平高于无脑损伤组(P<0.05)。胎盘早剥、母体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窒息、高水平CyPA、高水平sCLU、高水平HO-1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yPA、sCLU、HO-1预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797、0.832、0.779,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胎盘早剥、母体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窒息、CyPA升高、sCLU升高、HO-1升高,联合检测血清CyPA、sCLU和HO-1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液体复苏在腹部多发伤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救治的因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导致腹部多发伤且失血性休克的患者83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入院治疗)和研究组(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入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充分液体复苏;研究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液酸度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复苏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 PaO2)均较复苏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PaO2较研究组更明显,在复苏后90 min、120 min,对照组PaO2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复苏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blood carbon dioxide, Pa CO2)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对照组Pa CO2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从复苏前到复苏后,两组p H值均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同时在复苏后90 min、120 min研究组p 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复苏前相比,两组复苏后PT值均显著上升(P<0.05),研究组复苏后90 min、120 min P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及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共有9例(22.50%)患者出现并发症或死亡,研究组共有5例(11.62%)患者出现并发症,无死亡;不良预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而言,采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恢复患者血容量,对血液携氧能力、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石靖  刘燕芬 《蛇志》1999,11(3):72-72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常见的危象,复苏后由于种种病 理因素又易出现呼吸暂停等,病死率仍极高,如何观察妥善 处理,以降低死亡率一直成为医护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我科 1996~1997年共收治确诊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患儿31 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中男21例,女10例,其中早产儿16例,足 月儿10例,过期儿5例,出生体重最小950g,最大5000g, 平均2600g,生后5min阿氏法评分0~3分5例,4~7分 26例,因重度窒…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评价分析B超和X线下引导下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3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病历,其中在B超引导下腹主动脉预置球囊行剖宫产术者40例(治疗组A),X线引导下腹主动脉预置球囊行43例(治疗组B)。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和死亡率等;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A手术时间短于治疗组B,治疗组A术中出血量小于治疗组B(P<0.05);两组患者术中胎盘粘连率、胎盘植入率及子宫切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未出现新生儿窒息现象,治疗组A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以及早产儿率与治疗组B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将B超下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术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可有效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对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无影响,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 年2 月至2014 年5 月接收确诊的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98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 例,对照组采用持续头罩吸氧治 疗,治疗组采用鼻塞持续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 h 后,治疗组患儿的呼吸、心率、PaO2和 PaCO2临床指标改善程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89.4 %>67.4 %,X2=3.671,P<0.05),同时并发症的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CPAP 能够有效地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 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电泳对于新生儿窒息后发生心肌、脑组织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我院儿科ICU送检的CK同工酶电泳检测结果,并按不同疾病诊断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在HIE、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清中CK-BB分别占总CK的13.9±16.8%、2.6±3.1%,CK-MB分别占总CK的2.5±2.0%、8.2±7.5%;CK-MM分别占总CK的91.4±14.1%、94.0±5.8%。新生儿窒息组可见CK-MB增加,显著高于对照及HIE组(P<0.01);HIE组患儿血清中可见CK-BB增加,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K同工酶电泳对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引起的心脑损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