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松天然林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润  李凤日 《植物研究》2010,30(4):479-484
基于穆棱林业局3块红松天然林标准地调查数据,采用竞争区域动态半径的概念确定了林分中有效竞争木,并利用Hegyi竞争指数对红松天然林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松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的18.0%和82.0%,说明红松天然林种内竞争小,主要竞争来自种间。色木、云杉、冷杉林木个体高大,数量较多,在群落中占据一定优势,对红松的竞争压力较大。红松对象木胸径与竞争指数之间呈幂函数关系,随着红松胸径的增大,受到的竞争强度逐渐减小。当红松胸径小于25 cm时,所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大;当胸径大于25 cm时,竞争指数较小,并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邵丹  裴赢  张恒庆 《植物研究》2007,27(4):473-477
应用叶绿体微卫星(cpSSR)技术对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天然红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进行了遗传分析。共选择121个树龄在1 581~1 900年间的红松个体,连续分为6个龄级。从6对叶绿体SSR引物筛选出两对引物,共检测到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5个,多态位点比率为71.43%。利用POPGENE分析软件计算了红松各龄级内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遗传多样性在红松各龄级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凉水保护区内的红松遗传多样性在这320年间没有发生太大的波动,龄级间遗传多样性分化不明显,红松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龄级内。  相似文献   

3.
红松种子园种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跃伟  唐杨  陈红  张涛  左江  吴健  周莉  周旺明  于大炮  代力民 《生态学报》2019,39(17):6341-6348
为揭示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不同种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变异规律,以吉林省露水河红松种子园6个种群红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红松的叶片、球果和种子共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红松15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红松种群遗变异比较丰富,在松属植物中属于中等水平,其中纬度最低的露水河种群在其中10个表型性状均值上表现出最高值;(2)红松种群间的表型分化系数(Vst)均值为12.39%,种群内的变异(87.61%)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2.39%),种群内的变异是主要变异来源;(3)各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3.28%,变幅为6.16%-31.48%,叶片、球果、种子的平均变异系数依次为:球果17.86% > 针叶11.19% > 种子9.87%,种子性状最小,成为最稳定的表型性状,带岭和丰林种群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要高于其他种群;(4)利用欧氏平均距离对红松种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红松种群的表型性状按照地理距离而聚类,可将红松种子园6个种群分为4类,其表型性状跟地形(东北山脉)有一定的契合。红松种群具有中等水平的表型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为顺利开展红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以及良种选育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松果采摘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天然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20世纪70年代未受干扰的红松天然林地面红松种子贮藏情况,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松果采摘后,红松林地面红松种源贮藏和分布变化,根据红松更新过程与动物的关系。探讨了松果采摘对红松更新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果采摘后。地面红松种子主要分布在地被物下层且大多呈单粒状分布,其贮藏量1582~2640粒·hm^-2。仅为20世纪70年代的0.3%~0.5%。废种子比率67.8%~86.2%。单粒状占总簇数的46.8%~77.1%,对红松天然更新起重要作用的动物已减少或消失。表明松果采摘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天然更新的最大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阐明阔叶红松林中已测得含量较高的3种酚酸物质(苯甲酸、丁香酸和香草酸)对红松种子萌发及苗木生长的影响,为探索阔叶红松林内化感作用机理及解决红松更新障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培养皿培养法及室内盆栽培养法,以红松种子和3年生红松苗为试验对象,设置不同浓度(2、20、200 mg/L)苯甲酸、丁香酸、香草酸处理液,以蒸馏水为对照(CK),进行红松种子萌发试验及红松苗木生长试验,研究3种酚酸物质对红松种子发芽、苗木生长、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3种酚酸均抑制红松种子萌发,但酚酸浓度变化仅对红松种子发芽率影响差异显著。(2)3种酚酸对红松苗木生长及物质积累抑制作用显著。浓度变化对红松苗株高及地径影响不显著,对生物量、根干重和茎干重影响显著。(3)针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对酚酸处理反应一致,20 mg/L的3种酚酸均显著抑制光合色素产生,而200 mg/L丁香酸溶液及2 mg/L香草酸溶液均显著促进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积累。(4)酚酸处理使红松苗针叶中POD、CAT活性降低,SOD活性增加。针叶中MDA含量显著增加,200 mg/L丁香酸溶液处理组针叶MDA含量高于CK处理组70.51%。(5)不同浓度苯甲酸溶液促进可溶性糖增加,抑制可溶性蛋白增加;不同浓度丁香酸溶液促进可溶性蛋白增加,而不同浓度香草酸溶液抑制可溶性蛋白增加,二者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受浓度变化影响显著。苯甲酸、丁香酸、香草酸影响红松种子萌发,通过对红松苗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导致其生长受抑制、生物量减少,产生膜脂过氧化伤害。因此,解决阔叶红松林内红松更新障碍问题时,凋落物及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化感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宇昌  李玉 《菌物研究》2011,(3):151-153
对黑龙江省丰林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设置类型Ⅰ(红松纯林)、类型Ⅱ(云、冷杉红松林)、类型Ⅲ(椴树红松林)、类型Ⅳ(蒙古栎红松林)、类型Ⅴ(枫桦红松林)5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对群落内的大型真菌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采用Menhinick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相似文献   

7.
选取林分较为稳定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作为研究地点,分析近16年的红松结实动态,研究红松(Pinus koraiensis)结实的气候敏感性及其种子年机制。首先按资源限制理论分析了红松结实的资源限制性,再根据资源匹配(气候假说)理论和Nicholls关于产量研究的建议将红松种子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利用红松气候产量与前3年的气象数据进行气候影响分析,并且结合前期的物候观测,找出了红松结实的气候敏感阶段及其敏感的气象指标。结果显示:(1)红松当年种子产量与去年和前年产量和呈显著负相关,二者呈指数关系,表明了红松结实中资源限制机制的存在。并且资源限制可能是球果成熟对同年其它生殖发育的单向自我营养限制关系。(2)去年与前年6月平均气温的差值(ΔT6)对当年红松种子产量具有很好的预测性。(3)花原基形成期是红松结实最为关键的气候敏感期,红松气候产量与此阶段气温和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降水呈极显著正相关。(4)部分年份异常高温已经超出了花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范围,导致了红松产量的下降。(5)红松结实在生殖发育期内不同阶段都对气候变化表现敏感,红松种子年现象受到了资源限制机制和资源匹配机制的共同作用。本研究结果预示了温度升高,尤其是在气温升高过快的地区,红松结实对气候变暖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并可能成为未来红松天然更新的重要瓶颈。  相似文献   

8.
以盆栽3年生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为材料,设置4种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9%~31%(C), 22%~24%(L), 15%~17%(M)和渍水组(W),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红松和西伯利亚红松当年生针叶和往年生针叶的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脯氨酸含量在不同叶龄和不同树种之间存在差异。红松当年生针叶叶绿素含量高于往年生针叶,而西伯利亚红松则相反。总体上西伯利亚红松的脯氨酸含量高于红松;2)2树种在渍水条件下脯氨酸含量大量积累,红松在处理后一个月即出现胁迫反应,早于西伯利亚红松。土壤含水量在 15%~17%时已对2种红松的往年生针叶产生胁迫,但对红松的胁迫程度大于西伯利亚红松;3)叶绿素积累与2种红松的耐水分胁迫能力相关性不大;4)西伯利亚红松的水分适应范围大于红松;2种红松的当年生针叶的耐水分胁迫能力均大于往年生针叶。  相似文献   

9.
测定10个树种树木上的三年生枝条树皮内绿色组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枝干的呼吸速率的结果表明:10个树种树皮内叶绿素含量为0.0649~0.3460mg·g^-1(FW),叶绿素a/b为1.05~1.91,均低于叶片或针叶;树皮内绿色组织的光合速率为0.21(红松)~2.06(水曲柳)μmol(O2)·m^-2·s^-1,枝干呼吸速率1.76(红松)~3.21(落叶松)μmol(O2)·min^-1·g^-1(FW)。树皮内绿色组织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低于叶片,而表观量子效率(AQY)高于叶片或针叶。据此认为,树皮内绿色组织适应于阴生环境,所以有较强的耐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松籽大战     
红松是长白山地带性植被——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建群种,它通过取食红松种子的野生动物维系着一条森林的生物链。自2000年始,以竞价承包方式对长白山保护区的红松种子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生产经营。这一场关系到保护区红松天然林生态系统存废的重大环境事件,是继风倒木生产之后对长白山保护区的第二场重度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1.
应用林窗模型(Forest Gap Model)及4种大气环流模式(General Girculation Models,GCMs) CO2加倍"平衡响应"数值试验结果模拟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美国高达空间研究实验室(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简记GISS)和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简记OSU)GCMs预测的CO2倍增未来气候情景下,与本底生物量(目前气候条件下)相比,阔叶红松林生物量逐渐升高,目前云冷杉阔叶红松林将逐渐向枫桦、紫椴和裂叶榆阔叶红松林演变;但在普林斯顿大学地球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Princeton University,简记GFDL)和英国气象局(United Kindom Meteorological Office,简记UKMO)GCMs预测的未来情景下,由于较大幅度的增温,云冷杉红松林将向以蒙古栎、紫椴和裂叶榆为主要树种的阔叶林演变.未来增温速率决定了阔叶红松林未来的演替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林窗模型(Forest Gap Model)及4种大气环流模式(General Girculation Models,GCMs)CO2加倍“平衡响应”数值试验结果模拟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美国高达空间研究实验室(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简记GISS)和美国俄勒冈州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  相似文献   

13.
Landscape context and contrast are major features of transformed landscapes. These concepts are largely described in terms of vegetation and land use, and are rarely used on how other biodiversity responds to these anthropogenic boundaries. South African grassland matrix is naturally dotted with indigenous forest patches which have recently been transformed with plantations of non-native species. We investigate how various arthropod groups (detritivores, predators, ants) respond to juxtaposition of pines, natural forests and grasslands. We assess landscape context effects between natural forests and pines by determining how species that commonly occur in the interiors of these habitats use the adjacent habitat, and how landscape contrast between natural forests and grassland affects these groups proportionately. We sampled arthropods using pitfall traps and active searches in transects running from natural forest interiors across the edge into the matrix interior (grassland or pines). Natural forests had higher predator and detritivore diversity, while grassland had greater ant diversity.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complementarity of natural forests and grassland for arthropod diversity. Higher beta-diversity was recorded across landscape contrast than landscape context. Pine and natural forest associated species overlapped into adjacent habitats indicating that pines are used by certain natural forest species. However, pines are not true natural forest extensions, with only some species being supported. Pines may be connecting naturally isolated arthropod populations, which could have important evolutionary consequences. Only through appreciation of a range of arthropod groups and their response to context and contrast across the whole landscape can we undertake meaningfu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4.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光量子通量密度的时空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i M  Duan WB  Chen LX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4):880-884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为对象,采用网格法布点,对生长季林隙内各样点光量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PPFD)进行连续观测,利用基本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的PPFD高值区日变化明显,最大值出现在12:00,位于林隙北侧.林隙的PPFD 6月最高,7、8、9月依次递减,其中7月PPFD不同位置间的变异系数最大;各月均为中等变异.不同月份林隙PPFD空间异质性的强度和尺度不同,6月变程最大,7月基台值和结构比最大;各月林隙PPFD斑块复杂程度不同,最大值均位于林隙东北侧.郁闭林分和空旷地的月平均PPFD变化次序与林隙一致.各样点月平均PPFD为空旷地最高,林隙次之,郁闭林分最低.  相似文献   

15.
方三阳 《生态学报》1982,2(2):147-150
在小兴安岭原始林内和采伐迹地上,发现以下几种球蚜: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Vall.),落叶松绿球蚜(Sacchiphanles viridis Ratz.)、落叶松红瘿球蚜(S. rosegallis Liet Tsai)、冷杉球蚜(Aphrastasia pectinatae Chol.) 以及红松球蚜(Pineus cembraepinilcoreanus Zhang et Fang),它们在林内分布和大量发生,其原因除了针叶树种类和树木  相似文献   

16.
主要伴生树种对云杉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椴树,水曲柳、云杉和红松等树叶浸出液或土壤中混拌其叶粉等不同处理方法来培育云杉幼苗,研究这些树种对云杉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椴树和水曲柳等阔叶树对云杉幼苗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而以云杉等针叶树的叶浸出液和叶粉培育的云杉,其生长较差。研究认为,橡树和水曲柳可作为培养人工云杉针阔混交林的重要搭配树种。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森林天然更新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研究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森林天然更新的变化规律及其条件,红松阔叶混交林是长白山主要的森林类型,保存不多,对于研究以前森林经营有重要意义。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红松天然更新规律及其与森林组成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红松阔叶混交林天然更新与森林群落类型,海拔,森林植物条件及人类活动等干扰极大关系,一般在陡坡或山脊上胡枝子作树红松林中,那里林冠郁闭度达到80%-90%或更大,林分中红松组成也更大,红松天然更新良好。每公顷有红松幼苗和小幼树万株以上,但是在郁闭的红松林冠下,很少能长大。在大部分的阔叶红松混次林中,除了林冠比较郁闭的地方外,针叶树包括红松在内的天然更新通常稀少,每公顷仅有幼苗幼树数千株,其中大部是阔叶树,随着海拔上升到一定范围,在更新中云冷杉的成分增加,老择伐迹地由于林下植被密,常常缺乏更新。74.2%耐荫树种的幼苗幼树是在林冠下观查到,它们70%以上分布于离立木2.5 m以内,这正好等于林木平均冠幅的半径,所以,红松和耐荫树种幼苗的更新最好是在郁闭的林分下。  相似文献   

18.
该文依托于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9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林窗边缘主要树种红松和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进行生长释放判定分析,重建了冠层树木的干扰历史。结果表明:整体上林窗木与非林窗木的生长变化百分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而不同林窗间生长变化百分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林窗干扰及其产生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在1733–1738、1748–1752、1769–1771、1798–1801、1827–1833、1841–1844、1935–1939及1968–1973年间红松生长释放较强,其中1752、1770、1800、1830、1842、1937及1970年出现了明显的干扰峰;在1889–1904、1932–1938、1947–1973和1986–2005年间臭冷杉生长释放较强,其中1894、1934、1951、1968和1990年出现了明显的干扰峰。红松干扰存在2.0 a、3.5 a、3.8 a、7.3–7.9 a和9.1–18.2 a的显著周期,臭冷杉干扰存在3.5–3.6 a、7.5–48.8 a和65–85 a的显著周期。风干扰是典型阔叶红松林干扰释放的主要因子,异常温度也影响该地区树木生长释放事件。太阳活动通过影响局地风速、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以及其他大尺度气候模态影响林窗动态,可能是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的干扰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惠滨  国庆喜 《生态学报》2016,36(20):6487-6495
森林年龄结构一直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胸径指标间接推测树木年龄是获得森林年龄结构的有效手段。基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156株成熟红松解析木数据,分析成熟红松个体胸径与年龄之间关系,探讨地形与竞争因子对红松胸径与年龄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所搜集的红松解析木数据,海拔、坡度、坡向、竞争因子等因素都对红松胸径与年龄关系产生影响,其中坡向与坡位对红松胸径-年龄关系影响最为明显,而竞争因子的影响较小并且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表现出差异性。在南坡向-中坡位的红松个体,其胸径与年龄之间表现出了最佳的拟合效果。对地形与竞争因子的影响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该文依托于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9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 对样地内林窗边缘主要树种红松和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进行生长释放判定分析, 重建了冠层树木的干扰历史。结果表明: 整体上林窗木与非林窗木的生长变化百分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而不同林窗间生长变化百分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林窗干扰及其产生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在1733-1738、1748-1752、1769-1771、1798-1801、1827-1833、1841-1844、1935-1939及1968-1973年间红松生长释放较强, 其中1752、1770、1800、1830、1842、1937及1970年出现了明显的干扰峰; 在1889-1904、1932-1938、1947-1973和1986-2005年间臭冷杉生长释放较强, 其中1894、1934、1951、1968和1990年出现了明显的干扰峰。红松干扰存在2.0 a、3.5 a、3.8 a、7.3-7.9 a和9.1-18.2 a的显著周期, 臭冷杉干扰存在3.5-3.6 a、7.5-48.8 a和65-85 a的显著周期。风干扰是典型阔叶红松林干扰释放的主要因子, 异常温度也影响该地区树木生长释放事件。太阳活动通过影响局地风速、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以及其他大尺度气候模态影响林窗动态, 可能是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的干扰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