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基于口腔定位疗法(OPT)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儿吞咽功能、脑氧代谢及血清神经损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22年8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接收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儿8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口腔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OPT康复训练)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各为40例。对比两组疗效、吞咽功能、脑氧代谢及血清神经损害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口腔期、食管期、咽期的吞咽障碍调查表(D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高于对照组,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于对照组,髓鞘碱性蛋白(MBP)、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内啡肽(β-E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儿采用OPT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吞咽功能、脑氧代谢、血清神经损害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96例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8,采用TLIF术式治疗)和B组(n=48,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高度、滑脱程度、隐神经、腓肠神经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胫神经、腓总神经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优良率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滑脱程度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高度、隐神经SCV、腓肠神经SCV、胫神经MCV、腓总神经MCV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TLIF术式相比,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治疗LDH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腰背功能,明显改善双下肢神经功能,提高筋膜代偿能力,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C-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水平以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住院的201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63)和未感染组(n=138)。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s-CRP、PC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C-肽和RBP4水平并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hs-CRP、PCT、D-二聚体、FIB、RBP4、餐后2 h C-肽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63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足部分泌物共分离培养出8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55.42%),以铜绿假单胞菌(24.10%)、大肠埃希菌(13.25%)居多;革兰阳性菌37株(44.5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7.34%)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病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三代头孢、患糖尿病肾病、合并骨髓炎和神经缺损性伤口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病程、既往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三代头孢、合并骨髓炎和神经缺损性伤口均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需依据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并针对病程长、既往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三代头孢、合并骨髓炎和神经缺损性伤口等独立危险因素做好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神经生长因子与冻干异体神经桥接大鼠神经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冻干处理的异体神经与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结合来桥接大鼠的坐骨神经1.0cm的缺损。用雄性Wistar大鼠进行的四组实验结果表明:冻干处理的异体神经可降低其抗原性,但处理后并不损害雪旺氏细胞(SC)基底膜的完整性,在移植后可能成为轴突再生的通道和支架;外源性NGF与冻干神经结合形成的复合体,可为神经的再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微环境,具有成为理想桥接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改良双纽扣型金属接骨板结合高强度纤维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锁韧带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锁韧带撕裂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AO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观察组的治疗方案为微创改良双纽扣型金属接骨板结合高强度纤维修复喙锁韧带。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未见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肩关节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3个月及1年观察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改良双纽扣型金属接骨板结合高强度纤维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锁韧带撕裂更符合解剖学特点,可减轻肩关节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标本配穴"针灸结合甲钴胺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糖脂代谢、炎性细胞因子和受损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老年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7)、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予以甲钴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标本配穴"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糖脂代谢、炎性细胞因子、受损神经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87.23%(41/47)高于对照组69.57%(32/46)(P<0.05)。两组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MCV、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中神经SCV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标本配穴"针灸结合甲钴胺治疗老年DPN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糖脂代谢、炎性细胞因子和受损神经传导速度,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结核后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征,并阐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6月到2022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后支气管扩张51例(合并组),非结核后支气管扩张62例(非合并组),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血液学、肺功能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合并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明显高于非合并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明显低于非合并组(P<0.05)。合并组的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用力呼气容积(FVC)%明显低于非合并组(P<0.05)。合并组的斑片渗出影、"树芽征"、胸腔积液、"马赛克征"等CT特征占比分别为84.3 %、72.5 %、70.6 %、62.7 %,明显高于非合并组的35.5 %、33.9 %、37.1 %、40.3 %(P<0.05)。在113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体重指数、CRP、支气管扩张病程、ALB与结核后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体重指数、CRP、支气管扩张病程、ALB都为导致结核后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结核后支气管扩张比较常见,可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与肺功能下降,也使得肺部影像学特征发生改变,体重指数、CRP、支气管扩张病程、血清ALB都为导致结核后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功能、神经内分泌激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92例老年CHF合并T2DM患者,按照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接受常规治疗)和研究组(n=46,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肾功能、神经内分泌激素、TGF-β1/Smad3信号通路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Cys-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和血管紧张素II(AngI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Smad7 mRNA高于对照组,Smad2 mRNA、TGF-β1 mRNA、Smad3 mRN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用于治疗老年CHF合并T2DM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肾功能、神经内分泌激素和TGF-β1/Smad3信号通路相关指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欧阳元明  何宁  何劲  范存义 《生物磁学》2014,(18):3446-3450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静电纺丝技术一次成型制备三维(3D)取向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神经导管的可行性,检测其对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改进的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无缝取向PLGA纳米神经导管,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支架的纳米结构;分别制备取向和非取向纳米纤维支架修复13mm坐骨神经缺损模型。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非取向PLGA神经导管组(阴性对照);B组:取向PLGA神经导管组,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阳性对照),于术后3月通过大体观察、行走足印分析、腓肠肌萎缩率、电生理检测、组织形态学检测、透射电镜检测及图像分析,评价无缝取向PLGA纳米神经导管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神经导管修复神经缺损三月后,大体观察显示神经导管结构完整,无坍塌和断裂;各组再生神经均有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B组与C组的腓肠肌萎缩率和神经电传导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优于A组。B组与C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成熟程度均要明显优于A组。结论:无缝取向PLGA纳米神经导管能够诱导并促进神经再生,提高坐骨神经再生的质量,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又称神经球蛋白,是一种携氧球蛋白。有研究证明Ngb在脑缺血缺氧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氧具有高亲和力,有助于预防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并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预后。本研究观察了AIS后血清Ngb水平的变化,并评估了Ngb与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募集AI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进行研究。在AIS患者起病后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发病后72 h内和第14天)及对照组中分别检测血清Ngb水平,并比较AIS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清Ngb水平。对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的血清Ng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患者血清Ngb水平与梗死体积及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gb对AIS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IS患者的血清Ngb水平在脑梗死后72 h内和第14天时分别为105.7(88.3,123.1)μg/L和72.8(58.7,86.9)μg/L。对照组血清Ngb水平为58.2(35.0,81.6)μg/L。AIS发病后72 h内血清Ng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血清Ngb水平在发病后72 h内及第14天均无显著差异(P>0.05)。AIS发病72 h内的血清Ngb水平与NIHSS评分显著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232,P=0.038)。在各时间点,大体积脑梗死组患者血清Ngb水平与中小体积脑梗死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Ngb水平对AIS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AIS发病后72 h内血清Ngb水平升高。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IS患者血清Ngb水平无显著差异。发病后72 h内的血清Ngb水平与NIHSS评分显著相关。Ngb可能作为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江浙蝮蛇(AgkistrodonhalysPalas)是属于蝮科蝮属的有毒蛇。蝮蛇毒成份比较复杂,但其中所含的蝮蛇神经毒素(agkistrodotoxin,ATX),是主要的神经毒性成分,它具有磷脂酶A2(PLA2)活性,是一种阻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有氧运动对MHD合并RLS患者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行MHD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RLS将120例MHD患者分为合并RLS组(n=28)和未合并RLS组(n=92)。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合并RLS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有氧运动对MHD合并RLS患者的改善效果。结果:MHD合并RLS与性别、透析龄、高血压、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血磷、维生素 B12(VitB12)、铁蛋白(SF)、同型半胱氨酸(Hcy)、血镁、β2微球蛋白(β2-MG)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偏长、β2-MG偏高、VitB12偏高、Hcy偏高、饮酒史、SF偏低、血镁偏高、性别为女、血磷偏高是MHD合并RLS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12周后,MHD合并RLS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结论:透析龄偏长、β2-MG偏高、VitB12偏高、Hcy偏高、饮酒史、SF偏低、血镁偏高、性别为女、血磷偏高均会增加MHD合并RLS的发生风险。有氧运动应用于MHD合并RLS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抑郁和焦虑状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槲皮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药用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传统被认为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利用位于大鼠脑干花萼状突触的突触前神经末梢进行膜片钳记录,研究槲皮素调控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的突触前机制。方法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结合膜电容记录,在突触后记录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 EPSC),在突触前神经末梢记录钙內流和神经囊泡的释放、回收以及可立即释放库(RRP)的恢复动力学。并且利用纤维刺激在轴突给予5~200 Hz的刺激,诱发突触后EPSC,记录突触后短时程抑制(STD)。结果 100μmol/L槲皮素不影响突触后m EPSC的振幅、频率以及AMPA受体的动力学特征。在突触前神经末梢,槲皮素不改变钙内流或囊泡的释放,但显著抑制胞吐后网格蛋白依赖的慢速胞吞。抑制胞吞会导致突触前囊泡动员的减慢,降低RRP的补充速率,并且增强高频刺激下的短时程可塑性STD。结论 本研究为槲皮素调控中枢神经突触传递提供全新的突触前神经机制,槲皮素有助于抑制中枢神经过度兴奋,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Nieu.  PD 《实验生物学报》1993,26(4):307-315
中-内胚层诱导和神经诱导都需要平面的垂直的诱导相互作用;中胚层诱导开初是一平面诱导过程,继之一个垂直诱导,以实最终的区域分化,而神经诱导则必须有最初垂直相互作用,以实现激发和转化过程,这些垂直的诱导作用,继之以在外胚层内传播的同源诱导作用,决定神经板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其区域分化。对于神经板的背面集中和伸长,激发作用和后来的转化作用似乎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胶质细胞,细胞因子与神经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质细胞、细胞因子与神经毒作用胡树仙赵忠君(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神经免疫药理实验室)目录一、小胶质细胞与神经毒作用(一)奎宁酸(二)反应性含氧介导物(三)反应性含氮介导物(四)谷氨酸盐二、与神经毒性有关的细胞因子(一)白细胞介素1β(二)白细胞介素...  相似文献   

16.
陆伟萍  鲍红光  徐晨婕  张蕊  谢文娟 《生物磁学》2013,(35):6969-6971,6948
目的:观察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直线偏振光红外线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40例(A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40例(B组)、氨酚曲马多联合乙哌立松药物治疗组40例(C组),三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评分(ROM)、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评分(ROM)均优于治疗前(P〈0.05).A、B组治疗后VAS、ROM评分以及治愈率、有效率优于C组(P〈0.5);A组VAS、ROM评分以及治愈率、有效率优于B组(P〈0.05)。结论: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和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明显优于氨酚曲马多联合乙哌立松药物治疗组;颈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颈椎椎旁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7.
乌脑龟垂体显微及其腺垂体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龟脑垂体由柄形神经垂体和椭圆形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位于腺垂体后部上方呈背腹型排列。神经垂体中神经叶不发达,腺垂体分为远侧部和中间部,特殊空泡结构成为垂体门脉系统的特征。远侧部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3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腺垂体远侧部主要有5种分泌激素细胞:即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和非分泌类型滤泡.星形细胞(Fs)。生长激素分泌细胞核大、分泌颗粒少的特征成为乌龟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可能与乌龟具有生长慢、寿命长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喉返神经对大鼠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和甲状腺摄碘功能的影响:(1)切断大鼠单侧喉返神经后血清甲状腺素(T4)水平升高,如于切断后立即电刺激其外周端,在30min内血清T4水平甚至降至对照值之下,事先给以阿托品,可阻断电刺激引起的效应。(2)切断单侧喉返神经后该侧甲状腺摄碘增多,以上结果表明,喉返神经抑制甲状腺素的分泌,这作用可能是由M受体介导调节的。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主要部分是糖链(糖基化),成为了后基因组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感染、免疫、癌症、神经、发生、分化、再生等均与糖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认知功能是大脑的重要能力,但在神经病理状况或疾病中受损时易出现认知损伤。目前,针对认知损伤患者的有效治疗和康复措施尚不明确。光疗作为一种无创物理疗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介绍光疗在与神经精神疾病相关认知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现状,特别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脑损伤后认知障碍(post-traumatic cognitive impairment, PTCI)以及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认知损伤(cognition impairments associated with schizophrenia,CIAS)方面。光疗影响认知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调节昼夜节律、神经保护和修复、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递质、抗炎作用、神经可塑性、减少氧化应激等。此外,光疗还被认为与脑电活动、神经环路、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神经递质有关。这些机制对于理解光疗如何改善认知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文章将讨论光疗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原因,包括光照参数的标准化和个体差异的影响等。光疗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