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形属吸虫,主要寄生于鱼类及两栖类的膀胱中。自Braun(1899)建立叶形属(Phyllodistomum)以来,讫今该属(包括四个亚属)已记载九十余种。国内首先由杜氏(1930)在成都淡水虾中发现,现在已增至十七种之多。作者最近在整理江西鱼类叶形科寄生吸虫时,发现该属尚有一种未曾记载,现记述如后。标本用70%乙醇固定,硼砂洋红染色,加拿大树胶封藏。测量单位以mm表示。模式标本存放于江西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模标本存于江西畜牧水产学校。  相似文献   

2.
福建几种鱼类寄生吸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鱼类寄生吸虫,过去郎所等(1958,1964)、马成伦(1958)、李慧珠等(1958,1960)、潘金培等(1963,1965)、王耕南(1963)、王溪云(1982)等曾进行过研究。福建省鱼类寄生吸虫,则有许鹏如(1954)、金大雄等(1979)、唐仲璋等(1964,1979,1981)、唐崇惕等(1976)、汪溥钦(1980,1981,1982)等的研究报告。1982年我们在福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中,又采得一些种类。经初步鉴定,过去我国未报告的种类有12种,分隶于6科7属,其中有8个新种,以及我国新纪录4种。兹报告于后。标本保存福建师范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岸线很长,沿海鱼类丰富。寄生于鱼体的半尾亚目Hemiuroidea吸虫是一大类群,也是我国海鱼主要寄生吸虫之一。Yamaguti(1971)记载本亚目,共有8科,26亚科,97属,其中大部分是鱼类寄生虫,少数寄生于两栖类和爬行类。国内有关本类吸虫的研究报道有曾省(1953),许鹏如(1954),叶英等(1955),郎所(1963),顾昌栋等(1964、  相似文献   

4.
鴞形类吸虫(Strigeids)属吸虫纲,复殖目,前口亚目。本类吸虫可分为前体与后体二部,前体为附着器官,具有口腹吸盘和黏器(adhesive organ);后体包含雌雄生殖器官,阴袋付缺,生殖腔开口于末端或亚末端。成虫寄生在哺乳动物、鸟类及爬行动物的肠道内。就文献记载,已发现的虫种,达300种以上,分属于五个科。在国内报告者有:Faust(1929)、陈心陶(1934)、唐仲璋(1936)、吴光(1937)氏等先后报告的咽口属(Pharyngos-  相似文献   

5.
孔肠科Opecoelidae Ozaki,1925吸虫是海鱼及淡水鱼的主要寄生类群之一,据Yamaguti(1971)记载,包括4亚科、52属、444种,近年来又有许多新种报道。国内有关本类吸虫的研究报道有:李慧珠(1960),唐崇惕等(1975),汪溥钦(1977、1981、1982、1984、1985),申纪伟(1982、1985,1987),顾昌栋等(1983),王溪云(1983),佟永永(1984)。自1983年以来,我们对渤海鱼类的吸虫进行调查,共采获孔肠科吸虫15种,分隶于2亚科6属,其中包括1个新属、3个新种、10个国内新记录和15个宿主新记录,兹报告于后。 虫体与器官测量以mm为单位,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6.
拱头科(Pronocephalidae)吸虫主要寄生于爬行动物的龟类,在鱼类和鸟类中比较罕见。国内已发现的属有:郎所(1956)报道的星睾属(Astrorchis Poche,1925)和唐仲璋等(1977)报告的环头属(Cricocephalus Looss,1899)及裂睾属(Diaschistorchis Johnston,1913),共五种。 1938年6月解剖31只龟(Chinemys sp.),从12只龟中检得本种标本69个,感染强度1—17个,标本方位以虫体腹面朝下为准,量度以毫米为单位。  相似文献   

7.
1、本文为太湖鱼类的寄生蠕虫报告之二。 2、本文报告四种寄生鱼体的複殖吸虫,即鲶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parasiluri,sp.nov.,寄生鲶胆囊;河鲈源吸虫 Genarches goppo(Ozaki,1925),寄生暗色吐(鱼父)胃肠;鲶似单孔吸虫 Paratormosolus siluri Dubinina et Bychovsky,1954,寄生黃颡鱼及鲶肠;朝鲜鲫吸虫 Garassotrema koreanum Park,1938,寄生鲫、平胸鳊、鲤、蒙古鲌、红眼鳟、青魚、花鲢、白鲢、鲩、短尾鲌、(?)条鱼等消化道。四虫分隸四科四属,其中鲶后睾吸虫为新种,馀三种皆为我国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8.
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et Valenciennes)为我国近岸的咸淡水鱼类,常栖息于河口。肉质鲜嫩,年产量在1,000吨上下,是我国的经济鱼类之一。 我国有关鲈鱼的吸虫研究,秦素美(1933)在青岛发现双冠冕吸虫Stephanostomum bicoronatum(Stossich,1883)Fuhrmann,1928;林秀敏(1963)在闽江淡水鲈鱼发现海鲫冠冕吸虫Stephanostomum ditrematis(Yamaguti,1939)Manter,1947与等肠属的未定种Isocoelium sP:唐仲璋、唐崇惕(1963)在福州发现冠扇盘牛首吸虫Rhipidocotyle cornatum Tang et Tang,1963。在海产鲈鱼体内,未发现这些种类。在日本报道以鲈鱼为宿主的有Opecoelus lateolabracis Yamaguti,1958;Isocodium mediolecithale Ozaki,1927;  相似文献   

9.
唐崇惕 《动物学报》1989,35(2):196-204
作者于1983年4月及1986年4月二次在香港检查该地区20个村庄11种淡水螺(共11680粒),及14个海区包括红树林地带和无红树林的海滩中的22种海产贝类(共12580粒)。查获26种吸虫幼虫期,其中12种见于淡水螺(5种〕,8种寄生于红树林地带的海螺(7种),5种寄生于无红树林海区的贝类(6种),1种见于在红树林地带和无红树林海滩生存的海螺(5种)。寄生淡水螺的吸虫幼虫期分隶于Cortrematidae;Maseniidae;Schistosomatidae;Notocotylidae;Strigeidae;Paramphi-stomidae;Plagiorchidae;Philophthalmidaes;Microphallidae及Heterophyidae等科。寄生于海产贝类的吸虫幼虫期分隶于Philophthalmidae; Heterophyidae;Fellodistomidae; Cyathoco-tylidae;Echinostomatidae;Opecoelidae等科及Plagiorchioidea总科。  相似文献   

10.
头槽绦虫属)Bothriocephalus Rudolphi,1808)隶属绦虫纲)Cestoidea)假叶目(Pseudophyl lidea)头槽科)Bothriocephalidae),主要寄生于海水及淡水鱼类 ,偶见于两栖类1,典型寄生部位为宿主的前肠 ,可直接影响宿主进食 ,严重时会引起宿主贫血以致死亡。该属包含的种类很多 ,仅Yamaguti21959年记载的寄生于鲤科鱼类的头槽绦虫属就有71种 ,其中危害养殖鱼类健康的多数寄生于淡水鱼类 ,B. scorpii可能是惟一危害海水经济鱼类的种类3.    相似文献   

11.
复殖吸虫是体内寄生的扁形动物,很多寄生虫学者常把体内寄生作为区分复殖吸虫目与单殖吸虫目的特征之一。但在复殖吸虫目中,亦有少数例外营体外寄生的。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体外寄生复殖吸虫有三个科(Yamaguti,1971):横形科(Transversotrematidae Yamaguti,1954)、连肠科(Syncoeliidae Odhner,1929)和囊双科(Didymozoidae Poche,1907)。除囊双科外,余二科仅包括少数种类。囊双科和连肠科吸虫主要寄生在海水鱼类的鳃部  相似文献   

12.
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吸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主要寄生于鸟类,其次是哺乳类、爬虫类,少数见于鱼类。目前文献报道本科吸虫能寄生于人体的虫种已有十多种,在我国报道寄生于人体的已有7种(赵慰先等,1983)。其中棘隙属Echinochasmus Dietz 1909在我国曾报道寄生于人体的仅有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及抱茎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perfliatus。本文现报道在广州市郊区发现寄生于人体的棘隙属一新种——九佛棘隙吸虫,新种Echinochasmus jiufo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13.
形态及分类区系猫圆线虫属一新种描述…………邬捷等(1):1中国蝇科一新纪录种一绯瓣异突棘绳……………………………冯炎(1):6四川省脊椎动物寄生蠕虫区系一、鱼类寄生吸虫……………汪溥钦等(2):1链带科四种绦虫记述…………简世才(2):8角管库蚊在我国的发现………龚正达等(2):12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分布的模糊聚类分析………………沈国坤(2):13环肠科吸虫两新种—四川平体吸虫和成都平体吸虫……张翠阁等(3):1我国伊蚊属艾蚊亚属和蚊种新纪录………………………龚正达(3):6印度下弯吸虫生活史各期形态的初步观察………………蒋学良等(3):…  相似文献   

14.
粘孢子虫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孢子虫(Myxosporean)除少数种类寄生在蠕虫、两栖类和爬行类外1,绝大部分寄生于鱼类(包括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可以说粘孢子虫是鱼类特有的一类寄生原生动物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鸡的寄生虫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阁 《四川动物》1989,8(4):41-41
1982年—1985年,在全省9个农业区40个调查县中,解剖鸡1409只,对其寄生虫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经分类鉴定,发现鸡有体内外寄生虫70种(不包括原虫)。隶属于24科40属。其中线虫8科12属16种;吸虫8科13属31种;绦虫4科9属14种;蜘蛛昆虫4科6属9种。本调查在鸡体内首次发现美彩膜钩绦虫Hymenosphenacanthus venustus、角杯尾吸虫Coty-lurus coruntus、凹形隐叶吸虫Cryptoutyle cencava、长刺光口吸虫Psilochamus longicirratus,鸡为上述虫种的新宿主。厚尾束首线虫Streptocara crasscauda通常寄生于鸭,苏联曾有寄生于鸡的记载。本调查在叙永县一鸡…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渤海鱼类吸虫的调查中,通过整理有关文献,对海鱼吸虫区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近海和大洋的渔业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经济鱼类资源的保护,天敌的清除,与寄生虫有很大的关系,与海涂养殖尤为密切。近年来,英国、日本、苏联、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国都在进行海洋鱼类寄生虫的搜集和研究。Yamaguti在《脊椎动物复殖吸虫分类纲要》一书中共记述吸虫141科,其中鱼类吸虫72科(海鱼吸虫59科),两栖类吸虫19科,爬行类吸虫42科,鸟类吸虫38科,哺乳类吸虫41科(寄生于不同宿主的吸虫各科有交混观象)。自1971年以来的《动物学记录》记载,又新建12…  相似文献   

17.
单殖吸虫的枝环虫属,多寄生于淡水鱼鳃,常引起养殖鱼类的鳃病,造成大量死亡。1956年作者等在太湖调查鱼类寄生蠕虫,在我国四大淡水养殖鱼——青、草、鲢、鳙以及鳊和鲂的鳃上共发现11种枝环虫;其中9种,包括两种寄生鳙的新种已加以报道(郎及虞,1958)。其余两种,由于当时获得标本不多,特征不明,而未叙述。今夏及重复太湖鱼类寄生虫的调查工作,始知寄生鳙的一种为另一新种枝环虫,拟定名为太湖枝环虫,新种Dac-tylogyrus taihuensis sp.nov.;另一种则为司克里雅平枝环虫 D.skrjabini Achmerow,1954,在我国尚属新记录。现将二虫分别描述如后。  相似文献   

18.
半尾类吸虫包括四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尾亚目(Hemiurata)是一个巨大的吸虫类群,大多数是海洋的种类,在咸淡水及淡水中也广泛地分布。本类吸虫的幼虫期在离开贝类宿主后适应于数目繁多的甲壳动物体内继续发育,它们充为第二中间宿主。甲壳类是鱼类重要的食料,由于这个食物锁链关系,半尾类有了非常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成为吸虫类中繁荣的一支。关于种类的记述,在国内有顾昌栋和申纪伟(1964、1978),许鹏如(1954)及叶英和吴淑卿(1955)。本篇所述系多年前从我省沿海海鱼采集的种类及一些有关生活史资料的补充。标本保存在厦门大学生物系寄生动物研究室。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寄生于蛙类膀胱的4种多盘虫科Polystomatidae吸虫:石林双睾吸虫Diplorchis shilinensis、锯腿树蛙多盘吸虫Polystoma carvirostris和分别寄生于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华西雨蛙Hyla a.annectans的2未定种的分类地位,并利用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重建.结果表明:4种多盘科吸虫为多盘虫属Polystoma和双睾虫属Diplorchis的4个分类单元,其中2未定种为多盘虫属未记录种;肠管、生殖系统、后吸器、大钩和生殖棘等为多盘虫属属内种定种的可靠性状.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4种多盘科吸虫呈现以下进化关系:1)寄生于昭觉林蛙和华西雨蛙的多盘虫属2未定种进入欧非混合进化支;2)锯腿树蛙多盘吸虫位于多盘虫属进化支的最基部;3)石林双睾吸虫进入澳洲进化支.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枝腺科(Lecithodendriidae Odhner,1911)吸虫,福井玉夫与尾形藤治(1939)曾报告东北地区所采得的肠前腺属(Prosthodendrium)吸虫一种;陈心陶(1954)对肠前腺属吸虫的分类进行了研究,记载了华南地区采得的肠前腺属吸虫六种,并将肠前腺属中具有长形口吸盘与长形口的虫种分出,另建长吸盘属(Longitrema Chen,1954)。综上所述,我国已有记载的枝腺科吸虫仅肠前腺属六种,本科其他属虫种尚未见文献记载。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