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淀粉多抗甘薯新品种徐薯25的选育及特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淀粉多抗甘薯新品种徐薯25利用高产综合性状较好的徐薯18为母本,高干高抗优异材料徐781为父本,通过人工控制授粉杂交、多点综合鉴定筛选育成;2007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0702;2008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8040.通过对徐薯25特征特性、生产力、抗病性、品质性状以及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表明:鲜薯产量与高产兼用品种徐薯18持平,薯干产量比徐薯18增产15%以上,薯块干物质含量则比徐薯18高4.24%;徐薯25在总光合势、净同化率等方面与徐薯18相似,其获得高产主要依赖于光合产物合理的分配,物质生产属"经济系数型";徐薯25高抗茎线虫病、根腐病、蔓割病;薯块粗蛋白、薯块还原糖、薯块可溶性糖和叶片粗蛋白均高于徐薯18.  相似文献   

2.
抗病高淀粉甘薯品种徐薯26的选育及产量形成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病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徐薯2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以徐781为母本,通过集团杂交放任授粉、多年多点综合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09003。对徐薯26的形态特征、品质性状、抗病性、生产力和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徐薯26全生育期长势平稳,薯干品质和食味较好,抗根腐病和蔓割病,薯干和淀粉产量与徐薯18相比增产极显著,生长后期薯块干物质积累较快,经济系数较高,适宜早栽和密植。  相似文献   

3.
高产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徐薯27是以徐薯18为母本,选择遗传背景差异大的20个品种(系)为父本,放任授粉集团杂交后代中筛选。该品种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对徐薯27农艺性状特征、生产力、抗病性、品质特征性状以淀粉糊化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徐薯27萌芽性好,地上部长势平稳,耐贮藏;高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鲜薯和薯干产量对照徐薯18,最高增产分别达19.41%和19.21%,具有超高产潜力;徐薯27淀粉RVA谱为A型,不同肥料处理下RVA参数值差异明显,有机肥能明显降低其淀粉最高粘度值(PKV)、最低粘度值(HPV)和最终粘度值(CPV),糊化温度在较高的75~80℃范围。  相似文献   

4.
甘薯新品种‘徐薯32’是以品质性状良好的‘徐薯55-2’为母本、‘红东’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培育而成。该品种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对‘徐薯32’农艺性状特征、生产力、抗病性、品质性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徐薯32’地上部短蔓,薯块萌芽性好,耐贮藏,熟食口感佳;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与茎线虫病;鲜薯产量与对照‘徐薯22’相当,薯干和淀粉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15.24%和18.99%;‘徐薯32’块根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均高于‘徐薯18’,其淀粉最高粘度值与崩解值较‘徐薯18’分别高6.52%和12.40%,糊化温度则略低于‘徐薯18’;淀粉粒径表面积与体积分布呈三峰、数目分布呈单峰,三类分布中淀粉颗粒总平均粒径均低于‘徐薯18’,降低幅度分别为12.22%、13.18%和2.22%。因此,‘徐薯32’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与品质特性,可为鲜食型甘薯品种改良和应对市场需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耐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方薯区当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甘薯新品种,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开展种植试验,以期选育耐盐甘薯品种。对每个测试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及盐离子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的耐盐性存在差异。除叶片数、分枝数、分枝长度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农艺性状如总鲜重、鲜薯产量、薯块干率、薯干产量、薯块数等都在不同品种中达到显著水平,建议耐盐性的评价指标应以鲜薯和薯干产量为主。对甘薯新生叶片、成熟叶片、须根、块根等不同器官进行Cl-、Ca2+、Na+和K+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其不同器官中各种盐离子含量差异显著,暗示不同基因型耐盐机制存在差异。基于对鲜薯和薯干产量的比较,筛选出耐盐碱的品种,主要有‘泰中9号’、‘苏薯7号’、‘龙薯1号’、‘徐薯18’等。同时,对甘薯种植前后的土壤总盐分和营养成分的分析显示:甘薯收获后,土壤中的含盐量显著降低。本研究为沿海滩涂培育和种植耐盐碱甘薯新品种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也为盐碱地改良和生物质能原材料种植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甘薯主要病毒病及脱毒对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2000年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黄淮薯区1580份甘薯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SPFMV和SPLV是普遍存在的两种主要甘薯病毒,感染幅度分别达到20.8%~100%和2.1%~90%,SPMMV,SPCEM,C-6,SPTSV病毒在上述部分地区存在.SPCSV病毒首次在国内检测出,感染率达到8.9%。同期的标准对比试验表明脱毒种薯可显著提高鲜薯产量和商品率,7个品种鲜薯平均增产38.4%,增产幅度11.3%~92.0%.商品率(薯块大中薯率)提高23.05%.但脱毒对薯块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山东30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脱毒种薯随代数的增加增产幅度逐步降低,脱毒后春、夏薯产量在前3年分别平均年降低5.8%和11.7%。  相似文献   

7.
甘薯抗茎线虫病亲本资源的筛选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茎线虫病对甘薯生产的严重威胁,对多渠道引进的资源材料,在重病地块连续进行抗性鉴定和亲子代抗性遗传分析,并注重高淀粉、高抗茎线虫病育种材料和品种的筛选,现已筛选出AB94078-1、徐1-4、徐3-2、徐58-1、鲁78066、AIS35-2、CNl232-9等高抗材料,其中AB94078-1干物率比徐薯18高9~10个百分点,淀粉率高6~7个百分点,防治效果高达98%,是一个兼具备高干物率与高抗性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8.
基于发根培养体系的甘薯品种抗线虫特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的甘薯发根体系,鉴定甘薯品种抗线虫的特性。试验在甘薯品种徐薯18、栗子香和鲁78066诱导的发根体系上,接种马铃薯腐烂线虫,六周后调查发根繁殖线虫情况及线虫侵染发根情况,然后评价它们的抗线虫特性。结果表明:培养六周后,线虫在徐薯18、栗子香和鲁78066发根上繁殖倍数分别为8.82,0.76和0.70;在徐薯18发根上观察到多处线虫侵入位点,在栗子香和鲁78066发根上只观察到一处线虫侵入位点;基于以上结果,鉴定徐薯18为易感线虫病品种,栗子香和鲁78066为抗线虫病品种,徐薯18和鲁78066的鉴定结果和发病地自然诱发鉴定结果相一致,栗子香不同于发病地自然诱发鉴定结果。鉴定结果表明:用不同品种的甘薯发根作鉴定其抗线虫特性,具有体系简单、直观方便、重复性好以及不受自然环境影响等优点,进一步完善可以作为植物对线虫病抗性鉴定新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76份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引进的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特用型资源材料进行鉴定评价,结果如下:筛选到短蔓资源2份,干物率较对照徐薯18(CK)高的材料19份,干物率≥30%的材料3份,胡萝卜素含量≥10mg/100 g鲜样的资源材料有19份,鲜薯产量较CK高的材料1份(440189);通过抗病鉴定评价获得抗黑斑病、根腐病、茎线虫病材料分别为44份、10份、26份,兼抗两种病材料20份,兼抗三种病材料5份。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品系)甘薯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个基因型(品系)甘薯幼苗为材料,NaCl(0和85 mmol·L-1)胁迫处理20 d,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甘薯幼苗的生长规律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甘薯幼苗的生长,“浙紫1号”、“徐薯22”和“徐薯18”受影响较轻,“烟薯25”和“廊薯7-12”受盐害较严重;NaCl处理下,各基因型甘薯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均维持在75%以上,且品种间差异不大;受盐分影响甘薯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指数(CCI)、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8)和瞬时水分利用率(iWUE)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CCI与Pn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浙紫1号”和“徐薯18”,但“浙紫1号”Gs受盐分影响较大,盐害指数(SSI)为22%;“烟薯25”对盐分敏感,CCI、Pn及iWUE的SSI指数较低;12个甘薯基因型中,导致“徐薯18”、“川211”和“浙紫1号”光合效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为气孔限制因素,且NaC1胁迫下光合效率较高;其余9个品种则属非气孔限制因素,但品种间盐敏感程度不同;综合比较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12个基因型甘薯幼苗耐盐性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浙紫1号”和“徐薯18”.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适宜的磷肥用量,提高鲜食型甘薯的经济产量和磷肥利用率,以徐薯32为例,于2018—2019年进行两年的田间试验(土壤有效磷含量为31.70 mg·kg-1),比较了不同施磷量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磷积累和磷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施磷水平(P2O5),分别为0(P0)、25(P25)、50(P50)、75(P75)和100 kg·hm-2 (P100)。结果表明: 1)与P0相比,施磷显著提高了鲜薯产量和商品薯产量,以P75处理最高,其次为P50处理,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施磷显著提高了薯块中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在P50处理下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3)在生育期90~120 d,施磷显著提高了甘薯的磷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量。4)磷表观利用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磷农学效率则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在P50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鲜薯产量、品质、经济产量和磷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P2O5的适宜用量为50 kg·hm-2。  相似文献   

12.
甘薯茎线虫病抗侵入和抗扩展资源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9份创新种质和具有200个单株的RAPD分析分离群体进行甘薯茎线虫病抗侵入和抗扩展鉴定,结果表明:可作为抗性亲本的材料仅占创新种质的23.2%,福薯13为高抗侵入和高抗扩展特异资源,泉紫薯1号、烟紫薯176、徐01-2-5、徐01-25-8具有高抗侵入、抗扩展特性,可作为双抗亲本加以利用.另对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鉴定方法的研究表明:采用室内接种200条线虫,25℃室温下培养45d,以薯块的横切和纵切面的平均防效进行评价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四川盆地春、秋季光、温资源,实现马铃薯高产高效,以"川芋11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5个密度(分别为6×104、9×104、12×104、15×104、18×104株·hm-2)对春、秋季马铃薯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春薯相比,秋薯植株更高,茎粗更小,分枝更少,块茎膨大期的群体叶面积较小,但后期叶面积的下降速度也较慢;春薯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物质分配比例均高于秋薯,因而较秋薯显著增产,平均增幅达88.5%;春薯的叶面积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密度为16.20×104株·hm-2时总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秋薯的叶面积和总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总干物质积累量以18×104株·hm-2密度最高;在试验密度范围内,春薯产量与密度呈凸二次函数关系,在15.75×104株·hm-2的密度下最高,秋薯产量与密度呈递增的线性关系,在18×104株·hm-2的密度下最高;密度对春薯的单薯重影响相对较大,对秋薯的单株薯数影响相对较大;随种植密度增加,种薯成本增加,商品薯率降低,净收入也随之变化,春、秋季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密度分别为12×104和15×104株·hm-2。  相似文献   

14.
福薯1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广薯62为母本,A48、福薯26等8个品种为父本计划集团杂交获得的优质甘薯种质。该种质作为亲本材料具有开花习性好、结实率高的特点,杂交获得的后代品系具有入选率高、食味品质好、商品品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利用福薯1号为母本已选育出3个品种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或福建省审定。  相似文献   

15.
选育新双杂合体,从相互易位和核不育系的双重回交着手,到合成双杂合体,不但费工,而且也费时。然而,以双杂合体为母本,优良自交系为父本,二者杂交或进行回交,再在杂种后代中选准双杂合体做母本,继续进行自交或回交,是较快而有效的方法。核不育系依其本身配合力的高低而表现出不同的杂种优势,在核不育系和9个优良自交系的杂交组合中,核不育系杂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1一93.2%。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评价我国甘蔗亲本的遗传特点和组合的选配效果。【方法】采用澳大利亚家系试验法,借助R软件对35个家系F1群体的株高、茎径、有效茎、蔗茎产量、蔗糖分等5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经济育种值(EBV)分析。【结果】24个母本经济育种值变幅为-205.95~225.70元,有11个母本经济育种值为正值;18个父本经济育种值变幅为-23.54~30.23元,有8个父本经济育种值为正值;35个家系经济育种值变幅为-259.79~341.96元,有15个家系经济育种值为正值。【结论】24个母本中,ROC22、粤糖92-1287、内江03-218、ROC25、HOCP92-648等5个可作为生产性母本,建议加大力度使用。18父本中,崖城84-153、ROC22和粤糖00-319等3个亲本可作为生产性父本,建议加大力度使用。ROC22?崖城84-153、粤糖92-1287?粤糖00-319、内江03-218識OC22、ROC22?粤糖93-159、ROC25?粤糖93-159、桂糖00-122識OC22、崖城97-46識OC22和HoCP92-648識OC26等8个家系可作为生产性家系该批组合易选育出高经济效益的新品种,建议加大力度使用。  相似文献   

17.
用两个不抗虫和一个抗虫的核不育系为母本,用抗虫品系为父本,配制3个杂交组合(GA×HB、GA5×R27、GA18×HB),研究分析杂交种的抗虫性、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均高抗棉红铃虫,GA5×R27和GA18×HB以及GA×HB分别抗、中抗棉铃虫;3个组合的产量和纤维品质均优于对照.用核不育系作母本,特别是用抗虫核不育系作母本生产抗虫杂种,比用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成本低,且有较好的抗虫性和丰产性,因而在棉花生产上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塬区旱地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18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18年单施氮肥平均增产418.1kg·hm^-2,增产率达28.4%,其中干旱年减产率为13.9%,常态年、丰水年增产率达30.3%、58.9%;单施磷肥平均减产率为9.3%,干旱年增产率达6.5%,常态年、丰水年减产率为15.4%、10.0%;有机肥平均增产率达82.8%;NP、PM、NM、NPM平均增产率分别达127.8%、118.9%、144.4%,169.3%,不同降水年型施肥对小麦的产量结构影响不同,普遍表现为干旱年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减少,丰水年增加,不同降水年型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的变化是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结构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野生郁金香与栽培品种的杂交性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新种质,本实验选择6种栽培郁金香品种为母本,5种野生郁金香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显示,平均受精率为(84.8±3.5)%,母本受精率最高的是克斯奈丽斯,平均为(94.0±2.3)%,受精率最低的是蒙特卡罗,平均为(71.0±3.8)%。果实发育1个月最高坐果率为100.0%,平均为(75.2±4.1)%,2个月最高坐果率为(90.0±3.6)%,平均为(47.0±3.4)%;杂交种子平均结实率为24.3%。研究结果表明,母本与杂交组合对受精率、坐果率和结实率有显著影响,父本则没有显著影响:杂交组合小黑人×伊犁郁金香、小黑人×柔毛郁金香及小黑人X天山郁金香亲合性较好,其杂交种子结实率分别为78.2%、68.4%和57.5%。  相似文献   

20.
将含单拷贝Anti-Waxy基因的纯合植株分别作为父本或母本进行正反交,获得两组含双拷贝Anti-Waxy基因的杂交后代,分析了未转基因对照、转基因亲本及两组杂交后代糙米直链淀粉含量以揭示不同Anti-Waxy基因拷贝数对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2个单拷贝转基因水稻糙米直链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10.72%和11.13%,比对照分别降低17.98%和14.84%;两组正交和反交杂交后代糙米直链淀粉平均含量分别为8.96%和8.23%,其平均值为8.60%,比2个转基因杂交亲本糙米直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19.78%和22.73%,比对照降低了34.20%.结果表明,增加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Anti-Waxy基因拷贝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通过将独立转化获得同品种转基因植株之间杂交可以成为获得高表达转基因植物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