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部委托福建省农科院和福建农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期植物生理学讲习班,在厦门大学等单位的支持下,已于1981年10月初正式开学。参加学习的有中国农科院所属研究所、农垦系统和各省、市、自治区农科院的科研人员近50人,学习时间为三个月。学习内容有植物生理学进展、分子生物学基础及细胞生物学概述、酶及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植物的水、肥代谢及其调控、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植物的氮素代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它几乎和所有与植物有关的学科都有密切联系,也与分子水平的生物类学科甚至自然科学其他学科都有密切联系,这使得植物生理学的实验课内容极其丰富.加之,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层次从分子到宏观,包罗万象,这也给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极其丰富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实验训练.传统的经典植物生理学实验已经非常丰富,而用现代生物技术设计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就更加丰富.多年来,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研究的实践中证明,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他们以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研究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这些技能本身也在他们以后的无论哪一类科学研究中都受用无穷.  相似文献   

3.
抗战遇良师我上大学来之不易,学习自然非常努力。在山东大学二年级时,童第周老师由欧洲回国,来山大执教,讲授实验胚胎学,这是一门新发展的实验科学,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他平易近人,时常与我们学生聊天谈学习,当时同班的张致一同学喜欢学习实验胚胎学,但我自己却爱好植物学,童老师便对我介绍中国植物生理学界的情况。他说当时有三个人从事植物生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个是罗宗洛教授,在南京中央大学;另一个是汤佩松教授,在武汉大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十七期通讯早已收到了,因各方面工作较忙未能及时向通讯汇报我们的情况。本学期我院农学专业二年级有植物生理学,计一班共48人,由我一人担任讲授(原来与薛先生合教,本期薛先生专教植物学),实验由顾光炜同志负责,这样一门复杂的课程,由我们二人来干,真是有说不出的害怕与顾虑,唯一的依靠是“通讯”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开展植物生理学课外实验的基础上,近年来,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的课外实验与教研室承担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较早地了解科研,参与科研。具体做法是:1.介绍科研课题,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在课堂讲授和实验课上.我们结合植物生理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介绍本室承担的科研课题,尤其是近几年取得的新进展,以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例如在第一堂课讲述“绪论”时,教师就结合植物生理学的内容和任务、植物生理学的发展与展望以及如何学习植物生理学而全面介绍本室的教学科研情况,并介绍前几届同学利用课外时间参与科研活动的…  相似文献   

6.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统一教材审编会议于1978年10月19目至28日在湖南衡山南岳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31所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教师共52人,还有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二位教师参加了会议。会上由娄成后教授传达了去年武功农学专会议、上海植物生理学科规划会议以及中国植物生  相似文献   

7.
一.具体过程 (一)明碓目的要求根据斯卡兹金等编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的启发,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和专业性質,我们初步确定了这次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为:利用较长时间进行一些带有研究性质的实验,以测定树木的一些重要生理特性,希望通过实习。一方面巩固课堂讲授中的理论知识,使进一步明瞭植物生命活动的实际情形;另一方面学习一些测定植物生理特性的基本技术,为日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做一些准备。 (二)确定实习内容根据目的要求,结合现有设备,考虑到时间的限制(实习期为二天半)和  相似文献   

8.
在1954年10月间当莫斯科大学和列宁格勒农学院的两位教授Γоленко和Выбученко先生们访问上海时,复旦大学生物学系植物生理学教研组的同志们,为了进一步地学习苏联的教学方法,曾经和这两位苏联专家教授,举行了座谈,深入地了解了苏联综合性大学和专科学校教授植物生理学的方式方法,做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苏联和逐步提高我们教学和研究业务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凡是感兴趣的事情,学生都会力求去认识,去了解,去学习。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结合课外知识在植物生理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植物学会细胞学专业组于今年三月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训练班,历时十二天。参加讲课及学习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同志数十人。对这次学习班普遍反映良好,有几点值得植物生理学会今后开展学术活动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最近,北京大学植物生理学专业依据苏联高教部1953年批准的综合性大学生物土壤系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修订了北大生物系各专业的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苏联教学计划中规定植物生理学一课程的讲授时数是74小时,实验是68小时。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的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二专业的植物生理学课程,讲授时间(四年制的计划)是62小时,实验62小时;而动物学和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二专业为讲授54小时,实验36小时。由于现在已经出版了一些中文教材,许多细节就不必在堂上详为讲述(如同方法,图表,个别人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植物生理学界的老前辈,我们敬爱的老师罗宗洛教授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我们还清楚地记得,三年前我们几个受业子弟到洛师病榻前问候的情景,他还是那么健谈和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他以锐利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从我们每个人的研究课题谈到植物生理学整个  相似文献   

13.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也是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核心过程之一,有C3、C4和景天酸(CAM)3种不同类型碳代谢途径,在许多植物生理学教科书中,对此介绍得比较明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尽管多次强调C3、C4和CAM 3种途径的主要异同点和相应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但绝大多数学生仍然对此缺少感性认识,甚至有些迷茫.鉴于此,我们在讲授植物不同光合途径的过程中,引入稳定性碳同位素概念,这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门与植物生理学相关的技术方法,也增强了学生对3种碳代谢途径的理解.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于10月18~21日在淮阴举行1989年学术年会,出席代表66人,会议收到论文63篇,已编入《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198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会上有5个综述报告,其余作了分组交流,最后推选了三位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江苏候选人,同时还成立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并进行了第一次活动。  相似文献   

15.
周嘉槐同志在“为农服务是植物生理学的重要任务”一文中提出建立《植物生理学》的后续课程《应用植物生理学》的设想,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科学,虽有很多方面能够联系植物生产业的问题,但是,在为农服务方面,不免还会受到学科本身的性质和任务的限制。在“植物生理学”之前冠以“应用”二字,以示与“植物生理学”的不同分工,来突破  相似文献   

16.
潘瑞炽先生等编著的《植物生理学》在我国植物生理学教学中使用了较长的年数,对推动植物生理学教学工作发挥了较大的作用。1984年的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下简称二版)对1979年的第一版又进行了较多的修改、调整和增补。现就二版中一些不够明确或容易使读者误解的地方提出商榷,希望能使读者更明确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课”是我们为植物生理学专业及植物学专业等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门化实验技术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初步掌握研究植物生理学所需的有关实验技术,为毕业论文及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我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加深讲授内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要求有较高精度的仪器设备,由于学生多,增添同样型号的仪器设备,在经费上有困难,本着节约原则,我们采用“循环制”进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植物生理学会于1983年12月19~24日在太原召开1983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代表共70余人。会议总结了二年来会理事会所做的工作;传达了中国科协工作会议精神;改选了第一届山西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会,选出理事14人,推选张江涛为理事长,张石诚、郑友三、马志本为副理事长,张吉科为秘书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日本增田芳雄教授应邀访问我国时,赠送给植物生理研究所一本书。其中有罗宗洛先生的学友平塚直秀教授回忆日本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报村彻先生的文章。文中提到罗老在日本的一些往事。现摘录如下:——译者“当年在坂村先生门下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有比我早一年的先辈罗宗洛君。他在仙台二高毕业后,因慕名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青年植物生理工作者相互之间有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会决定1988年6月前后,召开首届青年植物生理工作者学术会议。内容包括:植物生理学现状和展望综述;植物生理学与相关学科(分子遗传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等)相互渗透的论述:植物生理学研究成果和具有独创的技术方法等。凡从事本学科各个专业范围工作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大学高年级学生和35岁以下的科研教学人员,均可撰写论文应征参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