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刘思职教授1942年开始执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以后多次更名),曾任生物化学科(教研组、室、系,以下简称“北医生化”)主任。他于1956年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被评为我国第一批一级教授。刘思职于1983年8月去世,享年79岁。刘思职从事教学多年,桃李遍天下。他主持编写的教材在当时生化界几乎人手一册,对我国生物化学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刘思职曾担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在我国生理和生物化学界享有崇高的声望。  相似文献   

2.
20 0 4年5月4日上午,刘思职院士诞辰1 0 0周年纪念座谈会及纪念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楼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韩启德院士和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前理事长邹承鲁院士为铜像揭幕.北京大学统战部和医学部领导、刘思职院士生前同事、好友和学生1 0 0多人参加.刘思职院士纪念铜像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他生前的学生们、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发起并赞助,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敬立.刘思职教授是我国生物化学奠基人之一.上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3.
我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深切悼念北京医学院生化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刘思职教授。刘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学者、生物化学家、教育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的逝世是中国生化界的一大损失;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良师和益友。刘思职教授是福建省仙游县人,生于1904年3月15日,1983年8月18日因病逝世,终年79岁。刘教授于  相似文献   

4.
正一、北医生化引我进入生物化学1947年我由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恰逢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生化科任教的师姐李玉瑞赴美深造。使我有机会进入北医生化科,开始了我热爱的生物化学的一生。当时生化科主任刘思职教授原来就曾在北大化学系教过我们。科内核心团队是由协和医学院生化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专业术语定义准确性研讨会于2018年10月25日~29日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同期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16名委员中13人亲自参加了会议,1人派代表参会,2人因故请假。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李林院士、专职副秘书长孙晓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室主任高素婷、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主编周春燕教授、编辑部主任贾竹青等出席会议。会议由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编写委员会主任李刚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6.
张迺蘅先生承袭我国生化前辈刘思职院士(1904~1983)、张昌颖教授(1906~2006)事业,是北医生物化学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在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54年)、张昌颖主编《生物化学》(1978年)基础上,主编了长学制医学生特色教材《生物化学》(1995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带头在国内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在基因工程和癌转移相关基因鉴定方面有突出成绩。张先生为北医教育、人才培养,以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事业发展辛勤工作了半个多世纪,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新中国成立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界享有盛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是我们敬重的前辈,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正>刘思职教授1904年3月15日生于福建仙游,1925年留学美国西南大学化学系,1929年获博士学位。1930年到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讲师。刘思职教授从1942年起就职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并长期担任生化科(组、室、系)主任。今年是刘思职教授诞辰120周年,我们曾有幸从师于刘思职教授,深感他对我国生物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贡献,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对我们此后科研教学工作都产生了及其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编写委员会成立会议于2018年3月1日~3日在深圳召开。新一届委员会的16名委员中12人亲自参加了会议,2人派代表参会,2人因故请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裴亚军和审定一室主任高素婷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刚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9.
李刚 《生命的化学》2004,24(4):339-339
20 0 4年 5月 4日上午 ,刘思职院士诞辰 10 0周年纪念座谈会及刘思职院士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楼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韩启德院士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邹承鲁院士为铜像揭幕。北京大学统战部和医学部领导、刘思  相似文献   

10.
张昌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位在我国生物化学界受到广泛尊敬和爱戴的老前辈. 张昌颖教授1906年2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书香世家.1921~1923年,张教授就读于四川成都高等师范附属中学.由于自幼勤奋好学、奋发努力,于1923年考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读书;就读清华学校期间考取了官费留美预备班,于1929年赴美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先后以优异成绩获学士(1931年)、硕士(1932年)及博士(1933年)学位.1933~1934年,就职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农学院.上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灾难深重、兵荒马乱,百废具兴,急需有识之士.1934年,张教授断然拒绝美国继续聘留,应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科主任吴宪教授邀请,毅然回国、报效中华,开始献身于祖国的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事业. 1934~1941年间,张教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前身)生物化学系任教,继续从事在美国开展的营养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抗战后方,先后在江西中正医学院化学系(1941~1942年)任副教授兼系主任,在贵州大学化学系(1942~1945年)任教授;后来转贵阳医学院化学系(1945~1946年)任教授兼系主任,在抗战后方培养有志青年,为发展中华教育、支援抗日前线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教授应北京大学医学院(1953年更名北京医学院、即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聘请,任生物化学科教授,与科主任刘思职教授、丁延NFDA5教授、王世中教授等共同建设生化科.自1946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任教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其间还曾兼任辅仁大学(1947~1951年)、北京大学农学院(1947~1949年)、河北医学院(1949~1950年)及哈尔滨医科大学(1950年)教授,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和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1958年以后,他任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张昌颖教授为我国培养医学专家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北京医学院工作期间,从举办高级生化师资班开始,到招收进修生和研究生,他培养的医学生化高级人才不计其数;“文化大革命”后,他先后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如今,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外,吴阶平、严仁英、胡亚美、沈渔邨、李玉瑞、张树政、蔡良婉、李载平、张友尚、邓昌亮等著名科学家、医学家都曾受教于张教授.张教授是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64年)一书的主要撰写人之一.张教授曾主编过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生物化学》(1959年、1978年以及1985年版本),这些都是我国非常有影响的医学院校教材.张教授还主编过《核酸生物化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化分卷>》及《生物化学词典》.张昌颖教授重视教书育人,常以个人亲身体会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对准备出国的学生谆谆教导,勉励他们学成归国为国家效力,受他影响者为数很多.由于他对医学教育的贡献,1989年张教授荣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 张昌颖教授先后从事过营养生化、肿瘤生化和眼生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中,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在白内障发病生化机理、中药治疗机理及实验动物模型等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获得198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近年来,他关心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肿瘤及白内障研究工作中开展基因水平研究工作,张昌颖教授先后发表论文79篇,论著13部. 张昌颖教授积极参加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建设.1979~1987年任学会常务理事,为推动我国的生物化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鉴于高等学校及全国各个地区的生化工作者缺少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张教授与南京大学郑集教授、北京大学张龙翔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福愉院士、邹承鲁院士、第四军医大学苏成芝教授等经过多年努力,在中国生物化学会领导下,终于在1985年创办了《生物化学杂志》(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在他担任主编的十年中,他呕心沥血,克服困难,不断地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1995年,他退居二线任该刊名誉主编,仍一如既往地指导《学报》工作.张教授在100周岁之际,倾一生积蓄,赞助《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建设与发展. 张昌颖教授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以他始终如一的爱国热忱,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生化界一代宗师的完美形象,是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张昌颖教授安息! 北京大学医学部张昌颖教授治丧委员会 2006年7月29日  相似文献   

11.
<正>2004年5月4日,刘思职院士诞辰100周年及纪念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北京大学副校长韩启德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前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前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友邹承鲁院士亲临,为座落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楼  相似文献   

12.
由王秋香等编辑、汪沛洪教授审订的《汉英生物化学词汇》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少有的汉英体例专业工具书,共收编了基础生化、应用生化及与生物化学密切相关的科技词汇13000余条。所收词汇覆盖面宽,命名规范,按照汉语拼音顺序编排。任一常用生化名词,根据其中文名称首字的汉语拼音,可迅速查到相应的英文词条。书末附有词汇首字笔画索引,便于不熟悉汉语拼音的读者通过第二条检索途径查找所需词条。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27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副主编查锡良教授,学报主编贾弘教授,学会常务理事、学报编委药立波教授,学会副秘书长王同喜高级工程师,学报编委、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周春燕教授,学报编委、南京大学生化系主任李根喜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系副教授倪菊华等一行专程拜望了学报顾问南京大学108岁高龄郑集教授,表达学会和学报对郑老的亲切问候与良好祝愿,并敬献新春贺牌。郑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生物化学、营养学及衰老生化的主要奠基人,为我国生物化学发…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生化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 99年学术研讨会于 1999年 11月 13日在第四军医大学举行 ,参加大会代表 81人。大会由陈苏民理事长主持 ,副理事长孙连魁教授作了“陕西省生化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另有 6位教授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3位教授分别传达了相关的全国会议情况。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以药立波教授为理事长 ,由 11人组成的陕西省生化学会第五届理事会 ,并选举苏成芝教授为名誉理事长。理事会就本会今后工作进行了研究 ,决定成立四个专业委员会 ,特别是对如何推动本地区生物化学领域的产、学、研的发展 ,在国家开…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化学》2007,27(5):468-468
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全国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训练班于2007年8月6日下午18:00时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举行了结业仪式。生化训练班的“功臣-陈克明教授八十华诞庆祝仪式同时举行”。  相似文献   

16.
由我国生物化学先驱和前辈郑集教授与张昌颖教授出资,特设“郑集优秀论文奖励基金”(1993年建立)和“张昌颖优秀论文奖励基金”(2006年建立),奖励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上发表优秀论文的年轻科技工作者。2014-2015年“郑集-张昌颖优秀论文奖励基金”优秀论文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信函提名“优秀论文候选”基础上,再经编辑委员会成员及部分审稿人信函投票选出,并在2016年全国生化大会上颁发优秀论文的获奖证书及奖励基金。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生物化学会主办的《生物化学杂志》(Chinese Biochemical Journal)创刊已五周年了。 《生物化学杂志》是生化学术界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高级学术刊物。它的创办推动了我国生化学科的蓬勃发展和广大生化工作者更广泛的学术交流。 在一九八一年第二次全国生化代表大会上,经理事会决议由常务理事会编辑出版组负责筹办本刊。历时四年终于得到了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及新闻出版局等领导部门的批准,由北京医科大学为承办单位,于一九八四年六月十四日宣告了《生物化学杂志》首届编委会的成  相似文献   

18.
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周爱儒教授、复旦大学医学院查锡良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第五版已于 2 0 0 0年 1 0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本教材是根据卫生部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精神修订和编写的面向 2 1世纪课程教材 .与第四版比较 ,第五版教材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做了调整 :(1 )适当精简部分繁琐代谢过程的描述 ,加强分子生物学的有关内容 .(2 )反映医学特点 ,加强与医学的联系 ,区别于综合性大学教材 .本教材由全国 1 1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十二名生物化学教授参与编写 ,适合五年制和七年制医学各专业本科生使用 .全书分四篇…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化学》2004,24(5):420-420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工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于2004年8月8~11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内与山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大会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兼分会理事长袁勤生教授致开幕词,山西省科协郭振德副主席致贺辞,山西大学刘滇生副校长致欢迎词。出席大会的还有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  相似文献   

20.
1月10日,2008年度北京医学生化及肿瘤标志联合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医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生化学会医学生化专业委员会和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联合主办,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公司与北京德易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协办.会议由北京友谊医院谷俊朝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张玉祥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肿瘤学及相关学科,医学实验室的医师,研究生约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生物技术世界》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