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4年 5月 4日 ,刘思职院士诞辰 10 0周年及纪念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北京大学副校长韩启德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前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前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友邹承鲁院士亲临 ,为座落在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2.
<正>2004年5月4日,刘思职院士诞辰100周年及纪念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北京大学副校长韩启德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前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前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友邹承鲁院士亲临,为座落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楼  相似文献   

3.
李刚 《生命的化学》2004,24(4):339-339
20 0 4年 5月 4日上午 ,刘思职院士诞辰 10 0周年纪念座谈会及刘思职院士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楼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韩启德院士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邹承鲁院士为铜像揭幕。北京大学统战部和医学部领导、刘思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第五届编委会成立大会于 2 0 0 4年 1 0月 1 5日在北京举行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许根俊院士和承办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处长方伟岗教授参加了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们表示对本刊工作将继续给予全力支持和热切期望  相似文献   

5.
<正>刘思职教授1942年开始执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以后多次更名),曾任生物化学科(教研组、室、系,以下简称“北医生化”)主任。他于1956年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被评为我国第一批一级教授。刘思职于1983年8月去世,享年79岁。刘思职从事教学多年,桃李遍天下。他主持编写的教材在当时生化界几乎人手一册,对我国生物化学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刘思职曾担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在我国生理和生物化学界享有崇高的声望。  相似文献   

6.
张迺蘅先生承袭我国生化前辈刘思职院士(1904~1983)、张昌颖教授(1906~2006)事业,是北医生物化学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在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54年)、张昌颖主编《生物化学》(1978年)基础上,主编了长学制医学生特色教材《生物化学》(1995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带头在国内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在基因工程和癌转移相关基因鉴定方面有突出成绩。张先生为北医教育、人才培养,以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事业发展辛勤工作了半个多世纪,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新中国成立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界享有盛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是我们敬重的前辈,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主办 ,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 ,双月刊 ,16 0页 ,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 1985年创刊 ,原名《生物化学杂志》 ,主要刊载用中文或英文撰写的原创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已到而立之年。三十年来,它在中国科协领导下,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直接指导和关爱下,为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有幸曾经参加杂志的初创工作,亲身体会到杂志有今天实为不易!十分感谢创刊以来许多位生化界老前5的参与、指导和鼎力扶持。回溯八十年代初,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张昌颖教授时任中国生物化学会常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26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第6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参加会议的来宾有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王志新院士、学会副理事长孙志贤教授、北大医学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为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主办 ,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的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 . ISSN1 0 0 7-762 6,CN1 1 - 3870 /Q,邮发代号 82 - 31 2 ,双月刊 ,1 60页 ,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 1 985年创刊 ,原名《生物化学杂志》,1 998年经批准后变更为现名 .主要刊载用中文或英文撰写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及能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综述 .1 栏目与内容本刊设有综述、研究快报、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等栏目 .研究简报以 2个版面为宜 ,其它稿件以 4个版面为宜 …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原常务副主编姚仁杰教授不幸于2020年7月4日病故,享年89岁。姚教授的逝世是我国生物化学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作者与姚教授在筹创学报时相识,共事多年,十分敬重他的才能、勤奋和为人。姚教授生前是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曾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北京生物化学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2.
值此举世跨入 2 1世纪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日新月异之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将于 2 0 0 1年 9月 1 2~ 1 4日在上海浦东召开 .一、学术讨论会设有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墙报三种形式 ,大会将组织有关院士、教授、专家和海外学者作相关领域的热点专题报告 .1 .大会主题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未来——个体与体系、体外与体内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Individual to System and in vitro to in vivo2 .分会主题(1 )蛋白质、多…  相似文献   

13.
信息交流     
张昌颖教授百岁寿辰暨从教70余年庆祝活动筹备组通知张昌颖教授系北京大学医学部著名生物化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生物化学教研室(系)主要创始人之一.张教授是我国早期生物化学学科创建人和中国生物化学会、北京生物化学会发起人之一,曾任学会多届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原《生物化学杂志》)主要创办人、主编、名誉主编和顾问.早在20世纪30年代,张昌颖教授留美获得博士学位后,即回国在当时的协和医学院作为我国生物化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吴宪的助手,参与创建我国生物化学学科.随后,70多年来,张教授一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为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主办 ,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的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 .ISSN 10 0 7 76 2 6 ,CN11 3870 Q ,邮发代号 82 312 ,双月刊 ,16 0页 ,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 1985年创刊 ,原名《生物化学杂志》 ,1998年变更为现名 .主要刊载用中文或英文撰写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及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综述 .1 栏目与投稿方式1 1 本刊设有综述、研究快报、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其中综述为结合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 ,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为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主办 ,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的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 .双月刊 ,16 0页 ,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 1985年创刊 ,原名《生物化学杂志》 ,1998年变更为现名 .主要刊载用中文或英文撰写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及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综述 .1 栏目与投稿方式1 1 本刊设有综述、研究快报、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和信息交流等栏目 .其中综述为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 ,介绍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研究快报为具有重要创新和首报意…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化学》2006,26(3):276-277
2006年2月14日,是我国名生物化学家和教育家张昌颖教授100周岁寿辰。5月5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张昌颖教授百岁寿辰暨执教60周年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85年创刊 ,1998年前刊名 :生物化学杂志 )是中国科协主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主办 ,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的高科技基础性学术刊物 ,国家生物类和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 ,双月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设有综述、研究快报、研究论文、技术与方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化学》2007,27(6):577-577
11月12日,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王应睐院士百年诞辰及纪念铜像揭幕仪式在岳阳路320号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应睐基金会、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生物化学名词的编撰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刚胜利时,当时北京大学医学院生化科刘思职教授组织部分教授在北京北海公园讨论生化名词的中文稿编写工作,但此事遭到燕京大学外籍教授的反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术环境发生巨大改变。1950年初,刘思职教授又和其他几位教授继续开展生物化学名词的编译工作。1952年刘思职教授主持制定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生物化学名词草案》,由卫生部印发全国医学院校,统一了全国的生物化学中文名词。1955年此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以后编写生物化学教材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生物化学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昌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位在我国生物化学界受到广泛尊敬和爱戴的老前辈. 张昌颖教授1906年2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书香世家.1921~1923年,张教授就读于四川成都高等师范附属中学.由于自幼勤奋好学、奋发努力,于1923年考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读书;就读清华学校期间考取了官费留美预备班,于1929年赴美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先后以优异成绩获学士(1931年)、硕士(1932年)及博士(1933年)学位.1933~1934年,就职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农学院.上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灾难深重、兵荒马乱,百废具兴,急需有识之士.1934年,张教授断然拒绝美国继续聘留,应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科主任吴宪教授邀请,毅然回国、报效中华,开始献身于祖国的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事业. 1934~1941年间,张教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前身)生物化学系任教,继续从事在美国开展的营养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抗战后方,先后在江西中正医学院化学系(1941~1942年)任副教授兼系主任,在贵州大学化学系(1942~1945年)任教授;后来转贵阳医学院化学系(1945~1946年)任教授兼系主任,在抗战后方培养有志青年,为发展中华教育、支援抗日前线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教授应北京大学医学院(1953年更名北京医学院、即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聘请,任生物化学科教授,与科主任刘思职教授、丁延NFDA5教授、王世中教授等共同建设生化科.自1946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任教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其间还曾兼任辅仁大学(1947~1951年)、北京大学农学院(1947~1949年)、河北医学院(1949~1950年)及哈尔滨医科大学(1950年)教授,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和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1958年以后,他任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张昌颖教授为我国培养医学专家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北京医学院工作期间,从举办高级生化师资班开始,到招收进修生和研究生,他培养的医学生化高级人才不计其数;“文化大革命”后,他先后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如今,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外,吴阶平、严仁英、胡亚美、沈渔邨、李玉瑞、张树政、蔡良婉、李载平、张友尚、邓昌亮等著名科学家、医学家都曾受教于张教授.张教授是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64年)一书的主要撰写人之一.张教授曾主编过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生物化学》(1959年、1978年以及1985年版本),这些都是我国非常有影响的医学院校教材.张教授还主编过《核酸生物化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化分卷>》及《生物化学词典》.张昌颖教授重视教书育人,常以个人亲身体会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对准备出国的学生谆谆教导,勉励他们学成归国为国家效力,受他影响者为数很多.由于他对医学教育的贡献,1989年张教授荣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 张昌颖教授先后从事过营养生化、肿瘤生化和眼生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中,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在白内障发病生化机理、中药治疗机理及实验动物模型等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获得198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近年来,他关心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肿瘤及白内障研究工作中开展基因水平研究工作,张昌颖教授先后发表论文79篇,论著13部. 张昌颖教授积极参加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建设.1979~1987年任学会常务理事,为推动我国的生物化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鉴于高等学校及全国各个地区的生化工作者缺少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张教授与南京大学郑集教授、北京大学张龙翔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福愉院士、邹承鲁院士、第四军医大学苏成芝教授等经过多年努力,在中国生物化学会领导下,终于在1985年创办了《生物化学杂志》(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在他担任主编的十年中,他呕心沥血,克服困难,不断地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1995年,他退居二线任该刊名誉主编,仍一如既往地指导《学报》工作.张教授在100周岁之际,倾一生积蓄,赞助《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建设与发展. 张昌颖教授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以他始终如一的爱国热忱,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生化界一代宗师的完美形象,是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张昌颖教授安息! 北京大学医学部张昌颖教授治丧委员会 2006年7月29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