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的苧麻     
一.苧麻的国民经济意义苧麻是中国主要技术作物之一。由苧麻茎所产生的纤维是纺织工业、机器工业、矿冶工业、国防工业(特别是航空工业)、橡胶工业,以及航海业、渔业等极重要的原料。苧麻纤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人畜争粮"的局面日益凸显,而麻类作物饲料化可拓展畜禽饲料来源,有望有效缓解这一状况。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麻类作物饲料化技术研究的发展态势,运用Innography专利数据库平台的检索分析功能,以麻类作物饲料化技术领域为研究对象,对麻类作物饲料化相关专利进行检索;运用该专利软件的竞争力分析功能,分析了全球研究麻类作物饲料化相关技术的专利布局、主要技术点、核心专利和主要专利权人的竞争力;同时基于专利软件的文本聚类功能,分别对原料、亚麻籽、大麻、亚麻收割机和动物饲料这5个主要集中研究领域进行技术热点聚类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麻产业转型和麻类作物饲料化研究和发展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麻葉(虫甲)(Psylliodes attenuata Koch)俗称麻葉蚤,或麻跳蚤,被害的麻葉常成穿孔状以致生长不良。麻象鼻蟲(Xylinophorus mongolicus Faust)是为害大麻和洋麻、大豆、小麦、棉花、甜菜、粟等的害蟲。这两种害蟲,在华北和东北都有,都是麻类作物的大害;尤其麻葉(虫甲)在东北为害特别猖獗,而大麻象鼻蟲则在华北为害较重。这  相似文献   

4.
麻天牛(Thyestilla geberi Fald.)是为害麻类的主要害虫之一,关于此虫的生活习性,在东北还缺乏详细记载。我们于1957—1958年,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观察,今介绍于后。 分布和为害情况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东北、西北、华北、江浙各省均有发生。以东北、西北为害较重,在东北主要为害大麻和青麻,个别地区也为害苧麻和棉花。1957年,仅沈  相似文献   

5.
小作物大作为记李宗道教授郑林康文隽在农业发展史上中国有许多世界之最,苎麻就是其中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和利用苎麻的国家。苎麻纤维是性能优良的纺织原料,可用来制作服装面料、各种工业用纱线、医用纱布等。虽然苎麻的栽培加工和使用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  相似文献   

6.
玉米转基因育种及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饲料、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在100多个国家种植。据美国农业部2009年4月份全球玉米产量报告,2008/2009年度产量为7.86亿吨(1吨=1000千克,下同)。由于玉米显著的高产性能和功能的多样性特征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作为粮食类作物中的综合利用之王,不仅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还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料  相似文献   

7.
麻类作物特色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5年来我国麻类作物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分发利用的成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定位和挖掘及其分子机理解析的新发现,介绍了功能性叶用黄麻、强重金属吸附黄麻和药用工业大麻等特色资源的挖掘、创制和产业化创新应用现状和前景,期望麻类种质资源研究能更好地服务麻类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大豆     
一.中国大豆的基本生产情况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与地位我国的大豆是世界上有名的工艺植物,从产量上、质量上讲,都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以品质而论,我国东北中部地区所产的大豆,是举世无双的。前年我国输往西欧的大豆,显然比品质低劣混有大量碎粒泥土的美国大豆,受到市场的推崇与欢迎. 我国广大的领土中,除了康藏高原尚在试验外,几乎凡是能生产作物的地区,均有大豆的栽培;不同的地区,便有适应性不同的品种。从栽培面积与生产额讲,我国有两个主要大豆生产区域,一个是馳名世界的东北松遼平原地区;一个是广大的黄河、淮河平原地区(简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作者于1976—1979年在甘肃陇南研究的结果。 大麻龟象Ceuthorrhynchus sp.,属象虫科,龟象亚科,龟象属,种名尚未能定。据赵养昌先生谈:“龟象属是一个大属,全世界有记录的达600种,在我国造成为害而有经济意义的,这还是第一个种。” 该虫是甘肃近年来大麻上新发展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发生在陇南植麻区,尤以清水县最为猖獗,为害严重,对大麻生产影响很大。为了解决生产上的当务之急,当时被列为甘肃省科委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于1976—1979年,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苧麻属校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苧麻属Boehmeria Jacq属于荨麻科苧麻族Trib.Boehmerieae,由N.J.Jacquin在1760年根据产于美洲中部的Boehmeria ramiflora Jacq建立的(文献见后)。对本属进行全面分类研究的大概只有两个学者。C.L.Blumel)于1856年在其荨麻科的专著中记载了荨麻属植物74种,并将这些种分为6群: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银杏的科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平 《生物学通报》1996,31(11):31-32
银杏素有种子植物的“活化石”之称,其古老性与独特性,使其在植物分类、进化与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我国是银杏的原生地和分布中心,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银杏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蚕豆种质资源、抗病育种和QTL定位及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豆是世界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2100年。中国是世界上蚕豆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国家,蚕豆因其高效生物固氮、土壤改良和环境友好特性,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丘陵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目前,多种DNA标记已广泛应用于大豆、菜豆、豌豆等豆类作物,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蚕豆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对蚕豆的起源、分类、国内外蚕豆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以及生长习性、抗病育种和QTL定位、抗逆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国内外蚕豆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柑桔     
一.我国柑桔栽培历史及其分布我国是世界上柑桔之原产地,栽培历史相当悠久,始于纪元前二千二百年“虞夏”时代迄今达四千多年。夏书禹贡说“厥包橘柚锡贡”这可能是柑橘栽培早已开端的证明,也是说我国柑桔类果树当以橘与柚为最早。到了汉代栽培稍多,至唐宋时代栽植渐盛,种类繁多为世界之冠,宋韩彦直著“橘录”是世界上有关柑桔的最早著作。近数十年来日本欧洲、美洲等地的柑桔品种亦多由我国传入。目前,我国柑桔栽培地区甚广,有广东、  相似文献   

14.
消息报导     
我们是病虫情报员,听党和毛主席的话,成为贯彻和执行“八字宪法”的尖兵和模范,为此特向全国各人民公社病虫情报员同志们提出倡议如下: 1.认真做好稻螟虫、稻飞虱、浮尘子、稻瘟病、红薯小象鼻虫、红薯捲叶虫、麦蚜、白翅浮尘子、黑穗病、油菜蚜虫、猿叶虫、豆尺蠖、突眼长椿钱、苧麻夜蛾、苧麻蛱蝶、棉蚜、红蜘蛛、盲椿象、金钢钻、叶跳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等  相似文献   

15.
苧麻黄蛱蝶(Pariba vesta Fab.)俗称麻虫,是我县的重要害虫。1959—1965年我们对其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并在全县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基本上控制住虫害。现将工作结果分述如下。 生 活 习 性 黄蛱蝶在我县一年发生两代。三麻收割后以五、六龄幼虫于11月上、中旬迁移到麻地边、山坡杂草及土缝等处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并为害头麻,4月上旬是第一次为害高峰,5月上、中旬化蛹,下旬羽化成虫。6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为害二麻,出现第二次为害高峰,9月上、中旬为第二代幼虫孵化盛期,为害三麻,出现第三次为害高峰。  相似文献   

16.
红花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作物红花在中国有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和心脑血管疾病。在国外是一种新的油料作物。我国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等先后从50多个国家引进红花种质资源和优良品种2000多份,并在我国西北、华北和西南的部分省区推广。已成为我国一种新的油、药兼用作物。  相似文献   

17.
从大麻根部土壤中分离一株能够以大麻茎粉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真菌。经18S rRNA鉴定此菌为链格孢属。采用GB/T18147.2-2008和DNS法对大麻茎残胶率及真菌果胶酶活性进行分析。将此菌应用于田间试验,对施用本菌的沤麻周期、大麻出麻率及纤维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菌具有产果胶酶活性但能力较低仅为150.5 U/m L,能够降解胶质释放大麻纤维,田间雨露沤麻时施用本菌可以加快沤麻速度,出麻率及大麻纤维强度分别提高了1.73%和17.01%。应用此菌沤麻可缩短沤麻周期,提高大麻出麻率及纤维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全世界产量最高与栽培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现下苏联在马铃薯的生产上已佔世界第一位。由于这类作物“比一般杂粮的产量多5-6倍(2.5斤可折一斤粮食)”,而且马铃薯即是宝贵的食粮、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在国民经济第一年五年计划里,准备“扩大播种面积”。同时又因为土豆的栽培与储藏远和一般粮食不同,计划中还提倡“研究和培植优良品种,防治腐烂,改良储藏和加工的方法”。我们科学工作者为了国家当前建设的需要,应该响应政府号召在这方面积极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桑树的栽培     
一.前言栽培桑树的目的,在于收获桑叶,饲养家蚕,生产蚕茧;通过工厂加工,得到最后的产品——丝绸.丝绸是我国特产,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全国有23省生产蚕丝。南至广东,北至辽宁,东至江浙,西至新疆。其中以江苏、浙江、广东、四川、山东、安徽、新疆等省为主要。台湾也有蚕丝生产。我国丝绸是目前出口的一项重要商品。五年来(1954年止)出口的丝绸,可以换回相当于24个无缝钢管厂的成套设备。对促进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具有重大意义。从栽桑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看,也是很重要的。它的特点:第一,可以利用不宜栽种粮棉作物的土地栽桑。如山区荒地、田边、堤岸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我国自第七个国民经济五年发展计划以来,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战略措施,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受到了广泛重视,在中央及有关部委领导关心下,农业生物技术被正式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在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经费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支持.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起步于七十年代中期,但是由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研究是在“七五”期间开始的.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有: 1.生物技术改良作物遗传性状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植物细胞培养和融合技术以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离体筛选技术在培育作物优良新品种中的应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转移优良目的基因,改良作物品种.还有蔬菜、花卉和果树等植物的快繁、脱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