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引言马铃薯是一种富于营养价值的高产作物,既可作为食糧:又是饲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故在目前我国农业产品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日益增长需要的情况下,我国在1956—1962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明确指出;根据需要和民食习惯,适当的发展玉米和薯类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转基因大豆、马铃薯、油菜等许多转基因作物走进人们的生活,转基因玉米也进入人们的视野。玉米是重要的食物、饲料和工业原料,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玉米虫害是一个防不胜防的问题,由于虫害的原因,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的玉米都在减产。转基因玉米的出现对玉米虫害防止问题有了新的希望。本文针对国内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和防治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了转基因玉米对于病虫害防治的优势,最后分析了转基因玉米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同时也是新型的高能源作物。综述甘薯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抗除草剂、抗逆、抗病毒、抗病、抗虫、品质改良等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还对转基因甘薯的发展前景作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倍受世界各国关注,及时、准确地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粮食生产状况,对于中国粮食贸易和粮食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美国冬小麦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各作物空间分布及生长季节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剔除非耕地信息,使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客观地反映各作物的生长状况.以1998-2007年的SPOT VEGETATION旬最大值合成NDVI资料为数据源,研究了美国玉米和小麦生长季的旬NDVI与产量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月份的建模因子,分别建立了美国玉米和冬小麦不同月份的产量动态预报模型.通过对各模型估算产量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各模型预报结果的相对误差大部分在3%以内,精度较高,说明建立的作物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实用可行,能够投入产量预报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5.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长度为20~24 nt的内源非编码小RNA,它们通过对靶基因mRNA进行切割或翻译抑制,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近期研究表明,miRNA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胁迫响应的多个重要生物学过程,对作物的农艺性状也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对于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然而与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相比,玉米中miRNA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理解miRNA在玉米中的功能和调控机理有助于通过分子育种对关键农艺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本文综述了玉米中miRNA的发现与鉴定,系统总结了参与玉米miRNA代谢途径的关键蛋白DCL、AGO和HEN1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在玉米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已开展功能研究miRNA的调控作用,并对玉米miRNA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主产区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效果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在我国东北春玉米区、华北玉米区、西南玉米区3个玉米主产区,共125个县、720个村,采用问卷调查和用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资源利用方式中,以秸秆还田、饲料和燃料占绝大多数,研究区域内平均分别占30.8%、26.2%和24.6%.其中东北春玉米区从大到小依次为燃料、饲料和秸秆还田,分别占35.4%、30.8%和19.8%;华北玉米区依次为秸秆还田、饲料和燃料,分别占43.6%、19.9%和17.9%;西南玉米区依次为秸秆还田、饲料和燃料,分别占29.0%、27.9%和20.5%.在研究区域内秸秆焚烧比例均较小,占12.8%;工业原料比例最小,占0.7%.秸秆还田可增加作物产量,东北、华北、西南玉米产区秸秆还田的作物产量分别平均增加632.0、371.6和290.4 kg·hm-2;还可改良土壤状况、减少化肥和有机肥的施入量,其中有机肥施入量减少20%~30%,氮肥减少16%~30%,磷肥减少24%~34%,钾肥减少33%~38%.不同产量水平地块,作物产量随秸秆产量、还田量和还田比例增加而增大.但由于秸秆还田机械不配套,还田质量差,增加了整地除草难度,加重某些病虫害发生,影响后茬作物苗期生长,仍需进行相关配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种子是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产品,不但是人类食物和禽畜饲料的来源,而且也是工业原料、医药用品的重要来源,关系到国计民生。在农业生产中种子更是不可代替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的质量关系到作物产量,决定着整个农业结构与发展,制约着农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全世界产量最高与栽培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现下苏联在马铃薯的生产上已佔世界第一位。由于这类作物“比一般杂粮的产量多5-6倍(2.5斤可折一斤粮食)”,而且马铃薯即是宝贵的食粮、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在国民经济第一年五年计划里,准备“扩大播种面积”。同时又因为土豆的栽培与储藏远和一般粮食不同,计划中还提倡“研究和培植优良品种,防治腐烂,改良储藏和加工的方法”。我们科学工作者为了国家当前建设的需要,应该响应政府号召在这方面积极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甘薯脱毒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兴军 《生物技术》1997,7(2):40-42
甘薯是一种适应性强,分布广,产量高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在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中,甘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大麦,居第六位.我国是世界甘薯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八十年代以后栽培面积虽有所下降,但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等省的栽培面积仍在百万亩以上[1],由于栽培面积大,范围广,防治甘薯病害就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病毒病是危害甘薯的重要病害,目前国际上报道的危害甘薯的病毒和类病毒病害约有20种[2]。近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是人均进口转基因食品和饲料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从世界各地进口约1 520万吨玉米、320万吨大豆和240万吨油菜,主要为转基因产品;日本还进口数十亿美元的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含有从转基因作物中提取的油、糖、酵母、酶和/或其他成分。长期以来,美国是日本玉米的主要供应国,在2016/17销售年度(2016.10—2017.9),从美国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占日本玉米  相似文献   

11.
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物生产是主要的碳排放源,探明不同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差异,对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投入等统计数据,估算了该区粮食生产碳足迹.结果表明: 2004—2013年,东北地区3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最高,平均达到(2463±56) kg CE·hm-2,玉米次之.玉米的碳足迹上升趋势最明显,从2004年的1164 kg CE·hm-2增加到2013年的1768 kg CE·hm-2,增速为67 kg CE·hm-2·a-1.在碳足迹构成中,化肥贡献最大,分别占水稻、玉米、大豆总碳投入的45%、90%、83%.水稻生产中灌溉用电所占比例为29%~42%,远高于玉米和大豆.东北三省碳足迹差异显著,3种作物的单位产量碳足迹均在吉林省最高,单位面积碳足迹均在黑龙江省最低.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和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快速递增,未来粮食生产中柴油等机械化碳投入将快速增长.提升化肥利用效率、灌溉效率和机械化作业效率将是发展东北地区低碳农业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2.
董炜华  殷秀琴  魏健 《四川动物》2012,31(2):259-263
本文研究了赤子爱胜蚓在长春市城郊不同组合的粮食猪粪、饲料猪粪和玉米、水稻秸杆混合物中生长繁殖状况,结果发现赤子爱胜蚓的质量在0 ~30 d大幅度增加,30 ~ 60 d增加减缓,60~ 90 d呈负增长趋势.赤子爱胜蚓产茧量在试验期间的总趋势是递增的.猪粪种类、秸杆种类和两者的混合比例差异对赤子爱胜蚓的质量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粮食猪粪和玉米秸杆混合物的质量比例大致在1∶1时特别适宜赤子爱胜蚓生长和繁殖.赤子爱胜蚓在饲料猪粪和玉米秸杆混合物中的日增重倍数和日产茧量多于饲料猪粪和水稻秸杆混合物.本试验结论可为城郊猪粪和作物秸杆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耐旱玉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干旱和玉米:问题涉及的范围 玉米是世界上继小麦和水稻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谷物.玉米的产量在温带的发达地区平均可以达到8.2吨/公顷,在热带欠发达国家为3.5吨/公顷.无论在哪一类产区,干旱都作为最重要的非生物因素制约着玉米的产量,并且使其非常不稳定,同时这也是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平均产量产生差别的原因之一.这两类地区在耕作季节的水资源缺乏是不可预期的.农田中土壤质地和深度的差别表明植物可利用的水量不同,这会导致在干旱年份中产量相差10倍以上.此外,由于农民通常只在其所有土地上耕种一种作物,这就要求种植于雨养条件下的农作物具有较高水平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玉米是当前全球第二大转基因作物,在保障人类能源、饲料、工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智慧芽数据库(PatSnap)对欧盟、美国及中国等国家或地区收录的1985~2018年全球转基因玉米技术领域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全球转基因玉米专利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技术分布与格局及研发热点,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研发单位转基因玉米研发的竞争力,对未来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及生物能源作物,低磷胁迫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成熟及组学的发展,关于玉米耐受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从玉米耐受磷胁迫相关基因的发掘、组学在研究玉米耐受低磷胁迫中的应用及QTL定位3个方面对玉米耐受低磷胁迫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筛选、培育磷高效玉米种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红壤丘陵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各类作物产量及其相应的秸秆经济指数,计算出我国红壤丘陵区1993~2003年作物秸秆的年平均产量为33.5×1010kg,占全国作物秸秆总产量的52.1%。其中,稻草产量占该区作物秸秆总产量的53.5%,比其全国均值高出21.4个百分点;其它作物秸秆所占的比例,也与其全国均值有一定的差异。稻草和其它粮食类作物秸秆产量的年际变化与该区作物秸秆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1993~1997年呈逐年增长趋势,1997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经济作物秸秆因作物种类不同,其产量的年际变化亦不相同。该区作物秸秆用于直接还田和用作工业原料的年均利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32.0%与6.6%;用于生活取能和牲畜饲料的年均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22.0%与14.1%;未被利用的比例年均高达25.3%,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3的20.6%增至2003年的29.6%,大量未被利用的作物秸秆往往就地丢弃或焚烧,浪费了有限的农业有机资源。为此,研究提出了调整秸秆利用结构、充分利用秸秆资源的基本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不同空间尺度下的ALMANAC模型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MANAC模型最早作为EPIC模型的一部分,用于模拟土壤侵蚀导致的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它将试验数据的统计过程和作物生长的机理过程结合起来,是一种典型的基于过程模拟的应用型作物生长模型.如能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无疑会大大扩展模型的应用范围.从这一目的出发,利用美国得克萨斯州19个试验田和9个县的玉米和高粱产量资料及其相关的作物、土壤、田问管理等数据,模拟了1998年田间尺度,1989~1998年县级尺度的平均作物产量.模拟结果表明,ALMANAC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两种不同空间尺度的作物产量,其相对误差在田问尺度上分别为8.9%(高粱)和9.4%(玉米),在县级尺度上分别达到2.6%(玉米)和—0.6%(高粱).该模型在进行产量预测、掌握作物生长动态,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地膜条件下土壤生态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干旱地区地膜条件下,土壤生态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种植模式为作物距地膜中心线21.3—33.2Cm,施纯N+P为598—743kg·ha-1,玉米产量为14492≤Y佳≤1659kg·h-1.该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及残膜回收.  相似文献   

19.
脱毒马铃薯与工程马铃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又是粮菜兼用作物及重要工业原料。中国种植面积4000万亩以上,居世界第一位。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超过玉米、小麦、豌豆等。但因病毒侵染引起马铃薯严重减产与种质退化,薯块逐年变小、产量逐年降低,使我国马铃薯单产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农业生产上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等的侵染造成极大危害,它们的复合侵染后果更加严重,可导致减产80%以上。 病毒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高温等不良条件使退化加速,而病毒危害程度又与栽培条件和管理技术密切相关。解决退化最根  相似文献   

20.
阿根廷是南美洲第二大国家,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国之一。主要种植作物有大豆、玉米、小麦、水稻、向日葵、花生、棉花等。阿根廷作物种质资源统一由阿根廷国家农业技术研究院(INTA)进行管理,全国生物资源设有首席项目协调员, 统一管理和协调全国的生物资源收集、保存、评价鉴定、研究与交换等项目工作。下设动物资源协调员、植物资源协调员和微生物资源协调员。阿根廷有作物种质资源保存长期库1个,中期库9个,收集品库8个。长期库设在INTA生物资源所,中期库和收集品库分别设在INTA所属的全国各地的研究所和试验站。保存有玉米、牧草、向日葵、花生、高粱等29040份作物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