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和线粒体质粒DNA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了高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及最新进展;探讨了细胞核DNA和细胞质DNA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H—DNA     
  相似文献   

3.
4.
石英晶体DNA传感器检测单链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组装法,将5'末端标记有巯基醇的单链DNA探针,固定在4.43MHz AT切石英晶体的镀金表面,制成石英晶体DNA传感器,并用该DNA传感器进行了互补单链DNA定量定性检测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动物细胞中四种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简称DNA聚合酶)的结构、功能及其在DNA复制和修复作用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DNA免疫是直接将目的基因注入机体以表达目的抗原,并诱生免疫应答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对DNA免疫技术的起始、目前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作了综述及评价。  相似文献   

7.
微卫星DNA及其PCR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卫星DNA是一种最常见的重复序列之一,具丰富的多态性,高度杂合性、重组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DNA多态标记。本着重介绍了微卫星DNA的特点,其PCR技术新进展及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水稻叶绿体DNA的提取和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DNA指纹技术     
DNA指纹技术丁志山(杭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310012)DNA指纹术是分于生物学各种新兴技术的一种,它融合了RFLP、PCR、Southern转移等先进技术。用它可检测出大量DNA位点的差异性,成为继RFLP后当今最先进的分子水平上的遗传标记系...  相似文献   

10.
序列依赖的DNA局域结构和DNA弯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表明,DNA双螺旋并不是理想的均匀螺旋,而是存在明显的局部偏差。一般认为DNA双螺旋携带着两种遗传信息:其一,遗传信息本身,以三联体密码写成,用来确定蛋白质顺序;其二,选择性表达指令,诸如转录调控过程中基本因子,活化子等识别有特定碱基顺序的DNA区。后者或许就是靠DNA螺旋结构的局部偏差和弯曲。理解这种偏差和弯曲的根源,并提出从DNA序列预测其局域结构和弯曲的模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1DNA的局域结构1.1DNA局域结构参数的定义Dickerson[1]等按照1988年在…  相似文献   

11.
DNA复制是由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需要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和引物-模板;在引物的3′-羟基上,按模板的指令逐个添加脱氧核苷酸,生成碱基序列与模板互补的新DNA。复制时,DNA双链先打开,形成复制叉,随着复制叉的移动完成复制过程。双链DNA的复制是半不连续的,即先导链是连续合成滞后链则为不连续合成;后者先生成若干短片段(冈崎片段),再连在一起。 DNA复制在基因组的加倍、DNA重组以及修复DNA所受损伤等方面都对生命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DNA条形码的应用进展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几年来国际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在国内,相关概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不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文在对DNA条形码与DNA分类(DNA Taxonomy)两个不同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回顾与总结了DNA条形码的产生背景与应用进展,并对DNA条形码目前所面临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3.
14.
古代DNA序列信息能够为物种演化研究提供最直接的分子证据,但获取古代DNA的技术仍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扩增中存在受损伤DNA模板的干扰、获取成本高和实验周期长等问题.改进了异丙醇沉淀提取法,并采用了尿嘧啶糖苷酶(UNG)去除受损伤DNA模板后进行扩增的方法,最终可以高效地获取真实的古代DNA序列.实验利用距今4 300~3 900年前的猪牙样本,将改进的古 DNA 获取方法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异丙醇沉淀法提取结合UNG处理后进行PCR扩增的方法,可以在保证古代DNA获取成功率并提高获得的DNA序列可靠性的前提下,将经费投入和实验周期都各减少至常规方法的50%以下.这可以为开展大规模古代样本检测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 DNA 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体小卫星DNA探针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光明  蒋左庶 《遗传学报》1990,17(3):226-229
根据人体小卫星DNA核心顺序,化学合成长23碱基寡核苷酸探针,筛选人体基因组文库,旨在获得能用作遗传分析探针的小卫星顺序。结果得到15个含小卫星的阳性重组子。随机取其一(C_(35.9))作探针,试做群体分析。所有个体均可检出多条杂交带。其中某些带具有多态性。在一定检测条件下,检出的DNA图谱在有限的个体内具有个体特异性。结果表明筛选文库得到的小卫星顺序可用于小卫星多态性的检测。其它小卫星探针的筛选和应用性研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6.
利用BIA技术来观察DNA之间的任何相互反应.包括:DNA的延长、连接和退火等.无需任何标记并可测定相互作用的动态参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总结了近年来三螺旋DNA的结构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三螺肇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在三螺肇DNA中富有挑战性的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性能计算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计算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众多新兴计算技术中,DNA计算系统以其低能耗、并行化等特点而广受关注。DNA电路(DNA circuit)是实现DNA计算的基础,也是该领域重要的分子信息调控和处理技术。文中重点介绍了DNA计算的基本原理,并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基于DNA计算所面临的挑战。此类集成的分子计算系统有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信息安全及国防建设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张楠  张珏  林戈 《遗传》2023,(5):379-394
DNA损伤是影响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卵母细胞容易被各种内外源因素(如活性氧、辐射、化疗药物等)诱发DNA损伤。目前研究发现,对于各类DNA损伤,各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能够做出相应的DNA损伤反应,通过复杂的机制对DNA进行修复或者启动细胞凋亡。相比于进入生长阶段的卵母细胞,原始卵泡卵母细胞更容易被DNA损伤诱导凋亡。DNA损伤不易诱导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进程停滞,然而携带DNA损伤的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明显下降。在临床上,衰老、放疗和化疗是导致女性卵母细胞DNA损伤、卵巢储备降低和不孕的常见原因。为此,人们尝试了能够减轻卵母细胞DNA损伤和增强DNA修复能力的多种方法,试图保护卵母细胞。本文对哺乳动物的各发育阶段卵母细胞的DNA损伤与修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讨论了其潜在的临床价值,以期为生育力保护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DNA免疫的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A免疫或DNA疫苗是近年发展的新型疫苗。DNA免疫除可诱生保护性体液免疫应答,更重要的是能诱生以特异性CTL为代表的保护性细胞免疫应答,因而从1990年发现至今,对其研究的进展迅速。本文介绍了近年DNA免疫的基础性研究进展,讨论了DNA免疫作为嵌合型及多重抗原型疫苗的可能性,诱生的免疫尖答特征及与保护性的关系,DNA免疫的某些影响因素,最后对DNA免疫的可能机制亦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