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 -CPA)对判断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良恶性方面有无意义。方法:对83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术前进行3D -CPA检查,据结节区血流分布不同,分为3级:Ⅰ级结节周边、内部无或少许血流信号;Ⅱ级结节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内部无或少许血流信号;Ⅲ级结节周边、内部可见丰富血流。结果:甲状腺腺瘤肿块血供分属Ⅰ、Ⅱ、Ⅲ级,结节性甲状腺肿血供以Ⅰ级为主,甲状腺癌血供以Ⅲ级为主。结论:3D -CPA能反映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血流分布状况,且其分布特征对判断甲状腺癌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结节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以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5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单发和多发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过手术及病理学证实,对全部结节样病变的超声影像图进行分析,并对该病的诊断率提高的方式进行讨论.结果:在全部患者中,单个结节24例,合并乳头状癌为7例,合并滤泡性腺瘤为3例;多个结节为31例,合并乳头状癌为5例,合并滤泡性腺瘤为3例,合并结甲11例.其中,35例与病理相符,诊断准确率63.6%,误诊20例,有18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为甲状腺癌,误诊率为36.4%.单纯性桥本甲状腺炎结节与甲状腺癌结节,在结节的形态、边界、内部伴有钙化的形态上以及血流信号的分布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全面检查血清学的甲状腺抗体,并关注结节之外的腺体回声以及腺体供血的状况;应该高度注意结节是否出现形态不规则、伴有钙化灶以及边界模糊的特征,提示恶变的可能,给临床医生以最有价值的提示,全面提高超声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病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82例,合并良性病变87例,结合病理结果和术前超声检查,总结其声图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时,在超声图像上有其明显的特征表现,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有如下特点:结节多呈低回声,边缘不规整,无明显包膜;多伴有砂砾样钙化;有的局部腺体回声明显减低,伴有弥漫性的砂砾样钙化,血流显示多为结节内的条状血流.良性病变结节多轮廓清晰,结节内回声高低不等,少有砂砾样钙化,结节周边多可见血流显示.结论 对桥本状腺炎合并其他病变时,超声检查应注意腺体回声情况及腺体内病变的回声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对于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伴有钙化灶、衰减应注意有恶性病变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PSCCT)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住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PSCCT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一般资料及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PSCCT患者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4岁,临床上均表现为甲状腺肿大,4例伴呼吸困难,3例伴吞咽困难,3例伴声音嘶哑。6例患者均死亡,术后生存4-13个月,平均术后生存期8.5个月。超声影像学特点:16例PSCCT病灶大小较大(最大直径3.0-5.1 cm),结节为形态不规则,且边界不清晰的实性混合性回声肿块,内部可见片状极低回声区。2例患者的肿块内部存在少许微量钙化,另外4例则无明显钙化表现;2结节突破甲状腺被膜3例,且与甲状腺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34例结节内部血流信号表现为少量,呈点线状分布,2例结节内部血流信号表现为中量;45例肿块可测得高阻力频谱(RI0.72-0.88);5 3例患者伴有颈部异常淋巴结。结论:PSCCT具有一定超声影像特点,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9例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患者术前血清TSH、甲状腺B超,手术记录、术后病理诊断报告。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判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分析术前血清TSH水平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不同分布。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2.179±2.017vsl.259±0.884μIU/mL),P〈0.001;在DTC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以及肿瘤直径≥1cm较〈1cm的患者术前血清TSH明显升高(均P〈0.001)。结论:术前血清TSH水平是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长沙市第三医院行SMI检查的109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SMI微血管形态分型分布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M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乳腺癌患者经序贯新辅助化疗后再次接受SMI检查,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不同疗效乳腺癌患者SMI血流分级差异。结果:良性组微血管形态分型以无血管型,线型,树枝型为主(97.83%),恶性组以残根型,蟹足型为主(80.99%),两组微血管形态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SM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灵敏度为80.99%,特异度为97.83%,准确率为85.63%。68例乳腺癌患者完成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D)] 47例,无效[稳定(SD)+进展(PD)]21例。化疗前SMI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80.88%),化疗后以0、Ⅰ级为主(69.12%),有效组SMI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87.23%),无效组SMI血流分级以Ⅰ、Ⅱ级为主(85.71%),化疗前后、不同疗效组SMI血流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能有效检出乳腺结节病灶内微小血管形态和血流改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石羊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按狼毒个体分枝数设置Ⅰ级株丛(1—10枝)、Ⅱ级株丛(11—20枝)、Ⅲ级株丛(21—30枝)、Ⅳ级株丛(30以上)4个株级,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各株级狼毒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并统计了狼毒种群的大小组成。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Ⅰ、Ⅱ级狼毒株丛个体数减少,Ⅲ、Ⅳ级狼毒株丛个体数增多;Ⅲ、Ⅳ级狼毒株丛在各海拔梯度上主要以随机分布为主,Ⅰ、Ⅱ级狼毒株丛在低海拔地区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随海拔升高聚集强度增强,聚集尺度减小,在较大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Ⅰ级狼毒株丛与Ⅲ、Ⅳ级狼毒株丛、Ⅱ级狼毒株丛与Ⅳ级狼毒株丛小尺度上表现为正关联关系,随海拔升高正关联关系发生的尺度减小。狼毒种群对环境变化具有明显的响应机制,可通过相互之间的庇护作用、减少繁殖、减弱种内竞争以及提高聚集强度实现生存繁殖。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检测对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EC)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因绝经后出血就诊的92例疑似子宫内膜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EC患者48例(EC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44例(良性组)。比较两组CA125、CA199、NLR及PLR水平,对比两组子宫内膜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子宫内膜容积(EV)变化及血流信号分布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CA125、CA199、NLR及PLR检测对绝经后EC的诊断效能。结果:EC组CA125、CA199、NLR及PLR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EC组三维超声参数VI、FI、VFI及EV均高于良性组(P<0.05)。EC组血流信号Ⅱ级占比25.00%,Ⅲ级占比70.83%;良性组血流信号Ⅱ级占比88.64%,Ⅲ级占比2.27%。EC组血流信号Ⅱ级占比低于良性组,血流信号Ⅲ级占比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血流信号0级、Ⅰ级比较无差异(P>0.05)。ROC结果显示五项检查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4(95%Cl:0.902~0.985),具有更优的诊断效能(敏感度为89.10%、特异度为91.80%)。结论:CA125、CA199、NLR及PLR检测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诊断绝经后EC效果显著,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不仅反映种群的生态调控能力和环境可塑性机制,也是其在群落中地位与生存能力的外在表现。在宁夏盐池县,选择以蒙古冰草为优势种的荒漠草原为对象,按丛径将蒙古冰草个体划分Ⅰ级株丛(0—5 cm)、Ⅱ级株丛(5.1—10 cm)、Ⅲ级株丛(10.1—15 cm)、Ⅳ级株丛(15.1—20 cm)和Ⅴ级株丛(﹥20 cm)5个株丛级,采用点格局分析中的O-ring函数统计方法,分析了蒙古冰草种群的株丛结构、各级株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结果表明:(1)蒙古冰草种群中Ⅰ、Ⅱ级株丛占比(79.24%)明显高于Ⅳ、Ⅴ级株丛占比(8.46%),种群中可供更新的幼苗充足,种群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2)在小尺度范围内,蒙古冰草Ⅰ、Ⅱ、Ⅲ级株丛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而且个体越小聚集程度越高,随尺度的增大,逐渐过渡到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Ⅳ、Ⅴ级株丛在所有尺度上均为随机分布。(3)蒙古冰草种群Ⅰ级株丛与Ⅱ、Ⅲ级株丛,Ⅱ级株丛与Ⅲ级株丛在小尺度内呈显著正关联,随研究尺度的增大趋于无关联,其余各级株丛在0—5 m尺度上主要呈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
第一节 涎腺占位性病变 一、混合瘤(Mixed Tumor) 灰阶声图像:腺内见圆形、椭圆形或分叶形低回声肿块,边界可清晰、欠清晰或呈过度型,内部回声均匀~欠均匀,后方回声稍增强。 频谱多普勒:阻力指数为0.61~1.10,收缩期峰值速度<35CM/S。 彩色多普勒:血流强度为中等型,80%在Ⅱ~Ⅲ级之间,具有特征性的是血管呈周边蓝边状包绕型分布,占40—70%。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化及其对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网格(10 m×10 m)取样,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4类典型干扰区表层土壤(0~20 cm)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分布,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扰强度降低,植被由农作物(Ⅰ)—人工林(Ⅱ)—次生林(Ⅲ)—原生林(Ⅳ)顺向演替,土壤有机质逐步提高,且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4类干扰区均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干扰区空间变异特征不同,除Ⅲ类干扰区土壤有机质半变异函数优化符合指数模型外,其他3类干扰区均符合高斯模型;Ⅰ类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自相关呈中等程度,C0/(C0+C)值达26.5%,其他3类干扰区C0/(C0+C)值在9.0%~22.6%,呈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由于人类干扰强烈,Ⅰ和Ⅱ类区呈低能量匀质状态,变程及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Ⅳ类区植被覆盖率较高,变程也较大;Ⅲ类区干扰强度中等,植被类型多且分布不均,变程最小;Ⅱ和Ⅳ类区的分维数(D)值较小,土壤有机质的空间依赖性较强;而Ⅰ和Ⅲ类区D值较大, 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的随机变异较大;Ⅰ和Ⅱ类区土壤有机质呈单峰分布,Ⅲ类区土壤有机质呈凹型分布,Ⅳ类区呈凸型分布.减少干扰是喀斯特峰丛洼地脆弱生态系统土壤质量改善、植被迅速恢复及生态重建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良性淋巴结与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乳腺癌患者150例,应用高频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观察腋窝肿大淋巴结的声像图及血流情况。结果:经二维超声发现,乳腺癌腋窝良性淋巴结的皮质多向心增厚(68.93%)、长短径比L/S多2.0(70.58%)、多不融合(93.14%)、多无钙化斑(97.06%);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皮质多偏心增厚(68.48%)、长短径比L/S多2.0(69.57%)、多融合(68.48%)、多有钙化斑(77.17%);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发现,乳腺癌腋窝良性淋巴结的血流信号分布多呈门型(63.17%),血流丰富程度多为Ⅱ级(54.35%);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信号分布多呈周边型(68.93%),血流丰富程度多为Ⅲ级(72.83%);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腋窝良性淋巴结与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在内部回声、形态、血流分布特点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腋窝良性淋巴结与腋窝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22年3月—2023年2月,对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围界内草坪地表昆虫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探究了与机场4种边界生境相邻的机场内草坪间、不同距离梯度处地表昆虫分布差异。(1)共鉴定出10目49科101属119种昆虫,优势类群为直翅目Orth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和双翅目Diptera。(2)不同边界生境相邻草坪间,地表昆虫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地表昆虫物种丰富度:林地相邻草坪(Ⅱ)>灌丛相邻草坪(Ⅰ)>农田相邻草坪(Ⅳ)>裸地相邻草坪(Ⅲ),Ⅰ、Ⅱ显著高于Ⅲ;地表昆虫物种多度:Ⅱ>Ⅳ>Ⅰ>Ⅲ,Ⅱ显著高于Ⅲ。(3)不同距离梯度下,地表昆虫丰富度、多度和多样性从机场围界向草坪内部呈递减趋势,而优势度则相反。(4)地表昆虫丰富度和多度夏季最高,冬季以直翅目和双翅目为主,夏、秋季主要为直翅目、膜翅目和鞘翅目。研究结果为机场昆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进展期大肝癌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并通过彩色多普勒复查肿瘤的血供情况.结果:60例晚期肝癌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肝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明显减少,肿瘤血供≥Ⅱ级者由TACE治疗前的90%(54/60)降为术后的71.67%(43/60).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准确定位,经肝动脉化疗是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病例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诊断中,大多数恶性肿块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粗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恶性肿块的血流显示率明显高,血流分布以Ⅱ、Ⅲ级为主。结论: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在乳腺癌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良恶性肿物的影像互有交叉,其诊断符合率并非是100%。须两者联合应用,综合分析,方可提高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P53、midkine及胸苷激酶1(S-TK1)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不同分成恶性结节组150例与良性结节组270例。比较两组各项超声图像特征,血清P53、midkine及S-TK1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P53、midkine、S-TK1或以上方式单独检测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能效。结果:恶性结节组超声图像特征中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无包膜,内部钙化以及血流分级为2~3级人数占比均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恶性结节组血清P53、midkine及S-TK1水平均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P53、midkine、S-TK1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灵敏度为0.92以及特异度为0.88均高于上述方式单独检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P53、midkine及S-TK1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张锐  于淼舒  李晟琰  孙鑫  任铭  吴晓秋 《生物磁学》2013,(24):4734-4737
摘要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联合应用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I或II级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年龄21.59岁,一般状态良好,随机分为三组:(FD组)氟比洛芬酯+地佐辛组,(F组)氟比洛芬酯组,(D组)地佐辛组,每组30例。各组于手术结束前30rain分别缓慢静脉输注药物,FD组:氟比洛芬酯50mg+地佐辛5mg;F组:氟比洛芬酯50mg;D组:地佐辛5mg。然后各组分别泵入不同的药物,FD组:氟比洛芬酯200mg+地佐辛30mg,F组:氟比洛芬酯200mg,D组:地佐辛30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以2ml/h的速率持续泵注48小时。分别记录各组各时间点:(T1)术后2h、(T2)术后6h、(T3)术后12h、(T4)术后24h、(T5)术后48h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及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并记录出现的恶心、呕吐、眩晕等并发症的例数。结果:FD组、F组血流动力学较之D组平稳,D组出现一过性sP02下降。术后VAS评分D组明显高于FD组和F组(P〈0.05),Ramsay评分FD组、F组低于D组(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术后镇痛的研究中,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联合应用,并发症少,镇痛良好,VAS、Ramsay等各项评分优于单纯应用氟比洛芬酯与地佐辛组。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高场MRI VIBE序列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经上腹部检查发现结节及较大占位患者75例,均接受包含3D-VIBE在内的全套MRI检查,并对患者肝动脉显示程度进行分级,观察信号强度及特点。结果 75例患者中,肝细胞癌病灶14例,肝血管瘤19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胆囊肿17例,肝转移性肿瘤13例,肝脓肿9例;肝动脉分级:Ⅰ级1例(1.33%),Ⅱ级2例(2.67%),Ⅲ级72例(96.00%)。结论采用高场MRI VIBE序列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可有效获取各扫描数据,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病变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经对不同序列影像及增强扫描成像特点的进一步分析,可有效区别占位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9.
刘旻霞 《生态学杂志》2017,28(6):1817-1823
植物种群在不同干扰条件下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可以通过其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反映出来.金露梅是甘南亚高寒草甸中的优势种,通过野外群落调查,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的Ripley K函数,分析甘南不同坡向亚高寒草甸中金露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 金露梅种群在3个坡向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重要值、生物量和盖度在北坡均高于南坡;北坡和西坡金露梅种群Ⅰ、Ⅱ级个体在小尺度上呈显著聚集分布,随着龄级和空间尺度的增加,金露梅种群聚集强度逐渐减弱,趋向于随机分布;南坡由于其生境条件对金露梅生长的抑制,种间竞争激烈,各级金露梅种群的分布格局均以随机分布为主;不同坡向的金露梅种群Ⅰ、Ⅱ级个体之间在一定尺度内表现为负关联,随着尺度增加,关联度降低,Ⅲ、Ⅳ级与Ⅰ、Ⅱ级个体之间的关联性呈显著负关联;较大个体之间无明显关系,表明年龄接近的个体在空间分布上是相互独立的,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相似文献   

20.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解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种子库特征,利用土壤种子库"萌发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种子库在封山育林(20a)模式(Ⅰ)、退耕还林(2a)模式(Ⅱ)、农耕模式(Ⅲ)的土壤种子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种土地利用模式种子库平均密度的大小顺序为: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Ⅰ。(2)土壤种子集中分布于0~5cm土层,随土层深度增加,种子数量与种类趋于减少。(3)3种土地利用模式种子库物种Czekanowski相似性系数(CC)较低,Patrick丰富度指数(R)的大小顺序为:模式Ⅱ模式Ⅰ模式Ⅲ(P0.05);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的大小顺序均为: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Ⅰ(P0.05);Simpson指数(D)的大小顺序为:模式Ⅰ模式Ⅲ模式Ⅱ(P0.05)。(4)土壤种子库所含物种数较接近,物种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菊科、禾本科占优势。(5)封山育林模式和退耕还林模式属于进展演替,封山育林模式处于较高演替阶段,农耕模式属于逆行演替。研究表明: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具有依靠土壤种子库实现自然恢复的潜力,但单依靠土壤种子库自然恢复到现存植被是困难的,需要在自然恢复潜力评估的基础上积极充分采取人工促进自然恢复的策略,促进当地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