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贞佑 《生命世界》2008,(8):74-75
菱角属芰科(菱科),古人称之为“芰”、角菱、菱芰。中医典籍里称其为“芰实j各地又称菱实、红菱、水菱、菱果,又因为它的味道与栗子类似,所以中西方都曾称它做“水栗子”或“水栗:又因它外形有“角:人们也常称它“菱角”。此物原生于欧洲与亚洲,长于池塘、河沼中,只要是温带气候的湿泥地,例如池塘、沼泽,都是它的适宜生长地。  相似文献   

2.
<正>杜牧写过"红芰",秦观写过"红菱"。"芰"名初出战国时代,取义菱的植物形态"其叶支散",楚语"屈到嗜芰",意思是楚臣屈到喜欢吃菱角,说明那个时候菱叫"芰"。"菱"名初出魏晋南北朝《名医别录》:"芰实。一名菱。"故芰为菱的古称,《酉阳杂俎》记载:"今人但言菱  相似文献   

3.
正"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初秋时日,行走于家乡淮安的白马湖边,看着满池碧绿的菱叶,还有俏立于菱叶之上的水鸟,不由得想起刘禹锡的这首《采菱曲》。中国的湖泊中,名称白马的不知凡几,彼白马湖不知是否是此白马湖?不过湖中紫菱如锦、彩鸾轻翔的意境重现,虽没有妖娆的采菱美女荡舟破浪,却也让人心旷神怡,作归隐之想。  相似文献   

4.
葵,揆字转。《尔雅翼》释曰:“葵者,揆也。葵叶倾日,不使照其根,乃智以揆之也”。葵类植物并非一个分类学范畴,但因具有相同的特性而以葵名之。《植物名实图考》云:“古代于菜之滑者多曰葵。如落葵,《本草纲目》云:“落葵冷滑如葵,故得葵名”。又如龙葵,曰:“言其性滑如葵也”。葵类植物很多,大多可供蔬食。  相似文献   

5.
桂与月桂     
我国古时称科举考试及第为“攀桂”、“蟾宫折桂”,中秋佳节所在的农历八月有“桂月”之称,可见桂字在人们心目中有吉祥美好之意,这无疑与一种植物有关,那就是桂花,亦称桂树。在神化故事中说桂树长在月宫中,因此它也像月亮一样象征长生,十分高贵,而在现实生活中它的花芳香宜人,叶四季常绿,倍受人们赞誉。屈原在《九歌》中咏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吕氏春秋》赞曰:“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唐代诗人宋之问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名句。但是,你知道吗,西方国家也有一种相应的高贵植物,就是Lauru…  相似文献   

6.
<正>植物学特性黄精之名取自于中医药用其得土地之精华,故时珍曰:“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黄精。”《五符经》又云:“黄精获天地之淳精,故名为戊己芝,是此义也。”在植物分类学上,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被分为天门冬科(Asparag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圆柱状,由于结节膨大,  相似文献   

7.
诸暨市草塔镇五泉庵村有一小自然村,名叫石蟹。小村人数不足两百,但其地北邻五泄溪,南连游马山,村中古樟蔽天,修竹成荫,风景颇为幽雅。且草塔通向五泄风景区的公路傍村而过,故交通亦堪称便利。石蟹,旧属诸暨灵泉乡,其名甚古。翻开清光绪《诸暨县志·金石志》,内载唐中和三年(883年)赵玭为越州诸暨灵泉处士戚高所撰的《唐故北海戚处士墓志》中,已有“石蟹”之名。宋施宿《嘉泰会稽志》云:“诸暨县西三十里为灵泉乡,有石蟹里”。关于石蟹,曾经有这么一个传说。说是古时候有个徽州朝奉来诸暨取宝,村人以一石与之,朝奉初不…  相似文献   

8.
董杨 《生命世界》2008,(6):42-45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珍珠养殖大国,早在大约1000年前就有养殖珍珠的记录。宋代的庞元英曾在《文昌杂录》(1082年)中记载:“礼部侍郎谢景温云: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开口,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玩月华,此经两秋即成珠矣”。可见当时的中国人已经对珍珠养殖技术有了最初步的认识,并且一直领先于世界。  相似文献   

9.
《化石》1980,(3)
据香港《科技世界》杂志刊载,日本天保元年,即公元1830年时,发现一位四十岁的日本男子头上长有一对角,角分生在男子头顶后端两侧,每一支长约10厘米,角的前面两侧又分生三对牙状的小角,最长的一支小角也有手指头那么粗,好像一对鹿角似的。解放前,我国东北也曾发现过一位长角的男子(照片见封三)。据说,他从三岁开始就长角了。角长在头顶的右侧,后来脱落了,但仍保留有6厘米长的一支小角;角底的周围直径约3厘米,呈潮水红色。到他四十多岁时,头顶后左侧又长出一支角,这支角在他七十五岁时,竟长到26厘米长。角底直径也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其内河流、浅水湖泊和沼泽众多,菱属植物种类丰富。本研究基于对这两个区域中菱属野生植物的广泛调查,采集其居群42个,分属于9种(细果野菱、四角刻叶菱、四角菱、菱、丘角菱、东北菱、四角大柄菱、八瘤菱、四瘤菱),3变种(四角矮菱、南昌格菱、短四角菱)。进一步对采集的菱属野生植物16个分类性状进行测量和统计,并对其形态学性状的可塑性变异及分类学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依据菱角的果体大小、果喙性状可以将采集的菱属野生植物划分成两个类群,其中A类群仅包括细果野菱和四角刻叶菱,而其余的菱属植物7种3变种组成B类群;对有腰角组(5种2变种)的腰角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也可将细果野菱和四角刻叶菱与其他菱属植物区分开来;而瘤突、叶和气囊性状的分类价值有限。说明果体大小、果喙和腰角性状的形态学特征是菱属植物分类和鉴定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螳螂别名考     
螳螂的别名有“不过、不、莫、螳、突郎、螂、食庞、髦、钉、蛑蛑、织绢娘、刀螂、螳斧、斧虫、拒斧、杀虫、斫父、斫郎、当郎、勇虫、天马、蚀、敷常”等,现根据其出处及得名的原因略加考释如下。约成书于秦汉时的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称螳螂为“不过”、“莫貌”。《尔雅·释由》云:“不过,摆螂/邢急疏:“不过,一名健螂。”忻L记·月令》疏写作“不附’。《尔雅·释虫》云:“莫貌,档螂,蚌。”清郝前行《尔雅义疏\)云:“貌,本又作貉,……莫籍合声亦为髦。蚌蚌又与髦声相转。”螳螂省称为“螳”。古代有“螳臂当车”之说(…  相似文献   

12.
磁疗保健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最高的是五加参:“五加参又名刺五加、五佳,五叶者最佳。”“以金买草,不言其贵。”“五加参亦可为散以代茶。”李时珍又介绍说:“张子声、杨建始、王叔才、于世彦等,房事不绝,得寿三百。”主治“男子阳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背痛,两脚痛痹风弱,补中益精,坚筋骨,强意志,久服轻身耐老。”“饵之者真仙,服之者返婴。”现代医学实验证明五加参具有抗衰老功效:《中药药理》报导:刺五加喂饲22月龄大鼠24g/kg/日,2个月后,红细胞质过氧化物降低17.75%,Na+、K+、ATP酶…  相似文献   

13.
也谈菊花石     
也谈菊花石编辑先生:1997年第3期《化石》26页有一文:“中华奇珍—永丰菊花石”。其中第三段有明显错误。1.二叠系不属中生代,应为晚古生代。2.其“花”并非由原始动物化石演变而成,其成因尚待研究,但因“花纹”多半由方解石和天青石矿物组成,故多为无机...  相似文献   

14.
号称还珠故郡海角名区的广西合浦县,已有两千多年采捕珍珠和利用珍珠的历史,是珍珠的重要产地和集散地。合浦珍珠不但凝重结实,在晶莹中闪烁着柔细的红光,像月光一样淡雅,似傍晚云霞般鲜艳。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称合浦珍珠最佳者为“廉珠”或“白龙珍珠”。珍珠既是贵重的装饰品又是名贵的中药。该书云:“珍珠安神润颜,点目  相似文献   

15.
文山三七     
三七自古就是名贵的中药材,如《本草纲目》记载:“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故能治一切血病……”在我国古代,三七的主要用途为跌打损伤的外用圣药。现代研究发现,三七对心脑系统疾病有广泛的治疗作用。目前,已从三七中分离得到ZI种单体皂甙及黄酮类物质(0038%)、三七素(0.90%)、活性多糖(0.28%)等主要药用有效成分。三七中尚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7.73%),73种挥发油成分(0.40%…  相似文献   

16.
食花琐记     
古语云:“草木之精华者日英,兽之拔群者曰雄”,此为 “英雄”之来由。“英”者,花也。古人认为花朵是草木的精华,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在农村中常常可以看到有的野草或者庄稼因为出土时错过了季节,但是在开花时节也会挣扎着将自己尚未成熟的花朵倔强地开放,实际上就是为了  相似文献   

17.
<正>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小寒:“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正值三九寒天前后,西南区域在《数九歌》中唱道:“三九四九,  相似文献   

18.
关于菱的沉水茎上不定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菱的沉水茎上不定根的探讨曾宪锋(河北省农技师范学院基础部昌黎066600)周仪(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875)菱作为一种典型的水生植物,在我国初级中学课本《植物学》水池植物群落一节中被重点介绍。书中写道“菱生有不同形状的叶子,生在水面上的叶子...  相似文献   

19.
东太湖四角菱(Trapa quadrispinosa)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宽意  张强  刘正文 《生态学报》2009,29(7):3947-3951
通过室外受控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沉积物类型及不同水体营养水平条件下东太湖四角菱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类型对菱的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在营养相对丰富的湖泥中,菱的相对生长率、同化根与吸收根的生物量以及株高增长率分别为相对贫瘠的岸泥的4.3、2.4、7.3、2.5倍,菱盘直径增长率在湖泥中为16.5%,在岸泥中则为负增长(-13.2%).水体营养盐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菱的生长,而且营养盐浓度(尤其是磷)升高对菱生长的促进作用在岸泥中要比在湖泥中显著得多.探讨了沉积物类型与水体营养水平对菱生长的作用机理,并认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及湖泊沼泽化所造成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沉积物中的大量积累是东太湖菱种群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给人生算账     
蔡成 《生理通讯》2004,23(4):110-111
人的一生有多长?有支“莲花落”的歌词写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七十不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睡中过,算来仅有廿五年……”民国时期,此歌颇为流行。它把短暂的人生“计算”得一清二楚了。人生,有效的作为时间,只有区区二十五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