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仿真模拟支气管镜模拟技术在呼吸科专科医师支气管镜操作训练中的作用.方法:对20名呼吸科医生(支气管镜检查术的初学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美国生产的Simbionix GI Mentor Simulator高仿真模拟支气管镜操作系统进行培训.由2名熟练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术的呼吸科医生进行指导,比较培训前后在高仿真模拟支气管镜操作的速度、灵活性和准确性方面差异.结果:20名初学者均完成了支气管镜的操作培训.在模拟训练后,操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和速度都明显提高.与训练前相比视野清晰可见时间由(30.0±2.0)%增加到(75.0±5.0)%:段支气管检查到达由(74.0±5.1)%提高到(89.3±4.0)%;通过咽喉及声门时间由(00.01.28±00.00.54)h缩短到(00.00.36± 00.00.09)h,操作用时由(00.07.27± 00.01.23)h缩短到(00.06.24± 00.00.54)h.误入食道次数由(6.0±2.0)缩短到(2.0±0.5),培训前机器给予自动评分为(30.8±6.6)分,培训后(70.8±6.6)分.结论:高仿真模拟支气管镜在初学气管镜呼吸专科医师培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政干预对I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6月对全院手术科室进行行政干预,具体做法:卫生行政部门与医院一把手、医院与手术科室主任、科室主任与科室执业医生分别签订目标责任状;医院配合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进行全员培训,并对医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其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由医务科牵头与院感染科、药剂科、质控科联合对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实施目标奖罚,责任到科室主任和临床医生。然后抽取我院2010年7月~12月(行政干预前)和2011年7月~12月(行政干预后)I类切口手术病历各210份,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9]38号通知对420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政干预前(2010年7月~12月)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83.81%(176/210),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在2~7天者占69.52%,大于7天者占6.67%;行政干预后(2011年7月~12月)210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63/210),显著低于未使用行政干预的Ⅰ类切口术患者(P<0.05),围术期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在2~7天者占16.67%,没有1例患者用药超过7天,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较未使用行政干预的Ⅰ类切口术患者显著缩短(P<0.05)。结论:有效的行政干预可以强化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明显降低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缩短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也是作为呼吸专科医师所必须掌握的一项临床技能。但是在对该项技术熟练之前,不能允许在病人身体直接操作,这样对呼吸专科医师的临床培训造成了较大困难。近年来,我院采用了美国模拟电子内镜教学系统进行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该系统的训练,培训学员能对支气管镜的操作流程、操作技巧和手法,镜下气管,各叶、段支气管走行和解剖形态,病变的定位和镜下形态,以及如何对病变进行活检、支气管灌洗和出现并发症时怎样处理等,均有较为深刻的体会,并可获得多次反复练习的机会,培训所需时间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4.
赵昌  马亦龙  欧盛秋 《蛇志》2014,(1):128-129
<正>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诊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与外科、内科同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目前,临床内外科医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成为介入医师。在开展介入技术的各大型教学医院中,进修医生、研究生、科室初级医生是介入治疗一线的中坚力量,对他们介入技术及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既影响自身的素质,也影响着介入的治疗效果及技术开展。因此,如何完善和规范介入医师的培训,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作者总结带教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统教学法(LBL)、微课教学法(MLL)、ML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基层医生胸外科临床培训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唐都医院第10期陕西省基层医生培训班的120名基层医生随机分为LBL教学组、MLL教学组、MLL与LBL相结合教学组三组,每组各40人。在培训结束时,采用理论知识考试及实践技能考查进行量化考核,评估三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评价对三种教学方法的认同度。结果:LBL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较好(P0.005),而实践技能考查成绩较差(P0.001);MLL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较差(P0.005),而实践技能考查成绩较好(P0.001);MLL与LBL相结合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查成绩两方面都较好(P0.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MLL教学法、ML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都得到了较好的认同度(P0.05)。结论:ML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基层医师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而且能够使其将所学知识更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综合素质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我们检测三维CT在气管狭窄的诊断中的作用和纤维支气管镜相比较,用以帮助临床胸外科医生判断气管结构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对怀疑气管狭窄的患者64例及20例正常病例检查螺旋CT,其中52例发现腔内新生物造成狭窄,另外12例为外伤后狭窄,应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技术(VRT)、仿真内镜(VE)等技术进行影像的后处理,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结果相比较。两名放射科医生双盲对照检测并描述了三维CT检查对气管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诊断的精确性。结果:影像形式的检测显示与软性纤维支气管镜结果相同的狭窄,并能够获得关于狭窄的精确的和非侵袭性的形态学上的特征描述,还能够获得疾病腔外范围的额外信息。支气管镜检测结果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技术(VRT)、仿真内镜(VE)的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15,0.413和0.417)。结论:三维CT对于气管来说和传统支气管镜相比能够提供一个高保真度、非侵袭、可再生的评价。他们在高等级气管狭窄的远端开放气道的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无法耐受传统支气管镜的患者是一个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肺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间来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肺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常规治疗)和研究组(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常规治疗、肺泡灌洗),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加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对比两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和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呼吸做功(WOB)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Th17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Treg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百分比、白介素-10(IL-10)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社会/家庭状况、生理状况、与医生的关系、功能状况、附加的关注情况、情感状况等领域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可促进肺癌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改善,调节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失衡,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专科医师培训开展的整体情况,为继续做好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调查我院参与普通专科医师培训轮转科室的指导教师,发放自制调查表。结果:90%以上导师认为科室带教质量高;48.78%导师认为临床科室应为学员每月发放1000元以上生活补助;60.98%导师认为硕士研究生普通专科医师培训时间应为二年;60%以上导师认为应着重硕士研究生临床操作技能、医患沟通能力、病历书写能力及阅片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训;50%以上导师认为目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无保障;图书馆国内外最新文献不足;监管力度不强;临床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等。结论:我院开展普通专科医师培训整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应继续为学员的生活提供更多保障,继续加强管理监督,保证培训按计划、按质量完成。  相似文献   

9.
李政钊 《蛇志》2016,(2):243-245
目的探讨TBL、CBL整合教学法在急诊电除颤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名,实验组采用TBL、CBL整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两组培训后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并进行教学方法评价调查。结果经过系统的电除颤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的住院医生在理论知识、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教学方面评价指标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BL、CBL整合教学法较传统L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急诊科住院医师规划化培训的临床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对电子病历书写的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电子病历管理和对医疗质量的认知等情况,为制定科学的电子病历管理方案提供借鉴。方法:选取两所2所三级甲等和2所三级乙等医院临床医师共计450名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医师对电子病例相关知识(如临床医师对电子病例相关法规认知、电子病例监控对电子病历影响及电子病历优点等)的认知和需求。结果:临床医师电子病历总体书写现状调查显示,对于书写电子病历中相似的部分,48.7%(219例)的医师直接复制粘贴再修改;复制粘贴使用比率≥40%占76.7%(345例);电子病历书写出错原因主要为认为责任心不强(38.2%)和病历系统掌握不到位(29.6%);促进临床医师按要求写好病历的主要动力为法律证据(32.9%)和培养临床思维(49.1%);54.9%(247例)医师能对自己的病历进行经常检查;科室负责人对电子病历经常检查的占33.1%(149例);50%左右人员对电子病历系统操作掌握情况一般;79.33%的临床医师认为电子病历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临床医师认为电子病历对医疗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提高病历书写速率、病历完成及时性、管理系统性、病历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结论:临床医师在电子病历书写中复制粘贴比例较高,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认识一般,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掌握不熟悉,应加大相关内容的培训,更有利于医院电子病历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