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50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7种常见病毒[流感病毒A、B型(IVA、IVB),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PIV2、PIV3)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检测,了解本地区2013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对50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进行7种常见病毒的检测。结果 503例患儿中有55例检出病毒阳性,总阳性率为10.93%,均为单一病毒感染。7种常见病毒中,RSV的感染率最高,为76.36%。在各年龄组中,〈1岁组的病毒检出率最高,为29.41%,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逐渐降低。从季节分布来看,春季的感染率最高,为23.08%,其次为冬季,感染率10.13%。结论 RSV是2013年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1岁组患儿的病毒检出率最高,春季为感染的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2.
调查2009~2010年上海地区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毒性病原,探讨2009甲型H1N1流感暴发背景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的构成。采用套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来自2 044例患者的2 044份标本(包括2 005份鼻咽拭子和39份肺泡灌洗液),同时检测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CoV)和人博卡病毒(HBoV)。其中,656(32.09%)份标本经呼吸道病毒检测为阳性,52份标本为双重感染。FluA检出率最高(13.36%),其后依次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10.23%)、FluB(4.84%)、ADV(1.96%)、PIV(1.76%)、RSV(1.32%)、CoV(0.59%)、hMPV(0.39%)和HBoV(0.20%)。但各月病毒检出率分布不均,2009和2010年呼吸道病毒检出率高峰出现在当年11月(53.07%和65.59%),低谷都出现在当年5月,且2009年5~9月的病毒检出率高于2010年同期(32.02%vs15.38%,P<0.05)。其中,2009甲型H1N1流感暴发导致2009年10月~2010年1月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占当月检出FluA的100%,2009年6~9月也占当月检出FluA的较高比率,依次为90.91%(20/22)、75.00%(15/20)、48.00%(12/25)和56.25%(18/32)。比较甲型H3N2流感病毒和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别在上呼吸道感染(URTI)和下呼吸道感染(LRTI)中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URTI,85.29%vs76.61%;LRTI,14.71%vs23.39%;P>0.05)。呼吸道病毒检出率还与年龄相关,0~4岁组和5~1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在0~4岁及≥65岁组中,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检出率最高,FluA次之;其余年龄组中FluA检出率最高。混合感染中15岁以下儿童占50%(26/52),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占84.62%(44/52)。本研究表明,上海地区2009~2010年FluA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成为2009年FluA的优势亚型。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是混合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结果提示,应长期监测主要呼吸道病毒的活动水平,并加强对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病例,抽取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常见的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2型(PIV2)、副流感病毒3型(PIV3)、腺病毒(IVD)。结果共有569例样本送检,193例病毒检测阳性(33.92%),其中有3例为2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男性共369例,女性共200例。其中RSV、PIV3、ADV的感染率居前三位。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率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除新生儿外,6个月内的婴幼儿呼吸道病毒检出率最高。RSV检测阳性率自11月开始呈增高趋势,12月最高,达55.86%。PIV3的检出高峰出现在7月,达13.64%。结论 RSV是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呼吸道病毒的检出率与年龄、季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病原学检出情况及其流行规律,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病毒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疾病类型的关系。结果:2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98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5.00%,其中有2份标本中检出2种病毒感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71%;在所有病毒类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1岁患儿的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患儿春季、冬季的病毒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夏季、秋季(P0.05)。不同呼吸道感染疾病类型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喘息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结论:RSV是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致病病原体,1岁的婴幼儿较易感染,春季、冬季为其高发季节,且以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肺炎患儿的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血清中8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 M抗体,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年份和季节的病原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19例患者中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为49.4%,其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其他依次为嗜肺军团菌、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病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1);不同年龄组病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18~39岁年龄组最高,其次为40~59岁年龄组,上述两组病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P0.01);不同年份病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4年显著高于2013年(P0.01);不同季节病原体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春季显著高于夏季、秋季和冬季(P0.01)。结论本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阳性率在性别、年龄、年份和季节性存在差异,病原体以甲型流感病毒和嗜肺军团菌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 94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液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流感病毒A型(influenza virus type A,IFA)、流感病毒B型(influenza virus type B,IF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和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8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2 944例患儿中血清IgM抗体阳性共1 280例,总阳性率为43.48%(1 280/2 944),主要为IFB和MP感染:IFB阳性率最高,为16.68%(491/2 944);其次为MP,阳性率为14.44%(425/2 944)。ADV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6,P=0.5930.05),其余各种病原体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FB、MP在3~6岁组中检出率最高;RSV在0~1岁组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MP男女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1,P=0.006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FB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检出率高于其他季度,MP在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IFA、LP、CP也同样是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PIV和ADV各季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在第一季度检出率略高于其他季度。结论大连地区引起患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IFB和MP,针对不同年龄组、不同季度的感染情况,应做好重点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纳入就诊于儿科的呼吸道感染患儿936例,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儿童血清的八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型抗体。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分组,分析其病原体阳性率和感染类型。结果 936例患儿血清标本中,检出病原体IgM抗体共424例,阳性率为45.30%。其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28.63%)最高,其次依次为流感病毒B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型、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未检出嗜肺军团菌。不同季节病原体的阳性率有差异,冬季的病原体阳性率(50.33%)显著高于夏、秋季的阳性率(33.71%和4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中,婴儿组病原体阳性率(16.05%)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病原体的424例阳性患儿中,单一病原体感染类型者为290例(30.98%),混合感染者134例(14.32%);全部936例患儿中,男童病原体阳性率(42.33%)显著低于女童阳性率(52.29%);病原体混合感染类型中以肺炎支原体和流感病毒B型混合感染最常见,其中婴儿组混合感染病原体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结论肺炎支原体全年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主要地位。年龄和性别是石家庄市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特异性因素,冬季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的病原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明冬春季沈阳地区婴幼儿RSV感染流行情况.采用APAAP法和IFA法对6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了检查.在RSV感染的高发季节由RSV引起婴幼儿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为44.60%(29/65),0~6个月婴幼儿感染率最高,为74.07%(20/27),并有明显的喘息倾向.以上结果表明RSV仍是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体,沈阳地区仍有流行.为防止和控制RSV的流行及为RSV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8年至2009年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MP快速培养法对南京地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9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检测。结果 9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384例,总阳性率为39.2%。其中〈3岁、35岁、〉5岁各年龄组患儿中MP阳性率分别是36.9%,38.5%和43.3%;不同季度M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春季(13月)45.7%,夏季(46月)24.8%,秋季(79月)20.4%,冬季(1012月)50.3%,其中冬、春两季MP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季(P〈0.01)。结论 MP为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各年龄儿童普遍易感;冬、春两季高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6年1—12月1 136例门诊及住院拟诊呼吸道感染的4月龄~12岁患者,了解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9种常见病原体(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的血清中9种病原体。通过SPSS统计软件比较分析阳性检测率在不同年龄、季节、性别患儿阳性病例数及阳性率的差异。结果1 136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IgM抗体检测阳性534例,阳性率为47%。9种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MP阳性率最高(40.8%),COX最低(0.0%)。单一病原体感染487例,阳性率为42.9%,混合病原体感染47例,阳性率为4.1%。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学龄期组IgM阳性率最高(54.1%),幼儿组最低(3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729、P0.05)。春、夏、秋、冬IgM阳性率分别是44.9%、53.5%、43.8%和45.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657、P=0.084,P0.05)。患者男女性别IgM阳性率分别是37.8%和5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62、P0.05)。结论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MP为主,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感染率较高,无季节差异,女性患儿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