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生命世界》2005,(12):74-75
鼠疫鼠疫是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最先流行于鼠类及其他野生啮齿动物之间,借助鼠蚤叮咬而传染给人,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被病兽咬伤而感染。病人死后皮肤会出现大片黑色瘀斑,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黑死病"。鼠疫通常有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三种,病人发生肺部感染后,病原体可以借助飞沫传播。人类普遍易感,但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鼠疫传染性强、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态学中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研究方法,对中国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11种蚤的宿主特异性及宿主选择进行了研究。宿主特异性用Levins生态位宽度进行测定。宿主选择用夹角余弦生态位重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长形病蚤普洱亚种及印鼠客蚤的生态位宽度最窄、宿主特异性最高,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及斯氏新蚤滇川亚种的生态位最宽、宿主特异性最低。印鼠客蚤(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的主要鼠疫媒介)的优势宿主是黄胸鼠。印鼠客蚤较高的宿主特异性意味着该蚤可能主要在其优势宿主的不同个体间保存或传播鼠疫病原体。短突栉眼蚤及端凹栉眼蚤在宿主选择上较接近,而其它蚤种在宿主选择上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蚤类生物学与鼠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蚤类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和采集方法,着重阐述了蚤类和宿主动物的关系,包括宿主的选择性和寄生方式以及对宿主动物的影响,国内外鼠疫流行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4.
摘要 本文报告察哈尔丘陵干草原和浑善达克移地达乌尔鼠兔寄生蚤的消长。在566只鼠体、63个巢里,获蚤23种1023匹。调查证明:主要体蚤是光亮额蚤、角尖眼蚤、长吻角头蚤,体蚤高峰在7、8月份。主要巢蚤是二齿额蚤、光亮额蚤,巢蚤高峰在10、IP月份。在不同生境里主要体蚤和巢蚤没有变化,只是数量上略有差异。鼠兔与其它鼠有混居现象,寄生蚤互相交窜,为切断鼠疫的主要流行环节,应选择长效或低毒的药物进行鼠洞灭蚤。  相似文献   

5.
<正> 跳蚤是传播鼠疫和其他一些传染病的媒介昆虫,但在青海高原地区跳蚤各变态发育期在低温下的存活情况如何,不够清楚。为了给防蚤、灭蚤和流行病学以及疫情监测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78—1980年,在实验室内作了初步观察,其情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鼠疫曾给人类带来3次世界性灾难,剥夺了上亿人的生命。作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鼠疫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开展鼠疫防控工作,开展流行病调查,制定各项防控措施。虽然全国范围在较短的时间内遏制了鼠疫流行的猛烈势头,但在西部地区人间鼠疫时有发生。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就其鼠疫流行特征制定了适合本地鼠疫的防控模式。本文就“青海模式”的工作机制、调查监测、宣传教育、人员培训、隐患排查等进行介绍,阐述青海省鼠疫防控工作的成效,为中国传染病防控策略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1.在美国,已发现草原野犬中通过体表蚤类有鼠疫杆菌感染,并可致这种野生动物死亡.在Colorado州Derver市附近郊外已发现鼠疫.从1977~1998年已发现由家猫传播引起的鼠疫病,其中5名患者已死亡.在美国西部几个州中,每年有10~20例腺鼠疫病例,其中15%最终死亡.虽然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可有效地治疗鼠疫,但因本病实属罕见,常常不能被早期诊断.有学者认为可用杀昆虫的制品喷洒消灭草原野犬体表的跳蚤,也许可控制在个别人中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云南部分人间鼠疫流行区蚤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中国云南13个人间鼠疫流行区的调查资料,对调查疫区的蚤类区系进行了研究。总计捕获12077只小兽,隶此齿目、食虫目及攀目3个目中的9科、29属、47种。从小兽体表共采芪9369只蚤,经分类鉴定,隶属5科、18属、33种。33种蚤及47种小兽突主均按其分类阶元详细列于文末。结果山区蚤及小兽宿主的种数明显多于坝区。坝区农耕地的优势种相对简单,优势种地位突出,黄胸鼠及印鼠客蚤分别是最重要的宿主及蚤  相似文献   

9.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引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本文介绍了鼠疫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的一般特性及生物学特性, 并对国内、外鼠疫疫情现状进行总结。目前鼠疫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已进入新的活跃期,世界卫生组织将鼠疫列为近20年来重新流行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当前,全球疫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我国人间鼠疫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处于明显回升势态,近10年流行逐渐下降,但防控形势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0.
正鼠疫(plague),也叫黑死病,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流行于鼠、旱獭等动物,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因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都将其列为A(甲)类传染病(仅两种,另一种是霍乱)。临床以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等较为常见,人们一度谈鼠色变,可怕之处或许在于它的高病死率及易传播性。清代诗人师道南曾写道:"四面八方横死鼠,俨然像虎阻人行,人皆惊恐绕道行。老鼠死后不几日,人死就如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四川鼠疫疫源地青海田鼠巢蚤群落结构及其动态,为防止鼠疫传播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1年和2012年的5~9月在四川鼠疫疫源地逐月采集青海田鼠巢蚤,对其鉴定并统计分析,对鼠巢的染蚤率、蚤指数、巢蚤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两年共挖取87个有效巢,分离得到3715匹跳蚤,包括8个物种,其中细钩盖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为优势种。巢染蚤率为100%。巢蚤指数、优势蚤种指数的月间差异显著(P0.05)。2011年巢蚤指数、优势蚤种指数均显著大于2012年(P0.05)。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没有显著的年间和月间差异(P0.05);2011年巢蚤群落均匀度指数显著小于2012年(t=-3.796,P0.05);巢蚤群落均匀度指数的月间差异显著(ANOVA:F=2.692,P0.05),其中,2011年9月为调查期间最低值(0.712)。结论四川鼠疫疫源地青海田鼠巢染蚤率高、巢蚤指数大,其中直缘双蚤指名亚种和细钩盖蚤为优势种。2012年巢蚤指数、优势种蚤指数均较2011年显著下降。巢蚤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数的变化存在显著的年间和月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张洪英  何晋侯 《昆虫知识》1993,30(5):285-285
<正> 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 Schonherr是云南省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较广的蚤种,其自然感染鼠疫菌仅次于印鼠客蚤。在研究其传播媒介地位的同时,本文系统地观察了其生活史,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内蒙西部地区啮齿动物种类较多,分布亦广,如草原黄鼠(Citellus dauricus)即为北方常见鼠类,过去是鼠间鼠疫发生率较高者。其寄生蚤类作为鼠疫媒介已有记载,为了进一步了解蚤类的季节变化及黄鼠的出现季节作为灭鼠及控制或消灭媒介蚤种提供依据。我们在某牧区选点,每旬放鼠夹收回后登记鼠只,固定蚤类标本。按月记录采集的黄鼠只数及其寄生蚤的数目,视其季节变化,为蚤类传播鼠疫及其他动物源疾病的传播提供分类与生态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鼠疫菌是肺、腺鼠疫病原因子。由于当前注册的疫苗有局限性,需要更合理有效的亚单位疫苗战胜各型鼠疫。结合佐剂的新方法使形成新疫苗有了新方案。为了开发新一代鼠疫疫苗,我们选择了一个免疫主基,鼠疫菌荚膜蛋白F1。已知此肽具有B(3个序列B1,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云南部分人间鼠疫流行区蚤类区系调查(英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归纳了中国云南 13个人间鼠疫流行区的调查资料 ,对调查疫区的蚤类区系进行了研究。总计捕获12 0 77只小兽 ,隶属啮齿目、食虫目及攀目 3个目中的 9科、2 9属、4 7种。从小兽体表共采获 9369只蚤 ,经分类鉴定 ,隶属 5科、18属、33种。 33种蚤及 4 7种小兽宿主均按其分类阶元详细列于文末。结果表明 ,山区蚤及小兽宿主的种数明显多于坝区。坝区农耕地的优势种相对简单 ,优势种地位突出 ,黄胸鼠及印鼠客蚤分别是最重要的宿主及蚤种 (构成比分别为 83 2 7%和 75 32 % )。山区的优势种相对较复杂 ,优势种的种类较多 ,但其构成比较低 ( 10 96%~ 4 7 95% )。黄胸鼠及绒鼠为山区地带的两种优势宿主 ,缓慢细蚤、端凹栉眼蚤、印鼠客蚤、偏远古蚤及短突栉眼蚤为山区地带的 5种优势蚤种。多数蚤种可寄生两种以上的小兽宿主 ,但其所寄生的主要宿主并不多。结果提示 ,作为疫区主要媒介的印鼠客蚤及其所对应的主要寄生宿主 (黄胸鼠 )在坝区突出的优势种地位 ,似可解释近年疫区的鼠疫病人主要出现在坝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的主要鼠疫传播媒介是印鼠客蚤。其主要宿主为黄胸鼠。应用Iwao方法及其随机偏离度检验 ,对印鼠客蚤在黄胸鼠的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根据Iwao方法建立的印鼠客蚤直线回归模型为 :M =α βM =4 0 0 6 4 2 0 153M ,其中的α和 β均明显高于空间分布判定的界线值 0和 1,经随机偏离度检验 ,F =4 5892 ,P <0 0 5。结合α ,β值及随机偏离度检验结果 ,印鼠客蚤在其主要宿主黄胸鼠体表的空间分布型被判定为聚集型分布。印鼠客蚤这种聚集型分布意味着该蚤的个体分布不均匀 ,而是在宿主动物体表形成大小不等的聚集蚤群。印鼠客蚤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间的这种不均匀分布提示 :即使接触同一种染疫鼠类动物 ,因鼠体蚤分布极不均匀 ,其传播机会是不均等的。  相似文献   

17.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可能是云南省部分鼠疫流行区的储存宿主之一, 其体表的某些寄生虫种类可能是人类疾病的传播媒介。为了解洱海周边地带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 并对其医学和兽医学的重要性进行描述。用U检验和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2003-2004年采自云南洱海(中国滇西北著名的淡水湖泊)周边地区的431头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群落进行了研究。用构成比(C), 侵染率(P)和平均丰富度(A)反映体表寄生虫的流行和密度状况。调查点位于我国11大鼠疫自然疫源地之一, 此地也是我国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地区。结果表明: 431头褐家鼠中307头寄生有体表寄生虫, 侵染率为71%。采集到的体表寄生虫有47种, 包括23种恙螨、16种革螨、6种蚤和2种吸虱, 其中16种以前已经被证明是人类疾病的媒介。结果提示褐家鼠的体表寄生虫物种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18.
跳蚤在流行病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鼠疫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等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由于其吸血叮咬习性,扰人安宁,乘务人员和旅客常反映其危害。我们于1978年4~9月,对成都至嘉川的403/4次;1979年3~10月成都至格里坪的441/2次;以及有关车次和成昆线的普雄车站等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游离蚤密度用粘蚤纸粘捕法,当列车在折返站库停(过夜)时进行。每节车厢布放16开粘蚤纸10~14张,全列车布放120张左右,6~8小时后收粘蚤纸,同时测定微小气候。调查结果一、列车上游离蚤的种类本次调查共粘捕到游离蚤2,353只。其中人蚤(Pukexirritans)2,340只,占99…  相似文献   

19.
<正> 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Wagner)是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Hodgson)的主要寄生蚤之一,是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媒介昆虫。该蚤在獭体和窝巢数量之多,仅次于斧形盖蚤Callopsylla dolabris(Jordan &Rothschild)占第二位。对此蚤的野外调查已有较多的报告,但室内人工养殖未见有成功的报  相似文献   

20.
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是烈性传染病鼠疫的病原菌,以鼠蚤作为传播媒介。鼠疫菌在其传播媒介鼠蚤的前胃中形成生物被膜从而促进其在宿主间传播。鼠疫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受第二信使分子环二鸟苷酸(c-di-GMP)的正向调控。鼠疫菌中c-di-GMP由二鸟苷酸环化酶(DGC)HmsT和HmsD合成,由磷酸二酯酶(PDE)HmsP降解。文中主要介绍影响鼠疫菌环二鸟苷酸代谢及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因子,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